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499059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5.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7242014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2014-12-25发布 2015-03-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7242014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4年 第87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环境信息化工作,现批准环境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 台总体框架技术规范等十二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环境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规范(HJ

2、7182014); 二、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接口规范(HJ 7192014); 三、环境信息元数据规范(HJ 7202014); 四、环境数据集加工汇交流程(HJ 7212014); 五、环境数据集说明文档格式(HJ 7222014); 六、环境信息数据字典规范(HJ 7232014); 七、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HJ 7242014); 八、环境信息网络验收规范(HJ 7252014); 九、环境空间数据交换技术规范(HJ 7262014); 十、环境信息交换技术规范(HJ 7272014); 十一、环境信息系统测试与验收规范软件部分(HJ 7282014); 十二、环境信息系

3、统安全技术规范(HJ 7292014)。 以上标准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 ()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 2014年12月25日 HJ 7242014 ii HJ 7242014 iii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3 5 分类与代码.3 6 属性数据结构.6 7 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7 8 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8 9 符号规范及基础配色方案.12 10 数据采集更新规则.13 11 数据质量控制规则.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分类与

4、代码表.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环境空间数据符号和配色方案.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全国环境质量示例.33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重庆市环境质量示例.34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全国环境功能区划示例.35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全国污染源分布示例.36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重庆市污染源分布示例.37 HJ 7242014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促进环境信息化工作,规范和指导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的加 工处理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的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制作的数据分类、属性数据描述方法、数据组织、存储格式、 数据分层、符号规范、基础配色方案、数据采集更新规则

5、、数据质量控制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江苏省环境信息中心、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12月2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7242014 1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的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制作的数据分类、属性数据描述方法、数据组织、存储格式、 数据分层、符号规范、基础配色方案、数据采集更新规则、数据质量控制

6、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对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的加工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51902014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171592009 大地测量术语 GB/T 1716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1794

7、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HJ 5222009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 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HJ/T 4192007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 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 CH/T 30082011 15 000 11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159200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程基准 ver

8、tical datum 由特定验潮站平均海面确定的测量高程的起算面以及依据该面所决定的水准原点高程。 3.2 深度基准 sounding datum 计算水体深度的起算面。 3.3 1954年北京坐标系 Beijing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1954 1954年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实质上是由原苏联普尔科沃为 HJ 7242014 2 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3.4 1980西安坐标系 Xian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1980 采用 IAG 1975国际椭球,以JYD1968.0系统为椭球定

9、向基准,选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为大地原 点所在地,采用多点定位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3.5 WGS84(1150)(世界大地坐标系)World Geodetic System 84(1150); WGS84(1150) 采用1980大地参考系和BIH1984.0指向的极所建立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坐标系。其地球正常 椭球长半径为6 378 137m,地心引力常数为3.986 004 4181014m3s2,扁率为1/298.257 223 563,地 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 115105rads1。 3.6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

10、em 2000;CGCS2000 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Z轴为国际地球自转局(IERS)定义的参考极方向,X轴为 国际地球自转局定义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 标系。其地球正常椭球长半径为6 378 137m,地心引力常数为3.986 004 4181014m3s2,扁率为 1/298.257 222 101,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 115105rads1。 3.7 地图投影 map projection 按照一定数学法则,把参考椭球面上的点、线投影到可展面上的方法。 3.8 高斯-克吕格投影 Gauss-Kruger projecti

11、on 一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其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成直线且长度不变,赤道投影也成直线,并与 中央子午线投影线正交。 3.9 兰勃特等角割圆锥投影 lambert orthomorphic conical projection 一种等角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其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经线为同心圆半径。没有角度变形,经线长 度比和纬线长度比相等。 3.10 空间数据 spatial data 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和多 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 3.11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3.12 基础

12、地理空间数据 fundamental geospatial data 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空间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数 据以及按测绘行业标准生产的其他空间数据。 3.13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 environmental fundamental geospatial data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采集、生产、加工的具有空间位置的环境业务数据。 HJ 7242014 3 3.14 环境专题空间数据 environmental thematic geospatial data 以环境基础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环境管理业务分类或分级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的空间数据。

