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2901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天津宝坻区四校高一 11月联考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对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C研究月球的公转时,可把月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可以将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不是以物体体积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为判断依据的,如地球很大,但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原子很小,但当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时,原子不能看做质点,故 C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质点的理解 一石块由高出地面上方 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的速度大

2、小等于落地速度一半时,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H/4 B H/2 C 3H/4 D 3H/8 答案: C 试题分析:落地速度为 ,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落地速度一半时,即,此时有 ,解得 ,故距离地面的高度为,故 C正确。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地点,轻重不同 物体, g值却一样大 B重的物体 g值大 C 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 D g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极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g,高度越大,加速度 g越小,纬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同一地点加速度 g相等,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故 A正确。 考

3、点:考查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汽车由甲地开出, 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 .在0-T和 T-4T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位移大小之比为 1 4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 3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3 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0-Ts内的位移为 , T-4T内的位移为,所以位移大小之比为 1:3, A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所以 0-Ts内的加速度为 , T-4T内的加速度为: ,故加速度之比为 3:1, B错误; 0-Ts内的平均速度为 , T-4T内的加速度为,故平均速度相等,所以 C错误 D正确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

4、像 关于摩擦力,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C摩擦力的大小与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相同 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正比于两物体的正压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如人走路时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相同,但摩擦力 ,故 B正确。 考点:考查了对摩擦力的理解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 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

5、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甲为正,朝着正方向运动,乙为负,朝着负方向运动,所以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两者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A正确 B错误;由于速度方向不同,所以两者的位移方向不同,故位移不同, C错误;如果从同一地点运动 ,两者相向运动,距离越来越大,如果两者相向运动,距离可能减小, D错误。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x-t图象,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x0 B甲、乙两

6、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 t1 s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乙在 处开始运动,甲在 处开始运动,所以两者的出发点相距 , 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两者的斜率都是恒定的,所以两者的速度恒定,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B正确;甲从 0时刻可是运动,乙从 时刻开始运动,所以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 s, C正确;甲距离坐标 O点的距离越来越小,乙距离 O点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两者反向运动, D错误 考点:考查了位移时间图像 A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可得 AB两段距离为: , BC段的距离为: ,故 , B正确

7、。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 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 为 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 ) A vt B vt/2 C 2vt D vt/4 答案: B 试题分析:画出 v-t 图像,根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 ,B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赛车在比赛中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0s末的速度为 50m/s,则该赛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 A 0.2m/s2 B 1m/s2 C 2.5 m/s2 D 5m/s2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初速度为零,所以根据公式 可得 ,故 D正确 考

8、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加速度就是 “增加出来的速度 ”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但不一定速度大, A错误 C正确;速度变化量大,可能所用时间较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B错误;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加速度的理解 铅笔盒放在桌面上,关于铅笔盒和桌面所受弹力的论述中,正确确的是 : ( ) A桌面受到向下的压

9、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B桌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铅笔盒发生形变产生的 C铅笔盒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铅笔盒 D铅笔盒和桌面间有弹力,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铅笔盒由于较轻,没有发生形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桌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铅笔盒受到向上的形变,产生向下的弹力, A 错误 B 正确;铅笔盒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向下的形变,产生向上的弹力,所以铅笔盒受到向上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 是桌面, C错误;铅笔盒和桌面间有弹力,产生弹力,必然有形变发生,故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弹力的产生 如图所示,物体沿边长为 x的正方形由 A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到 D,则它的位移和路

10、程分别是 : ( ) A 0, 0 B x 向下, 3x向下 C x 向上, 3x D 0, 3x 答案: C 试题分析:位移是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故正方形由 A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到 D,位移大小为 AD,为 x,向上;路程是指轨迹的长度,所以路程为 3x,故 C正确 考点:考查了路程和位移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B用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C物体形状改变时,重心位置必定不变 D物体重心必定在密度最大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A错误;用细线悬挂的

