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29241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抛物线 y=(x-1)2+2的顶点坐标是 A (1, -2) B (1, 2) C (-1, 2) D (-1, -2) 答案: B. 试题分析: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式,可直接写出顶点坐标 由 y=( x-1) 2+2,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可知,顶点坐标为( 1, 2), 故选 B 考点 : 二次函数的性质 如图, P是边长为 1的正方形 ABCD对角线 AC 上一动点( P与 A、 C不重合),点 E在射线 BC 上,且 PE=PB设 AP=x, PBE的面积为 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与 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2、) 答案: D. 试题分析:过点 P作 PF BC 于 F,若要求 PBE的面积,则需要求出 BE, PF的值,利用已知条件和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求出 BE, PF的值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 y与 x的关系式,此时还要考虑到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和 y的取值范围 过点 P作 PF BC 于 F, PE=PB, BF=EF, 正方形 ABCD的边长是 1, AC= , AP=x, PC= -x, PF=FC= ( -x) =1- , BF=FE=1-FC= x, S PBE= BE PF= x( 1- ) =- x2+ , 即 y=- x2+ ,( 0 x ), y是 x的二次函数( 0

3、 x ), 故选 D 考点 :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 A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点 B在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上,且 OA OB, tanA= ,则 k的值为 A -3 B C -6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点 A作 AE x轴于点 E,过点 B作 BF x轴于点 F,设点 A的坐标为( a, ),点 B的坐标为( b, ), AOE+ BOF=90, OBF+ BOF=90, AOE= OBF, 又 BFO= OEA=90, OBF AOE, 即: 则: 得: k=-6. 故选 C. 考点 :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如图, AB为 O 的直径,弦 C

4、DAB,垂足为点 E,连接 OC,若 OC=5,AE=2,则 CD等于 A 3 B 4 C 6 D 8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根据 AB为圆 O 的直径,弦 CD AB可知 CD=2CE,再根据OC=5, AE=2可求出 O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CE的长,进而可求出答案: AB为圆 O 的直径,弦 CD AB, CD=2CE, OC=5, AE=2, OA=5, OE=OA-AE=5-2=3, CE= CD=2CE=8 故选 D 考点 :1. 垂径定理; 2.勾股定理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 1到 6的点数,则向上的一面的点数小于 3的概率为 A B

5、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让骰子中小大于 3的数的个数除以数的总个数即为所求的概率 根据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公式可得: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 1到 6的点数,则向上的一面的点数小于 3的概率为 故选 A 考点 : 概率公式 如图, 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一 点,若矩形 PEOF的面积为 3,则反比例函数的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 x轴、 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 S是个定值,即 S=|k|,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确定 k的值,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式 由图象上的点所构成的矩形 PEOF的面积为

6、3可知, S=|k|=3, k=3 又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k 0, 则 k=-3,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式为 故选: B 考点 : 反比例函数系数 k的几何意义 在 Rt ABC中, C=90, sinA= ,则 tanA等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另一直角边的长,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由 sinA= 知,可设 a=3x,则 c=5x, b=4x tanA= 故选 A. 考点 :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如图, O 是 ABC的外接圆,若 ABC 40,则 AOC等于 A 20 B 40 C

7、60 D 80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O 是 ABC的外接圆,若 ABC=40,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O 是 ABC的外接圆, ABC=40, AOC=2 ABC=80 故选 D 考点 : 圆周角定理 填空题 如图,已知 ABC的面积 S ABC=1. 在图( 1)中,若 , 则 ; 在图( 2)中,若 , 则 ; 在图( 3)中,若 , 则 ; 按此规律,若 , 则 若 , 则 . 答案: ; . 试题分析:求得三角形 ABC的面积 S与对应边的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代入比值求函数值即可 设函数关系为 S=ax2+bx+c, 若 ,则 S A1B1C1= ;若 ,则 S A

