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924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相反数是( ) A 3 B CD 答案: A 试题分析:相反数的定义是: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特别地, 0的相反数还是 0 因此 -3的相反数是 3故选 A 考点:相反数 若一列不全为零的数除了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外,每个数都等于前后与它相邻的两数之和,则称这列数具有 “波动性质 ”已知一列数共有 18个,且具有 “波动性质 ”,则这 18个数的和为( ) A -64 B 0 C 18 D 64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an+2=an+1+an+3, an+3=an+2+an+4,

2、 两式相加,得: an+an+2+an+4=0; 同理可得: an+1+an+3+an+5=0, 以上两式相加,可知: 该数列连续六个数相加等于零, 18是 6的倍数,所以结果为零 故选 B 考点: 1新定义; 2探索规律题(数字的变化类) 已知:如图, PA切 O 于点 A, PB切 O 于点 B,如果 APB=60, O半径是 3,则劣弧 AB的长为( ) A B C 2 D 3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图,连接 OA, OB,则 OA PA, OB PB APB=60 AOB=120 劣弧 AB的长是: 故选 C 考点: 1弧长的计算; 2切线的性质 我市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3、最高气温( ) 15 16 17 18 天 数(天) 1 1 2 3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 A 18, 17 B 17 5, 18 C 17, 18 D 16 5, 17 答案: C 试题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图表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 17处在第 4位为中位数,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4,数据 18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众数是 18 故选 C 考点: 1中位数; 2众数 从 1, 2, 3, 4, 5, 6, 7, 8, 9, 10这十个数中

4、随机取出一个数,取出的数是 2的倍数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 全部等可能情况的总数; 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因此,从该组数据中找出 3的倍数,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 2的倍数有 2, 4, 6, 8, 10,共 5个 十个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取出的数是 2的倍数的概率是 故选 D 考点:概率公式 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10cm和 24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 A 13cm B 26cm C 34cm D 52cm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菱形的两对角线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得菱形的边长,进而求出周长: 菱

5、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10cm和 24cm, 这个菱形的边长是: ( cm) 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134=52( cm) 故选 D 考点: 1菱形的性质; 2勾股定理 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为( ) A 72 B 108 C 120 D 144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n-2) 180求出内角和,然后除以 5即可: ( 5-2) 180=540, 5405=108 所以,正五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 108 故选 B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北京新机场货运量是每年 3 000 000吨,将 3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 A 3107 B 3106 C 301

6、05 D 30010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其中1|a| 10, 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 a的值以及 n的值在确定 n的值时,看该数是大于或等于 1还是小于 1当该数大于或等于 1时, n为它的整数位数减 1;当该数小于 1时, -n为它第一个有效数字前 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 1个 0)因此, 3 000 000一共 7位, 3 000 000=3106故选 B 考点:科学记数法 填空题 已知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2, E为 BC 边的延长线上一点, CE 2,联结AE,与 CD交于点 F,联结 BF 并延长与线段 DE交

7、于点 G,则 BG的长为 答案: 试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AS 得出 ADF ECF,进而得出 FG是 DCP的中位线,得出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 BG的长即可: 如图,过点 C作 CP BG,交 DE于点 P BC=CE=2, CP是 BEG的中位线 P为 EG的中点 又 AD=CE=1, AD CE, 在 ADF 和 ECF中, AFD EFC, ADC FCE, AD CE, ADF ECF( AAS) CF=DF 又 CP FG, FG是 DCP的中位线 G为 DP 的中点 CD=CE=2, DE= 连接 BD, 易知 BDC= EDC=45, BDE=90 又 BD= 考点

8、: 1正方形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勾股定理;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若把代数式 化为 的形式,其中 m, k为常数,则m+k= 答案: 试题分析: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将原式变形为 x2-2x+1-6,再将前面三项结合起来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考点:配方法的应用 分解因式: = 答案: 试题分析:要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则把它提取出来,之后再观察是否是完全平方公式或平方差公式,若是就考虑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因此, 先提取公因式 3后继续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考点:提公因式法和应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 x的取值

9、范围是 答案: 试题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计算题 计算: 答案: 试题分析:针对二次根式化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4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试题:原式 = 考点: 1二次根式化简;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零指数幂; 4负整数指数幂 解答题 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 AD BC 于点 D ( 1)如图 1,请你直接写出线段 AD与 BC 之间的数量关系 : AD= BC ; ( 2)如图 2,若 P是线段 BC 上一个动点(点 P不与点 B、 C重合)

