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29074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中高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 4个 R基因的细胞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神经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 RRXTXT的果蝇为雌性,不存在初级精母细胞, A项错误;神经细胞是体细胞,不在进行细胞分裂,细胞中有 2个 R基因, B项错误;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复制, R基因也随之复制,因此有 4个 R基因, C项正确;初级卵母细胞中的 4个 R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2个进入到次级卵母细胞中,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

2、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甲、乙、丙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若三者都产生了 Ab、 aB的配子,则下列个体及产生上述配子的机理对应一致的是 A甲 同源染色体分离;乙 染色体变异;丙 基因重组 B甲 染色体变异;乙 交叉互换;丙 同源染色体分离 C甲 同源染色体分离;乙 交叉互换;丙 基因重组 D甲 交叉互换;乙 染色体变异;丙 交叉互换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个体的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时, Ab和 aB随之分开,最后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产生 Ab、 aB两种配子。乙个体的细

3、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即一条染色单体的含 a片段与另一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含 A片段发生了交换,最终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B、 Ab、 aB、 ab,因此可以产生 Ab、 aB的配 子。丙个体的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最终产生 AB、 ab或 Ab、 aB类型的配子。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

4、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 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 I-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3正 常,其父母患病,可知患者为显性,根据题意,可知 3的基因型为 XaXa,则 3的基因型为 XAXa,而 2的基因型是 XaYa,因此 I-1的基因型必定是 XAYa。又知人类的性染色体中, X染色体比 Y染色体长,故 I-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 B图。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

5、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将一批基因型为 AA与 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 (假设结实率相同 )其子代中基因型为 AA、 Aa、 aa的数量比为 3: 2: 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 1 3 B 1 2 C 2 3 D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假设基因型为 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X,则 AA所占比例为 1X ,则基因型为 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4X、 Aa2/4X、 aa1/4X,基因型为 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1X ),已知子代中 AA、 Aa、 aa的数量比为 3:

6、2: 1,即 aa=1/6=1/4X,算出 X=2/3。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文字、图表以及 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假如下图表示某夫妇的 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其子代性状表现,不正确的是 A都表现为 Rh阳性 B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 1 2 C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 l 4 D能产生淀粉酶的个体其红细胞一定是椭圆形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根据题图父亲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de、ade,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 ADE、 aDe,可知其子女的基因型即比例为

7、1AADdEe1AaDdEe1AaDdee1aaDdee。子女都是 Dd,因此都表现为 Rh阳性, A项正确; Ee表现为椭圆形红细胞, ee表现为正常红细胞,因此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 1/2, B项正确; AA和 Aa表现为产生淀粉酶, aa为不产生淀粉酶,则不能产生淀粉酶的概率是 1/4, C项正确; AaDdee能产生淀粉酶,但是其红细胞为正常,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已知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 抗病小麦为亲本,

8、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方法最快,因为取 F1的花药离体培养,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成功率低 D育种中的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需经染色体加倍产生纯种植株后,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A项错误 ;杂交育种到 F2代出现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性状,但是由于抗病是显性性状,矮秆抗病类型中有一部分是杂合子,杂合子

9、性状不稳定,易在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项正确;利用物理(射线)、化学(亚硝酸盐)等诱变因子处理萌发的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因此成功率很低, C项正确;和自然选择一样,育种中的人工淘汰不抗病的类型、保留抗病类型,其实质上是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 上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为秋水

10、仙素诱导玉米 (2n=20)单倍体幼苗形成二倍体植株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过程中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 B ci过程中细胞内进行了两次 DNA复制 C fg过程中细胞内含有 10个四分体 D gh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细胞核中 DNA的变化曲线可知:图中 ab段是单倍体幼苗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A项错误;根据图形, ci过程中细胞内进行了两次 DNA复制,分别是 cd和 ef, B项正确; ei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含四分体, C项错误; gh过程中为有丝

11、分裂末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小鼠的体色有黄色 (A)和灰色 (a),尾巴有短尾 (B)和长尾 (b),控制这两对 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且基因 A或 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各能产生 4种正常配子 B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2: 1 C所生的子代基因型比例为 4: 2: 2: 1 D F1中灰色鼠自由交配,有 1 6胚胎致死 答案: D 试题分析: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基因型为 AaBb,产生的配子为

