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491553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51 T 2591-2019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 ICS 03.180 A 18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5912019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19 - 08 - 22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I 目 次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1 2 要求 . 1 3 典型实验案例 .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 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物质科学领域 摆的研究 . 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2:物质科学领域 分离食盐和水 . 6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3:物质科学领域 光的直线传播 .

2、8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4:生命科学领域 种子发芽实验 . 9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5:生命科学领域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11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6:生命科学领域 观察蚂蚁 . 12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7: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 13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8: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观察月相变化 . 14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9:技术与工程领域 造一艘装载重量大的船 . 15 附录 K(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0:技术与工程领域 制作气球小车 . 16 附录

3、 L(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1:技术与工程领域 用纸造一座 “ 桥 ” . 17 DB51/T 25912019 DB51/T 2591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管理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泸州 市梓橦路学校、泸师附小、荣县树人小学、南充市高坪区江东实验小学、德阳市实验小学、泸州市教育 技术装备管理所、达州市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中心、若尔盖县教仪站、成都大学、成都纽黑文教育科技 有限公司、四川优之原教育科技有

4、限公司、成都瑞德利科技有限公司、远大朗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思佳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教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晓川、 向娟、余锰月、李建、郑红梅、钟云、代倩、袁延、卢鲁、罗雪梅、 邓磊、邱长志、张栩铭、罗刚、颜利、赵琦、章文、黄宏军、于飞、李国义、江飞。 引 言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课 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 学生通过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树立 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与态度,增强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

5、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教基二( 2017) 2 号明确要求:“要重 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 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制订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可明确小学科学实验的基本目的、方法步骤、实验记录、注意事项,对 确保师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及技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DB51/T 25912019 1 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小

6、学科学 学科 实验规范的要求、典型实验案例。 本标准适用于小学科学学科实验活动。 2 要求 2.1 实验计划 2.1.1 制定计划 学期初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进度制定学期实验计划,完成全部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 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2.1.2 认真备课 教师认真备课,了解实验类型,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正确领会编写意图,明确实验中的重 难点,合理选择实验器材,运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制作实验记录单。 2.2 实验前准备 2.2.1 材料准备 每堂课学生实验所需仪器、材料、实验记录单等应事先定件、定量配放实验桌上。 2.2.2 预做实验 通过试做获得最佳实验效果的材料准备和

7、操作程序,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影响实验效 果的因素。 2.2.3 安全规范 实验前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室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对有腐蚀性、燃爆性和有毒物品要有明显标记, 并嘱咐学生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操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3 实验流程 2.3.1 学生分组:根据实验的不同特点可单独操作,宜分为 2 人 4 人一 小组,并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2.3.2 实验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当堂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 项。 2.3.3 实验进行:教师在实验进行前,应再次着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帮助,

8、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 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2.3.4 实验完成:学生认真分析所得实验结果。教师应结合实验操作、结果、现象等再次解读科学原 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科学原理。 2.4 实验后整理 2.4.1 实验后学生应整理本组实验器材及桌面,不同种类垃圾应规范处理,摆放好实验桌椅。值日生 负责整理实验公共区域。 2.4.2 离开实验室之前,学生应确保水源、电源、门、窗关闭,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本,经教师签字 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DB51/T 25912019 2 2.4.3 下课后,教师要及时填写本次实验情况记录,若有设备损坏或其它情况

9、应及时上报。 2.5. 实验记录 2.5.1 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须对获得的信息、科学数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详细记录。 2.5.2 实验记录应将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分析整理,形成探究结论,加深记 忆。 2.5.3 高年级学生应使用规范的文字表达科学思想,低年级学生则可更多使用画图的方式。 2.5.4 根据小学科学教学需要设计出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见附录 A,记录单的填写可以小组为单位填 写。 3 典型实验案例 3.1 物质科学领域的典型实验案例见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3.2 生命科学领域的典型实验案例见附录 E、附录 F、附录 G。 3.3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典

