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 “新 ”的含义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指的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48年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故 A是错误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
2、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故 B 项正确;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 C项错误;材料与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无关,故 D项错误。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 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 ,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
3、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英国吸收世界各地的原料,把这些原料制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说明英国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农产品原料大量出口,种植面积增加;根据
4、所学知识可知,农产品作为原料大量出口体现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西方列强的侵略 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 社会上的婚礼仪式: “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D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婚俗与共和观念无关,故 A 项错误;“半新半旧分不清 ”说明并未做到婚礼仪式文明新潮,故 B项错误; “半新半旧分不清 ”体现新旧并存,即旧的传统婚俗收到冲击,故 C项正确;
5、全盘西化不符合“半新半旧分不清 ”,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风俗的变化 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苏联(俄)的工业化发生在 1925年后,余粮征集制于 1921年废止,故 A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实行的时间为 192
6、1年到 1925年,故 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与工业化的时间相符合,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苏联(俄)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故 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小农经济模式,故 D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据记载: “在罗斯福的号召下, 250万失业青年参加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他们从南边的得克萨斯州,一路种树,一直种到加拿大的边界。 ”上述现象有利于 维护社会秩序 调整劳资关系 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经济危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实施新政。 “民间资源保护队 ”“一路种树 ”,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会秩序,故
7、正确;国家出资以工代赈,与资本家无关,故 错误;植树改善了环境,故 正确;以工代赈为缓解危机的重要措施,故 正确。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作用 1984年 ,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 拿来给我 的国家变为 自己动手 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材料 “仰赖他人 ”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
8、材料 “转为自力更生 ”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 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下列同一时期的四幅图表均体现了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失误 B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D人民公社化的危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能力。图一体现主观主义盲目性,图二体现大跃进,图三体现人民公社共产风,图四体现浮夸风,以上这些盛行于 1958年前后,都是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思想的结果。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9、路的实践 “左 ”倾思想 2014年 9月 28日新闻联播: “如今的中国,每一秒钟全国就有一家民营企业注册成功,每一秒钟,民营企业的投资就增加 90万元,每一秒钟,一千万家服务业企业就能创造出 4亿元 GDP。 ”与材料中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中共 “十二大 ” B中共 “十三大 ” C中共 “十四大 ” D中共 “十五大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大报告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其发展大大得益于中共 “十五大 ”。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道路 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 “十五大 ” 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 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 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图中空格处依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之一是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世界银行的宗旨
11、是对用于生产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鼓励较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4年 11月 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 “路线图 ”的认识正确的是 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 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采取新型的合作方式,
12、各成员国尚未实现贸易自由化,故 错误;作为区域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故 正确;作为论坛型的组织,其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故 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并未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故 错误。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亚太经合组织 下图为经济全球化形势示意图,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B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全球化拉 大了穷国与富国的差距 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可见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大大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故 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双刃剑 ”是
13、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图中并未体现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面,故 B项错误,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穷国与富国的差距日益拉大,不利于世界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故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影响 整个世界 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据此可知 “巨大改变 ”包括 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人们的物质生活
14、种类增加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 “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 ”可知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故 正确;从材料 “美洲进口的烟叶 ”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故 正确;从材料 “西班牙的商人们 买到了中国的丝绸 ” “美洲进口 ”可知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 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 错误。所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租用 “窃惟通商以来 土货日少 ,漏溢日多 ,贫弱之患 ,
15、何所底止!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 ”,表明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1871年 4-5月的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
16、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 “1871年4-5月的颁布了 ”“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 ”“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 ”“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 ”中可知,这是巴黎公社采取的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措施;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措施 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
17、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 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文中的 “号召 ”旨在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武力 B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C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D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十月革命前夜 ”“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可以看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要以 选举的和平方式进入立法机关掌握政权,而非暴力革命。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和平夺权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 “革命 ”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年
18、19191922 年 19231926 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 0 78% 2 45% 25 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表格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19231926 年 ”“革命 ”一词出现急剧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 1917年,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 1918年,故 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年后,故 C项错误; 1924年到 1927年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其影响面大,群众基础广泛,导致 ”革命 “一词广为流传。所以答案:选 D。 考
19、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1937年,中国共产党把设在西安的 “红军联络处 ”改为 “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 ”,不久又改为 “革命革命军第十 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上述变化有利于 A协调国共合作抗战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C促成国共合作实现 D积聚城市革命力量暴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从材料 “1937年 ”,可知此时为抗日战争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 “红军联络处 ”改为 “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 ”,不久又改为 “革命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 ”的变化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 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展在 192
20、4年到 1927年,故 B项错误;红军改组发生在国共合作实现后,故 C项错误;城市暴动为 1927年为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合作抗战 “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根据材料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 ”“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