8、1B1C1=; 若 ,则 S A1B1C1= ; 解得: a=3, b=-3, c=1 S=3x2-3x+1 若 ,则 S A1B1C1=3( ) 2-3 +1= ; 若 ,则 S A1B1C1=3( ) 2-3 +1= . 考点 : 1.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2.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点 A是半圆上一个三等分点,点 B是 的中点,点 P是直径 MN 上一动点,若 O 的半径为 1,则 AP BP 的最小值是 答案: .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在 MN 上找一点 P,使 PA+PB的值最小,设 A是 A关于MN 的对称点,连接 AB,与 MN 的交点即为点 P此时 PA+PB=AB是最小值,可证

9、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结果 试题:作点 A关于 MN 的对称点 A,连接 AB,交 MN 于点 P,则 PA+PB最小, 连接 OA, AA 点 A与 A关于 MN 对称,点 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 AON= AON=60, PA=PA, 点 B是弧 AN的中点, BON=30, AOB= AON+ BON=90, 又 OA=OA=1, AB= PA+PB=PA+PB=AB= 考点 : 1.垂径定理; 2.勾股定理; 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4.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 若扇形的半径为 9,圆心角为 120,则它的弧长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弧长公式可得 扇形的弧长为

10、故答案:为 6 考点 : 弧长的计算 若把代数式 化为 的形式,其中 、 为常数,则 = . 答案: . 试题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按照要求 x2-4x+2=( x-2) 2-2,可知m=2 k=-2,则 m+k=0 试题: x2-4x+2=x2-4x+4-2=( x-2) 2-2, m=2, k=-2, m+k=0 故填 0 考点 : 配方法的应用 解答题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 C(1,4),交 x轴于点 A(3,0),交 y轴于点 B. (1)求此抛物线的式;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使 ,若存在,求出 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y=-x2+2x+3;

11、 (2) P坐标为( , )、( ,);( , ); ( , ) 试题分析:( 1)设出抛物线的顶点形式为 y=a( x-1) 2+4,将 A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确定出抛物线式; ( 2)存在,设出 P( a, -a2+2a+3),直线 AB式为 y=kx+b,将 A与 B坐标代入求出 k与 b的值,确定出直线 AB式,根据三角形 ABP面积为三角形 ABC面积的一半,由两三角形都以 AB为底边,得到 C到直线 AB的距离为 P到直线 AB距离的 2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出关于 a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 a的值,即可确定出满足题意 P的坐标 试题:( 1)设抛物线的顶点形式为 y=

12、a( x-1) 2+4, 将 A( 3, 0)代入得: 0=4a+4,即 a=-1, 则抛物线式为 y=-( x-1) 2+4=-x2+2x+3; ( 2)存在这样的 P点, 设 P( a, -a2+2a+3), 设直线 AB式为 y=kx+b, 将 A( 3, 0), B( 0, 3)代入得: , 解得: , 直线 AB式为 y=-x+3, S ABP= S ABC,且两三角形都以 AB为底边, P到直线 AB的距离等于 C到直线 AB距离的 , C( 1, 4)到直线 AB的距离 d= , P到直线 AB的距离 d= , 即 |-a2+3a|=1, 整理得: a2-3a-1=0或 a2-3

13、a+1=0, 解得: a= 或 a= 当 a= 时, -a2+2a+3=- ; 当 a= 时, -a2+2a+3=- ; 当 a= 时, -a2+2a+3=- ; 当 a= 时, -a2+2a+3=- . 则满足题意的 P坐标为( , )、( , );( ,); ( , ) 考点 : 1.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式; 2.二次函数的性质 已知二次函数 y=ax2-4x+c的图象过点( -1, 0)和点( 2, -9) ( 1)求该二次函数的式并写出其对称轴; ( 2)已知点 P( 2, -2),连结 OP,在 x轴上找一点 M,使 OPM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 M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 答案:

14、 (1) y=x2-4x-5, x=2;( 2) M1( 4, 0); M2( -2 , 0) M3( 2 ,0); M4( 2, 0) 试题分析:( 1)把( -1, 0)和点( 2, -9)代入 y=ax2-4x+c,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得到该二次函数的式,进一步得到其对称轴; (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 OP=PM, OP=OM, PM=OM三种情况即可求出x轴上所有点 M的坐标 试题 :( 1)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x2-4x-5, y=x2-4x-5=( x-2) 2-9, 对称轴是 x=2; ( 2)当 OP=PM时,符合条

