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29287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值等于( ) A 4 B C 2 D 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4 故选 A 考点:算术平方根 以下说法: 关于 x的方程 的解是 x=c( c0); 方程组 正整数的解有 2组; 已知关于 x, y的方程组 ,其中 3a1,当 a=1时,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 x+y=4a的解;其中正确的有(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关于 x的方程的解是 x=c或 x=( c0),故此选项错误; 方程组 的正整数解有 2组, 方程组, x、 y、 z是正整数, x+y2 23只能分解为 23

2、1 方程 变为( x+y) z=23 只能是 z=1, x+y=23 将 z=1代入原方程转化为, 解得 x=2、 y=21或 x=20、 y=3 这个方程组的正整数解是( 2, 21, 1)、( 20, 3, 1),故此选项正确; 已知关于 x, y的方程组,其中 3a1,当 a=1时, 则 x+y=3,故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 x+y=4a=3的解,此选项正确 故选 A 考点 : 1.分式方程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如图, OA OB,等腰直角三角形 CDE的腰 CD在 OB上, ECD=45,将三角形 CDE绕点 C逆时针旋转 75,点 E的对应点 N恰好落在 OA上,则 的值为( )

3、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将三角形 CDE绕点 C逆时针旋转 75,点 E的对应点 N恰好落在 OA上, ECN=75, ECD=45, NCO=1807545=60, AO OB, AOB=90, ONC=30, 设 OC=a,则 CN=2a, 等腰直角三角形 DCE旋转到 CMN, CMN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 CM=MN=x,则由勾股定理得: x2+x2=( 2a) 2, x=a, 即 CD=CM=a, = 故选 C 考点: 1.旋转的性质 2.含 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点 P到原点 O的距离为 , OP与 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4、,则用 , 表示点 P的极坐标;显然,点 P的极坐标与它的坐标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点 P的坐标 (1, 1),则极坐标为 , 45若 点 Q的极坐标为 4, 60,则点 Q的坐标为( ) A B C D (2,2) 答案: A 试题分析:作 QA x轴于点 A,则 OQ=4, QOA=60, 故 OA=OQcos60=2, AQ=OQsin60=2, 点 Q的坐标为( 2, 2) 故选 A 考点:点的坐标 小兰画了一个函数 的图象如图,那么关于 x的分式方程 的解是( ) A x=1 B x=2 C x=3 D x=4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于 x的分式方程 =2的解就是函数 y=

5、中,纵坐标 y=2时的横坐标 x的值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当 y=2时, x=1 故选 A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如图,在纸上剪下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使之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为 r,扇形的圆心角等于 120,则围成的圆锥模型的高为( ) A r B 2 r C r D 3r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圆的半径为 r,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得出 2r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 R,则 =2r, 解得: R=3r 根据勾股定理得圆锥的高为 2r 故选 B 考点:圆锥的计算 某班长统计去年 1 8月 “书香校园 ”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 (单位:本 ),绘制了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

6、确的是( ) A极差是 47 B众数是 42 C中位数是 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 40的有 4个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极差为: 8328=55,故本选项 错误; B、 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 2次, 众数为: 58,故本选项错误; C、中位数为:( 58+58) 2=58,故本选项正确;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 40本的有 2月、 3月、 4月、 5月、 7月、 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 1.极差 2.折线统计图 3.中位数 4.众数 如图,身高为 1.5米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 BA由 B向 A走去当走到 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

7、端重合,测得 BC=3米, CA=1米,则树的高度为( ) A 3米 B 4米 C 4.5米 D 6米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ACD ABE, , 即, 解得 BE=6, 即树的高度为 6米 故选 D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如图,四边形 ABCD中, AC垂直平分 BD,垂足为 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AD B AC平分 BCD C AB=BD D BEC DEC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 AB=AD,BC=CD,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AC平分 BCD, EB=DE,进而可证明 BEC DEC

8、 故选 C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如果 ,则 a, m的值分别是( ) A 2, 0 B 4, 0 C 2,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x2+2x+=4x2+2x+m, , 解得 故选 D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填空题 已知,如图双曲线 ( x0)与直线 EF交于点 A,点 B,且 AE=AB=BF,连结 AO,BO,它们分别与双曲线 ( x0)交于点 C,点 D,则: ( 1) AB与 CD的位置关系是 _; ( 2)四边形 ABDC的面积为 _ 答案:( 1) AB CD;( 2) 试题分析:( 1)首先过点 A作 AM x轴于点 M,过点 D作 DH x轴于点 H,过点 B