13、 3.15 详查 all entry inspection 对数据成果质量要求的所有检查项的检查。 3.16 概查 specific entry inspection 对数据成果质量要求的特定检查项的检查。 4 总则 4.1 高程基准及深度基准 根据GB/T 172782009的相关规定,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特殊情况下15001 2 000可采用独立高程系。深度基准一般采用理论最低潮面。 4.2 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可选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WGS84(1150)( 世 界 大 地 坐 标 系 )” 或 “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其中,2

14、008 年 7 月 1 日后新生产的数据必须使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 系”。 4.3 投影方式 根据不同比例尺确定相应的投影方式: a)11 000 000电子地图采用兰勃特等角割圆锥投影,按6分带; b)1250 0001500 000电子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c)15 000110 000电子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d)150012 000电子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任意经 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 5 分类与代码 5.1 分类方法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采用线分类法,按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进行分类。 5.2 门类 环

15、境基础空间数据分为基础地形数据、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三个门类,如图1所示。 HJ 7242014 4 环 境 基 础 空 间 数 据 遥感影像数据 环境公共空间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 图1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门类 5.3 大类 5.3.1 基础地形数据分类 基础地形数据采用GB/T 139232006中的分类方法,如图2所示。 基 础 地 形 数 据 水系 交通 境界与政区 居民地及设施 管线 地貌 植被与土质 图2 基础地形数据分类 5.3.2 遥感影像数据分类 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如图3所示。 航空影像数据 遥 感 影 像 数 据 航天影像数据 图3 遥感影像数据分类 5.3.3 环境公

16、共空间数据分类 根据HJ 5222009和HJ/T 4172007,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分类如图4所示。 HJ 7242014 5 环 境 公 共 空 间 数 据 环境功能区划 其他环境公共空间数据 环境保护相关空间数据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生态环境 图4 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分类 5.4 中类和小类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中类和小类遵从HJ/T 4172007分类要求,见附录A。 5.5 编码方法 针对基础地形数据、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建立编码,代码由 1 位大写英文字母和 6 位数字组成,其结构如图5所示。 中类 大类 门类 小类 图5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编码结构 第一位表示门类,用一位大写字母标

17、识:A为基础地形数据,B为环境公共空间数据,C为遥感影 像数据; 第二、三位表示大类,用两位数字0099表示; 第四、五位表示中类,用两位数字0099表示; 第六、七位表示小类,用两位数字0099表示。 基础地形数据代码参照GB/T 139232006进行编制,其中大类码由GB/T 139232006中大类码前 补0组成,中类码由GB/T 139232006的中类码前补0组成,小类码采用GB/T 139232006的小类码。 如基础地形数据的常年河,编码为A020101。 需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扩充新的基础地形数据和环境公共空间数据时,原则上从本层代码最小值按递 增方式进行扩充。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

18、扩充后,应在本标准归口单位备案。 5.6 分类代码表 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分类与代码表见附录A,基础地形数据分类与代码表按照GB/T 139232006各 HJ 7242014 6 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执行。 6 属性数据结构 6.1 属性数据项分类 6.1.1 分类原则 按照地理实体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将属性数据项分为基本属性数据项、扩展属性数据 项、业务专用属性数据项,如图6所示。 基本属性数据项 扩展属性数据项 业务专用属性数据项 标识码属性数据项 几何特征属性数据项 分类特征属性数据项 说明信息属性数据项 关联特征属性数据项 地理关联属性数据项 业务特征属性数据项

19、属 性 数 据 项 图6 属性数据项分类 6.1.2 基本属性数据项 6.1.2.1 基本属性数据项是描述地理实体标识特征、几何特征的属性数据项。 6.1.2.2 基本属性数据项包括: a)标识码属性数据项:用于标识图层内地理实体的编码。 b)几何特征属性数据项: 1)面状地理实体的面积:记录系统计算的面积; 2)线状地理实体的长度:记录系统计算的长度; 3)地理实体的周长:记录系统计算的长度。 6.1.3 扩展属性数据项 6.1.3.1 扩展属性数据项是用来描述地理实体类别特征、说明信息、关系特征的属性数据项。 6.1.3.2 扩展属性数据项包括: a)分类特征属性数据项: 1)分类代码:根