12、 AB、 Ab、 aB、ab, A项正确;每对性状分开考虑,杂合黄色鼠交配,由于 AA致死,则子代黄色 灰色 =21,杂合短尾鼠交配,由于 bb致死,则子代全为短尾,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 灰色 短尾 =21, B项正确;每对基因分开考虑,杂合黄色鼠交配,由于 AA致死,则子代中有 2/3Aa、 1/3aa,杂合短尾鼠交配,由于 bb致死,则子代中有 2/3Bb、 1/3BB,所以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21, 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 F1中灰色鼠为 2/3aaBb、 1/3aaBB,自由交配,产生胚胎致死个体比例为aabb=2/32/31/4=1/

13、9,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 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研究发现, mRNA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后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已知某基因片段以下图中乙链为模板转录致病因子,现开发出一种核酸分子药物,能成功阻止该因子在人体内的表达而大大缓解病情,这种药物成份最可能具备的结构简图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乙链为模板转录的 mRNA的碱基序列为 AUU CCGG,此为致病因子,根据题意 “mRNA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后将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若将上述 mRNA形成双链,则可缓解病情, A选项中的碱基序列可以

14、与上述序列进行互补配对,形成双链,故选 A项。 B、 C、 D选项中碱基序列都不能与上述碱基序列互补配对形成双链。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某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缺失变异,含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D,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d(见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显示的时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 B该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C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色:白色 =3: 1 D如果该植株进行测交,该植株作为父本和母本的结果不同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该图两条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可能为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配对,可能是四分体时期, A项正确;染色体缺失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B 项正确;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有 1/2D、1/2d,由于含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雄配子只有 d一种,其后代为 1/2Dd、1/2dd,即红色:白色 =1: 1, C项错误;如果该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测交,则后代只有 dd(白色)一种,如果该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测交,则后代 Dd: dd=红色:白色 =1: 1,作为父本和母本的结果不同,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

16、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家猫的性别决定为 XY型,其毛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 a和 B、 b)控制。其中基因 A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为白色,并对 X染色体上的基因 B、 b起遮盖作用。 B是斑纹色, b为红色,而杂合体是玳瑁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玳瑁色的猫一定是雌猫 B斑纹猫与玳瑁猫杂交,后代的毛色最多有 3种类型 C斑纹雌猫与白色雄猫交配,可以根据毛 色判断后代性别 D基因型为 AaXBXb与 AaXBY的个体交配,后代的毛色分离比为 12: 2: 1: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基因 B、 b位于 X染色体上,玳瑁色是杂合

17、体,即aaXBXb,一定是雌猫, A项正确;斑纹雄猫的基因型为 aaXBY,则aaXBXbaaXBYaaX BXB(斑纹雌猫)、 aaXBXb(玳瑁雌猫)、 aaXBY(斑纹雄猫)、 aaXbY(红色雄猫), B项正确;斑纹雌猫与白色雄猫交配,即aaXBX A_X Y,后代雌猫和雄猫都有可能是白色、斑纹色和红色,无法根据毛色判断性别, C项错误;AaXBXbAaXBY3/4A_ 1/4aa(1/4XBXB1/4XBY1/4XBXb1/4XBY)=12 A_2(aa XBXB +aaXBY) 1aaXBXb1 aaXbY=12白色 2斑纹色 1玳瑁色 1红色,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

1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 过程 C 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各不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过程为 DNA的复制,需要的条件是以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酶、 ATP 提供能量, A 项正确;造血干细胞是具有

19、分裂能力的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包括 过程 DNA的复制, 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造血干细胞中基因表达时能进行此过程,B项正确; 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有所不同, C项正确; 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但酶的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如 过程都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 (S)对浅色 (s)是显性,下图为某地区桦尺蠖 1870年以

20、来 S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A 196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 50 B从 1900年至 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 1990年,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 1930年前后,桦尺蠖的进化方向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数据显示 1960年种群中 S基因频率为 50%,则 s的基因频率为150%=50% ,浅色个体 ss的基因型频率为 50 50%=25%, A项错误;从1900年至 1930年该种群的 S基因频率逐渐增加,即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种群在进化,从 1930年至 1960年该种群的 S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也是发生了 定向的改变,也说明种群在进化,

21、 B项错误;图中材料没有显示桦尺蠖与原种群之间是否出现生殖隔离,不能判断是否进化为两个物种, C项错误; 1930年前S基因频率增大, 1930年后 S基因频率减小,说明 1930年前后环境条件不同,进化的方向不同,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果蝇种群中, XB的基因频率为 90, xb的基因频率为 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 论上 XbXb、 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 1 5 B 0.5 5 C 10 10 D 5 0

