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2918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八年级 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值等于( ) A 4 B C 2 D 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4 故选 A 考点:算术平方根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 1, 3, 6, 10 这样的数称为 “三角形数 ”,而把 1, 4, 9, 16 这样的数称为 “正方数 ” 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 “正方形数 ”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 “三角形数 ”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20=6+14 B 25=9+16 C 36=16+20 D 49=21+28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归纳的数

2、学思想方法题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大于 1的 “正方形数 ”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 “三角形数 ”之和由于 “正方形数 ”为两个 “三角形数 ”之和,正方形数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 n+1) 2,两个三角形数分别表示为 n( n+1)和 ( n+1)( n+2),所以由正方形数可以推得 n 的值,然后求得三角形数的值 解:根据规律:正方形数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 n+1) 2, 两个三角形数分别表示为 n( n+1)和 ( n+1)( n+2), 只有 D、 49=21+28符合, 故选 D 考点:找规律 . 如图, 1=750, AB=BC=CD=DE=EF,则 A的度数为( ) A 150 B

3、200 C 250 D 300 答案: 试题分析: AB=BC=CD=DE=EF, A= ACB, CBD= CDB, DCE= DEC, EDF= EFD, EFD=4 A, 1= EFD+ A=5 A=75, A=15故选 A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如图,在 ABC中, AD BC, CE AB,垂足分别为 D、 E, AD、 CE交于点 H,已知 EH=EB=3, AE=4,则 CH的长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ABC中, AD BC, CE AB, AEH= ADB=90; EAH+ AHE=90, DHC+ BCH

4、=90, EHA= DHC(对顶角相等), EAH= DCH(等量代换); 在 BCE和 HAE中, BEC= HEA, BCE= HAE, BE=HE=3, AEH CEB( AAS); AE=CE; EH=EB=3, AE=4, CH=CEEH=AEEH=43=1 故选 A 考点: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 和 ,如果 a+b=10, ab=2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S 阴影部分 =S BCD+S 正方形 CEFGS BGF = a a+b2 b ( a+b) = a2+b2 ab b2 =

5、( a2+b2) ab = ( a+b) 23ab, 当 a+b=10, ab=20时, S 阴影部分 = 102320=20 故选 B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下列二次根式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 A 与 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B 与 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C 与 被开方数相同,是同类二次根式; D 与 被开方数不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故选 C 考点:同类二次根式 如图, P是 AB上任意一点, ABC= ABD,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条件,不能证明 APC APD的是( ) A BC=BD B AC=AD C ACB= ADB

6、 D CAB= DAB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 BC=BD,先证出 BPC BPD,后能推出 APC APD,故正确; B选 AC=AD,不能推出 APC APD,故错误; C选 ACB= ADB,先证出 ABC ABD,后能推出 APC APD,故正确; D选 CAB= DAB,先证出 ABC ABD,后能推出 APC APD,故正确 故选 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 AOB= AOB的依据是( ) A( SAS) B( SSS) C( ASA) D( AAS)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作法易得 OD=OD, OC=OC, CD=CD,依据

7、 SSS可判定 COD COD( SSS),则 COD COD,即 AOB= AO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故选 B 考点: 1作图 基本作图;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 4, 5 B 1, 2, C 5, 7, 9 D 7, 24, 25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32+42=5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 12+22=( ) 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 52+7292,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 72+242=25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 C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估算 的值( ) A在 1到 2之间 B在

8、2到 3之间 C在 3到 4之间 D在 4到 5之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 5 6,所以 3 4 故选 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在实数 1、 、 -3.14、 0、 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3.14 C D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 = ,而负数小于 0和正数,所以只需要比较 -3.14和的大小, 因为 |-3.14|=3.14, | |= 3.14故 -3.14 ,所以 是最小的数 故选 C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填空题 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底边 BC的长为 4cm,面积是 12cm2,腰 AB的垂直平分线 EF交 A

9、C于点 F,若 D为 BC边上的中点, M为线段 EF上一动点,则 BDM的周长最短为 cm 答案: . 试题分析:连接 AD,由于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 D是 BC边的中点,故AD 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AD的长,再根据 EF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 B关于直线 EF的对称点为点 A,故 AD的长为 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连接 AD,由于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 D是 BC边的中点,故AD 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AD的长,再根据 EF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 B关于直线 EF的对称点为点 A,故 AD的长为 BM+MD的最小值,