20、据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分类与代码确定的此地理实体所属的类别代码; 2)国标代码: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存在的地理实体相关类别代码。 b)说明信息属性数据项: HJ 7242014 7 1)名称:本地理实体的汉语名称,一般应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名称为准; 2)类型:本地理实体的性质说明,一般应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类型为准; 3)所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本地理实体所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名称,一般可详细 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关联特征属性数据项: 1)空间拓扑描述:用来标识本地理实体的空间拓扑结构所必需的扩展数据项; 2)更新时间:用来标识本地理实体的更新日期。 6.1.4 业务专用属性数据

21、项 6.1.4.1 业务专用属性数据项是描述地理实体与业务管理关联特征、业务管理特征的属性数据项,通 常指特定业务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对象而赋予对象的用于标识其业务特征的数据项。 6.1.4.2 业务专用属性数据项包括: a)地理关联属性数据项: 1)地理信息关联唯一标识码:业务专用数据和地理信息关联的唯一标识码; 2)关联业务专用数据项:业务专用数据项中作为关键字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各业务专用数 据的唯一识别数据项。 b)业务专用数据项:为业务专用部门的管理信息,其确定、编排、精度等由各业务专用部门制定。 6.2 属性数据项字段名称的命名 6.2.1 命名方法 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法进行属性数

22、据项字段名称的命名,即字段名称由属性名称的每个汉字拼 音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当遇有无法避免的重复命名时,应采用属性数据项字段中文名称的首汉字全 拼加剩余汉字首字母组合的附加规则,以此类推,直至命名无重复。 6.2.2 命名约束 a)字段名称规定不超过30个字符; b)如遇到属性字段中带有阿拉伯数字的,其属性命名中直接采用该阿拉伯数字; c)对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已定义的字段名称,可直接采用。 7 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 7.1 数据组织 7.1.1 数据组织结构 7.1.1.1 基础地形数据和环境公共空间数据的组织结构 基础地形数据和环境公共空间数据按照图7所示结构进行组织: a)数据库由一个

23、或者多个子库组成; b)子库由一个或者多个具有相同空间坐标系的数据集组成; c)数据集由一个或者多个分层数据组成。 数据库 子库 数据集 分层 图7 基础地形数据和环境公共空间数据的组织结构 HJ 7242014 8 7.1.1.2 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结构 遥感影像数据在数据库中采用栅格目录设计的方式,一个栅格目录下存放多个栅格实体。 7.1.2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基于商业关系型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引擎建立环境空间数据库,实现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的存储与 管理。 7.1.3 数据集的组织 数据集按照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的门类进行组织,基础地形数据和环境公共空间数据按照门类组织为 基础地形数据集、环境公共

24、空间数据集和遥感影像数据集。 7.1.4 图层与分区数据的组织 一个图层的数据应统一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进行管理。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对数据表进行 分区存储,分区按照空间分布进行。 7.2 数据库命名规则 数据库命名按照HJ/T 4192007 中4.7.1的具体规定执行,命名方式为DB_。 示例:环境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命名为DB_ENVGISDATABASE。 8 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8.1 数据分层 8.1.1 基本原则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分层遵循以下原则: a)按业务应用需求,将数据划分为若干图层; b)相同逻辑内容的空间信息放在一个图层; c)一个图层只有一个空间拓扑特征; d)数据

25、分层可划分到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小类,但对于在门类、大类或中类达到属性项一致的,不 需再细分; e)逻辑内容相同但地理实体丰富多样或应用需要多种地理实体表示的,则采用多个空间拓扑层方 式分层。 8.1.2 比例尺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比例尺代码如表 1 所示。其中 1500 0001500 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遵循 GB/T 139892012,11 000 000地形图的比例尺代码为A。 表1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比例尺代码 比例尺 1500 000 1250 000 1100 000 150 000 125 000 110 000 15 000 12 000 11 000 1500 11 000 000