11、物体静止时,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合力为零,两力作用点相同,所以拉力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B正确;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可能发生变化,如人在做不同的动作时,其重心在变化, C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密度最大处,可能不在物体身上, D错误 考点:考查了对重心的理解 实验题 质量为 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原长为 8cm的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 11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长度为 10.5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200N/m。求: (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大? ( 2)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 3)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12、数是多少?( g = 10m/s2) 答案:( 1) 6N( 2) 5N( 3) =0.25 试题分析:( 1)开始运动时,弹簧的拉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 1分) 由 F=kx ( 1分) F=200N/m0.03m=6N ( 1分) ( 2)匀速运动时,弹簧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1分) 由 F=kx ( 1分) F=200N/m0.25m=5N ( 1分) ( 3)由 F=N ( 1分) 5N=20N ( 1分) =0.25 ( 1分)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的计算,胡克定律的应用 小明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

13、条纸带的一部分, 0、 1、 2、 3、 4、5、 6、 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x13.20 cm, x2 4.74 cm, x3 6.40 cm, x4 8.02 cm, x5 9.64 cm, x6 11.28 cm,x7 12.84 cm.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 v t 图象 (以 0 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 );并由图象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_m/s2. 答案: )1.31 (2)图象略 2.4 2.6 m/s2 试题分析:( 1)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14、为 ,计数点 5的速度为( 2)图像的斜 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所以有: 。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 50Hz,常用的 “电磁打点计时器 ”使用的是 _ _ (直流电,交流电),每隔 _ _ s 打一个点。 (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答案:( 1)交流电 , 0.02S ;( 2) A 试题分析:( 1)电磁打点计时

15、器使用的是 4-6V的交流电,每隔打一个点。 ( 2)因为打点时间非常短,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数据,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 A正确。 考点: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填空题 一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对其施加 30N的拉力时,其长为 20cm,对其施加30N的压力时,其长为 14cm,则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cm,劲度系数为 N/m 答案:、 1000 试题分析:设自然长度为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对其施加 30N的拉力时,其长为 20cm: ,对其施 加 30N的压力时,其长为 14cm:,联立解得: , 。 考点:考查了胡克定律 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m/s,在后一

16、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3m/s,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 m/ 试题分析: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为 ,所以全程总时间为 ,故全程平均速度为: 。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 下图是甲物体的位移图象和乙物体的速度图象 .甲物体在前 5s内的位移是 m,乙物体在前 5s内的位移是 m 答案: -2 , 16 试题分析:甲物体零时刻的位移为 2m, 5s的位移为 0,所以前 5s内的位移为0-2m=-2m,速度时间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乙物体前 5s内的位移为。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汽车原来的速度是 36km/h,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 0.2m/ s2。 。汽车行

17、驶到下坡末端,速度增加到 54km/h,汽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时间为 s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 , ,故根据公式 可得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计算题 以 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2m/s2求 : ( 1)汽车在刹车后 2s末的速度 ( 2)汽车在刹车后 10s内通过的距离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 设汽车经过 ts 停止。根据 (1分 ) 解得: t=9s 汽车只能运动 9s (2分 ) 2s末的速度: (2分 ) ( 2)汽车只能运动 9s,汽车在刹车后 10s内通过的距离等于 9s内通过的距离解得 (2分 )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水滴从屋檐上由静止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 1.8m的窗户,历时 0.2s,若不计空气阻力, g取 10m/s2,求屋檐离窗顶的高度和水滴落到窗底的速度大小。 答案: h=3.2m、 10m/ 试题分析:( 1)设从屋檐到窗顶的高度为 h,时间为 t,则: 从屋檐到窗顶: h= gt2 ( 2分) 从屋檐到窗底: h+1.8= g( t+0.2s) 2 ( 2分) 解得 t=10s h=3.2m ( 2分) ( 2)到窗底的速度为 v,则 v=g(t+0.2s) =10m/s ( 2分)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