10、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连接 AD,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 D是 BC边的中点, AD BC, S ABC= BC AD= 4AD=12,解得 AD=6cm, EF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 点 B关于直线 EF的对称点为点 A, AD的长为 BM+MD的最小值, BDM的周长最短 =( BM+MD) +BD=AD+ BC=6+ 4=6+=8cm 考点: 1.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已知 ABC中, AB=AC, BAC=90,直角 EPF的顶点 P是 BC的中点,两边 PE、 PF分别交 AB、 AC于点 E、 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

11、 AE=CF; APE= CPF; 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AP; 当 EPF在 ABC内绕顶点 P旋转时(点 E不与点 A、 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 答案: .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P BC, AP=PC, EAP= C=4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 APE= CPF,判定 正确,然后利用 “角边角 ”证明 APE和 CP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可得 AE=CF,判定 正确,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得到 E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 正确;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直角边的 倍表示出 EF,可 知 EF随着点 E的变化而变化,判定 错误,根据全

12、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 APE的面积等于 CPF的面积相等,然后求出四边形 AEPF的面积等于 ABC的面积的一半,判定 正确 试题: AB=AC, BAC=90,点 P是 BC的中点, EAP= BAC=45, AP= BC=CP 在 AEP与 CFP中, EAP= C=45, AP=CP, APE= CPF=90- APF, AEP CFP, AE=CF正确; 由 知, AEP CFP, APE= CPF正确; 由 知, AEP CFP, PE=PF 又 EPF=90, 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 只有当 F在 AC中点时 EF=AP,故不能得出 EF=AP,错误; AEP CFP,同理

13、可证 APF BPE S 四边形 AEPF=S AEP+S APF=S CPF+S BPE= S ABC正确 故正确的序号有 考点: 1.旋转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 1cm 和 3cm,高为 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 A开始经过 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 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_cm 答案: . 试题分析:把长方体进行侧面展开,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 试题:将长方体展开,连接 A、 B, AA=1+3+1+3=8( cm), AB=6cm,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B= =10cm 考点:平面展开 -最短路径问题 若 , ,则 的

14、值是 _. 答案: . 试题分析:先把代数式 变形为: ,再把条件代入即可 . 试题: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解因式: ; 答案: . 试题分析:先提取公因式 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 试题: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若 ,则 _。 答案: . 试题分析:逆用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除法即可求出结果 . 试题: 考点: 1.幂的乘方; 2.同底数幂的除法 . 计算题 计算: 答案: 试题分析:先分别计算乘方、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化简,再进行加法运算即可 . 试题:原式 = 考点:实数的运算 解答题 如图,长为 50cm,宽为 cm的大长方形被分割为 8小块,除阴影 A、

15、B外,其余 6块是形状、大小 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其较短一边长为 cm ( 1)从图可知,每个小长方形较长一边长是 cm(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 2)求图中两块阴影 A、 B的周长和(可以用 的代数式表示); ( 3)分别用含 , 的代数式表示阴影 A、 B的面积,并求 为何值时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答案: ) 50-3a ;( 2) 4x;( 3) , ; . 试题分析:( 1)由图形知:每个小长方形较长一边长为:( 50-3a) cm; (2) 由图形知: A的长 B的宽 =x, A的宽 B的长 =x ,可求周长和 . (3)分别用含有 x、 a的代数式表示 A、 B的长和宽,从而可

16、求阴影 A、 B的面积,列方程可求 a的值 . 试题: (1) 50-3a ; ( 2)由图形知: A的长 B的宽 =x, A的宽 B的长 =x 所以周长和 =4x; ( 3) , 解得: . 考点: 1.列代数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 . ( 1)如图 1,已知:在 ABC中, BAC 90, AB=AC,直线 m经过点A, BD 直线 m, CE 直线 m,垂足分别为点 D、 E证明: DE=BD+CE ( 2)如图 2,将( 1)中的条件改为:在 ABC中, AB=AC, D、 A、 E三点都在直线 m上,并且有 BDA= AEC= BAC= ,其中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 “DE=B

17、D+CE”是否成立 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3)如图 3, D、 E是 D、 A、 E三点所在直线 m上的两动点( D、 A、 E三点互不重合),点 F为 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 ABF和 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 BD、 CE,若 BDA= AEC= BAC,试判断 DEF的形状 答案:( 1)证明见试题;( 2)成立,理由见试题;( 3)等边三角形 试题分析:( 1)由 BDA= AEC= BAC=120就可以求出 BAD= ACE,进而由 AAS就可以得出 BAD ACE,就可以得出 BD=AE, DA=CE而得出结论; ( 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求出

