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可见这与分封制有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我们在研究 “淞沪会战 ”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国民党老兵的描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 “淞沪会战 ”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 D战役现场遗迹与
2、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研究 “淞沪会战 ”时,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一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应当就是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A、 C 可能带有当事人的主观色彩,显然不如 D有力 ;B属于后人的学术研究,不能作为史料,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科举制度使政权的大门向民间开放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 九经 这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反革命了。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 A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B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C政府吸纳聪明才智人士 D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答案:
3、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从材料中 “也没有精力谋革命 ”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的意图是强调科举制度的作用是起到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所以 A项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选官制度 从抗战 爆发到 1938年 10月前,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会战,对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抗战的正确认识是: 奋力抗战保住了西部国土 推动了敌后战场的开辟 打破了日本 “三月亡华 ”的部署,迟滞了日军的侵略进程 片面抗战导致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
4、阶段。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日比较积极,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是,从 1937年 7月至 1938年 10月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国土,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造成的。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打破了日本 “三月亡华 ”的部署, 正确,国民党的抗战推动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正确,抗战初期战场主要在东部地区 , 错误,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 ”从此可以 “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 “使馆界 ”,各国派兵保护。惩办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造成了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 “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的局面。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
6、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 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注意 “全国军民齐抗战,打得日寇投了降 ”,实际是强调打败日本靠的是全国人民,所以其反映的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全国人民的抗战,答案:为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有: 立法权,决定权 立法权,司法权 管理权,任免权 任免权,监督权 A B C D 答案: B 试
7、题分析: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故选择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图是 1953年版人民币 10元券背面图样。图样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民族团结原则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图片的形式考查民族政策和原则。人民币背面图案中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少数民族文字,由此可得出民族团结、平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等信息,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则无法显现。所以应排除 ,选择 C。 考
8、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 1975年、 1978年、 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 1979年、 1980年对 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 1988年、 1993年、 1999年、 2004年对 1982年宪法 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 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在逐步完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修宪之路所体现出的原则和特点 ,即: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我国是社
9、会主义国家,宪法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多次修改宪法,说明我国的宪法逐步完善, 均符合题干要求,选择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 20世纪 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 “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呢? ”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它反映了中国的
10、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 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 它反映 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材料不能反映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故排除 ;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我国法制建设也不断的发展,因此 正确,材料 ”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 ”错误 ,排除 ,故本题选择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 “卒于民国五年 ”,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 1915年 B 1916年
11、 C 1917年 D 1918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被称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之间的换算规律 : 1911+民国年数 =公元纪年,民国 5年即为 1911+5=1916年,所以选择答案: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一国两制 ”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香港回归祖国原因的理解。题目考查我国能够对香港、澳
12、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原因,原因是诸多方面的,比如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一国两制 ”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 ABCD均是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提高了国际地位,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 1938 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1938年的台
13、儿庄大捷。 A平型关大捷发生在 1937年 9月,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年 8月 11 月,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D枣宜会战发生在 1940年。故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列关于西安事变认识正确的是 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兵变 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其和平解决与中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华清池发动 “兵谏 ”,史称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
14、石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确,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能够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都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确,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
15、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两项原则与此不符, D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汉书 百官公卿传记载某一官职, “ 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该官职应当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三个标准,只有 “太尉 ”这个官职适合这三个标准。 “太尉 ”即是秦官,又是金印紫绶,更重要的是 “太尉 ”是 “掌武事 ”的。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6、三公九卿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 ”,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 “政月 ”改为 “正月 ”, “正 ”字的读音也当为 “征 ”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素养和方法,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 “大不敬 ”或叫 “大逆
17、不道 ”,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 “避讳 ”制度。一般而言,古人避讳是有一定规则的。皇帝的避讳自然是为了体现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以加强皇权。所以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唐太宗曾说: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下列哪项制度符合他的这种思想 A三省六部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意思是,选择官员,只要有才能的都可以,若没有才能,即使是有亲缘的人也不用,若有才能,即使跟他有仇也不会舍弃。体现李世明任人唯贤、不避仇怨、求才若渴的用人之道。为笼络天下人
18、才,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宋代 “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之印,押正(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 ”材料直接反映了 A宰相权力的 分割 B皇帝 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宋代的时候,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反映的问题,所以应选 A。 考
