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508005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4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107 T 460-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39 DB4107 新乡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60 2020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8 - 12 发布 2020 - 08 - 17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460 2020 I 前 言 依据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结合 新乡市香菇种植、 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 进行修订 。 本标准由新乡市 农业农村局 提出。 本标准 修订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 修订 起草人: 宋琳琳、 胡喜巧、 简在友 、 秦仁炳、 孟丽 、常景玲 、 刘松叶 。 本标准

2、2020年 8月 12日制定发布。 DB41/T 460 2020 1 香菇生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菇生产的 术语和定义、栽培 环境条件、 生产 工艺流程、栽培 技术 、采 收、后期管理 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 香菇 生产 技术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 )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 50

3、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常以玻璃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 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3.2 温室菇棚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的季节主要依靠获 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秋香菇生产的单栋温室。跨度 7 m 9 m,脊高 2.8 m 3.3 m,长度 30 m 60 m。 3.3 塑料大 棚 采用塑料薄膜覆

4、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在夏季采取遮荫降温措施 , 可 用于夏香菇生产的单栋大棚。顶高 2.5 m 3 m,跨度 6 m 9 m,长度 30 m 60 m。 4 栽培环境条件 DB41/T 460 2020 2 4.1 栽培环境 应符合 NY 5358和 NY/T 395的 要求 。栽 培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近水源,卫生条件良好 的环境,禁 与 畜禽养殖场、 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靠近, 避免对香菇生产造成 污染。 4.2 菇房 设施栽培,如:温室 菇棚 、塑料大棚等栽培模式。 4.2.1 日光温室菇房 菇房 座 北朝南稍偏东,顶 高 2.8 m 3.3 m,宽

5、 7.0 m 9.0 m,长 30 m 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 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4.2.2 塑料大棚菇房 菇房南北走向,顶高 2.5 m 3.0 m,宽 6.0 m 9.0 m,长 30 m 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 能遮光、保温、保湿。 4.3 栽培 原料和药品 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应符合 NY 5099的规定。 4.3.1 杂木屑 主要采用栓皮栎、麻栎、鹅耳枥、苹果等硬杂木树种。要求木屑颗粒粗细 5 mm左右,新鲜、干燥, 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没有混入 有毒有害物质。 4.3.2 麦麸、白糖、石膏 应符合 NY

6、5099的规定。 4.3.3 气雾消毒盒 按各生产 商 自订的标准。 5 生产工艺流程 应符合 NY/T 5333。 备料 配料 拌料 装袋 扎口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脱袋 保湿 菌丝转白 倒伏转色 温差刺激 催蕾 控温控湿通风 采收 养菌 注水 温差刺激 催蕾 采收 (重复出菇和采收管 理)。 6 栽培技术 6.1 栽培季节 秋冬香菇栽培在 8月下旬至 9月下旬接种,夏香菇或越夏秋菇栽培在 11月至翌年 2月接种。菌棒工厂 化生产一年四季均可接种制棒。 6.2 菌种 DB41/T 460 2020 3 主栽品种为 808。此外,夏季也可选用 其他耐高温品种,秋 冬 季也可选用其他中低温品

7、种。 6.3 菌棒制作 6.3.1 配方 木屑 (栎树或果树木屑 )80.75 %;麸皮 18 %; 丰菌素 0.25 %;石膏 1 %。料:水 1: 0.9 1.1。 6.3.2 配料 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在未加水之前反复搅拌均匀。加水量视料的质量、天气情况等适当增加 或减少。如晴天风大适当多些,阴天、雨天适当少些。 6.3.2.1 干拌 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原辅料在未加水之前均匀搅拌 2 次 3 次。 6.3.2.2 湿拌 丰菌素 先溶于水,按用水量稀释,泼入料内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在 60 %左右。 6.3.3 装袋 使用 内袋 15 cm 55 cm0.0 6 mm、外袋 17 c

8、m 60 cm0.01 mm 或内袋 18 cm 60 cm0.0 6 mm、 外袋 20 cm 65 cm0.0 1 mm 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袋,用装袋机装袋。 装袋机与液压式翻斗搅拌机配 合,实现装袋的自动化。 要求装料紧实、均匀,两端 封口 , 15 cm 55 cm0.0 6 mm 规格的 料筒湿重 2.0 kg 或 18 cm 60 cm0.0 6 mm 规格的 料筒湿重 3 kg,含水量 57 %左右。 6.3.4 灭菌 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达 100 保持 20 h 24 h。灭菌前四角留孔利于冷空气排出, 灭菌过程中一角 留孔保持少量蒸汽溢出,利于灭菌仓内蒸汽流通。 6.3.5