15、件的坐标 M1( 4, 0); 当 OP=OM时,符合条件的坐标 M2( -2 , 0) M3( 2 , 0); 当 PM=OM时,符合条件的坐标 M4( 2, 0) 考点 : 二次函数综合题 . 如图,在 中,以 为直径的 交 于点 ,点 为 的中点,连结 交 于点 ,且 . ( 1)判断直线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2)若 的半径为 2, ,求 的长 . 答案:( 1) BC 与 O 相切 ,证明见;( 2) . 试题分析:( 1)连接 AE,求出 EAD+ AFE=90,推出 BCE= BFC, EAD= ACE,求出 BCE+ ACE=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

16、 2)根据 AC=4, cosB= 求出 BC=3, AB=5, BF=3, AF=2,根据 EAD= ACE, E= E证 AEF CEA,推出 EC=2EA,设 EA=x,EC=2x,由勾股定理得出 x2+4x2=16,求出即可 试题 :( 1) BC 与 O 相切 证明:连接 AE, AC 是 O 的直径 E=90, EAD+ AFE=90, BF=BC, BCE= BFC, E为弧 AD中点, EAD= ACE, BCE+ ACE=90, AC BC, AC 为直径, BC 是 O 的切线 ( 2) O 的半为 AC=4, cosB= , BC=3, AB=5, BF=3, AF=5-

17、3=2, EAD= ACE, E= E, AEF CEA, , EC=2EA, 设 EA=x, EC=2x, 由勾股定理得: x2+4x2=16, x= (负数舍去), 即 CE= 考点 : 1.切线的判定; 2.勾股定理;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如图 ,已知二次函数 y=x -4x+3的图象交 x轴于 A, B两点(点 A在点 B的左侧), 交 y轴于点 C. ( 1)求直线 BC 的式; ( 2)点 D 是在直线 BC 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当 BCD 的面积最大时,求 D点坐标 . 答案: (1) y=-x+3; (2) ( , ) 试题分析:( 1)利用 y=x2-4x+3的

18、图象交 x轴于 A、 B两点(点 A在点 B的左侧),抛物线 y=x2-4x+3交 y轴于点 C,即可得出 A, B, C点的坐标,将 B,C点的坐标分别代入 y=kx+b( k0),即可得出式; ( 2)设过 D点的直线与直线 BC 平行,且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 BCD的面积最大 试题 :( 1)设直线 BC 的式为: y=kx+b( k0) 令 x2-4x+3=0, 解得: x1=1, x2=3, 则 A( 1, 0), B( 3, 0), C( 0, 3), 将 B( 3, 0), C( 0, 3),代入 y=kx+b( k0),得 , 解得: k=-1, b=3, BC 所在直线为:

19、 y=-x+3; ( 2)设过 D点的直线与直线 BC 平行,且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时, BCD的面积最大 直线 BC 为 y=-x+3, 设过 D点的直线为 y=-x+b, , x2-3x+3-b=0, =9-4( 3-b) =0, 解得 b= , , 解得, , 则点 D的坐标为:( , ) 考点 : 1.抛物线与 x轴的交点; 2.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式; 3.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点 A的坐标为( 2, 0),等边三角形AOC经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都可以得到 OBD ( 1) AOC沿 x轴向右平移得到 OBD,则平移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 2

20、) AOC与 BOD关于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 ; ( 3) AOC绕原点 O 顺时针旋转可以得到 DOB,则旋转角度是 度,在此旋转过程中, AOC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答案:( 1) 2;( 2) y轴;( 3) 120, 2 试题分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以得出 AOC沿 x轴向右平移得到 OBD的距离; ( 2) AOC与 BOD关于直线对称,就可以得出 AOC BOD,就有AO=BO,由对称轴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 ( 3)根据旋转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点 A与点 D是对应点,就可以得出 AOD就是旋转角, AOC扫过的面积实际上就是以 OA为半径的半圆的面积,由圆的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结论

