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2902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下列观点与文中 “他们 ”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

2、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 A 项是儒家思想, B 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 D项是墨家思想,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宋朝士大夫追求风雅,热衷收藏。下列物品可能被其收 藏或喜爱的是( ) A王冕的墨梅图 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C赵孟 的千字文 D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王冕的墨梅图、赵孟 的千字文是在元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在清朝,这些都在宋朝之后,故排除 ACD

3、项;顾恺之为东晋画家,时间上符合宋朝以前,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 “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强调 “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 ”,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 A项正确; BCD与

4、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元曲 美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 “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下列宋朝时传入欧洲且对 “近代世界 ”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B地动仪 C造纸术 D火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重点落在材料和题意的理解上。关键词是 “宋朝 ”“传入欧洲 ”“近代世界 ”。所谓 “近代世界 ”的建立是指新航路开辟开始以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指南针在 13世纪传入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 件。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5、 四大发明 指南针 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据此他主张( )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治理 D人类有能力认识自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纠正。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达到善的标准。在政治上,他反对直接民主制,主张掌握知识的精英人士治理国家。故选 C。 A 项明显错误,应为有知识的人参与政治;BD项材料未涉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伏尔泰认为: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

6、些 定律 放在眼中, 完全 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所说的 “永恒定律 ”是指( ) 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行星 ”可以获得提示,备选项中只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 “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

7、己。 ”其中的两个 “认识 ”分别可能是( ) A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理性主义 ”的光辉 ” 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 C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人文精神 ”的复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 ”表明是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认识了客观世界 ”指伽利略科技成就, “认识了自己 ”指人文精神,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的意义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

8、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马丁 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行为的重要 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 D强调 “道 ”的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可知,马丁 路德认为行为不重要,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因信称义。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

9、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 C分权制衡 D社会契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主旨即公意应该是公民们全体一致的决定。卢梭主张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来推翻他。故选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李卜克内西说: “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 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 ”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 “革命 ”意义在于( ) A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B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进一步否定了教会权威

10、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戳穿了上帝造人说的谎言,为人类战胜神学世界观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答案:为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意义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 “这一发现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C证实了 “自然界无跳跃 ”的原则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

11、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 “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可知 “这一发现 ”是量子论。 A、 D两项是相对论的重大影响 ,量子论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 “自然界无跳跃 ”的原则互相冲突, C错误,而B项是量子论的影响,故选 B。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量子论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铁器的使用 ”属于生产力,不属于科学理论, “牛耕的推广 ”属于技术,不属

12、于科学理论,故选 A项。 BCD项因果关系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知识经济 下图是 西儒耳目资一书, 1626年刊行于杭州,内文中已采用罗马字,注明汉字发音。从中可以看出( ) A此书采用雕 版印刷,并提出版权保护 B今天通行的汉语拼音至少在明朝就已确立 C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D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字的工具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 “武林李衙 翻刻必究 ”可知,此书采用雕版印刷,并提出版权保护, A项正确;西儒耳目资是明末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金尼阁编著

13、的一部帮助西洋人学习汉语、汉字的罗马字注音字汇, BCD错。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印刷术 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一个人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哪里真是来换丝是来找我谈婚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转回。并非我约期又改悔,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材料反映的是谈婚论嫁。诗

14、经反映的是西 周时期的社会现实, A、 C显然不符合。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纲常礼教故 D不正确。从材料 “抱布贸丝 ”可以判断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汉书 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 “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 ,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 而不知别亲疏。 ”可以看出这个学派崇尚节俭,主张兼爱。因此为墨家思想。故选 B。 A儒家主张仁政,德治; C项主张无为; D项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厚

15、古非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 “稷下学宫 ”,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 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 “稷下学宫 ”是( ) A鲁国的官办学校 B儒家讲学的场所 C最早的官办学校 D当时百家争鸣的缩影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中讲到的 “稷下学宫 ”,学术氛围开 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有人写道: “先秦

16、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 ”然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 B项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A C D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认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

