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2907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日照市高三 12月校际联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时期,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 “公民 ”,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 “私人 ”。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 “公民 ”与 “私人 ”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由此产生的影响有 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消灭了卿大夫阶层 强化了诸侯国君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 “公民 ”与 “私人 ”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

2、变为统一的编户民。 ”可以看出有利于加强诸侯国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权力的强化会威胁周天之的权威,加速分封制的瓦解。所以本题选 D,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和 消灭了卿大夫阶层材料没有体现;所以 A、 B、 C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872年,马克思提出: “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 但是,我们从来 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 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 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

3、革命进展迅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像像美国、英国 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 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确立代议制,英国于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代议制并且经历了责任内阁制和 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据此马克思才能得出上述结论。所以本题选 C,A、 B、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代议制 代议制的完善。 下表为英、法、美、中四国 1800 190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 )。判断 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4、 C英国 D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从 1900年入手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 1900年西方基本上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中国与两次工业革命无缘,所以中国所占的份额应该最低,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总产值世界前四位是美、德、英、法,所以判断出 应该是法国,故本题选 B,A、 C、 D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30年代初,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践踏农田,用来讽刺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的政策。这说

5、明 A内战后南北矛盾没有彻底消除 B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C农业调整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D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中说 “用来讽刺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的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的大背景是因为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故罗斯福上台后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政策是进行减耕减产以此来恢复农产品的价格。所以本题选 D,A、 B、 C与材料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

6、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判断该条文出自 A 1942年反法西斯联盟宣言 B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 1955年华沙条约 D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 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7、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战后,美苏形成两级格局,而日本在战后实际上是被美国控制,希望以日本为跳板进而控制中国,称霸东亚。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与苏联签订了共同防范日本的条约,故本题选 B,A、 C、 D与材料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77年 7月 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日本共同社报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 A结束动乱局面 B恢复国民经济 C

8、实现拨乱反正 D推进改革开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一生中有三起三落,第三次 “落起 ”是在 1976年至 1977年。邓小平因 “全面整顿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四人帮 ”发动了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 1977年 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而这次复出受到观众欢呼可以分析出国人是十分希望实现拨乱反正,所以本题选 C,A、 B、 D与材料无关。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某一时期,中

9、国形成了被称为 “和平统一战线政策 ”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 冲地带。这一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 “一边倒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应该选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符合材料中的 “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

10、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 地带 ”。所以本题选A,B、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8年 11月,风阳县小岗村 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 “坐牢杀头也甘心 ”;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 “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风阳县小岗村 18位农民在契约 中表示 “坐牢杀头

11、也甘心 ”是因为他们收到旧的体制即人民公社体制的阻碍; 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 “杀出一条血路来 ”是因为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所以本题选B,A、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收到阻碍。 1986年 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 “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 地震 , 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 ”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 A暴露了 “大锅饭 ”体制的弊端 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C打破了 “姓社姓资 ”式的桎梏 D冲击了传统计

12、划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则大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本题选 D。 A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B早在 1984年国有企业就改革了, C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打破的。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 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 1947年和 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 (注:图一人物身

13、上的文字是 Europe,绳子上写着 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导致分歧的原因有 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对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 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来分析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由: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所以 正确,故选 A,B、 C、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 “冷战 ”。 在 1787年宪法

14、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 “我的看法 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 ”,否则 “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 ”。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A分权制衡 B人民主权 C邦联主义 D联邦至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我的看法 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 ”可以分析出华盛顿希望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所以本题选 D,A、 B、 C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联邦至上的原则。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 M 奇波拉说: “工业

15、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 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这 里的 “政治结构 ”是指 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 “十七世纪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 28世纪初期,B是 1689年即 17世纪, C是 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 D是 19世纪中期的,所以本题只能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 工业革命的前提。 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 “

16、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 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他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 ”其中 “我们的时代 ”是指 A古希腊文明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个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来这应该是启蒙运动时期,既批判宗教神学也批判封建完全专制,故答案:选 D,A但是还没有宗教,与材料不符; B和 C只是批判宗教神权没有批

17、判到封建专制, 所以不能选。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 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字。白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玉玺正面刻有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字可以分析出帝王认为有了玉玺就有了上天的任命,具有了合法性,所以本题选 A。 B