21、 试题:( 1) A( -2, 0), OA=2 AOC沿 x轴向右平移 得到 OBD, AOC OBD, AO=OB, OB=2, 平移的距离是 2个单位长度 ( 2) AOC 与 BOD关于直线对称, AOC BOD, AO=BO y轴是 AB的垂直平分线, 对称轴是 y轴, ( 3) AOC 和 OBD都是等边三角形, AOC= DOB=60, AO=120, 旋转角度是 120 AOC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22 =2 考点 : 1.旋转的性质; 2.坐标与图形性质; 3.轴对称的性质; 4.平移的性质 已知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 ( 1)求证:无论 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 2

22、)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 k为整数,求 k的值 答案:( 1)证明见;( 2) 1 试题分析:( 1)先计算判别式得值得到 =( 3k+1) 2-4k3=( 3k-1) 2,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 0,则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即可得到结论; ( 2)先理由求根公式得到 kx2+( 3k+1) x+3=0( k0)的解为 x1= , x2=3,则二次函数 y=kx2+( 3k+1) x+3的图象与 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和 3,然后根据整数的整除性可确定整数 k的值 试题:( 1)证明: =( 3k+1) 2-4k3=( 3k-1) 2, ( 3k-1) 2, 0

23、, 0, 无论 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 2)解: kx2+( 3k+1) x+3=0( k0) x= , x1= , x2=3, 所以二次函数 y=kx2+( 3k+1) x+3的图象与 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和3, 根据题意得 为整数, 所以整数 k为 1 考点 : 1.根的判别式; 2.抛物线与 x轴的交点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 的外接圆与 轴交于点 ,求 的长 答案: . 试题分析:连接 AB,由圆周角定理知 AB必过圆心, Rt ABO 中,易知 BAO= OCB=60,已知了 OA= ,即可求得 OB的长;过 B作 BD OC,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 OD

24、、 BD、 CD的长,进而由 OC=OD+CD求出 OC的长 试题:连接 AB OCB=60, A= OCB=60 A(0, ), OA 在 Rt AOB中, tan BAO , OB tan60 过点 B作 BD OC于 D, CDB= BDO=90 COB=45, DBO= COB=45, OD=BD; 在 Rt D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D BD 在 Rt BCD中, tanC , C 60, CD OC OD+DC 考点 : 1.圆周角定理; 2.坐标与图形性质; 3.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一次函数 y=3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1,m) ( 1)求反比例函数 的式;

25、 ( 2)若点 P在直线 OA上,且满足 PA=2OA,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 (不写求解过程 ) 答案:( 1) ;( 2) P( 3, 9)或( -1, -3) 试题分析:( 1)把 A的坐标代入函数式即可求得 m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式; ( 2) PA=2OA,则 P在以 A为圆心,以 2OA为半径的圆上或 P在以 A点为圆心,以 2OA为半径的圆上,圆与直线 OA的交点就是 P 试题:( 1) 点 A( 1, m)在一次函数 y=3x的图象上, m=3 点 A的坐标为( 1, 3) 点 A( 1, 3)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k=3 反比例函数的式为 ( 2)点 P的坐标为 P (

26、3, 9)或 P ( -1, -3) 考点 :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 A 45, C 90, ABD 75, DBC 30, AB 求 BC 的长 答案: . 试题分析:作 BE AD于 E,就可以得出 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就由求出 BE的值,由 BDE BDC就可以得出 BC=BE得出结论 试题:作 BE AD于 E, BEA= BED=90 A=45, ABE=45 ABD=75, EBD=30 DBC=30, DBE= DBC C=90, BED= C 在 BDE和 BDC中, , BDE BDC( AAS), BE=BC 在 Rt