9、 冷却 当菌袋温度降至 70 ,抢温出锅,推入经消毒过的接种场地内码好,冷却至 30 以下。 6.3.6 接种 开放式接种。 首先接种环境进行环境消毒。方法: 用农尔乐(复合酚) 300 倍液地面、空间喷洒 或稳定性二氧化氯 1000 倍液地面、空间喷洒;( 2)用臭氧消毒器对环境进行臭氧消毒 1 h 2 h。然后 将冷却后的菌棒与经过 用稳定性二氧化氯 300 倍液 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接种 室或接种帐 , 参照产品 说明书规定 的用量,用气雾 克霉灵 消毒 剂 对接种 环 境 进行熏蒸消毒, 0.5 h 后开始接种。操作者双手及 接种工具用 75 %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灼烧接

10、种工具进行干热灭菌。用 75 %的酒精 或农 尔乐(复合酚) 300 倍液 擦拭接种部位,用直径 2.5 cm 的打孔器在一面打 4 个 孔, 孔深 2.5 cm 左右。 迅速接入菌种,菌种要略微高于料面。将接好种的菌棒装入外袋中,封口 , 移入培养室或菇棚内培养。 6.4 发菌管理 6.4.1 培养场所 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避光 。 DB41/T 460 2020 4 6.4.2 培养条件 控制培养温度为 22 25 , 空气相对湿度 50 % 60 %, 适时、适量通风。 6.4.3 检查成活率与污染率 秋冬 香菇 菌棒 或工厂化生产的菌棒 接种后 4 d 7 d结合翻堆进行检查,

11、每周一次 ;夏香菇或越夏秋 冬菇 菌棒接种后 10 d 15 d结合翻堆进行检查, 菌落直径达 5 cm 8 cm左右,料温上升到 25 以上时, 散堆降温, 控制培养 料 温度为 22 25 。 6.4.4 刺孔通气与翻堆 秋冬菇或工厂化生产的菌棒 接种后第 10 d 15 d适时、适量刺孔通气,气温 20 以下,堆形井字 型,每层 3 棒 4 棒 ;气温 25 以上,堆形三角形,每层 3棒 。 夏香菇菌落直径约 8 cm 10 cm时, 适 时、适量刺孔通气 , 气温 15 20 时,菌棒 散 堆 堆成 井字型 , 每层 3 棒 4 棒,堆高 3 层 4 层; 气温 25 以上,堆形三角形

12、,每层 3 棒 。 瘤状物占菌包 1/3左右时开始第二次刺孔增氧,孔 深 2.5 cm 左右 。整个菌棒控制 孔数 60 80。 6.5 菌棒转色 6.5.1 转色管理 菌棒转色是香菇栽培中的关键和特色步骤之一。 6.5.1.1 脱袋转色: 脱袋后覆膜保湿,控制温度 20 23 ,当菌棒表面形成大量白色气生菌丝后 揭膜通风,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在菌棒表面形成白色菌膜。之后保持空气湿度 90 %左右,及时冲掉菌 棒分泌的黄褐色水珠。整个转色期大约 15 d,菌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有 弹性的红褐色菌膜,完成转 色过程。 6.5.1.2 带袋转色:指菌棒由白变成棕褐色的过程。转色受菌龄、积温和温度限制

13、,温度 20 23 , 当菌棒转色至三分之二以上,袋内有瘤状凸起物和黄色代谢水,菌棒手感较松软有弹性说明已达生理成 熟,此时可进入岀菇期。 6.5.2 转色标准 菌被棕褐色、均匀、有弹性。 6.5.3 菌 棒 成熟标准 培养期:常规品种 90 d 120 d。 6.5.3.1 目测指标:菌棒表面 2/3 面积形成瘤状突起,菌 棒 表面已有 70 % 80 %转为褐色,有黄水出 现,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气味。 6.5.3.2 手感:手压菌 棒 表面具有弹性,并有瘤状物突起。 6.6 催蕾 转色后 采用变温、注水、惊蕈的方法刺激菇蕾形成。三种方法要配合使用。每个菌棒菇蕾发生量不 超过 10 个。