17、道亦不变 ”,主张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扬的 “君权神授 ”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 “为政以德 ”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强调君权神授,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体现了董仲舒以 “天 ”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 “行仁政 ”的思想。 故选 C。 A项明显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为了加强皇权作舆论准备的; B项错误,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来; “天人感应 ”强调了天子必须在实行仁政,否则上

18、天就会给予警告,因此说,新儒学的基础仍然是“为政以德 ”仁政思想。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 “度当时之要,益信 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对该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 认为理学导致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C.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时要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材料主要是对对 “理学 ”的批评,这一批评强调了 “实学 ”强国,

19、“空言 ”丧邦,用实际有益的工作来取代浮夸空虚的理论是其正确的一面,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 “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 “慎思明辨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 “天理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 “理性 ”的生活秩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父老 ”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

20、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 D。 ABC 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 D项包含进去 ,故 D项是最佳选择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李贽以 “童心 ”或 “真心 ”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 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答案

21、: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正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 “童心 ”“真心 ”体现了唯心主义思想, A 项说法正确;材料中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表明其反传统思想的特点,要求个性解放, B项说法正确。李贽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商品经济发达,少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新的发展,不是与儒学相对。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黄宗羲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这些看

22、法产生的根源是( ) A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传承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吏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经世致用思潮导致的严谨学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以人为本,提倡经世致用,反对重农抑商等,其思想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要从经济角度分析,故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 “忠孝之意,表于经文 ”的论断。这说明(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D佛教进一步

23、发展了儒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忠孝之意,表于经 文 ”,可知高僧慧远主张儒佛融合, BC都不符合题干, C错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错在主张相互对立; D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而是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这一修补( ) A深入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削弱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活跃 D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也没有

24、削弱君主专制统治, AB错误;明清之际这股批判思潮,并没有影响到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 D错误;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 C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下图是某展览中的 “东汉书信纸 ”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 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B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 C东汉时已出现印刷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对纸张特点的描述,可知当时

25、造纸术已较成熟,故选 B项。观察图片可知字体为隶书, B项错误;印刷术开始于隋唐之际, C项错误;西汉前期,纸已开始出现,排除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 “书同文字 ”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

26、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 英 )乔 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 料三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 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新华网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 “书同文 ”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8分) (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 “

27、书同文 ”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7分) ( 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 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 请说明理由。( 5分) 答案:( 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 4分)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4分) ( 2)不认同。( 1分)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 分) ( 3)材料四较可信。( 1分)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 4分) 试题分析:第( 1)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依据材料 ”妨碍了文化

28、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 、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归纳概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即 :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字的发展历程。 第( 2)题韦尔斯把中国的不强大归结为文字的复杂,显然是错误的,据题目的两个角度回答 ,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中华文明在明朝以前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 3)题考古发掘应是比较可信的第一手史料,材料四所说甲骨文属于考古发掘资料,较可信。在史马迁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材料四较可信。材料三出自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 首编排的字典,提到的仓颉造

29、字属于传说,可信度不及第一手史料。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 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 “小块 ”和铅制的 “模具 ”。 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 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

30、书,此种行为,在 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 法 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 “印艺社 ”,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 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 “百科全书期刊 ”,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 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 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 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 法 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 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

31、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 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 美 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 1)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印刷术在 15世纪中后期蓬勃兴起的原因。( 10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8世纪法国 “印艺社 ”和中国 “四堡书业 ”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20分) 答案:( 1)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

32、;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10分。) ( 2) 差异:法国 “印艺社 ”: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分)中国 “四堡书业 ”:依 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 4分)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开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 6分)中国 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

33、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 ”,可以看出此时印刷术的发展是和印刷商人对利润的最求分 不开的,再结合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此时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繁荣也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 2)解答此题需要仔细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并进行比较。欧洲法国的 “印艺社 ”“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 ”说明此时是手工工场印刷,从印刷的内容上看, “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 “百科全书期刊 ”,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 ”,可以看出印刷的都是启蒙思想的书籍。反观中国的印书社,大都是家庭作坊的印刷,同时印刷的都是一些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书籍,二者明显不同。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印刷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