26、 代码 B C D E F G H I J K A 8.1.3 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抽象表示方法 8.1.3.1 空间数据的类型 空间数据基本类型包括点、线、面(多边形)、栅格、格网、三角网、文本标注、网络等。 8.1.3.2 空间数据的抽象表示方法 空间数据抽象划分应根据相应比例尺的空间数据表现进行划分: a)具备点状定位特征和表现宏观特性的地理实体,采用点类型进行描述,例如工业污染源、污水 HJ 7242014 9 处理厂等; b)具备线状特征或在该比例尺下抽象为线状特征的地理实体,采用线类型进行描述,例如公路、 时令河等; c)具备空间区域覆盖特征的地理实体,采用面类型进行描述,例如水环境

27、功能区等; d)具备空间连续分布特征的地理要素,可以采用栅格、格网或三角网类型进行描述,例如江苏省 影像数据; e)对于某些地理实体,根据应用需要可采用多种空间拓扑进行描述,例如等高线可以表示为线和 格网; f)对于需要在电子地图上描述的社会属性如地名、旅游资源等,其信息已经在相应的地理实体中 描述,但又需要表示,可以描述为具备点状特性的文本标注类型,例如农村居民点标注; g)对于由一系列具有关联关系的节点和线路构建网络,在划分点、线空间拓扑特征的同时应建立 其网络拓扑特征。 8.2 图层命名规则 8.2.1 图层名称命名规则 a)图层名称按照HJ 5222009和HJ/T 4172007进行

28、命名; b)若同一分类划分为多个空间拓扑特征图层,在分类名称前或后加上空间拓扑特性名称,如水系 有三个图层,取名为“点状水系、线状水系、面状水系”。 8.2.2 图层映射名称命名规则 图层的映射名称采用组合法,将地理图层映射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图层名称中每个汉字拼音 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如果映射名有重复,将“序号”大的“图层名称”中的首个汉字改为全拼,如 果再有重复,再将第二个汉字改为全拼,以此类推,直至没有重复为止。第二部分为几何特征英文缩写, 两部分之间用下划线连接。 几何特征英文全称及缩写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几何特征英文全称及缩写分类 几何特征 英文全称 英文缩写 点 Poin

29、t PT 线 Polyline PL 面 Polygon PG 网络 Network NET 栅格 Image IMG 格网 Grid GRD 三角网 Tin TIN 文本标注 Annotation ANN 8.3 图层代码编码规则 对每个图层建立相应的代码,图层代码由2位大写英文字母和4位数字组成,其结构如图8所示。 第一位表示比例尺,用一位大写字母标识,比例尺代码见表2; 第二位表示门类,基础地形数据用A,环境公共空间数据用B; 第三、四位表示大类,用两位数字0099表示; 第五、六位表示层,用两位数字0099表示。 示例:比例尺为l2 000的工业污染源图层,图层代码命名为:IB0401

30、。 HJ 7242014 10 大类代码 门类代码 比例尺代码 层代码 图8 环境基础空间数据图层编码结构 8.4 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列表 基础地形数据及环境公共空间数据的分层及图层命名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基础地形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 层代码 要素类别 图层名称 映射名称 图层信息描述 空间拓扑 A0201 点状水系 DZSX_PT 描述点状特征的水系,如泉 点 A0202 线状水系 XZSX_PL 描述单线河流沟渠等无法用多边形描述的水系 线 A0203 面状水系 MZSX_PG 描述双线河流、湖泊及封闭水域、流域等 面 A0208 水系 水系标注 SXBZ_ANN 水系的标注 标注 A

31、0301 居民地标注 JMDBZ_ANN 描述居民地行政等级所在地点或聚集定居的地点的专用名称 标注 A0302 居民地 JMD_PG 居民地 面 A0303 居民地与 设施 建筑物 JZW_PG 建筑物 面 A0401 铁路 TL_PL 铁路 线 A0402 铁路车站 TLCZ_PT 车站如客运站、货运站 点 A0403 铁路 铁路桥涵 TLQH_PL 半依比例尺桥梁和涵洞 线 A0404 公路 GL_PL 高速公路、汽车专用路、等级公路等外路 线 A0405 车站 CZ_PL 长途汽车站、公路货运站 线 A0406 公路 公路网 GLW_NET 公路网络 网络 A0501 管线 GX_PL