14、 最好 6 个 8 个。 DB41/T 460 2020 5 6.6.1 温差刺激 通过控制菇房通风,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 6.6.2 注水 用注水器 向 菌袋内注入清水,每棒注水大约 0.2 kg 0.3 kg。 6.6.3 惊蕈 用直径 3 cm 4 cm的木棒沿菌棒纵向敲击菌棒 1 2下,震破部分菌膜。 6.7 出菇管理 通过控制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子实体生长期大约 4 d 6 d。 6.7.1 水 分 管理 全过程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管理。脱袋模式的菌 棒 喷水易分散出菇,浸水易成批出菇。春节前多 采用 喷水方法管理,春节后多用浸水方法管理。 6.7.2 温度管

15、理 出菇过程中保持棚温 15 25 。温度低于 15 ,发生少,生长慢;超过 32 子实体难以生 长。 保持菇棚内温度 8 22 ,提高昼夜温差 8 10 ,调节空气相对湿度 40 % 70 %,这样 的菇质硬、肉厚、产量高。菇蕾长至 3 cm 时适当加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棚内散射光,使菇面逐渐 变成灰白色,创造干湿差,可以促使花菇形成。 6.7.3 湿度管理 出菇过程通过调整喷雾次数、喷雾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在 90%左右,后期保持在 85 %左右。采菇前 一天停止喷 水。 6.7.4 光照管理 出菇过程中前期光照强度在 300 lx 900 lx,保持遮荫度 70 %左右,夏季遮荫度增加,

16、冬季遮荫度 减少。在此光照环境下,子实体颜色 正 ,柄短、盖厚、圆整。 6.7.5 通风管理 出菇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菇棚四周的薄膜及遮阳网要距地面 1 m以上。如果通风不 良会造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但如果通风过强,难以保持湿度。 7 采 收 当内菌幕 即将 破裂 或刚刚破裂 ,菌盖边缘 与菌柄分离, 形成 “ 铜锣边 ” 时及时采摘。采菇时一手按 住菌棒,一手捏菌柄基部,先左右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注意不要把菇根留在菌棒上。这样容易引起 菌棒腐烂感染杂菌,也不要带起大块培养料,不然会损坏菌棒菌膜造成创伤变形,影响下茬菇蕾形成。 要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采下的鲜菇要装在

17、竹筐、塑料筐等硬质容器里,不要装在布袋、编织 袋里,防止相互挤压损伤。分检及切根时,手指要捏住菇柄,不要捏菇盖,否则菇盖易变色,影响菇质。 DB41/T 460 2020 6 8 后期管理 香菇可出 4 茬 6 茬,所以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每次采菇后都要重复以下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8.1 养菌 出菇后菌棒中菌丝 的营养被大量消耗,需要通过保温、降湿、避光促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 养菌 5 d 7 d。如果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增湿。 8.2 催蕾 通过变温、注水和惊蕈催蕾 同前。 8.3 出菇管理 温、湿、光、气管理同前。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抓好菇房消毒、

18、器具消毒 、菌棒制作、转色管理和出菇管理 。在 菌棒制作、 菌 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段均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 药剂防治 应按 GB/T 8321( 所 有部分) 和 NY/T 1276的规定。 9.2 预防措施 9.2.1 菇房清理、消毒 新建菇房或旧有菇房都必须进行一次消毒,以减少潜 伏的病虫危害。消毒前将门窗、墙壁、房顶、 裂缝、破洞等一切可能漏气的地方用砖石、泥浆、塑料薄膜封盖至农药不外溢。消毒时按照每 100 种 植面积用 10 ml农尔乐 (含复合酚 42 % 49 %) 300 倍液喷洒消毒。密封 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 3 h 5 h。 9.2.2 器具消毒

19、菌种瓶瓶身、瓶口及接种人员的手等均应用 0.1 %高锰酸钾或 0.1 %稳定性二氧化氯液或 300 倍农尔 乐液洗涤消毒。 9.3 防治方法 9.3.1 病害防治 挖除染有杂菌的培养料,再撒生石灰粉覆盖 罹 病区。挖掉的培养料要远离菇房深埋。 或用 0.1 %稳 定性二氧化氯液注射 染有 杂菌的培养料 消毒杀菌。 9.3.1.1 木霉 在菌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段均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在非出菇时,使用高 效低毒农药防治。 9.3.1.2 链孢霉 DB41/T 460 2020 7 培养场所温度在 23 25 ,空气相对湿度在 60 % 70 %。发现感染及时隔离,并用湿报纸包

