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九年级三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 A 3 14 B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 开方开不尽的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有 的数,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C 故选 C. 考点 : 无理数 . 如下图所示,半径为 1的圆和边长为 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阴影部分),则 与 的大致图象为( )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中可知:在开始的时候,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大,可以排除 B,C随着圆的穿行开始,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减
2、小,当圆完全进入正方形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不再变化应排除 D 故选 A 考点 :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如图,正方形 ABCD内接于 O,点 E在劣弧 AD上,则 BEC等于( ) A 45 B 60 C 30 D 55 答案: A. 试题分析: 正方形 ABCD内接于 O, BEC等于 902=45 故选 A 考点 : 1.圆周角定理; 2.正方形的性质; 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树枝上寻找食物,蚂蚁在每个岔路口都会随机地选择一条路径,则它获得食物的概率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共有 6条路径,有食物的有 2条,所以概率是 , 故选 B 考点
3、: 概率公式 . 以方程组 的解为坐标的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 + 得, 2y=1, 解得, y= 把 y= 代入 得, =-x+2, 解得 x= 0, 0,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可知,点( x, 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象限 故选 A. 考点 :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点的坐标 如图,在菱形 中,对角线 分别等于 8和 6,将 沿 的方向平移,使 与 重合, 与 延长线上的点 重合,则四边形 的面积等于( ) A 36 B 48 C 72 D 96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题意, AE DB
4、, AE=DB 四边形 AEBD是平行四边形, S ABE=S ABD 在菱形 ABCD中, S ABD=S BCD= S菱形 ABCD= 68=12 四边形 AECD的面积等于 123=36 故选 A 考点 : 1.菱形的性质; 2.平移的性质 为了美化城市,经统一规划,将一正方形草坪的南北方向增加 3m,东西方向缩短 3m,则改造后的长方形草坪面积与原来正方形草坪面积相比 ( ) A保持不变 B减少 9m C增加 6m D增加 9m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正方形草坪的原边长为 a,则面积 =a2; 将一正方形草坪的南北方向增加 3m,东西方向缩短 3m后,边长为 a+3, a-3,面积
5、为 a2-9 故减少 9m2 故选 B 考点 : 平方差公式 右边的图形是由 8个棱长为 1个单位的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主视图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主视图有三行,最下一层 4个小正方体,中间两个,最上在正中间一个 故选 D 考点 :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 DNA分子上 .一个 DNA分子的直径约为 0.0000002 ,这个数量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 0.2106 B 2106 C 0.2107 D 2107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于 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一般形式为 a10-n,与较大数
6、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 0的个数所决定 0.000 000 2=210-7cm 故选 D 考点 : 科学记数法 表示较小的数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X4 X3=X7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本选项错误; B X4 X3=X7,正确; C ,错误; D ,错误 . 故选 B. 考点 : 1.合并同类项; 2.同底数幂的乘法; 3.幂的乘方; 4.和的完全平方 . 填空题 如图,已知 AD是 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 AED 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_,并给予证明 答案: AE=AF
7、(或 EDA= FDA)只填一个 . 试题分析:要证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已经有 EAD= FAD, AD=AD,所以再添加一对边或一对角相等即可得证 试题: 添加条件: AE=AF, 证明:在 AED与 AFD中, AE=AF, EAD= FAD, AD=AD, AED AFD( SAS), 添加条件: EDA= FDA, 证明:在 AED与 AFD中, EAD= FAD, AD=AD, EDA= FDA, AED AFD( ASA) 考点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在日常生活中,取款、上网都要密码,有一种由 “因式分解 ”法产生的密码,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 x4-y4,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x-y
8、)(x+y)(x2+y2),若取 x=9,y=9,则各因式的值是 x-y=0,x+y=18,x2+y2=162,于是就可以把 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试计算对于多项式 4x3-xy2,取 x=10,y=9时 ,则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 答案:,或 1212244或 4422121 试题分析:把 9x4-x2y2进行分解因式后整理成条件中所给出的代数式的形式,然后整体代入即可 试题: 9x4-x2y2=x2( 3x+y)( 3x-y), 当 x=11, y=11时, x2=121; 3x+y=44; 3x-y=22 故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1214422,或 1212244或
9、4422121 考点 : 因式分解的应用 如图,半径为 2的两圆 O1和 O2均与 轴相切于点 ,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与两圆分别交于点 A、 B、 C、 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 试题分析:此 题需要看懂图形,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中心对称性,所要求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半圆的面积 试题:根据图形,知这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则阴影部分是面积和相当于半圆的面积,即 2 考点 :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定义新运算 “”如下:当 ab时, abb2;当 a b时, ab a 则当 x 2时,( 1x) -( 3x)的值为 答案: -2. 试题分析:首先认真分析找
10、出规律,可以先分别求得( 12)和( 32),再求( 1x) x-( 3x)的值 试题 :按照运算法则可得( 12) =1,( 32) =4, 所以( 1x) x-( 3x) =12-4=-2 考点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组数据 2, 6, , 10, 8的平均数是 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答案: . 试题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6,写出平均数的表示式,得到关于 x的方程,求出其中 x的值,再利用方差的公式,写出方差的表示式,得到结果 试题: 数据 2, 6, , 10, 8的平均数是 6, x=4,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S2= . 考点 : 1.方差; 2.平均数 用正三角形作平面镶嵌