18、BAC=120,就可以得出 BAD ACE,就有 BD=AE,进而得出 BDF AEF,得出 DF=EF, BFD= AFE,而得出 DFE=60,就有 DEF为等边三角形 试题:( 1) DE=BD+CE成立 理由: BDA= BAC=120, DBA+ DAB= CAE+ DAB=60, DBA= CAE 在 BAD和 ACE中, BDA= AEC, DBA= CAE, BA=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DE=AE+AD=BD+CE; ( 2) DEF为等边三角形,理由: ABF和 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BF=AF=AB=AC=CF, BAF= CA

19、F= ABF=60, BDA= AEC= BAC=120, DBA+ DAB= CAE+ DAB=60, DBA= CAE, 在 BAD和 ACE中, BDA= AEC, DBA= CAE, BA=AC, ADB CEA( AAS), BD=AE, DBA= CAE ABF= CAF=60, DBA+ ABF= CAE+ CAF, DBF= FAE 在 BDF和 AEF中, FB=FA, DBF= FAE, BD=AE, DBF EAF( SAS) DF=EF, BFD= AFE, DFE= DFA+ AFE= DFA+ BFD=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考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代数恒等式,知道可以用图形的面积来解释这些代数恒 等式如图 可以解释恒等式 ; ( 1)如图 可以解释恒等式 = ( 2)如图 是由 4个长为 ,宽为 的长方形纸片围成的正方形, 用面积关系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 若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 3,且长比宽长 3,求长方形的周长(其中 a b都是正数,结果可保留根号) 答案:( 1) ; ( 2) 或 或;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形面积可以得出公式;( 2) 根据面积关系可以得出公式 或 或 ; 再利用长方形纸片的面积为 3,长比宽长 3,得出 a, b关系求出即可 试题:( 1) ; (

21、2) 或 或; 由 得: , 依题意得 , , , 因为 都是正数,所以 ,所以 ,长方形周长为: 考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2完全平方式 作图题:(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 1)作 ABC中 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EF(交 AC于点 E,交 BC于点 F); ( 2)连结 BE,若 AC=10, AB=6,求 ABE的周长 . 答案:( 1)作图见试题;( 2) 16 试题分析:分别以点 B、 C为圆心,以大于 BC长为半径画弧,在 BC的两侧两弧分别相交于一点,作这两点作直线即可;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 的距离相等可得 BE=CE,从而得到 ABE的周长等

22、于 AB与 AC的和,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试题:如图所示, EF垂直平分 BC, BE=EC, ABE的周长=AB+BE+AE=AB+BE+EC=AB+BC, AB=6, BC=10, ABE的周长 =6+10=16 考点: 1作图 基本作图;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化简再求值: ,其中 答案: -87. 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第二项和第三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 a与 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试题: = 当 a=- , b=-3时,原式 =-87. 考点:整式的化简求值 . 已知:如图,点 A、 B、 C在同一直线上, AD CE, AD=A

23、C, D= CAE.求证: DB=AE. 答案:证明见 . 试题分析:由平行的性质得到 DAB= C,从而由 ASA 证明 ABD CEA,进而根据全等三角形边相等的性质得到 DB=AE. 试题: AD CE, DAB= C, 在 ABD和 CEA中, , ABD CEA(ASA). DB=AE. 考点: 1.平行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 如图, Rt PQR中, PQR=90,当 PQ=RQ时, 根据这个结论,解决下面问题:在梯形 ABCD中, B=45, AD/BC, AB=5, AD=4,BC= , P是线段 BC上一动点,点 P从点 B出发,以每秒 个单位的速度向 C点

24、运动 ( 1)当 BP= 时,四边形 APCD为平行四边形; ( 2)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 ( 3)设 P点在线段 BC上的运动时间为 t秒 ,当 P运动时, APB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吗?如能,请求出 t的值;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 2) ;( 3)当 , , 5时, APB是等腰三角形 试题分析:( 1)因为 AP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CP=AD,从而求出 BP;( 2)只要求出梯形 ABCD的高即可;( 3) ABP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 AP=BP, AB=BP, AB=AP 试题:( 1)因为 AP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CP=AD=4,所以 BP= ; ( 2)做 AE BC于 E,所以 AEB=90,因为 B=45,所以 AE=BE,所以AB= AE,因为 AB=5,所以 AE= ,故. ( 3) 当 AP=BP时,有 B= BAP=45,所以 APB=90,由( 2)可知,此时 P和 E重合,所以 BP=AE= ,于是 (秒); 当 AB=BP时(如图 2), BP=5, (秒); 当 AB=AP时(如图 3),有 B= APB,因为 B=45,所以 BAP=90,由题可知: ,于是 (秒); 综 得:当当 , , 5时, APB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 1四边形综合题; 2梯形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