9、作BN x轴于点 N,由双曲线 y= ( x 0)与直线 EF交于点 A、点 B,且 AE=AB=BF,可设点 A的坐标为( m, ),得到点 B的坐标为:( 2m, ),则可由 SOAB=SOAM+S梯形 AMNBSOBN,求得 AOB的面积 =3,根据 DH BN易得 ODH OBN,可得( ) 2= = ,继而可得 ,所以 AB CD; ( 2)由 , COD= AOB则可证得 COD AO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 S四边形 ABDC= 故答案:是( 1) AB CD;( 2)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如图,已知点 A(1, 0)、 B(7, 0),

10、 A、 B的半径分别为 1和 2,当 A与 B相切时,应将 A沿 轴向右平移 _个单位 答案:或 5或 7或 9 试题分析:当外切且 B在 A的右侧时, A向右平移 3个单位; 当内切且圆心 B在圆心 A的右侧时, A向右平移 5个单位; 当内切且圆心 B在圆心 A的左侧时, A向右平移 7个单位; 当外切且 B在 A的左侧时, A向右平移 9个单位 故答案:是 3或 5或 7或 9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上下底面为全等的正六边形礼盒,其主视图与左视图均由矩形构成,主视图中大矩形边长如图所示,左视图中包含两全等的矩形,如果用彩色胶带 如图包扎礼盒,所需胶带长度至少为 _cm(不计接缝,

11、结果保留准确值) 答案:( 120 +90)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实际图形的上底,如图: AC, CD是上底面的两边作CB AD于点 B, 则 BC=10, AC=20, ACD=120, 那么 AB=ACsin60=10 , 所以 AD=2AB=20 , 胶带的长至少 =20 6+156=120 +90( cm) 故答案:是( 120 +90)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如图是 44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 3个小方格涂成了黑色 .现在要从其余 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的图形 ,使黑色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_(填字母) 答案: c, h, k, m 试题分析:

12、如图所示: 现在要从其余 13个白色小方格中选出一个也涂成黑色的图形, 使黑色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白色小方格有: c, h, k, m 故答案:是 c, h, k, m 考点:轴对称 数据 , 4, 2, 5, 3的平均数为,且 和是方程 的两个根,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 a, b是方程 x24x+3=0的两个根, , , 4, 2, 5, 3的平均数为, ; 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故答案:是 考点: 1.标准差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3.算术平均数 已知无理数 1 2 ,若 a 1 2 b,其中 a、 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则 ab的值为_ 答案: 试

13、题分析: 1 2, 4 1+2 5, a=4, b=5, ab=20 故答案:是 20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解答题 如图 1,在矩形 ABCD中, AB 4, AD 2,点 P是边 AB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点B重合 ),点 Q在边 AD上,将 CBP和 QAP分别沿 PC、 PQ折叠,使 B点与 E点重合,A点与 F点重合,且 P、 E、 F三点共线 ( 1)若点 E平分 线段 PF,则此时 AQ的长为多少? ( 2)若线段 CE与线段 QF所在的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为 2,则此时 AP的长为多少? ( 3)在 “线段 CE”、 “线段 QF”、 “点 A”这三者中,是否存在两个在同

14、一条直线上的情况?若存在,求出此时 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 ( 2) AP的长为 1或 3; ( 3)若 CE与点 A在同一直线上, AP= ,若 CE与 QF在同一直线上, AP=2 试题分析:( 1)先画出示意图,由折叠知, AQP FQP, CPB CPE,进而可由 AB边的关系知,若 E平分 FP,则 BP= AB, AP= AB由已知分析易得 CP QP,则 QAP PBC,即由边之间的成比例得关于 AQ的方程,解出即可 ; ( 2)由( 1)易得 EP=BP, FP=AP, PB+AP=10线段 CE与线段 QF所在的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为 2则表示 EF

