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927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值等于( ) A 3 B 2 C -2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知: 的值等于 2 故选 B 考点:立方根 如图, O中,弦 、 相交于点 , 若 , ,则 等于 答案: 试题分析:欲求 B 的度数,需求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C 的度数; APC 中,已知了 A及外角 APD的度数,即可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 C的度数,由此得解 APD是 APC的外角, APD= C+ A; A=30, APD=70, C= APD- A=40; B= C=40; 考点: 1圆周角定理; 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如图,

2、 ABC在直角坐标系中, AB AC, A(0, 2 ), C(1, 0), D为射线 AO上一点,一动点 P从 A出发,运动路径为 ADC ,点 P在 AD上的运动速度是在 CD上的 3倍,要使整个运动时间最少,则点 D的坐标应为( ) A (0, ) B (0, ) C (0, ) D (0, )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D点坐标为( 0, e),设 P点在 CD和 AD上速度相同,但路程拉长为 3CD,也就是把 DC延长至 F, DF=3CD。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 e的值为所以 D点坐标为( 0, ) 故选 D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点 A在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像上,点

3、B在反比例函数 y -(x0)过点 C 作 CE BO 于点 E,连结 CD、 DE 当 t为何值时,线段 CD的长为 4; 当线段 DE与以点 O为圆心,半径为 的 O有两个公共交点时,求 t的取值范围; 当 t为何值时,以 C为圆心、 CB为半径的 C与 中的 O相切? 答案: (1) ; (2) 4- t ; (3) 或 试题分析:( 1)过点 C作 CF AD于点 F,则 CF, DF即可利用 t表示出来,在 Rt CF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 t的方程,从而求得 t的值; ( 2)易证四边形 ADEC是平行四边形,过点 O作 OG DE于点 G,当线段DE与 O相切时,则 O

4、G= ,在直角 OEG中, OE可以利用 t表示,则 OG也可以利用 t表示出来,当 OG 时,直线与圆相交,据此即可求得 t的范围; ( 3)分两圆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半径的和,当内切时,圆心距等于圆 C 的半径 减去圆 O 的半径,列出方程即可求得 t的值 ( 1)过点 C作 CF AD于点 F, 在 Rt AOB中, OA=4, OB=4 , ABO=30, 由题意得: BC=2t, AD=t, CE BO, 在 Rt CEB中, CE=t, EB= t, CF AD, AO BO, 四边形 CFOE是矩形, OF=CE=t, OE=CF=4 - t, 在

5、Rt CFD中, DF2+CF2=CD2, ( 4-t-t) 2+( 4 - t) 2=42,即 7t2-40t+48=0, 解得: t= , t=4, 0 t 4, 当 t= 时,线段 CD的长是 4; ( 2)过点 O作 OG DE于点 G(如图 2), AD CE, AD=CE=t 四边形 ADEC是平行四边形, DE AB GEO=30, OG= OE= ( 4 - t) 当线段 DE与 O相切时,则 OG= , 当 ( 4 - t) ,且 t4- 时,线段 DE与 O有两个公共交点 当 4- t 时,线段 DE与 O有两个公共交点; ( 3)当 C与 O外切时, t= ; 当 C与

6、O内切时, t= ; 当 t= 或 秒时,两圆相切 考点:圆的综合题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正方形 OCBA的顶点 A, C分别在 y轴, x轴上,点 B坐标为( 6, 6),抛物线 y=ax2+bx+c经过点 A, B两点,且 3a-b=-1 ( 1)求 a, b, c的值; ( 2)如果动点 E, F同时分别从点 A,点 B出发,分别沿 AB , BC 运动,速度都是每秒 1个单位长度,当点 E到达终点 B时,点 E, F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 EBF的面积为 S 试求出 S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的最大值; 当 S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R,使得