10、型实验案例 见附录 H、附录 I。 3.4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 典型实验案例见附录 J、附录 K、附录 L。 DB51/T 25912019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见表 A.1。 表 A.1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班级 实验时间 小组成员 实验简图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实 验 过 程 提出问题 假设猜想 制订计划 探究实验 收集分析 数据 /观 察实验现 象 实验结论 反思与评价 (学生) 拓展思考 评价(教师) 注:此表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 DB51/T 25912019 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

11、:物质科学领域 摆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量角器、计时器、摆绳、夹子、不同重量的摆锤。(量角器、摆绳、夹子自备) 三、注意事项 1.摆线应牢固、摆线与摆锤应结合牢固。 2.实验时摆动方向应不站人。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2.假设猜想: 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有关。 3.制订计划: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4.实验探究: (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12、 把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摆锤,让摆在一定幅度内自由摆动,观察摆在 15 秒时间里摆动 的次数。 接着增加摆锤的重量,使摆锤重量是原来的两倍、三倍,绳长不变。分别测出摆在 15 秒时间里摆 动的次数。 ( 2)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不改变摆锤的重量,把绳长增加到原来的两倍,观察摆在 15 秒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5.收集分析数据: (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一: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摆动时间: 15 秒,摆长、摆幅不变) 实验次数 原来重量 二倍重量 三倍重量 实验结论 1 2 3 实验二: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摆动时间: 15 秒,摆重、摆幅不变) 实验次数 原来绳

13、长 两倍绳长 实验结论 1 2 3 ( 2)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五、实验结论 DB51/T 25912019 5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6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2:物质科学领域 分离食盐和水 一 、实验目的 探究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 二、实验器材 浓 盐水、食盐、蒸发皿、石棉网、 坩埚钳、玻璃棒、 酒精灯、 火柴、铁架台(带铁圈)、 放大镜。

14、三、注意事项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 2/3; 2.取下灯帽,将灯帽竖直放在酒精灯右上方, 用火柴或细木条 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不能 用 燃 着的 酒精灯 对点 另一酒精灯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实 验中使用外焰加热, 切不可接触灯芯; 4.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绝不允许用嘴吹),盖灭后需再盖一次,以避免 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5.加热后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坩 埚钳夹取蒸发皿,放在桌上的石棉网上。 6.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

15、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 灭;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 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2.假设猜想: 水蒸发后, 食盐会留在杯子里。 3.实验探究: 用自然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 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 1)出示实验装置,认识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 2)认识酒精灯,学习使用方法: ( 3)在蒸发皿中倒入大约 10 毫升浓盐水,进行加热蒸发实验。教师示范讲解实验步骤

16、: a.调整铁架台铁圈的高度使之达到酒精灯外焰加热的高度。 b.用坩埚钳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c.将大约 10ml 的浓盐水倒入蒸发皿内。 d.点燃酒精灯,用外焰给蒸发皿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盐水。 e.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f.用坩埚钳 将 蒸发皿从铁架台上取下,放在石棉网上,不用手触碰。 g.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的 形状、颜色、大小 ,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DB51/T 25912019 7 ( 4)分组进行实验。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并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 中 : 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

17、皿中留下的是食 盐,说明什么?( 浓盐水 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 皿中。 ) 五、实验结论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8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3:物质科学领域 光的直线传播 一、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实验器材 激光笔、三张带孔的屏、屏、 A4 纸、 500ml 烧杯、牛奶等材料。 三、注意事项 1.不能用激光笔直射眼睛。 2.实验时,激光笔指向方向不能站人。 3.实验时,激光笔不要照射有反射现

18、象的物体表面,防止因反射伤害眼睛。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呢? 2.假设猜想: 在书本的图上画出光传播的路线,请部分学生展示画的传播路线图,说出自己对光传播路线的想法。 3.制订计划: 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小组讨论的实验方案。 4.实验探究: ( 1) 将三张带孔的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屏放在最后,用激光笔从第一张带孔的屏照射过去,观 察现象;移动第二张带孔的屏,观察现象。 ( 2) 将牛奶倒入烧杯, 用激光 笔 从 烧杯 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观察 烧杯 里的现象。 ( 3) 用 A4 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一点的圆筒 ; 闭上一只眼睛,另一

