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内蒙古海拉尔第四中学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在山的那边开满了金色花和紫藤箩瀑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在一个秋天的静夜狩猎,听到绿色蝈蝈在唱化石吟。这激起了他们的童趣,路经天上的街市,无意中听到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秘密,他们走一步,再走一步,穿过盘虬卧龙般的行道树,终于找到了肥 shu的蝈蝈。 【小题 1】给文段中的字注音。 狩( ) 虬( ) 【小题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小题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肥 shu( ) 答案: 【小题 1】狩: shu 虬: qi
2、【小题 2】箩 萝 【小题 3】硕 试题分析: “狩 ”不能读为 “shu”,应该读为 “shu”。 “紫藤萝 ”中的 “萝 ”与 “草本 ”有关,与 “竹子 ”无关。根据语境,应是 “肥大 ”的意思,所以, “shu”应该写成“硕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把握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音、形、义的把握,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 ;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
3、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选择题 下列语境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 弱肉强食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C我 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D这也真够 滑稽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形容言语、动作有意思)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中的 “滑稽 ”根据语境,意思应该为 “可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
4、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 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却想取得好成绩,这无疑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 正在不断地变为现实。 只有抱定坚定的 ,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老师的鼓励使他 大增,它又自信地站到了起跑线上。 A痴想幻想信心信念 B痴想幻想信念信心 C幻
5、想痴想信念信心 D幻想痴想信心信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的想法;幻想: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排除答案: C、 D 两项。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念: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结合前面的理解,答案:应该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每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解答此题,还可以运用排除法。 下面的文学常识,连线不正确的一项 ( )( 2分) A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B理想 流沙河 中国现代散文作家。 C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D天
6、上的街市 郭沫若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理想 流沙河 中国当代诗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课文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
7、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 “晕 ”,俗称 “风圈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 “晕 ”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晕 ”字出现。到了西周, “晕 ”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 “晕 ”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 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
8、,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 “晕 ”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 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过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 ,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爱环。 人们对 “晕 ”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 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 “晕 ”,“晕 ”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不过,也不是
9、所有的 晕 ”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 ”的持续时间在 1小时以内(俗称 “短晕 ”)时,未来的 12小时一 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 “晕 ”的持续时间在 5小时以上(俗称 “长晕 ”)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美丽的爱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 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 1】结合内容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 1分) 【小题 2】第 1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 5个字)( 2分) 【小题 3】第 3段中与 “它们 ”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 1分) 【小题 4】第 3段中的 “这一发现 ”指的是 。( 1分
10、) 【小题 5】第 5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2分)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 “短晕 ”和 “长晕 ”。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有风雨之兆。 【小题 6】第 段运用 _、 _的说明方法( 2分),说明了 _。( 2分) 【小题 7】本文依次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 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D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答案: 【小题 1】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1分) 【小题
11、 2】鲜亮的程度 色彩的排列( 2分) 【小题 3】各自( 1分) 【小题 4】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1分) 【小题 5】 B( 2分) 【小题 6】分类别 列数字 ( 2分) 不是所有的 “晕 ”都是风雨之兆(或“短晕兆风雨,长晕天不变 ”,意思正确即可)( 2分) 【小题 7】 D(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介绍的主要是一种自然现象 -晕, “晕 ”不仅漂亮,而且对天气具有预测作用。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可以给文章拟题为 “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标题的能力。 点评: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看这篇文章围绕什么对象在写,这个
12、对象有什么特征,结合这两者进行拟题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第一段的说明对象主要是 “晕 ”和 “彩虹 ”,从 “鲜亮的程度 ”和 “色彩的排列 ”两个方面来比较 “晕 ”和 “彩虹 ”的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答案:的区域,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分要点概括出来即可。解答此题,要对文章的内容逐一进行概括,不能有所遗漏。 【小题 3】试题分析: “它们 ”指代的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其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显示了各自的本色,所以,对应的词语为 “各自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
13、析前后词语照应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该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然后在该词的前后去寻求照应的词语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 “这一发现 ”指的是牛顿的科学实验所发现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解答此题,要联系指示代词的前后文的内容进行概 括总结即可。 【小题 5】试题分析:第 5段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所以,选答案: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
14、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 6】试题分析:第 6段运用 “列数字、分类别 ”这两种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不是所有的 “晕 ”都是风雨之兆这一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 况。 点评: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 7】试题分析:第 1段讲的是 “晕 ”的概念,第 2段讲的是