7、以 E, B, R, 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点 R的坐标; 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 , ;( 2) s=- ( t-3) 2+ , ; ( 9, 3) 试题分析:( 1)由于四边形 OABC是正方形,易知点 A的坐标,将 A、 B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的式中,联立 3a-b=-1,即可求得待定系数的值 ( 2) 用 t分别表示出 BE、 BF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 EBF的面积,从而得到关于 S、 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 S的最大值; 当 S取最大值时,即可确定 BE、 BF的长,若 E、 B、 R、 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8、形,可有两种情况:一、 EB平行且相等 于 FR,二、 ER平行且相等于 FB;只需将 E点坐标向上、向下平移 BF个单位或将 F点坐标向左、向右平移 BE个单位,即可得到 R点坐标,然后将它们代入抛物线的式中进行验证,找出符合条件的 R点即可 ( 1)由已知 A( 0, 6), B( 6, 6)在抛物线上, 得方程组 ,解得 ( 2) 运动开始 t秒时, EB=6-t, BF=t, S= EB BF= ( 6-t) t=- t2+3t, 以为 S=- t2+3t=- ( t-3) 2+ , 所以当 t=3时, S有最大值 当 S取得最大值时, 由 知 t=3, BF=3, CF=3, EB=

9、6-3=3, 若存在某点 R,使得以 E, B, R, 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 FR1=EB且 FR1 EB, 即可得 R1为( 9, 3), R2( 3, 3); 或者 ER3=BF, ER3 BF,可得 R3( 3, 9) 再将所求得的三个点代入 y=- x2+ x+6,可知只有点( 9, 3)在抛物线上, 因此抛物线上存在点 R( 9, 3),使得四边形 EBRF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已知 A、 B两地相距 3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 A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往返两地,甲车先到达 B地,停留 1小时后按原路返回设两车行 驶的时间为 x小时,离开 A地的距离是

10、 y千米,如图是 y与 x的函数图象 (1)计算甲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 (2)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在从开始出发到两车相遇的过程中,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S千米,乙车行驶的时间为 t小时,求 S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 1) 100,60;( 2) ;( 3)当 0t3时, S=40t;当 3 t4时,S=300-60t;当 4 t 时, S=60-( 60+100)( t-4) =700-160t 试题分析:( 1)由图象直线的斜率能写出两车的速度, ( 2)根据函数图象设出两线的关系式,列出两个函数式,联立求解, ( 3) S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分段函数

11、,在每个时间段中,求出两车的路程之差 ( 1)甲车速度为 100千米 /小时;乙车速度为 60千米 /小时; ( 2) 小时两车相遇 设 OC的关系式为: y=kx, 图象经过( 5, 300), 300=5k, k=60, OC的关系式为: y=60x, 甲车速度为 100千米 /小时, B( 7, 0), 设 AB的关系式为 y=kx+b, 图象经过 A( 4, 300), B( 7, 0) , 解得 , AB的关系式为 y=-100x+700, 联立两个函数关系式 ,解得 x= ; ( 3)当 0t3时, S=40t;当 3 t4时, S=300-60t;当 4 t 时, S=60-(

12、60+100)( t-4) =700-160t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 ”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校利用 “十一 ”假期,随机抽查了本校若干名学生和部分家长对 “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 ”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这次抽查的家长总人数是多少? (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 3)从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查一个学生恰好抽到持 “无所谓 ”态度的概率多少? 答案: (1)100;( 2)补图见;( 3) 试题分析:( 1)根据条形图知道无所谓的人数有 20人,从扇形图知道无所谓的占 20%,从而可求出解 ( 2)家长的

13、总人数减去赞成的人数和无所谓的人数求出反对的人数,再算出各部分的百分比画出扇形图和条形图 ( 3)学生恰好抽到持 “无所谓 ”态度的概率是,是无所谓学生数除以抽查的学生人数 ( 1) 2020%=100; ( 2)条形统计图: 100-10-20=70, 扇形统计图:赞成: 100%=10%,反对: 100%=70%; ( 3) 考点: 1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 3概率公式 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 A, B都被分成了 3等分,并在每一份内均标有数字,如图所示,规则如下: 分别转动转盘 A, B; 两个转盘停止后观察两个指针所指份内的数字(若指针停在等分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

14、向某一份内为止) (1)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王磊和张浩想用这两个转盘做游戏,他们规定:若 “两个指针所指的数字都是方程 x2-5x 6 0的解 ”时,王磊得 1分;若 “两个指针所指的数字都不是方程x2-5x 6 0的解 ”时,张浩得 3分,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答案: (1)所有等可能的结果见;( 2)不公平,理由见 试题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 2)根据( 1)中的树状图,首先求得两个指针所指的数字都是方程 x2-5x+6=0的解与两个指针所指的数字都不是方程 x2-5x+6=0的解的概率,则可求得王磊与张浩