19、 只眼睛 通过这个 纸 筒观察 黑 板 ,然后将 纸 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并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 1) 当三张带孔的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能在第四张屏上看到光斑。 ( 2) 在放入牛奶等材料的水里,可以看到激光笔里射出的光是一条直线。 ( 3) A4 纸弯折后,不能看到黑板。 五、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9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4:生命科学领域 种子发芽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

20、放大镜、绿豆种子、种植盒、标签、塑料勺、纸巾。 三、注意事项 1.温度、阳光是否适宜 。 2.滴水量是否适量、准时 。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假设猜想: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3.制订计划: 每组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 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 3)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你们改变的是哪个条件? (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 5)怎样进行实验? ( 6)在实验研究过程

21、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4.实验探究: ( 1)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词汇描述它们; ( 2)准备两个盒子,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给盒子编号; ( 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 ( 4)往实验组滴水,对照组不滴水,保证其它条件相同; ( 5)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5.观察记录 : ( 1)将观察到的现象,及下表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日期 种子的变化 实验组 对照组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DB51/T 25912019 10 ( 2)分析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五、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六、表达交流

2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1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5:生命科学领域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一、实验目的 观察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三、注意事项 1.制作标本时,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 2.应 规范操作显微镜 。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2.假设猜想: 能看到细胞。 3.实验探究: ( 1) 取洋葱

23、表皮标本制作显微镜装片: a.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b.用小刀在洋葱表面划一个 3 毫米 5 毫米的“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比较薄的内表皮 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c.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d.从 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 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2)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a.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桌面偏左的位置,距离桌沿约 7 厘米; b.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

24、孔; c.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d.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 2-3 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 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e.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双眼 注视镜筒下降,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f.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调节“细”准 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g.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 3)观察、记录、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把看到的

25、内容画下来。 4.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 1)认真比较三次观察到的图像,看看有什么不同。 ( 2)展示描述所看到的洋葱表皮,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五、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2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6:生命科学领域 观察蚂蚁 一、实验目的 观察蚂蚁的结构、吃食和运动。 二、实验器材 面包、白糖、死掉的小昆虫、蔬菜叶、树叶、放大镜、蚂蚁、橡皮泥、牙签、昆虫观察盒 三、注意事项 强调爱护动物,不能伤害它们。 四、实验

26、过程 1.提出问题: 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有什么特点呢? 2.假设猜想: 让学生说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的特点。 3.实验探究 : ( 1)教师介绍观察方法。 (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 3)用橡皮泥和牙签捏出蚂蚁的外形。 ( 4)观察 蚂蚁的运动和吃食。 4.实验记录 : 将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下表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画图)。 观察项目 身体结构 喜欢吃的食物 运动 我的蚂蚁作品 蚂蚁 五、实验结论 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2.蚂蚁爱吃甜食和面包屑。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27、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3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7: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 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 气压喷水壶、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 三、注意事项 当对实验结果有几个影响因素的时候,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影响因素,这样才便于比较和分析 。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通过“下雨”模拟实验,我们看到了雨水降落时,形成的径流,会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在自然界, 地表的地形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覆盖的程

28、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小。那么土地坡度的大 小、有无植物的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2.假设猜想: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的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三个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3.制订计划: ( 1)各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 2)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 ( 3)讨论实验方案,展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不改 变什么条件? ( 4)各小组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 5)集体交流。 4.实验探究: 各小组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并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降雨

29、量越大、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 越大,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越大。 五、实验结论 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的覆盖、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4 附录 I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8: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观察月相变化 一、实验目的 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 二、实验器材 圆纸片、剪刀、皮球(一半白一半黑)、太阳图片。 三、注意事项: 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性,

30、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2.假设猜想: ( 1)学生画出看到过的月相。 ( 2)说说这些月相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 3) 给月相排序。 3.设计实验: ( 1)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太阳、地球和月 亮?怎样模拟 ? ( 3)月球的亮面朝向哪里? 4.实验探究:模拟月相变化 ( 1)在黑板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8 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逆时针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 2)让月球“亮面