22、.5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 XB的基因频率为 90, xb的基因频率为 10,则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45 XB、 5 xb、 50%Y,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90 XB、 10 xb,理论上 XbXb=5 10 =0.5%、 XbY=50%10 =5%。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只发生

23、在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无法看清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 A项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任何时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NA复制, DNA分子相对不稳定,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项错误;根据题意 “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 ”,是指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 C 项错误; “基因中的 3 个相邻核苷酸 ”转录成 mRNA 上的一个密码子,若重复拷贝,则产生重复的密码子,将会导致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

24、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1和 3为同源染色体、 4和 5为非同源染色体 B 4和 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 l、 2、 3、 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D 2和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的 F和 f、 G和 g、 H和 h、 J和 j等。 1和 3的相对应位置上有等位基因出现,说明它们是同源染色体, 4和 5染

25、色体形状大小不同,关键是相对应位置上没有等位基因,它们不是同源染色体, A项正确;跟 1、 2、 3 相比较, 4最可能是和 3来自于同一条染色体,且最下端的原本应 是含有 J基因,而含有 J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却存在于 5号染色体上,最合理的推测是 4和 5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即 4中含有 J的片段与 5中含有 K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项正确;染色体 l、 2、 3、 4可能同时出现在有丝分裂后期, C项错误; 2和 4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26、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 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 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 1 0小时 C子代噬菌体内 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D子代噬菌体不含 32P个体与含 32P个体的比例为 1: 31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含 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细菌中含有 32P,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中含 32P的物质参与噬菌体 DNA新链的合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 P,因此子代噬菌体

27、的 DNA具有放射性,蛋白质不具有放射性, A项错误;由一个噬菌体繁殖产生 64个噬菌体,需繁殖 6代,共 9小时,则每繁殖一代需 1.5小时, B项错误;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其繁殖仅提供 DNA模板,所需原料、能量、酶都来自细菌, C项正确;由于噬菌体的 DNA为双链DNA,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都含有 32P,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DNA分子的复制,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对演绎过程及结论进 行的检验是通过测

28、交实验完成的 B孟德尔和萨顿在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均采用了 “假说一演绎法 ” C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D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是摩尔根果蝇实验的假设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其演绎过程及结论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A项正确;萨顿在进行遗传学研究时采用了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分析得出假说的类比推理法, B项错误;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 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用同位素标记法将 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噬菌体

29、的遗传物质, C项正确;摩尔根根据果蝇眼色杂交实验中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实验现象,作出了假设,其中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是摩尔根果蝇实验的假设之一,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意在考查学生能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 现出来的性状 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C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D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1只有一种性状

30、, F1代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但是在 F2代可以表现出来, A项错误;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若环境不同,则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两个相同基因型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为纯合子,如AAAAAA ,两个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杂合子,如AAaaAa , C 项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如 AAAAAA ,aaaaaa ,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

31、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 A项错误;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其原理的基因突变,改变基因分子的结构,产生新基因, B项正确;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量变异,不改变基因内部分子结构, C、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两对基因 (A、 a 和 B、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纯合子

3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 3 4 B 1 4 C 3 16 D 1 16 答案: B 试题分析: 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子即所在后代的比例为:AaBbAaBb1/16AABB 、 1/16AAbb、 1/16aaBB、 1/16aabb,其中 AABB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在后代纯合子中占 1/4。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DNA复制时需首先以 DNA模板链为指导合成一段 RNA片段作为引物,该过程在 DNA 引发酶的催化下完成。从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角度 分析,下列酶与 DNA引

33、发酶相似的是 A DNA聚合酶 B解旋酶 C DNA连接酶 D RNA聚合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以 DNA 模板链为指导合成一段 RNA 片段的过程为遗传信息的转录,该过程需要 RNA聚合酶的催化,故选 D项。 DNA聚合酶能催化以 DNA为复制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合成 DNA的过程, A项错误; DNA解旋酶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 , 将 DNA双链分开成两条互补的单链, B项错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把两条 DNA片段连接起来,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酶在代谢 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

34、络结构。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A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指“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非种群多样性, C项错误;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项错误。 考点:

35、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有关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的实验,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 2次再制作装片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 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卡诺氏液能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优良染色效果, A 项正确;固定后用 95%酒精冲洗 2 次至不含冰醋酸为止,再制作装片, B项错误

36、;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都属于碱性染料,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C项正确;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加倍,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意在考查 学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基因组计划的正确叙述是 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B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

