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给划线字注音。( 6分) 旱 灾 ( ) 干 涸 ( ) 水 罐 ( ) 绊 倒( ) 唾 沫( ) 舔 净( ) 答案: zi h gun bn tu tin 七颗钻石是 _(国籍)作家 _的 _(体裁)。他还有响誉世界的长篇小说作品,如 _、 _、_等。 答案:俄国; 列夫 托尔斯泰; 童话;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 卡列妮娜 本文结尾处 “七颗钻石最后升到了空中,变成了七颗星星 ”,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细节吗?( 4分) 答案:表达了作家对小姑娘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双引号表示引用作用的一
2、项是( )( 4分) A “的、地、得 ”三个助词在写作中要加以正确区分。 B我家电饭煲使用的是 “苏泊尔 ”。 C八达岭城墙上方写着 “天下第一关 ”五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D他写的字实在不敢恭维,有时跟 “天书 ”一样。 答案: C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4分) 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校评为 “十大文明学校之一 ”。 C、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答案: A “小姑娘 喜出望外 ,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 跑回家去 ”一句中,加点词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替代而意思不变( ) A欣喜若狂 B喜不自
3、胜 C喜上眉梢 D欢天喜地 答案: B 对作者在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该句中想要表达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4分) A由于事发突然,小姑娘只得在夜里出门去找水给母亲喝。 B穷人家的孩 子早当家,故事中的小姑娘很懂事。 C从中可以知道小姑娘的母亲病生得很重。 D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那颗诚挚的爱心。 答案: D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水 ”字共 5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B “递 ”字共 10画,最后一笔是一捺。 C “凹 ”字共 4画,最后一笔是一横。 D “及 ”字共 4画,最后一笔是横折。 答案: B 与例句写法相
4、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 “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5、 ”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小题 1】概括地说说上述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 10分) 【小题 2】体会 “小姑娘 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句中加点词语,并说作者表达的意思。( 4分) 【小题 3】读过全文后, 你能说说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吗?( 4分)
6、 【小题 4】你是如何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 4分) 答案: 【小题 1】 人摔倒了,可是灌子里的水没有洒掉。 木罐变成了银灌。 银灌变成了金灌。 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 【小题 1】为下文表现小姑娘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而埋设铺垫。 【小题 1】心地善良,心灵美好。 【小题 1】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水没有洒掉 ”“木罐变成了银灌 ”“银灌变 成了金灌 ”“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来概括语段中发生的几件神奇之事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小姑娘 “舍己为人 ”这个角度以及下文 “木罐变成了银灌,银灌变成了金灌,跳出钻石和涌出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升天变成了大熊星座 ”这一情节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语段中 “小姑娘在缺少水的情况把水让给过路人 ”可以看出她 “心地善良、心灵美好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童话这种概念的能力。从运用的方法 “想象、夸张 ”以及意义 “对儿 童的思想教育 ”这两个角度来理解童话这种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