31、”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 1 8 的 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也可在 1 8 号位置上用相机拍下观察到的“ 月相”。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 1)在 1 8 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都朝着“太阳”的方向。 ( 2)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五、实验结论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 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

32、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5 附录 J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9:技术与工程领域 造一艘装载重量大的船 一、实验目的 造一艘载重量大的船。 二、实验器材 水槽、垫圈、铝箔纸。 三、注意事项 1.船身不漏水 。 2.放垫圈动作要轻,分布要均匀 。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这是一张 铝箔纸,把它折叠成小方块后,放入水里会怎么样? 你能用它造一艘能浮在水面,并能载 一定的货物的船吗?什么样的船载重量最大? 2.假设猜想: 在小组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船底宽的、船沿高的、方形的等。 3.设计实验: (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

33、 2)分工安排。 4.实验探究:造一艘载重量大的船 ( 1)每组用一张 铝箔纸,按照设计草图进行船的制作。 ( 2) 放到水里测试排开的水量,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3)改进小船。 ( 4)进行载重量的测试比赛。 a.组织讨论怎样比较每一只船的载重量。 b.用垫圈作为货物,来检验小船的载重量。 c.放入垫圈的时候,动作要轻,分布要均匀。 d.边放垫圈边记录数量,可以重复几次检验,取放得最多的一次数值。 5.收集分析数据, 并 记录在附录 A 收集分析数据 项目中 : ( 1)把各组的最大载重量写在黑板上,比较其中的差别。 ( 2) 让载重量最大的小组介绍经验。 五、实验结论 重量相同的同一种

34、材料制作的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载重量也随之增大。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6 附录 K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0:技术与工程领域 制作气球小车 一、实验目的 制作气球小车,研究反冲力。 二、实验器材 气球、吸管、橡皮筋、小车。 三、注意事项 1.气体量足够大 。 2.气体释放方向尽量水平,且与小车中轴线在一个方向 。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吹足了气的气球松手后能运动。把气球固定安装在我们的小车上,它能驱动小车吗? 2.假设猜想: 气体从气球嘴喷出来了,气球就往相反的方向飞,把气

35、球固定安装在小车上,反冲力会推动小车前 进。 3.设计实验: 画出气球小车草图。 4.实验探究: ( 1)组装气球小车 。 ( 2) 玩一玩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气球吹足气后,松开气嘴)。 ( 3)讨论: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驱动小车,试着解释小车运动的原因。 ( 4)进一步提出实验要求,再次实验。 a.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想想气体冲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b.调换气球固定的方向,观察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c.实验要多做几次。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并 记录在附录 A 观察实验现象项目中 。 小车运动方向和气球里的气体喷出 的方向相反。 五

36、、实验结论 气球里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 反冲力运动的。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17 附录 L (资料性附录) 典型实验案例 11:技术与工程领域 用纸造一座“桥” 一、实验目的 用纸造一座“桥”。 二、实验器材 报纸、胶带、剪刀、尺子。 三、注意事项: 1.应考虑怎样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2.应 考虑我们的桥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构。 四、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一张报纸,薄而柔软,用它能造一座“桥”吗?在规定时间内,用一张报纸,少量的胶带建造一座 “

37、桥”,要求“桥”能跨越 35 厘米宽的“峡谷”,宽度大于 10 厘米,能承载 200 克重的“车辆”。用纸 造“桥”要考虑哪些问题? 2.假设猜想: 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差,要考虑怎样增强它 的抗弯曲能力;还要考虑我们的桥选择什么样的形状和结 构。 3.设计实验: 使用材料 报纸一张,胶带少量 设计简图 结构说明 制作步骤 4.实验探究: ( 1)分组进行纸桥的制作。 ( 2) 介绍自己小组的桥。 ( 3)进行承重测试。 5.交流评价: 对制作的桥作评价。 五、实验结论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六、表达交流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 七、反思评价 八、拓展思考 DB51/T 25912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