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4187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5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数学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5 页 2005 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测题课改地区 数学(课改地区) 说明: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6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请考生准备好计算器、尺、笔等答题工具。 一、 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说明:下列各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答案,请把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到题后的括号内)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2, 4)所在的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下列各式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 a a a2B、 ( 3a)2 6a2C、 ( a 1)2 a2 1 D、

2、 a a a23若分式x yx y+中的 x、 y 的值都变为原来的 3 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不变 B、是原来的 3 倍 C、是原来的13D、是原来的164已知 O1和 O2的半径分别为 5 和 2, O1O2 3,则 O1和 O2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不会发生; B、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发生; 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 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 6在直角坐标系中, A( 1, 2)点的横坐标乘以 1,纵坐标不变,得到 A点,则 A 与 A

3、的关系是( ) A、关于 x 轴对称 B、关于 y 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将 A 点向 x 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 7、下列图形中只能用其中一部分平移可以得到的是 ( ) A B C D 8、点 A( 5, y1)和 B( 2, y2)都在直线 y x 上,则 y1与 y2的关系是( ) A、 y1 y2B、 y1 y2C、 y1 y2D、 y1 y2 二、 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9、 温升高 1记做 1,气温下降 6记做 _。 10、函数 y 1x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_。 11、 Rt ABC 中,若 C 90, AC 3, AB 5,则

4、 sinB 的值为 _。 12、甲、乙两班各有 51 名同学,一次数学考试成绩甲、乙两班的中位数分别是 66 分、 79 分,若不少于 79 分算优秀,则甲、乙两班优秀率高的班级是 _。 13、 如图 1,在 O 中,若 BAC 48,则 BOC _。 14、 如图 2,是两个同心圆,其中两条直径互相垂直,大圆的半径是 2,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 第 2 页 共 5 页 为 _。 三、 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其中 15、 16 小题各 8 分, 17、 18 小题各 9 分, 19 题 10 分,共 44 分) 15、甲对乙说: “有一个游戏,规则是:任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以 2,结果加上

5、8,再除以 2,最后减去所想的数,此时我就知道结果” 。请你解释甲为什么能知道结果。 16、如图 3,已知 AD BC, AD=CB,求证: DAC BCA. (说明:证明过程中要求写出每步的证明依据) 17、已知22221 111xx xy xxxx+ +=+。试说明不论 x 为何值, y 的值不变。 18、为了了解某初中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若干名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引体向上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4)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第 1、 2、 3、 4、 5 组。 ( 1) 求抽取多少名学生参加测试? ( 2) 处于哪个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答出是第几组即可) ( 3)

6、 若次数在 5 次(含 5 次)以上为达标, 求这次测试的达标率。 19、如图 5, 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为测量 AB 两点的距离,在 AB 外选一点 C,连结 AC 和 BC,并分别找出 AC 和 BC 的中点 M、 N,如果测得 MN 20m,那么 AB 2 20m 40m。 ( 1) 测 AB 距离也可由图 6 所示用三角形相似知识来解决,请根据题意填空:延长 AC 到 D,使 CD12AC,延长 BC 到 E,使 CE _,则由相似三角形得, AB=_. ( 2) 测 AB 距离还可由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设计测量方案,求出 AB 的长,请用上面类似的方法,在图7 中画出图形,并叙述

7、你的测量方案。 A B C O 图 1 图 2 A B C D 图 3 图 4 4.5 10.5 0.5 O 6.5 2.5 10 5 8.5 25 35 人数次数 第 3 页 共 5 页 四、 解答题(本题共 4 小题,其中 20、 21 小题各 7 分, 22、 23 题各 8 分,共 30 分) 20、如图, 8 1、 8 2、 8 3、 8 n 分别是 O 的内接正三角形 ABC,正四边形 ABCD、正五边形ABCDE、正 n 边形 ABCD,点 M、 N 分别从点 B、 C 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 O 上逆时针运动。 ( 1) 求图 8 1 中 APN 的度数; ( 2) 图 8 2 中

8、, APN 的度数是 _,图 8 3 中 APN 的度数是 _。 ( 3) 试探索 APN 的度数与正多边形边数 n 的关系(直接写答案) 21、小明、爸爸、爷爷同时从家里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小明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爷爷去时是步行,返回时骑自行车;爸爸往返都是步行。三人步行的速度不等,小明和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每个人的行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9 中的 A、 B、 C 表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 1) 三个图象中哪个对应小明、爸爸、爷爷? ( 2) 小明家距离目的地多远? ( 3) 小明与爷爷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爸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图 6 C A B N M C

9、 A BD E 图 7 C A B 图 8 A B M C P N O . 图 8 1 . O A B C D M N P 图 8 2 E A B C D M N P .O 图 8 3 . M N P O 图 8 4 A B C 图 9 A 路程(千时间(分) 1200 26 20 O B 路程(千米)时间(分)1200 24 12 O C 路程(千米) 时间(分)1200 6 O 第 4 页 共 5 页 22、一对骰子,如果掷两骰子正面点数和为 2、 11、 12,那么甲赢;如果两骰子正面的点数和为 7,那么乙赢;如果两骰子正面的点数和为其它数,那么甲乙都不赢。继续下去,直到有一个人赢为止。

10、 ( 1) 你认为游戏是否公平,并解释原因; ( 2) 如果你认为游戏公平,那么请你设计一个不公平的游戏;如果你认为游戏不公平,那么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 23、如图 10,把矩形 OABC 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 OA 6, OC 8,若将矩形折叠,使点 B 与 O 重合,得到折痕 EF。 ( 1) 可以通过 _办法,使四边形 AEFO 变到四边形 BEFC 的位置(填“平移” 、 “旋转”或“翻转” ) ; ( 2) 求点 E 的坐标; ( 3) 若直线 l 把矩形 OABC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则直线 l 必经过点的坐标是 _. 五、 解答题与附加题(本题共 3 小题,其中 24

11、小题 10 分, 25、 26 题各 12 分;共 34 分;附加题 5分,但全卷累计不超过 150 分,建议考生最后解答附加题。 ) 24、如图 11,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BEFC。 操作: M 是线段 AB 上一动点,从 A 点至 B 点移动, DM MN,交对角线 BF 于点 N。 探究:线段 DM 和 MN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说明:如果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把探索过程中的某种思路过程写出来(要求至少写 3 步) ; (2)在你经历说明(1)的过程之后,可以从下列、中选取一个补充或更换已知条件,完成你的证明。注意:选取完成证明得 9 分;选取完成证明

12、得 6 分。M 是线段 AB 的中点;M、N分别是线段 AB、BF 的中点。 附加题 如图 12,当 M 是线段 AE 延长线上一动点, DM MN,交对角线 BF 延长线于点 N,探究线段 DM 和 MN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A B C O E F x y 图 10 第 5 页 共 5 页 25、已知二次函数212yxbxc= + + 的图象经过点 A( 3, 6) ,并与 x 轴交于点 B( 1, 0)和点 C,顶点为 P。 ( 1)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 设点 D 为线段 OC 上一点,且 DPC= BAC,求点 D 的坐标; 说明:若(2)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获得解题思路,请你在不改变点 D 的位置的情况下添加一个条件解答此题,此时(2)最高得分为 3 分。 26、现有含盐 15的盐水 20 克,含盐 40的盐水 15 克,另有足够的纯盐和水,要配制成含盐 20的盐水30克。 (1) 试设计一种配制方案; (2) 试设计一种用纯盐最省的方案; (3) 试设计一种现有盐水浪费最少的方案。 A B D C F E 图 12 A B D C F E 图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