10、,联结 AP,将线段 AP 绕点 A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AE,联结 CE,猜想线段 AD、CE、 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3)如图 3,若点 P是线段 BC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 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按照( 2)中的作法,请在图 3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 AD、 CE、 PC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 1) ;( 2) AD= ,理由见;( 3)补图见, AD= 试题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 B=600, AB=BC,所以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三角 函数值求得 AD= ( 2)根据等边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证明 ABP ACE即可求得结论 (

11、3)类同( 2)的证明 试题:( 1) 等边三角形 ABC, B=600, AB=BC 又 AD BC, ( 2) AD= 理由如下: 线段 AP 绕点 A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AE, PAE=60, AP=AE 等边三角形 ABC, BAC=60, AB=AC BAC PAC= PAE PAC BAP= CAE 在 ABP和 ACE中, , ABP ACE BP=CE BP+PC=BC, CE+ PC=BC AD= BC, AD= ( 3)补全图形如图: 线段 AP 绕点 A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AE, PAE=60, AP=AE 等边三角形 ABC, BAC=60, AB=AC

12、 BAC+ PAC= PAE+ PAC BAP= CAE 在 ABP和 ACE中, , ABP ACE BP=CE , AD= BC, AD= 考点: 1线动旋转问题;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x轴的正半轴交于 A 、 B 两点(点 A在点 B的左侧),与 y轴交于点C 点 A和点 B间的距离为 2, 若将二次函数 的图象沿 y轴向上平移 3个单位时,则它恰好过原点,且与 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 4 ( 1)求二次函数 的表达式; ( 2)在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

13、点 P,使点 P到B、 C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若存在,求出点 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设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顶点为 D,在 x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F,使得 ?若存在,求出点 F 的坐 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 2)存在,( 2, 3);( 3)存在,( -1, 0)或( 5, 0) 试题分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对称轴承,从而由求得 A, B的坐标,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二次函数 的表达式 (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知直线 AC 与直线 x=2的交点 P就是到 B、 C两点距离之差最大的点,因此求出直线 AC 的方程,即可求得点 P坐标 ( 3)首先

14、证明 BCD是直角三角形并求出 BC, BD的值,得到,从而只要求出使 时点 F的坐标即可 试题:( 1) 平移后的函数图象过原点且与 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 4, 平移后的函数图象与 x轴两交点坐标为( 0, 0) ,(4,0)或( 0, 0),( -4, 0) 它的对称轴为直线 x=2或 x=-2 抛物线 与 x轴的正半轴交于 A、 B两点, 抛物线 关于直线 x=2对称 它与 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 2,且点 A 在点 B的左侧, 其图象与 x轴两交点的坐标为 A( 1, 0)、 B(3,0) 由题意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过 C( 0, -3), 设 ,解得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2) 点

15、B关于直线 x=2的对称点为 A( 1, 0), 设直线 AC 的式为 , ,解得 直线 AC 的式为 直线 AC 与直线 x=2的交点 P就是到 B、 C两点距离之差最大的点 当 x=2时, y=3, 点 P的坐标为( 2, 3) ( 3)在 x轴上存在这样的点 F,使得 , 理由如下: 抛物线 的顶点 D的坐标为( 2, 1), 设对称轴与 x轴的交点为点 E, 在 中, , 在 中, , 在 中, , 轴, , E( 2, 0), 符合题意的点 F的坐标为 F1( -1, 0)或 F2( 5, 0) 考点: 1二次函数综合题; 2平移问题; 3待定系数法的应用; 4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

16、关系; 5轴对称的应用(距离差最大问题); 6二次函数的性质; 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8分类思想的应用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E( 8,0), F(0 , 6) ( 1)当 G(4, 8)时,则 FGE= ( 2)在图中的网格区域内找一点 P,使 FPE=90且四边形 OEPF被过 P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后,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要求:写出点 P点坐标,画出过 P点的分割线并指出分割线(不必说明理由,不写画法) 答案:( 1) 90;( 2)作图见, P( 7, 7), PH是分割线 试 题分析:( 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FEG的三边长,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判定 FEG是直角三

17、角形,且 FGE=90 ( 2)一方面,由于 FPE=90,从而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直角的性质,点 P在以 EF 为直径的圆上;另一方面,由于四边形 OEPF被过 P点的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后,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从而 OP是正方形的对角线,即点 P在 FOE的角平分线上,因此可得 P( 7, 7), PH是分割线 试题:( 1)连接 FE, E( 8,0), F(0 , 6), G(4, 8), 根据勾股定理,得 FG= , EG= , FE=10 ,即 FEG是直角三角形,且 FGE=90 ( 2)作图如下: P( 7, 7), PH是分割线 考点: 1网格问题; 2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3作