32、 电力、电信等管线和井孔(如雨水、污水、消防栓等) 线 A0502 管线 垣栅 YS_PL 围墙、栅栏、台阶等房屋辅助信息 线 A0601 省、市、县、区界 SSXQJ_PG 省、市、县、分区行政区划 面 A0602 省、市、县、区界线 SSXQJX_PL 省、市、县、分区行政区划界线 线 A0603 乡、镇街道界 XZJDJ_PG 乡、镇、街道行政区划 面 A0604 境界与政区 乡、镇街道界线 XZJDJX_PL 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界线 线 A0701 等高线 DGX_PL 等高线 线 A0702 高程点 GCD_PT 高程点 点 A0703 点状地貌 DZDM_PT 点状地貌特征 点

33、A0704 地貌 线状地貌 XZDM_PL 线状地貌特征 线 A0801 植被与土质 面状植被 MZZB_PG 绿地、绿化带 面 层代码 要素类别 图层名称 映射名称 图层信息描述 空间拓扑 HJ 7242014 11 续表 层代码 要素类别 图层名称 映射名称 图层信息描述 空间拓扑 A0802 线状植被 XZZB_PL 行树或者线状绿地 线 A0803 点状植被 DZZB_PT 独立树或者点状绿地 点 注:代表比例尺代码。 表4 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分层及图层命名 层代码 要素类别 图层名称 映射名称 图层信息描述 空间拓扑 B010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DBSHJGNQH_PG 面 B01

34、02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HJKQZLGNQH _PG 面 B0103 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ZSHJGNQH_PG 面 B0104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JAHYHJGNQH_PG 面 B0105 生态功能区划 STGNQH_PG 面 B0106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YYSSYBHQH_PG 面 B0107 综合环境功能区划 ZHHJGNQH_PG 面 B0199 环境功能 区划 其他环境功能区划 QTHJGNQH_PG 面 B0201 水环境质量 SHJZL_PT 点 B0202 大气环境质量 DQHJZL_PT 点 B0203 声环境质量 SHJZL_PT 点 B0204 辐射环境质量 F

35、SHJZL_PT 点 B0205 土壤环境质量 TRHJZL_PT 点 B0299 环境质量 其他环境质量 QTHJZL_PT 点 B0301 土壤生态 TRST_PG 面 B0302 草原和草甸生态 CYHCDST_PG 面 B0303 森林生态 SLST_PG 面 B0304 荒漠生态 HMST_PG 面 B0305 水域生态 SYST_PG 面 B0306 海洋生态 HYST_PG 面 B0307 湿地生态 SDST_PG 面 B0308 自然遗迹 ZRYJ_PT 点 B0309 农村生态 NCST_PG 面 B0310 城市生态 CSST_PG 面 B0399 生态环境 其他生态环境

36、QTSTHJ_PG 面 B0401 工业污染源 GYWRY_PT 点 B0402 农业污染源 NYWRY_PT 点 B0403 生活污染源 SHWRY_PT 点 B0404 交通运输污染源 JTYSWRY_PT 点 B0405 施工工地污染源 SGGDWRY_PT 点 B0406 服务业污染源 FWYWRY_PT 点 B0407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JZSWRZLSS_PT 点 B0408 环境污染危险源 HJWRWXY_PT 点 B0499 污染源 其他污染源 QTWRY_PT 点 B0501 自然环境 ZRHJ_PG 面 B0502 社会经济 SHJJ_PG 面 B0599 环境保护相 关

37、空间数据 其他环境保护相关空间 数据 QTHJBHXGKJSJ_PG 面 B9901 其他环境公共空间信息 注:代表比例尺代码。 HJ 7242014 12 9 符号规范及基础配色方案 9.1 设计要求 9.1.1 设计原则 a)通用性原则:立足于环保信息系统应用,对共性的信息需强调其通用性; b)系统性原则:充分反映同一类别环境基础空间数据的特点,同一类符号的组合、延伸和扩展具 有一致性和规律性; c)准确性原则:符号的含义应语义清晰、避免歧义; d)简易性原则:力求以最简洁的图形表达其含义,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9.1.2 构成方法 9.1.2.1 符号构成 在环境公共空间数据中