27、ABE中, AB=2 ,由勾股定理,得 BE=2 BC=2 考点 :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角平分线的性质; 3.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 ABC中, AC 10, 求 AB的长 答案: . 试题分析:过 A作 AD垂直于 BC,交 BC 于点 D,在直角三角形 ACD中,由AC 与 sinC的值,利用正弦函数定义求出 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 ABD中,由AD与 sinB的值,利用正弦函数定义即可求出 AB的长 试题:作 AD BC 于 D点,如图所示, 在 Rt ADC 中, AC=10, sinC= , AD=ACsinC=10 =8, 在 Rt ABD中, sinB=

28、, AD=8, 则 AB= 考点 : 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 O 中,弦 交于点 , 求证: 答案:证明见 . 试题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可得 ADE= CBE,从而利用 AAS 可证明 ADE CBE,继而可得出结论 试题:由圆周角定理可得: ADE= CBE, 在 ADE和 CBE中, , ADE CBE( AAS), AE=CE 考点 : 1.圆周角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计算: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特殊角三角函数值、零次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进行计算即可 . 试题: 考点 : 实数的混合运算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29、AB在 x轴上,以 AB为直径的半 O与y轴正半轴交于点 C,连接 BC, AC CD是半 O的切线, AD CD于点 D ( 1)求证: CAD = CAB; ( 2)已知抛物线 过 A、 B、 C三点, AB=10, tan CAD= 求抛物线的式; 判断抛物线的顶点 E是否在直线 CD上,并说明理由;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四边形 PBCA是直角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 (不写求解过程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见;( 2) y=- x2- x+4;顶点 E是否在直线 CD上,理由见;P1( -10, -6), P2( 10, -36) 试题分析:( 1

30、)连接 OC,由 CD是 O 的切线,可得 OC CD,则可证得OC AD,又由 OA=OC,则可证得 CAD= CAB; ( 2) 首先证得 CAO BC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OC2=OA OB,又由 tan CAO=tan CAD= ,则可求得 CO, AO, BO 的长 ,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二次函数的式; 首先证得 FOC FAD,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 F的坐标,求得直线 DC 的式,然后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代入检验即可求得答案:; 根据题意分别从 PA BC 与 PB AC 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小心漏解 试题 :( 1)证明:连接 OC, C

31、D是 O的切线, OC CD, AD CD, OC AD, OCA= CAD, OA=OC, CAB= OCA, CAD= CAB; ( 2)解: AB是 O的直径, ACB=90, OC AB, CAB= OCB, CAO BCO, , 即 OC2=OA OB, tan CAO=tan CAD= , AO=2CO, 又 AB=10, OC2=2CO( 10-2CO), 解得 CO1=4, CO2=0(舍去), CO=4, AO=8, BO=2 CO 0, CO=4, AO=8, BO=2, A( -8, 0), B( 2, 0), C( 0, 4), 抛物线 y=ax2+bx+c过点 A,

32、B, C三点, c=4, 由题意得: , 解得: , 抛物线的式为: y=- x2- x+4; 设直线 DC 交 x轴于点 F, AOC ADC, AD=AO=8, OC AD, FOC FAD, , OF AD=OC AF, 8( BF+5) =5( BF+10), BF= , F( , 0); 设直线 DC 的式为 y=kx+m, 则 , 解得: , 直线 DC 的式为 y=- x+4, 由 y=- x2- x+4=- ( x+3) 2+ 得顶点 E的坐标为( -3, ), 将 E( -3, )代入直线 DC 的式 y=- x+4中, 右边 =- ( -3) +4= =左边, 抛物线顶点

33、E在直线 CD上; ( 3)存在, P1( -10, -6), P2( 10, -36) A( -8, 0), C( 0, 4), 过 A、 C两点的直线式为 y= x+4, 设过点 B 且与直线 AC 平行的直线式为: y= x+b,把 B( 2, 0)代入得 b=-1, 直线 PB的式为 y= x-1, , 解得 , (舍去), P1( -10, -6) 求 P2的方法应为过点 A作与 BC 平行的直线, 可求出 BC 式,进而求出与之平行的直线的式, 与求 P1同法,可求出 x1=-8, y1=0(舍去); x2=10, y2=-36 P2的坐标( 10, -36) 考点 : 二次函数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