19、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以 “扶清灭洋 ”为口号,针对西方人的盲目排外运动。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 “情感 ”,但清政府正是利用了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最后将其绞杀。故本题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 义和团运动 军机处设置,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明清是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号政令枢纽,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 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图片意思,官员上朝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说
21、明了臣下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应了君权的日益加强,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名日本人在福州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842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所以政府许可开办工厂最早只能是 1895年,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
22、“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 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不彻底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 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说明茶馆佣人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情绪,在其思想中民主思想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统治依旧占据一席之地,这能反映出辛亥革命中思想解放的不彻底性,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
23、符合民国初年的社会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 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整个华北地区, 都成了战场, 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的战役是 1940年下半年 的百团大战;
24、属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故 A、 D说法都错误;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排除 B。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2 分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
25、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 “哭声达于四野 ”。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 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 ,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 “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 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 义勇军进行曲 ( 1)材料一中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
26、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6分) (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 ”“割台 湾 ”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分) (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 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2分) (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 2分) 答案:( 1)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分);郡县制;行省制。( 2 分)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 2分) ( 2)中日甲午战争( 1分);马
27、关条约( 1分) ( 3)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均可)( 2分 ) ( 4)抗日战争( 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分) 试题分析:( 1)关键信息: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第一小问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二小问主要是依据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判定郡县制与行省制;第三小问则分析秦、元两个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作用,即加强中央集权。 ( 2)本问考查重大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关键信息: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依据关键信息可以分
28、析材料述及的历史事件,即中日甲午战争; 再依据教材料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3)本问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及西方列强侵华。关键信息: “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 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 。从内容上分析,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恶劣影响 ”则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题干材料是中国国歌,解答需与抗日战争相联系。关键信息: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小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第二小问考查民族统一战争,结合抗日战争这一 时间信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29、争。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行省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 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14分) 请回答: ( 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6分) ( 2)图二是 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哪些原则?它颁布的意义? (8分) 答案:( 1)( 6分)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4分) 临
30、时宪法或施政纲领( 2分) ( 2)( 8分)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4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全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分) 试题分析:( 1)可从共同纲领制定的具体历史背景思考,与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相联系,为了筹建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地位:明确了国家的性质,并成为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具有法律效力,起临时宪法作用。 ( 2)依据所学知识,从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具体内容上思考其体现的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1、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宪法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可从国家的发展、人民利益、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思考其积极意义。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
32、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摘编自资政新篇 请回答: (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2分) ( 2)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 4 分) ( 3)资政新篇的作者 是谁?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分) (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 2分)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 2分) ( 2)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分) 不能实现。 ( 2分) ( 3)作者:洪仁 。( 2分)特点: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 2分) ( 4)
33、资政新篇。( 2分) 试题分析:(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都是太平天国提出的维护自己统治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建 国纲领,资政新编是 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衰落后颁布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 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
34、义。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未提及农民 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同时,加以战争环境的限制,未能实行。 (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性文献。它突破了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小生产者经济思想的局限,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指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向,更符合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第 2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 5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 16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 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35、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 19条 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请回答: ( 1)本材料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颁布的目的何在?( 4分) ( 2)根据所示材料指出,该法令的颁布体现哪些重要原则?( 4分) ( 3)这一法令 的颁布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4分) 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 4分) ( 2)主权在民;三权分
36、立( 4分) ( 3)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化进程的丰碑。( 4分) 试题分析:( 1)通过材料中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等规定可以看出,该材料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令颁布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2)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主权 在民的原则; “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体现了国民平等的原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