38、(8.4表4),空间拓扑是“点”的数据,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空间拓扑 是“面”的数据,采用特定配色方案进行表示。 对于“点”数据的符号采用三级分类法(同上),即环境公共空间数据可由其大类、中类和小类组成。 大类标识 + 中类标识 + 小类标识 = 符号,其中“大类标识”用符号的形状,“中类标识”用底 纹填充的颜色,“小类标识”用内部的会意符号或文字表示。 在多种类型的数据需同时进行展示,或者展示的数据量空间密度比较大时,可以使用小图标表示(参 见附录A),避免数据符号过多引起的混乱。 9.1.2.2 基础配色 对于“面”数据的配色方案,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数据的中类和小类进行配色。 中类配色

39、 + 小类配色 = 配色方案,其中“中类配色”用边框的颜色及底纹填充样式来标识,“小 类配色”用底纹颜色或填充会意符号、文字来标识。 当数据的小类是用等级来区分时,可以按照GB/T 151902014的规定,用不同颜色或样式进行绘 制。功能区的等级配色方案如表5所示。 表5 功能区等级配色方案 功能区等级 填充颜色 填充样式 0类 浅黄色 小点 1类 浅绿色 垂直线 2类 浅蓝色 斜线 3类 褐色 交叉线 4类 红色 粗黑线 9.2 使用要求 9.2.1 符号方向 a)根据性质和标示的内容,可以直立(注:线符号前进方向的左向为直立)标绘或者按实际方向 标绘; b)无实际方向意义的符号,通常直立

40、标绘; c)有行动方向和规定方向的标号通常按实际方向标绘。 9.2.2 符号大小 a)符号的大小应根据符号的不同类型、级别和底图比例尺大小合理确定。底图为小比例尺时,宜 HJ 7242014 13 使用小图标表示,底图为大比例尺时,使用常规符号表示。 b)在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同一性质(同类同级)的符号大小应相等;不同性质的符号大小应相 称,如地图上级别高的符号要比级别低的符号大,代表实际对象大的符号通常要比代表实际对象小的符 号大。 9.2.3 符号定位 a)依比例尺的面状态符号,经其轮廓线定位; b)半依比例尺的线状态符号,以其主线或中心线定位; c)不依比例尺的点状态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

41、图形中心。基本规则为: 1)符号本身或其主体为规则几何体的,定位点在其几何重心; 2)符号主体为直线图形的,定位点在直线末端端点或其尾部交点; 3)符号下部为直角图形的,定位点在其直角顶点; 4)底部宽大的符号,定位点在图形底边的中点; 5)船、汽车等符号的定位点在图形首部的顶点。 9.2.4 线型与线宽 符号的线型根据符号的性质来确定,表示实际情况或完成情况的符号,用实线标绘;表示预定的、 临时的、假的情况的符号,用虚线标绘。 符号的线宽一般根据符号的大小等比例变化,即符号标绘的值越大,构成符号的线就越宽;同一符 号中,基础图形的线宽大于辅助图形的线宽,一般比例以1.51为宜。 9.2.5 文字注记 a)通常文字注记从左到右直立注记。当文字注记写在符号内时,按符号方向注记。 b)依比例尺符号,其文字注记通常写在符号内便于阅读的位置。 c)半依比例尺符号,文字注记以该符号的后(右)方为第一注记位置,左方为第二注记位置。 d)不依比例尺符号,文字注记以该符号内为第一注记位置,下(右)方为第二注记位置,左方为 第三注记位置。 9.2.6 重叠处理 a)通常以重要数据的符号压盖次要数据的符号;重要面数据的内部优先填充,次要数据可以不显 示内部填充,只显示边框; b)不依比例尺标绘的符号压盖半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标绘的符号; c)半依比例尺标绘的符号压盖依比例尺标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HJ环境保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