11、,同一顶点周围,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个 答案 : . 试题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求个数即可 试题: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 60,同一顶点周围,正三角形的个数为36060=6个 考点 : 平面镶嵌(密铺) 某同学的身高为 1.4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 1.2米,此时,与他相邻的一棵小树的影长为 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 米 答案: .2. 试题分析: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即在同一时刻的两个问题物体,影子,经过物体顶部的太阳光线三者构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试题:设高度为 h, 因为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 由相似三角形 知: , 解得 h=4.2m 考点 : 相似
12、三角形的应用 “数 a的 2倍与 10的和 ”用代数式表示为 答案: a+10 试题分析:先求倍数,然后求和 试题:数 a的 2倍为 2a,加 10为: 2a+10 考点 : 列代数式 解答题 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地 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 2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 、线段 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 (千米)与时间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线段 表示甲出发不足 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 1)求乙车所行路程 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 ( 2)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 答案: (1)
13、y=60x-120; (2)240千米 .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看出,乙车所行路程 y与时间 x的成一次函数,使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一次函数关系式; ( 2)由图可得,交点 F表示第二次相遇, F点横坐标为 6,代入( 1)中的函数即可求得距出发地的路程 . 试题:( 1)设乙车所行路程 y与时间 x的函数关系式为 y=k1x+b1, 把( 2, 0)和( 10, 480)代入, 得 ,解得 ,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为 y=60x-120; ( 2)由图可得,交点 F表示第二次相遇, 而 F点横坐标为 6,此时 y=606-120=240, F点坐标为( 6, 240), 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
14、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为 240千米 . 考点 :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 1小时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作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在这次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 2)求户外活动时间为 1 5小时的人数,并补充频数分布直方图; ( 3)求表示户外活动时间 1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 4)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多少? 答案:( 1) 50;( 2) 1
15、2;( 3) 144;( 4)符合, 1. 试题分析:( 1)由总数 =某组频数 频率计算; ( 2)户外活动时间为 1.5小时的人数 =总数 24%; ( 3)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60比例; ( 4)计算出平均时间后分析 试题:( 1)调查人数 =1020%=50(人); ( 2)户外活动时间为 1.5小时的人数 =5024%=12(人);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 3)表示户外活动时间 1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 360=144; ( 4)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 (小时), 1.18 1, 平均活动时间符合上级要求; 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均为 1小时 考点 : 1.频数(率)分布
16、直方图; 2.扇形统计图; 3.中位数;众数 如图 中, , ,如果将 在坐标平面内,绕原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 的位置 ( 1)求点 的坐标 ( 2)求顶点 从开始到 点结束经过的路径长 答案:( 1) B( 1, );( 2) . 试题分析:( 1)过点 B作 BD x轴于 D,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OB的长,从而求出 OD, DB的长就可写出坐标 ( 2)顶点 A从开始到 A点结束经过的路径长就是一段弧长,由已知题中给出的条件圆心角是 120度,半径是 OA的长度,然后利用弧长公式计算 试题:( 1)过点 B作 BD x轴于 D, 由旋转的性质知, A=30, AOB=60, OB=2, O
17、A=4, OD=OBcos60=2 =1, DB=OBsin60=2 = , B的坐标为: B( 1, ) ( 2) AOB=60, AOA=180-60=120 Rt ABO 中, A=30, OB=2, OA=2OB=4, A由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 考点 : 1.坐标与图形变化 -旋转; 2.弧长的计算 “五 一 ”期间,某书城为了吸引读者,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转盘被平均分成 12份),并规定:读者每购买 100元的书,就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读者就可以分别获得 45元、 30元、 25元的购书券,凭购书
18、券可以在书城继续购书如果读者不愿意转转盘,那么可以直接获得 10元的购书券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书券,你认为哪种方式对读者更合算?请说明理由 答案:转转盘对读者更合算,理由见 . 试题分析:看转转盘能得到的平均钱数和 10元相比较即可 试题: P(获得 45 元购书券) = ; 同理可得得 30元的概率是 ,得 25元的概率是 , 所以可得转转盘能得的平均钱数为: 45 +30 +25 =15(元), 15元 10元, 转转盘对读者更合算 考点 : 1.概率公式; 2.游戏公平性 . ( 1)计算: ( 2) A、 B两人共解方程 组 ,由于 A看错了方程( 1)中的 a,得到的解是 ,而 B看错
19、了方程( 2)中的 b, 得到的解是 ,试求的值 . 答案:( 1) 9;( 2) 2. 试题分析:( 1)根据负整数指数幂、零次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二次根式的意义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 . ( 2)把 A解得的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组第 2个方程,求出的值,再把 B求得的方程组的解代入方程组第一个方程求出 a的值,然后把 a、 b的值代入所给的代数式中,利用乘方的意义进行计算即可 . 试题:( 1)原式 =9+2+1-3=9. ( 2)由题意有 -12-b=-2, 5a+20=15 解得 a=-1 , b=-10 则有 =1+1=2. 考点 : 1.实数的混合运算;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0、. 如图, O 的直径 AB 10, CD是 O 的弦, AC 与 BD相交于点 P (1) 设 BPC ,如果 sin是方程 5x2-13x 6 0的根 ,求 cos的值; (2) 在 (1)的条件下,求弦 CD的长 答案: (1) ; (2)8. 试题分析:( 1)利用十字相乘法,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 sin的值进而求得 cos的值 ( 2)首先连接 BC,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 B= C, A= D,进而证得 APB DP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 1)中的解,求得弦 CD的长 试题 : (1) sin是方程 5x2-13x 6 0的根 解得: sin=2(舍去), sin= cos= (2) 连接 BC B= C, A= D APB DPC AB为直径 BCA为直角 cos= CD=8. 考点 :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3圆周角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