15、“晕 ”的历史,第3、 4 讲的是 “晕 ”的成因,第 5、 6、 7 讲的是 “晕 ”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要仔细的阅读文本材料,学会给材料分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的内容来分点概括即可。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 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深,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颤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厂,建于 20世纪的 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日军秘密工事共有 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地下
16、,称作 “海拉尔军事要塞 ”。 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我军高级将领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 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称得上是一个 “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 ”。 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时,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经过那些冰冷的洞窟,我触摸到了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 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写着 “栖 ”字的,是士兵的宿舍;写着 “诊 ”字
17、的,是医务所;有 “患 ”字的,是病房;有 “信 ”字的,是通讯站; “炊 ”字下面,是食堂所在; “将 ”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间有 一种莫名的震颤。 这就是那个与我们 “同文同种 ”的民族!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 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日本军团的前面,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
18、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 4年,中国人的死亡也延续了 4年。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里掩埋。地下的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 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眼大张,这明明是被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 中国劳工中,只有一个名叫张玉甫的 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 ”,这就是海拉尔的 “
19、万人坑 ”。江南有这样的 “万人坑 ”,中原有这样的“万人坑 ”,东北也有这样的 “万人坑 ”。日军何其凶残,我们同胞的生命在其眼中,又何其低贱!在异族的枪口下,他们如蚁,如草,顷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 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团火。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尤其令我难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样的邻居,你能放心吗? 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这海拉尔河北岸的累 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眩晕。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惬意中,我
20、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曾被日寇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有历史来敲打敲打。 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 【小题 1】为什么文章开头强调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 ”?( 2分) 答: 【小题 2】如何理解文中第一处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2分) 答: 【小题 3】文中第二处画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 【小题 4】 “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 ”句中加点词 “深刻 ”、 “新鲜 ”,应如何理解?( 3分) 答: 【小题 5】读了本文,你对题目 “无言的课堂 ”有何认识?
21、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烘托海拉尔军事工地的阴冷、潮湿,为下文写海拉尔的历史做铺垫。( 2分) 【小题 2】走进海拉尔就使人想起了那段被人遗忘的战争年代的历史。( 2分) 【小题 3】运用排比表达了对凶残日军的痛恨,对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2分) 【小题 4】 “万人坑 ”惨状 历历在目,日军的罪行就在眼前,使 “我 ”深刻地了解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在这里作者对日军的罪恶行径有了新的了解,思想意识进一步深化。( 3分) 【小题 5】作者把 “海拉尔军事要塞 ”比作无言的课堂。它告诫那些正处于享受和惬意中的中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特别是对于年轻一
22、代,这正是他们人生必需的课程。( 3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部分属于环境描写,主要渲染了一种阴冷、潮湿的氛围,为下文写中国遭到日本侵略这一情节以及希望引起中国人反思这一情节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环境描写的 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故事的结局等。具体作用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结合具体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 【小题 2】试题分析:海拉尔隧道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见证,走进隧道就能够触摸到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走进海拉尔就使人想起了那段被人遗忘的战争年代的历史。 考点:本题考
23、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语句的含义一定要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 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小题 3】试题分析:作者连用四个 “万人坑 ”,加强了语势,同时也表现出了日本人的残忍,为下文揭示本文的写作主旨做伏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 点评:根据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性的活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进行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同时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情感来鉴赏。 【小题 4】试题分析:当作者走进 “海拉尔隧道 ”时,
24、触目惊心的历史让作者对日本的凶残本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起作者的爱国热情,思想境界有了 进一步的深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的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的内涵一定要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 【小题 5】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 “无言的课堂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题目生动形象;从文章的主旨来看,通过 “无言的课堂 ”这一标题,意在想起到 “无声胜有声 ”的艺术效果,想以此来引起中国人的反思,希望中国人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考点:本题
25、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 内涵的能力。 点评:理解题目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尤其是文章中抒情议论的语段、语句加以分析。分析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明了,还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与主旨分析全面,不要遗漏。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4分) ( 1) 期 日中( ) ( 2)太丘舍 去 ( ) ( 3)
26、去后 乃 至( ) ( 4)相 委 而去( ) 【小题 2】选出下面各句中 “之 ”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小题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 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4分) 【小题 5】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 1】期:约定;去:离开;乃:才;委:丢下、舍弃。( 4分。每小题 1分) 【小题 2】 A ( 2分) 【小题 3】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来去拉元方,
27、元方连头也不回走进自家的大门。( 3分) 【小题 4】略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 “期 ”不能理解为 “名词 ”,应该理解为 “动词 ”,意思为 “约定 ”。 “去 ”的古义为 “离开 ”。 “乃 ”的意思比较丰富,有 “才、于是、就、竟然 ”等,在此句中的意思为 “才 ”。 “委 ”在此句中的意思为 “放弃 ”,不能理解为 “委屈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实词 、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词语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