37、全部 DNA序列 D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是预防猫叫综合征等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若有染色体异常,也可能患遗传病, A项正确;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项错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序列,人类基因组由 23对染色体组成,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 1条 X染色体和 1条 Y染色体, C项错误;猫叫综合征是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不能对胎儿的染色体数目分析。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

38、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 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关于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1 2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 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患者的基因型为 XbY或 XbXb,男性只要 X染色体上有隐

39、性基因,就是色盲,而女性需要两条 X染色体上都要有隐性基因才是色盲,因此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若患者是 XbY,其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 XBY、 XBXb,都正常, A项错误;女性患者( XbXb)的后代中,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 XbY,都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 X Xb,是否患病,取决于父方提供的 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为隐性, B项错误;若某正常女性有一个患病女儿( XbXb),则其基因型一定是 XBXb,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 1/2, C项正确;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基因型一定是 XBY,女方的基因型可能是 XBXB或 XBXb,女方性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

40、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 F1为蓝色, F1自交得 F2,表现型如图。若将 F2中的红色植株花粉授给蓝色植株,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蓝色:紫色:红色 =4: 4: 1 B蓝色:紫色:红色 =1: 2: 1 C蓝色:紫色:红色 =2: 2: 1 D蓝色:紫色:红色 =9: 6: 1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表现型蓝色:紫色:红色 =9: 6: 1,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中 9: 3: 3: 1的变式,(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为 A/a、

41、B/b)可知 F1的基因型为AaBb, F2中的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F2蓝色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9AABB、 2/9AABb、 2/9AaBB、 4/9AaBb,这些蓝色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AB=1/9+2/91/2+2/91/2+4/91/4=4/9、 Ab=2/91/2+4/91/4=2/9、aB=2/91/2+4/91/4=2/9、 ab=4/91/4=1/9,若将 F2中的红色植株花粉授给蓝色植株,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4/9AaBb2/9Aabb2/9aaBb1/9aabb,对应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9蓝色 ( 2/9+2/9)紫色 1/9红色,即蓝色:紫色:

42、红色 =4: 4:1。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一个 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 2: 1,两者之和占 DNA分子 碱基总数的 24,则该 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A 32 B 24 C 14 D 28 答案: A 试题分析:已知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之和占 DNA分子碱基总数的 24,则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48。又知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 2: 1,则可知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 DNA分子两条链中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该链腺嘌呤与另一条

43、链上的胸腺嘧啶互补配对,因此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其本身链碱基数目的 32,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 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 2种 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 12条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细胞内含有等位基因 A、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

44、体上,则另两条染色体也为同源染色体,为异型的性染色体,由题意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则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 A项正确;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可知其基因型为 AaXbY,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 AXb、 aXb、 AY、 aY, 4种类型, B项错误;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可知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A、 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中有一个与此图细胞一样多了一条含 A(或a)的染色体,另 2个细胞中缺少了含 A(或 a)的染色体,都不正常, C项正确;根据上述对 C选项的分析,可知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多了 一条常染色体,则该生物正常不分裂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3对,有丝分裂后期

45、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达到最多,为 12条,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B rRNA上相邻的 3个碱基称作密码子 C tRNA上相邻的 3个碱基叫做反密码子 D终止密码子位于 DNA上,起到终止转录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也可以说是 DNA分子中特定的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碱基

46、排列顺序之中, A项正确;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 3个碱基称作密码子, 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B项错误; tRNA一端与 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相邻的 3个碱基叫做反密码子, C项错误;终止密码子位于 mRNA上,起到终止肽链合成的作用,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的概念、遗传信息的翻译,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 识的网络结构。 综合题 13分 )从基因型为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的某动物器官内提取出一些细胞,图甲为其中某细胞的分裂图像 (B、 b基因未标出 ),图乙表示有关细胞进行 I、 两种方式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

47、的变化 ( 表示不同区段 )。请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图乙中的 区段。 (2)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数目之比一定为 1: 2的是图乙中的 区段, I过程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为 ,由 染色体组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 A和 a两个不同的基因,通过分析 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可以确定其原因: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 4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该现象发生的时期对应图乙的 区段;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 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 。 答案:(除注明的外,每空 2 分,共 13 分)( 1) 12( 1 分) (1 分 ) ( 2) ( 1分)有丝分裂( 1分) 着丝点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1分) ( 3)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3 基因突变。 试题分析: (1)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图中有 3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4条染色单体,因此甲图细胞中含有 12条染色单体。图乙中 过程分裂后染色体组数减半,表示减数分裂,甲图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图乙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即 区段。 (2) 乙图 过程分裂前后染色体组数目不变,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 为后期, 为末期,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 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