21、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新中国的政党制度 1979年 1月 1日,祖国大陆宣布: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这一宣布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直接促成了两岸的通 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 1979年1月 1日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对台湾的统
22、一由原来的武力统一调整为和平统一。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的关系 “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 ”这评论的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军事集团 ”“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 ”,由此判断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组织成立 1971年
23、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个国家也投票 赞成。这说明 A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D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二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 “马首是瞻 ”的局面到 70 年代发生改变,说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即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所以答案:选
24、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2005年 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废除在中国延续了 2600年的 “皇粮国税 ”农业税,农业税源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变法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按土地的多少和好坏征收农业税,所以农业税起源于春秋时期。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 在宋代, “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
25、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 象是 A草市 B夜市 C晓市 D街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宋代 ”、 “交换市场 ”、 “沟通城乡的桥梁 ”,并根据所学可知,这种经济现象是宋代的乡村集市 草市。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草市 “(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 B “重农抑商 ”政策松动 C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D民族资本相当发达 答案: C 试题分析: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 “辄募旁邑民为佣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主要反映了手工业领域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材料体现了体现了雇佣劳动力,也就是存在着自由劳动力市场。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市场 综合题 ( 11分)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 5月 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27、(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 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20世纪 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 现?( 5分) 材料三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 拜登为美国外交 “新规 ”定调。 “新规 ”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的外交政策。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 (
28、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 “新规 ”反映了什么?( 2分) 答案:( 1)原因: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势力膨胀,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对立。(任答两点即可得 4分) ( 2)含义: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 2分) 表现:西欧、日本重新崛 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 3分) ( 3)说明: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根据材料 “1945年 5月 9日晚 ”“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并结合二战
29、后国际力量的变化及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就可以得出乔治 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 “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 ”,“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 ”“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可见为世 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 3)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 “新规 ”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的外交政策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受到世界局势变化的影响。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30、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13分)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 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 ,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即 “铁制农具 +小农经济 +君主官僚体制 +儒道法意识形态 ”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 4分) 材料二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 “田制不立 ”“不抑
31、兼并 ”,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 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 ( 2)据材料二,分析 “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分)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 5分) 答案:( 1)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
32、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4分) ( 2)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值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任答两点即可得 4分) ( 3)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面临危机。( 2分) 论证:封建经济虽然发展,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封闭落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程朱理学僵化。(任答三点即可得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 “铁制农具
33、 +小农经济 +君主官僚体制 +儒道法意识形态 ”涵盖了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逐一阐述即可。 (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立国之初就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 “社会上形成了一种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的趋势 ”“雇值制度 ”“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来解答。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从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 ”“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提取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面临危
34、机,加以论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变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13分)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 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 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二
35、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三 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 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3分) 答案:( 1)特点:源于西方侵略;移植西方文明;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3分) 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
36、;工业结构不合理;受外国资本影响;促成实业救国思潮。(任答三点即可得 3分) ( 2)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 2分) 原因:帝国主义的包围;苏联工业基础薄弱;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形成。(任答两点即可得 2分) ( 3)历程:通过 “三大改造 ”、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确立改革开放总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 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 ”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化的主
37、要特点。结合所学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加以解答。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 “发展重工业开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根 据材料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冰洁所学知识苏联工业发展的特点加以解答。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所学,按照建国后我国工业发展的过程可以得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通过 “三大改造 ”、工业化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确立改革开放总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
38、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 模式 ”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 “世界工厂 ”,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9、影响。( 6分) 材料二 为 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 20世纪 ( 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4分) 材料三 经历了 20世纪 70年代整整十年在 “滞胀 ”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 “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 向右转 ”。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40、指出美国怎样 “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 3分) 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原料;贸易保护政策。(任答两点即可得 2分) 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4分) ( 2)主张: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意义:有利于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分) ( 3)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国有企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一 “世界 工厂 ”“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 ”, “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
41、济的发展 ”即可解答;第二小问,从自由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角度解答。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二 “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可以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家干预资本主义思想应用的积极意义角度来解答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里根为挽救 “滞涨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国有企 业比重;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措施,对每一项具体的措施进行阐述即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减少国家干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