15、=2,但有两种可能, PF=EP+2或 EP=FP+2于是得到两个关系式,易得结论 ; ( 3) “线段 CE”、 “线段 QF”、 “点 A”这三者,思考点 P运动即折纸特点, QF不能与 A共线当 CE与 QF共线时, P点恰为 AB中点,如图,两线段都在 CD上当 CE与 A共线时,即连接对角线 AC, CE在 AC上,此时 AEP ABC,进而 AP的长易得 试题:( 1)由 CBP和 QAP分别沿 PC、 PQ折叠,得到 QFP和 PCE,则 AQP FQP, CPB CPE PA=PF, PB=PE, QPA= QPF, CPB= CPE EF=EP, AB=AP+PB=FP+PB

16、=EF+EP+PB=3PB AB=4, PB= AB = , AP AB = 180= QPA+ QPF+ CPB+ CPE=2( QPA+ CPB), QPA+ CPB=90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A= B=90, CPB+ PCB=90, QPA= PCB, QAP PBC, , , ; ( 2)由题意,得 PF=EP+2或 EP=FP+2 当 EPPF=2时, EP=PB, PF=AP, PBAP=2 AP+PB=4, 2BP=6, BP=3, AP=1 当 PFEP=2时, EP=PB, PF=AP, APPB=2 AP+PB=4, 2AP=6 AP=3 故 AP的长为 1或 3;

17、 ( 3) 若 CE与点 A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2,连接 AC,点 E在 AC上, 在 AEP和 ABC中, APE= B=90, EAP= BAC, AEP ABC, 设 AP=x,则 EP=BP=4x, 在 RtABC中, AB=4, BC=2, AC=2 , . 解得 若 CE与 QF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3, AQP EQP, CPB CPE, AP=EP=BP, 2AP=4, AP=2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E为 BC边上的一点,且 AE与 DE分别平分 和( 1)求证: ; ( 2)设以 AD为直径的半圆交 AB于 F,连结 DF交 AE于 G,已知

18、CD=5, AE=8. 求 BC的长; 求 值 . 答案:( 1)证明见; ( 2) BC =10; = 试题分析:( 1)由四边形 ABCD是 ,可知 AB CD,那么就有 BAD+ ADC=180,又 AE、 DE是 BAD、 ADC的角平分线,容易得出 DAE+ ADE=90,即 AEDE; ( 2) 由于 AD BC, AE是角平分线,容易得 BAE= BEA,那么 AB=BE=CD=5,同理有 CE=CD=5,容易得出 BC =BE+CE=10; 在 RtADE中,利用勾股 定理可求 DE,由于 AD是直径,所以 tan FAG= ,而 FAG= DAE,于是 = ,即可求 试题:(

19、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AB CD, BAD+ ADC=180. 又 AE、 DE平分 BAD、 ADC, DAE+ ADE=90, AED=90, AE DE; ( 2) 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AD BC, AB=CD=5, AD=BC, DAE= BEA. 又 DAE= BAE, BEA= BAE, BE=AB=5. 同理 EC=CD=5 BC= BE+EC=10; 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AD= BC= 10, 在 RtAED中, DE= =6. 又 AE是 BAD的角平分线, FAG= DAE AD是直径, AFD=90, tan FAG= , =tan DAE=

20、= =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圆周角定理 3.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的顶点 O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 A, C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 B的 坐标为( 4, 2)过点 D( 0, 3)和 E( 6, 0)的直线分别与 AB,BC交于点 M, N. ( 1)求过 O, B, E三点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 2)求直线 DE的式和点 M的坐标; ( 3)若反比例函数 ( x 0)的图象经过点 M,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 N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答案:( 1)过 O, B, E三点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y= x2+ x; ( 2)直线 DE的式为: y=

21、 x+3; M( 2, 2); ( 3)点 N在函数 y= 的图象上 试题 分析:( 1)首先把 O( 0, 0), B( 4, 2), E( 6, 0)代入 y=ax2+bx+c,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 ( 2)首先设直线 DE的式为: y=kx+b,然后将点 D, E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直线 DE的式,又由点 M在 AB边上, B( 4, 2),而四边形 OABC是矩形,可得点 M的纵坐标为 2,求得点 M的坐标; ( 3)由反比例函数 y= ( x 0)的图象经过点 M,可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式,又由点 N在 BC边上, B( 4, 2),可得点 N的横坐标为 4然后由点 N在直线 y= x+