20、裹 后拿出填埋处理。 9.3.2 虫害防治 栽培场四周用塑料网隔离,防止蚊蝇进入;用布条沾敌敌畏挂在栽培场空间驱赶,不许直接向菇体 喷撒杀虫剂,农药使 应 按 GB 4285的规定 执行。 9.3.2.1 螨类 选用 1.8 %阿维菌素 防治 。 9.3.2.2 菇蚊、菇蝇 出菇间隙或菇采净后,选用 2.5 %溴氰菊酯 乳油 2500 倍 ,除虫脲 乳油 2000 倍或 90 %敌百虫 乳油 800 倍进行喷雾。 9.3.2.3 线虫 5 %食盐水或 1 % 2 %的石灰水喷雾或用 1 %冰醋酸或 25 %米醋喷雾。 DB41/T 460 2020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香菇

21、生产技术明白纸 A.1 栽培场所及消毒 A.1.1 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近水源,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禁止与化工厂、污水沟、 煤矿等靠近,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日光 菇棚应座 北朝南稍偏东,顶高 2.8 m 3.3 m,宽 7.5 m 9.0 m, 长 30 m 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塑料大棚 应 南北走向,顶高 2.5 m 3 m,宽 6 m 9 m,长 30 m 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A.1.2 消毒时用 300 倍的农尔乐 (含复合酚 42 % 49 %) 溶液喷洒消毒。密封 24 h后打开门窗通风 3 h 5

22、 h。 A.2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 配料 拌料 装袋 扎口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脱袋 保湿 菌丝转白 倒伏转色 温差刺激 催蕾 通风控湿 采收 养菌 注水 温差刺激 催蕾 采收 (重复出菇和采收管理)。 A.3 原料及配方 A.3.1 原料要求 杂木屑 , 主要采用栓皮栎、麻栎 和 苹果 等 硬杂木树种。要求木屑颗粒粗细 5 mm左右,新 鲜、干燥, 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无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A.3.2 栽培配方 木屑 (栎树或果树木屑 )80.75%;麸皮 18%;石膏 1%; 丰菌素 0.25%。 料 水 1 0.9 1.1。 A.4 菌棒制作 香菇 主栽品种选用 808

23、。 夏香菇或越夏秋香菇在 11 月至翌年 3 月接种,秋香菇在 8 月下旬至 9 月下 旬接种。 按照配方将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 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原辅料 先干拌 1 2 遍,然后加水 调 节含水量 至 60 %左右 , 反复搅拌均匀。 使用内袋 15 cm55 cm0.06 mm、外袋 17 cm60 cm0.01 mm或 18 cm60 cm0.06 mm、外袋 20 cm65 cm0.01 m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袋,用装袋机装袋。要求装 料紧实、均匀,两端 封 口,料筒湿重 2 kg或 3 kg。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达 100 保持 20 h 24 h。灭菌 前四角留孔利于冷空气排出,

24、灭菌过程中一角留孔保持少量蒸汽溢出,利于灭菌仓内蒸汽流通。 消毒后 在冷却室冷却至 28 以下。 A.5 接种 DB41/T 460 2020 9 将冷却后的菌棒与经过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接种 室 , 参照产品说明书规定 的用量,用气雾消毒 剂 对接种 室 进行熏蒸消毒, 0.5 h后开始接种。操作者双手及接种工 具用 75 %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点 燃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进行干热灭菌。菌种瓶瓶身、瓶口及接种人员的手等均应用 300 倍农尔乐液洗 涤消毒。用 75 %的酒精擦拭接种部位,用直径 2.5 cm的打孔器在一面打 4个接种孔。孔深 2.5 cm左右。 迅速接入菌种,菌种要略微高于料

25、面。将接好种的菌棒装入外袋中,封口。整个接种过程要动作熟练 , 接完后将菌棒移入培养室或菇棚内培养。 A.6 发菌管理 发菌场所 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井”字形摆放菌棒。 控制培养温度为 23 25 ,适时、 适量通风。在菌棒接种后 4 d 7 d进行,以后 结合翻堆,每周检查一次。接种后第 10 d 15 d适时、适 量刺孔通气,气温 20 以下,堆形井字型,每层 3 棒 4 棒 ;气温 25 以上,堆形三角形,每层 3棒 。 菌丝长满 菌棒 后再扎孔一次,孔数 60 80,深 2.5 cm左右。 A.7 转色管理 A.7.1 脱袋转色: 脱袋后覆膜保湿,控制温度 19 21 ,当菌