18、、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汉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 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 “权知某府事 ”,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 “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 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 D地方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代和金代都由中央朝臣充任地方长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本题选 B。 A、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9、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中央集权。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 读书人渐渐从自己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责任 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严肃的制节谨度。 ”(钱穆国史大纲 )这一现象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一时期的读书人心中装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注重道德修养,这主要是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是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所以本题选C,A、 B、 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古

20、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影响。 古代罗马法规定: “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 ”。这体现了罗马法 A奉行疑罪从无原则 B容易拟害原告利益 C有很强的证据意识 D司法制度有待完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 ”也就是说只有嫌疑但没有被证实的嫌疑被视为无罪,即重视证据, “疑罪从无 ”。所以本题选 A,B、 C、 D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疑罪从无原则。 “据时人 (1846年 )记载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

21、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 “近日洋布大行 ” B “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 C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 D “近闻已无纱可纺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而这段材料中说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所以不能用来说明小农经济解体了,故本题选 C,A、 B、 D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小农经济的解体 小农经济的解体的标志。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

22、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 ”这是 对哪一运动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正好符合了题干中的含义,所以本题选 C,A、 B、 D都有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所以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1912年 2月 14日, 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 “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

23、。 ”这表明 A袁世凯上台在程序上合法 B革命党人让出胜利果实 C袁世凯衷心拥护民主共和 D参议院为袁世凯所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袁世凯在参议院临时大总统选举中,合法当选临时大总统,符合民主程序,所以本题选 A,B、 C、 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1955年 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共 1232人。在这些将官的省籍分布中,居前的三个省份共有 761人之多。这三个省份应当是 A江西、湖北、湖南 B安徽

24、、河南、江苏 C广东、福建、广心 D山东、陕西、山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秋收起义后共产党开始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广泛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是在我国南方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如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等,所以本题选A,B、 C、 D与题干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根据地。 2014年 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 (下图 ),借条中右边有 “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 ”字样,落款为 “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 治部

25、军令部江克成 ”。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应该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本题选 C,A不符合史实, B国民革命 运动时期还没有新四军, D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26、国内局势。 综合题 2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 ”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 “亚当啊 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 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 摘自 15世纪意大

27、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6分 ) 材料三 14世纪至 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 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 (16世纪中叶至 17世纪 ),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 (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 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 (1753 年 ),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 “秽恶之书 ”,认为 “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28、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6分 ) ( 3)康德认为,既要保 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 ) 答案:(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4分)着眼点:前者借助 “天 ”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6分) ( 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 6分) ( 3)评述:自由

29、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个人自由应该受法律(社会契约)的限 制。( 4分) 意义: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后来新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公民社会的构建。( 4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结合所需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

30、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从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甚至强化)、经济(虽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和思想(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的大环境来组织作答。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可人文主义的发展,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分析。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朝的儒学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西方

31、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即意义。 18分 )阅读材料,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 据 (法 )阿兰 佩雷菲特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整理 (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使团马戛尔尼来华的主要目的。 (6分 ) ( 2)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材料二 建国后, (大陆 )推行 “史学革命 ”,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 “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20世纪 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

32、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承认在传播西方文明与先进技术方面仍有一定作用,并把通商口岸的 “现代化 ”和 “城市化 ”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等等。 摘编自周子峰 (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 3)依据材料二,分析 20世纪 80年代我国学者对近代通商口岸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 ( 4)在评价近代中国类似历史问题时,我们应 持什么样的态度 (4分 ) 答案:( 1)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 6分) ( 2)中国丧失了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落后封闭状态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使英国了解

33、了中国的落后,并改变了对华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4分) ( 3)克服 “左 ”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分) ( 4)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 的促进作用。( 4分)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表格中英国使团准备的祝寿礼品可以看出目的之一是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从其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出他还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 第( 2)题主要考查学

34、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对于这次外交使团来访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来往。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时可以从中国丧失了一次认识世界改 变落后的机遇和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两个角度分析回答。 第( 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可知 20世纪 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并把通商口岸的 “现代化 ”和 “城市化 ”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两个角度来分析回

35、答即可。 第()题主要考查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 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比如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改革开放 对开放的重新审视。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他认为

36、 “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 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答案: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因此,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5分) 但是,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都 是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的方式建立和

37、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间的利益休戚相关,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主导,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只有加强协商对话,照顾各方利益,才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作者的观点体现了霸权思维,与世界发展的潮流不符,因而是片面的。( 9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提炼观点;其次要联系知识,罗列证据,安排结构;最后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 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的积极作用和具有霸权主义倾向两个角度一分为二的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