28、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A、代词。其它三项的意思都为 “结构助词、的 ”。所以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认知能力。 点评:文言虚词有 “之、于、其 ”等,用法相对与实词来看较为丰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用法,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这样在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 3】试题分析: “惭 ”是 “感到惭愧 ”的意思, “引 ”是 “拉 ”的意思, “顾 ”是“回头看 ”的意思。翻译时,除了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流畅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是文言
29、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句,把关键字、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4】试题分析: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从 “陈元方的父亲以及他的朋友 ”这两个角度来谈。示例:( 1)做人要讲诚信;( 2)对人要有礼 貌;( 3)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4)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 5)人要言行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现道理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中包含的道理,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文章的基本情节来谈获得的启示即道理,切记要多角度、多方位,这样文章所包含的道理才分析的全面、透彻。 【小题
30、5】试题分析:对陈元方的做法,我们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1)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做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讲诚信,对不讲诚信的人,这样做给他一个教训。示例( 2)这样做是不对的,别人已经知错了,我们就应有宽 广的胸怀,给别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述观点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述观点,这样的题目其实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只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出相应的理由并合情合理即可。 语言表达 根据句首语境,仿照画线句式,接写两句,构词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 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31、;如果 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个 ; 如果 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个 。 答案:略 试题分析:仿照 “如果 -我就送你一个 -”这一格式来仿写即可。示例 :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朵花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座花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点评:仔细分析例句,掌握例句的结构特点。仿句,要求有二,一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二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班中举行了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千差万别。朱自清说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32、何其芳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老舍认为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梁衡要 “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你喜爱哪个季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独特景色。 答案:略 试题分析:无论选择哪个季节,只要能够写出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恰当的运用修辞,使句子自然流畅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此题为一道开放题,只要围绕某一个季节来写,写出这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同时还要使语言保持生动、形象、流畅等。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从备选项中选择相应的答案:,将序号填入空格中。 (3分 ) 两千多年来,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
33、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短小的故事中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如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的( );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的( );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 )。 A狐狸和山羊 B两只口袋 C乌龟和老鹰 D农夫和蛇 E.狼和小羊 答案: C、 E、 A 试题分析: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借口,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
34、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以上是对孩子们讲的。对成人来说,强者想办的事,借口只是托词,他一定要做,弱者再有合理的理由,也阻止不了强者对自己不利的行动。狐狸和山羊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做出正 确的判断,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 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对坏人施以仁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名著内容及写作手法,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本道题看来,学生要对名著中的情节以及道理要有
35、深刻的了解。 默写 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 【小题 1】昂首观之, 。(沈复童趣) 【小题 2】夕 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小题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 4】 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这就是: “ , 。 ” 【小题 5】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这句与曹操龟虽寿中的 “ , 。 , ”含义相同。 【小题 6】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 ”(何其芳秋天) 答案: 【小题 1】项为之强 【小题 2】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 3】乱花渐欲迷人眼 【小题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 5】老骥
36、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小题 6】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试题分析:默写时,要注意 “强、涯、渐、施、骥、枥 ”等易错字的写法,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句子中的提示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已经过去,这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周围的 一切都 在变,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 使你不知
37、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请把 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写下来。作文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 1) 600字左右,要有真情实感 。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略 试题分析:此篇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写好此篇作文,关键要注意审题,要扣住题目中的关键字 “中学以后 ”, “中学生活 ”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学们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所思所想定然会有许多,真情实感自然就从笔端流淌 出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怎样写好一篇命题作文? 1、审题。 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很重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当然
38、不能只写题目的表层意思,不然作文不仅落入俗套。而且一定拿不到高分。审题清楚,是命题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2、立意。 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透彻、新颖别致的主题思想。当然,还要正确。不能带有反社会思想。立意必须要集中,因为是考场作文吧?那就不能分散写很多事。要抓住一点。多点题。文章的力度与气势才能表现出来。这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构思作文时,这一点 也是花时间比较久的。要立意别致,必须推陈出新。 3、选材。选材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才能写出感情。这是需要日常生活积累的,若没有积累,每逢写作当然就有苦难言。如果可以,最好从小事情揭示大道理,给人以很深的启示。 4、语言感染力要高,要准确通顺是肯定的,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