18、图(设计); 4圆周角定理 已知:如图, AB是 O 的直径, AM和 BN 是 O 的两条切线,点 D是AM上一点,联结 OD , 作 BE OD交 O 于点 E, 联结 DE并延长交 BN 于点 C ( 1)求证: DC 是 O 的切线; ( 2)若 AD=l, BC=4,求直径 AB的长 答案:( 1)证明见;( 2) 4 试题分析:( 1)连接 OE,由 OE=OB,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 OD与 BE平行,得到一对同位角及一对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 AOD= OBE= OEB= EOD,再由 OA=OE, OD=OD,利用 SAS得到三角形 AOD与三角形 EOD全等,

19、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 OAD= OED,根据 AM 为圆 O 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 OAD= OED=90,即可得证 ( 2)过点 D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 H,由 BN 与圆 O 切线于点 B,得到 ABC=90= BAD= BHD,利用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得到 ADHB为矩形,利用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 BH=AD=1, AB=DH,由 BC-BH求出 HC 的长, AD、 CB、 CD分别切 O 于点 A、 B、 E,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 AD=DE=1,EC=BC=4,在直角三角形 DH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DH的长,即为 AB的长 试题:( 1)如图,连接 OE, 在

20、 O 中, OA=OE=OB, OBE= OEB OD BE, AOD= OBE= OEB= EOD 在 AOD和 EOD中, OA OE, AOD EOD, OD OD, AOD EOD( SAS) OAD= OED AM是 O 的切线,切点为 A, BA AM OAD= OED=90 OE DE OE是 O 的半径, DE是 O 的切线 ( 2)如图,过点 D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 H, BN 切 O 于点 B, ABC=90= BAD= BHD 四边形 ABHD 是矩形 AD=BH=1, AB=DH, CH=BC-BH=4-1=3 AD、 CB、 CD分别切 O 于点 A、 B、 E,

21、 AD=ED=1, BC=CE=4 DC=DE+CE=1+4=5, 在 Rt DHC 中, , 考点: 1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勾股定理,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平行的性质; 6矩形的判定和性质 某中学开展 “绿化家乡、植树造林 ”活动,为了解全校植树情况,对该校甲、乙、丙、丁四个班级植树的棵树和所占百分比情况进行了调查,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 1和图 2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 1)这四个班共植树 棵; ( 2)请补全两幅统计图; ( 3)若四个班级植树的平均成活率是 95%,全校共植树 2000棵,请你估计全校种植的树中成活的

22、树大约有多少棵? 答案:( 1) 200;( 2)补全两幅统计图见;( 3) 1900 试题分析 :( 1)根据乙班植树 40棵,所占比为 20%,即可求出这四个班种树总棵数: 4020%=200(棵) ( 2)根据丁班植树 70棵,总棵数是 200,即可求出丁所占的百分比,再用整体 1减去其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丙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总棵数,即可得出丙植树的棵数,从而补全统计图 ( 3)用总棵数 平均成活率即可得到成活的树的棵数 试题:( 1) 200 ( 2)丁所占的百分比是: 100%=35%,丙所占的百分比是:130%20%35%=15%, 丙植树的棵数是: 20015%=30(棵)

23、 补全两幅统计图如下: ( 3)根据题意得: 200095%=1900(棵), 答:全校种植的树中成活的树有 1900棵 考点: 1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 3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 4用样本估计总体 已知:如图,正方形 ABCD中,点 E为 AD边的中点,联结 CE 求 cos ACE和 tan ACE的值 答案: ; 试题分析:过点 E作 EF AC 于点 F,设 AE=DE=x,则 AD=DC=2x,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分别表示出 CE、 CF的长度,从而利用三角函数的表示方法可得出 cos ACE和 tan ACE的值 试题:如图,过点 E作 EF AC 于点 F, 四边形 ABC

24、D是正方形, BAD=90, D=90, AC 平分 BAD,AD=DC CAD=45, E是 AD中点, 设 AE=DE=x,则 在 Rt AEF中, , 考点: 1解直角三角形; 2矩形的性质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平均每天多生产 50台机器,现在生产 600台机器所需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 400台机器所需的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现在生产 600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 400台机器的时间相同所以可得等量关系为:现在生产 600台机器时间 =原计划生产 400台时间 试题: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 x台机器,则原计划可生产( x5