15、的得分情况,比较得分即可知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 1)画树状图得: 则共有 9种等可能的结果; ( 2) 两个指针所指的 数字都是方程 x2-5x+6=0的解的有:( 2, 2),( 2,3),( 3, 2),( 3, 3),两个指针所指的数字都不是方程 x2-5x+6=0 的解是:( 1, 4), 指针所指两数都是该方程解的概率是: , 指针所指两数都不是该方程解的概率是: ; 1 3, 不公平 考点: 1游戏公平性;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3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机器人 “海宝 ”在某圆形区域表演 “按指令行走 ”,如图所示, “海宝 ”从圆心 O出发,先沿北偏西 67 4方向行走

16、13米至点 A处,再沿正南方向行走 14米至点 B处,最后沿正 东方向行走至点 C处,点 B、 C都在圆 O上 ( 1)求弦 BC的长; ( 2)求圆 O的半径长 (本题参考数据: sin 67 4 = , cos 67 4= , tan 67 4 = ) 答案:( 1) 24,( 2) 15 试题分析:( 1)过 O作 OD AB于 D,可得 A=67 4,在 Rt AOD中,利用 AOB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 OD, AD的长; ( 2)求出 B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BO的长 ( 1)连接 OB,过点 O作 OD AB, AB SN, AON=67 4, A=67 4 OD=AO s

17、in 67 4=13 =12 又 BE=OD, BE=12 根据垂径定理, BC=212=24(米) ( 2) AD=AO cos 67 4=13 =5, OD= , BD=AB-AD=14-5=9 BO= 故圆 O的半径长 15米 考点: 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方向角问题; 2勾股定理; 3垂径定理 如图,在 ABCD中,点 E在边 BC上,点 F在 BC的延长线上,且 BE=CF。求证: BAE= CDF 答案:证明见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AB=CD, AB 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B= DCF,即可证明 ABE DC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可得到结论 四边形

18、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 CD, B= DCF, 在 ABE和 DCF中, , ABE DCF( SAS), BAE= CDF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解方程: ; (2)解不等式组 答案: (1) , (2) 1 x5 试题分析:( 1)把方程的常数项 -2移到方程的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 4进行配方,最后方程两边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 2)把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求出来,再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可 (1) 即: , (2) 解不等式( 1)得 :x 1; 解不等式( 2)得: x5;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x5 考点: 1解一元二次方

19、程;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如图 1,小红将一张直角梯形纸片沿虚线剪开,得到矩形和三角形两张纸片,测得 AB=15, AD=12在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下面的几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 1)将 EFG的顶点 G移到矩形的顶点 B处,再将三角形绕点 B顺时针旋转使 E点落在 CD边上,此时, EF恰好经过点 A(如图 2)求 FB的长度 ( 2)在( 1)的条件下,小红想用 EFG包裹矩形 ABCD,她想了两种包裹的方法如图 3、图 4,请问哪种包裹纸片的方法使得未包裹住的面积大?(纸片厚度忽略不计)请你通过计算说服小红。 答案: (1)30;(2) 二种包裹纸片的方法使得未包裹住的面积相等 试题

20、分析:( 1)利用矩形的性质以及得出 ADE FBE,求出即可; (2)根据 Rt F, HN Rt F, EG,得到 HN=3,从而 S AMH=144;由 Rt GBERt C, B,G,得到 GB,=24,从而 S B,C,G=144,进行比较即可 BE=AD=15,在 RtBCE中, CE2=B E2-BC2=152-122,求得 CE=9, DE=6, 证 Rt ADE Rt FBE, 求得 BF=30 如图 1,将矩形 ABCD和 Rt FBE以 CD为轴翻折,则 AMH即为未包裹住的面积, 由 Rt F, HN Rt F, EG,得到 HN=3, 从而 S AMH=144 如图 2,将矩形 ABCD和 Rt ECF以 AD为轴翻折 ,由 Rt GBE Rt C, B,G,得到 GB,=24, 从而 S B,C,G=144, 未包裹的面积为 144 按照二种包裹的方法未包裹的面积相等。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