26、棒表面形成大量白色气生菌丝后揭 膜通风,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在菌棒表面形成白色菌膜。之后保持空气湿度 90 %左右,及时冲掉菌棒分 泌的黄褐色水珠。整个转色期大约 15 d,菌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有弹性的红褐色菌膜,完成转色过程。 A.7.2 带袋转色:指菌棒由白变成棕褐色的过程。转色受菌龄、积温和温度限制,温度 20 23 , 当菌棒转至三分之二以上,袋内有瘤状凸起物和黄色代谢水,菌棒手感较松软有弹性说明已达生理成熟, 此时可进入岀菇期。 A.8 出菇管理 A.8.1 转色后采用变温、注水、惊蕈的方法刺激菇蕾形成。三种方法要配合使用。每个菌棒菇蕾发生 量不超过 10 个。通过控制菇房通风,拉大

27、昼夜温差刺激出菇。用注水器 向 菌棒内注入清水,每棒注水 大约 0.2 kg 0.3 kg。用直径 3 cm 4 cm的木棒沿菌棒纵向敲击菌棒 1下 2下,震破部分菌膜。 A.8.2 通过控制温、湿、 光、气等环境条件,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子实体生长期大约 4 d 6 d。全 过程保持水分干湿交替管理。脱袋模式的菌棒喷水易分散出菇,浸水易成批出菇。春节前多采用喷水方 法管理,春节后多用浸水方法管理。出菇过程中保持棚温 15 25 。温度低于 15 ,发生少,生 长慢;超过 32 子实体难以生长。出菇过程通过调整喷雾次数、喷雾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在 90 %左右, 后期保持在 85 %左右。采菇前

28、一天停止喷水。出菇过程中前期光照强度在 300 lx 900 lx,保持遮荫度 70 %左右,夏季遮荫度增加,冬季遮荫度减少。在 此光照环境下,子实体颜色 正 ,柄短、盖厚、圆整。 出菇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菇棚四周的薄膜及遮阳网要距地面 1 m以上。如果通风不良会 造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但如果通风过强,难以保持湿度。 A.9 采收 当内菌幕 即将 破裂 或刚刚破裂 ,菌盖边缘 与菌柄分离, 菌盖边缘形成 “ 铜锣边 ” 时及时采摘。采菇 时一手按住菌棒,一手捏菌柄基部,先左右摇动,再向上轻轻拔起。注意不要把菇根留在菌棒上。这样 容易引起菌棒腐烂感染杂菌,也不要带起大块培养料,

29、不然会损坏菌棒菌膜造成创伤变形,影响下茬菇 DB41/T 460 2020 10 蕾形成。要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采下 的鲜菇要装在竹筐、塑料筐等硬质容器里,不要装在布 袋、编织袋里,防止相互挤压损伤。分检及切根时,手指要捏住菇柄,不要捏菇盖,否则菇盖易变色, 影响菇质。 A.10 后期管理 香菇可出 4 茬 6 茬,所以后期管理也非常重要。每次采菇后都要重复以下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出菇后菌棒中菌丝的营养被大量消耗,需要通过保温、降湿、避光促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养菌 期 5 d 7 d。如果空气干燥,可适当喷雾增湿。 催蕾及 温、湿、光、气管理同前。 A.11 病虫害防治 A.11.1 做 好菇房消毒、器具消毒 、菌棒制作、转色管理和出菇管理 。在菌丝培养、转色和出菇阶段 均 应防止高温高湿,创造通风干燥的生态环境。在非出菇时, 如果发生绿霉污染, 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 如果发生链孢霉应 及时隔离,并用湿报纸包裹后拿出填埋处理。 A.11.2 在 栽培场四周用塑料网隔离,防止 菇 蚊 、菇 蝇进入 进行物理防治 ; 一旦发生害虫,可 用布条沾 敌敌畏挂在栽培场空间驱赶,不许直接向菇体喷撒杀虫剂 。如果发生螨害, 选用 1.8 %阿维菌素 防治 。 如果发生线虫为害,用 5 %食盐水或 1 % 2 %的石灰水喷雾或用 1 %冰醋酸或 25 %米醋喷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