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CCS B61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T 13152023 代替 DB 43/T 1315-2017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Indicators for forest city 2023-09-27 发布 2023-12-27 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43/T 131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指标体系.2 附录 A(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5 附录 B(资料性)城市所属地貌类型.6 参考文献.7 DB 43/T 131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3/T 1315-2017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与DB43/T 1315-201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订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等引用文件(见2017版的第2章),增加了GB/T 37342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见第2章);修订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城市、城市建成区、城市森林、乡土树种等术语和定义(见3.2、3.4、3.5、3.6,2017版的3.2、3.6、3.9、3.10),删除了城镇、乡村、郊区、常住人口、生态文化、人均公园绿地、森林康养等术语和定义(见201
3、7版的3.4、3.5、3.7、3.8、3.11、3.12、3.13),增加了森林网络、绿道、林荫道路、受损弃置地等术语和定义(见3.7、3.8、3.9、3.10);删除了森林城市建设原则(见2017版的第4章);修订了指标体系,修改了指标体系名称,调整了指标组成及要求(见第4章和2017版的第5章);修订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和附录B,2017版的附录A和附录B);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局、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
4、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德明、黎明、魏德福、赵单、罗维、邓长宁、罗博逻、敖依娜、汪丽、吴柏宏、李龙、周根苗、沈生涛、李长春、陈海欧、胡满、宋良友。本文件及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7年首次发布为DB43/T 1315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 43/T 13152023 1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南省森林城市建设的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等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县级(县、市、区)森林城市建设的考核评价,森林城镇建设考核评价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5、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7342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3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湖南省森林城市 forest city of Hunan Province 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稳定健康发展,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牌的城市。县级城市 county 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管辖以一个集中连片或者若干个分散的城市化区域为中心,大量非城市化区域围绕的大区域。市域 city field 城市行
6、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包括城镇和乡村。建成区 built-up area 城镇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species 本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和没有生态入侵的归化树种。DB 43/T 13152023 2 森林网络 forest network 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林网等各类生态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7、绿道 greenway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满足行人和骑行者进入自然景观的慢行道路系统。林荫道路 boulevard 树冠覆盖率达到30%及以上的道路。受损弃置地 wasteland 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且已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4 指标体系 森林网络 4.1.1 林木覆盖率 平湖区市域林木覆盖率24%及以上,丘陵区市域林木覆盖率40%及以上,山区市域林木覆盖率55%及以上。自然湿地面积(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占行政区域总面积5%及以上的县(市、区),在计算林木覆盖率时,超过区域总面积5
8、%的自然湿地面积,可在行政区域总面积中扣除。林木覆盖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城市所属地貌类型见附录B。4.1.2 城区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及以上,树冠覆盖率26%及以上,居民小区及单位林木绿化率30%及以上,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62%及以上。绿化覆盖率、树冠覆盖率、林荫道路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4.1.3 乡村绿化 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及以上,90%及以上的乡镇建有2000 m2及以上的公园绿地1处;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村庄林木绿化率40%及以上,70%及以上行政村建设有500 m2及以上公共休闲绿地1处。村庄林木绿化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4.1.4
9、 水岸绿化 注重江、河、湖、库、水源地等水体沿岸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5%及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86%及以上。水岸绿化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DB 43/T 13152023 3 4.1.5 生态修复 科学绿化美化,注重建设品质,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80%及以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森林健康 4.2.1 树种配置 城市建成区绿化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树种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常绿和落叶乔木树种合理搭配,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80%及以上;注重乡
10、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严禁违法移植天然大树。乡土树种使用率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4.2.2 森林质量提升 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及以上,培育优质高效的城市森林。4.2.3 森林保护 自创建以来,没有发生严重非法占用林地、草地和湿地,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下,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100%。4.2.4 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选用食源蜜源植物,建设类型多样、自然稳定的生物栖息场所。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生
11、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福利 4.3.1 生态服务 建有自然公园、植物园、自然教育基地等生态休闲场所,10 km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率70%及以上;城区的公园绿地分布均匀,0.5 km服务半径覆盖率80%及以上;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4.3.2 绿道网络 城镇按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不小于1 km。4.3.3 生态产业 发展油茶、竹木、林下经济、花木、森林康养与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注重绿化、美化建设与健身、休闲、采摘、观光等多种形式的生态休闲旅游结合,建立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4.3.4 森林认证 探索和推广中国森林认证,
12、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服务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生态文化 DB 43/T 13152023 4 4.4.1 生态科普教育 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及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4.4.2 古树名木 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挂牌率和保护率达100%,建立并动态更新图文信息档案。4.4.3 生态宣传活动 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活动5次及以上。4.4.4 公众态度 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知晓率和满意度90%及以上。建有1处及以上“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组织管理 4.5.1 规划编制与实施
13、编制10年及以上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如期完成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4.5.2 体验服务 开展观花、赏叶、空气负离子等森林游憩环境监测预报1项及以上,增强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的感受。4.5.3 档案管理 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DB 43/T 13152023 5 A A 附录A (规范性)指标计算方法 A.1 林木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是城市管辖范围内林木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林木面积包括郁闭度0.2及以上的乔木林面积和竹林面积、覆盖度40%及以上灌木林面积、“四旁”植树面积、城区乔木和灌木面积。A.2 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率是区域内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
14、积占区域内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3 树冠覆盖率 树冠覆盖率是区域内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内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4 林荫道路率 林荫道路率是区域内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里程占主干路、次干路总里程的百分比。A.5 村庄林木绿化率 村庄林木绿化率是村庄林木绿化面积与村庄总面积的百分比。村庄林木绿化面积包括村庄内部林木绿化面积和村庄周边林木绿化面积(村庄居住区周边0.3km以内)。村庄总面积包括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面积(可利用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村庄面积)。A.6 水岸绿化率 水岸绿化率是江、河沿线两侧已绿化水岸长度(含自然植被岸线)占适宜绿化
15、总长度的百分比,以及湖、库、水源地等周边自然地形中第一层山脊范围以内或平坦处0.1km以内地段的已绿化面积(含自然植被)与适宜绿化的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7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是已采取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的受损弃置地面积与受损弃置地总面积的百分比。A.8 乡土树种使用率 乡土树种使用率是乡土树种栽植面积占树木栽植总面积的百分比。DB 43/T 13152023 6 B B 附录B (资料性)城市所属地貌类型 湖南省县级城市所属地貌类型见表B.1。表B.1 湖南省县级城市所属地貌类型 县级城市所属地貌类型 平湖区 丘陵区 山区 16个 58个 48个 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
16、区、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武陵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临澧县、津市市;资阳区、赫山区、南县、沅江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渌口区、醴陵市;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阳县、邵东市;汨罗市、临湘市;鼎城区;桃江县;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嘉禾县、安仁县;零陵区、冷水滩区、宁远县、新田县、祁阳市;鹤城区、辰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娄星区、双峰县、冷水江市;泸溪县。浏阳市;攸县、茶陵县
17、、炎陵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平江县;桃源县、石门县;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安化县;宜章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蓝山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中方县、沅陵县、溆浦县、会同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市;新化县、涟源市;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注:表B.1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集编辑委员会,2009 年)编制。DB 43/T 13152023 7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工作的通知(附件1: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修订版).办生字20235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