25、0)台 依题意得: , 解得: x=150 检验:当 x=150时, x( x50) 0 x=15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 150台机器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工程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 l与直线 y= -2x关于 y轴对称,直线 l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 A(2, m) ( 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 2)若过点 A 的直线与 x 轴交于点 B,且 ABO=45,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 答案:( 1) ;( 2) (6, 0)或 (-2, 0) 试题分析:( 1)先根据关于 y轴对称的点的特点求出直线 l的式,再根据点 M在直线 l上求出

26、m的值,进而求出点 M的坐标,把点 M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式即可求出 k的值,进而得出其式 ( 2)分点 B在点 O 右侧和左侧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试题:( 1)由题意,直线 l与直线 y=-2x关于 y轴对称, 直线 l的式为 y=2x 点 A( 2, m)在直线 l上, m=22=4 点 A的坐标为( 2, 4) 又 点 A( 2, 4)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解得 k=8 反比例函数的式为 ( 2)如图,当点 B在点 O 右侧时, OB=2+4=6, B( 6, 0); 当点 B在点 O 左侧时, OB=4-2=2, B(-2, 0) 考点: 1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2一

27、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3分类思想的应用 已知 ,求 的值 答案: 试题分析:先将括号里面的通分后,约分化简,然后将 整体代入即可 试题: , 考点: 1分式的化简求值; 2整体 思想的应用 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答案:, 1 试题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最后求出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 试题: 解不等式 ,得 x 2 解不等式 ,得 x -1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 x 2 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 0, 1 考点: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已知:如图,点 B、 F、 C、 E

28、在同一直线上, BF=CE, AB BE, DE BE,垂足分别为 B、 E,联结 AC、 DF, A= D 求证: AB=DE 答案:证明见 试题分析:由条件先得出 BC=EF和 B= E,再根据角角边就可以判断 ABC DE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AB=DE 试题: BF=CE, BF+CF=CE+CF,即 BC=EF AB BE, DE BE, B= E=90 在 ABC和 DEF中, AB DE, B E, A= D, ABC DEF( SAS), AB=D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 “匀称三角形 ” (

29、1)已知:如图 1,在 ABC中, C=90, 求证: ABC是 “匀称三角形 ”;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如果三角形的一边在 x轴上,且这边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我们又称这个三角形为 “水平匀称三角形 ”如图 2,现有 10个边长是 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区域记为 G,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 3, 0), B( 4, 0),若 C、 D( C、 D 两点与 O 不重合)是 x 轴上的格点,且点 C在点 A的左侧在 G内使 PAC与 PBD都是 “水平匀称三角形 ”的点 P共有几个?其中是否存在横坐标为整数的点 P,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点 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

30、理由 答案:( 1)证明见;( 2) 4个,存在,( 3, ) 试题分析:( 1)应用勾股定理求出 AC 和它的中线长,根据匀称三角形的定义即可证得 ( 2)根据匀称三角形的定义求解即可 试题:( 1) 如图 1,作 AC 边的中线 BD交 AC 于点 D, C=90, BC= 2 , AB = 2 , AC = = 4 AD=CD=2, BD = AC = BD ABC是 “匀称三角形 ” ( 2) 在 G内使 PAC与 PBD都是 “水平匀称三角形 ”的点 P共有 4个 在 G内使 PAC与 PBD都是 “水平匀称三角形 ”的点 P中,存在横坐标为整数的点 P 如图,当 C点坐标为( 2,

31、 0), D点坐标为( 3, 0)与 A重合时, PAC与 PBD是水平匀称三角形 A( 3, 0), C( 2, 0), B( 4, 0), D( 3, 0), AC 1, BD 1 设 PM、 PN分别为 CA、 DB上的中线, AM , AN , AM AN= 点 A为 MN 的中点 PAC与 PBD是 “水平匀称三角形 ”, PM AC 1, PN BD 1 PM PN=1 PA MN,即 PA与 x轴垂直 A( 3, 0), P点横坐标为整数 3 在 Rt PMA中, PM 1, AM= , PA P( 3, ) 当 C点坐标为( 2, 0), D点坐标为( 3, 0)与 A重合时, PAC与 PBD是水平匀称三角形且 P点横坐标为整数 考点: 1新定义和阅读理解型问题; 2勾股定理; 3点的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