22、3上,求得点 N的坐标,即可判断 试题:( 1)设过 O, B, E三点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y=ax2+bx+c; 把 O( 0, 0), B( 4, 2), E( 6, 0)代入 y=ax2+bx+c,得 , 解得: , 过 O, B, E三点的二次函数关系式为: y= x2+ x; ( 2)设直线 DE的式为: y=kx+b, 点 D, E的坐标为( 0, 3)、( 6, 0), , 解得 , 直线 DE的式为: y= x+3; 点 M在 AB边上, B( 4, 2),而四边形 OABC是矩形, 点 M的纵坐标为 2 又 点 M在直线 y= x+3上, 2= x+3 x=2 M( 2,

23、2); ( 3) y= ( x 0)经过点 M( 2, 2), m=4 该反比例函数的式为: y= , 又 点 N在 BC边上, B( 4, 2), 点 N的横坐标为 4 点 N在直线 y= x+3上, y=1 N( 4, 1) 当 x=4时, y= =1, 点 N在函数 y= 的图象上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答案: 先化简,再求代数式的值: ,其中 sin230 tan260,请你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 的值代入求值 答案: 试题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和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再约分,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 a 3,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整数 a=2,再把 a=2代入 中计算即可 试题:原式

24、 = = = , sin30= , tan60= , a 3, a1,且 a为整数, a=2, 当 a=2时,原式 = . 考点: 1.分式的化简求值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请用直尺和圆规在所给的两个矩形中各作一个不为正方形的菱形,且菱形的四个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面积相同的图形视为同一种 .(保留作图痕迹 ). 答案:图形见 试题分析:作矩形 A1B1C1D1四条边的中点 E1, F1, G1, H1;连接 H1E1, E1F1, G1F1,G1H1四边形 E1F1G1H1即为菱形;还可以在 B2C2上取一点 E2,使 E2C2 A2E2且 E2不与B2重合;以 A2为圆心, A2E2为半径

25、画弧,交 A2D2于 H2;以 E2为圆心, A2E2为半径画弧,交 B2C2于 F2;连接 H2F2,则四边形 A2E2F2H2为菱形 试题:所作菱形如图 ,图 所示 .说明:作法相同的图形视为 同一种 .例如:类似图 , 的图形视为与图 是同一种 . 考点:应用与设计作图 已知抛物线 y=3ax2+2bx+c ( 1)若 a=b=1, c=-1求该抛物线与 x轴的交点坐标; ( 2)若 a= , c=2+b且抛物线在 区间上的最小值是 -3,求 b的值; ( 3)若 a+b+c=1,是否存在实数 x,使得相应的 y的值为 1,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该抛物线与 x轴公共点的坐标是:( 1

26、, 0)和( , 0); ( 2) b=3或 b= ; ( 3) 存在两个不同实数 x,使得相应 y=1 试题分析:( 1)直接将 a=b=1, c=1代入求出即可; ( 2)利用当 x=b 2时,即 b 2,此时 3=( 2) 2+2( 2) b+b+2;当 x=b 2时,即 b 2,则有抛物线在 x=2时取最小值为 3,此时 3=22+22b+b+2;当2b2时,即 2b2,则有抛物线在 x=b时,取最小值为 3,分别求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 3)由 y=1得 3ax2+2bx+c=1,则 =4b212a( c1),求出其符号得出答案:即可 试题:( 1)当 a=b=1, c=1时,

27、抛物线为: y=3x2+2x1, 方程 3x2+2x1=0的两个根为: x1=1, x2= 该抛物线与 x轴公共点的坐标是:( 1, 0)和( , 0); ( 2) a= , cb=2,则抛物线可化为: y=x2+2bx+b+2, 其对称轴为: x=b, 当 x=b 2时,即 b 2,则有抛物线在 x=2时取最小值为 3, 此时 3=( 2) 2+2( 2) b+b+2, 解得: b=3,符合题意, 当 x=b 2时,即 b 2,则有抛物线在 x=2时取最小值为 3,此时3=22+22b+b+2, 解得: b= ,不合题意,舍去 当 2b2时,即 2b2,则有抛物线在 x=b时,取最小值为 3, 此时 3=( b) 2+2( b) b+b+2, 化简得: b2b5=0, 解得: b1= (不合题意,舍去), b2= 综上: b=3或 b= ; ( 3)由 y=1得 3ax2+2bx+c=1, =4b212a( c1), =4b212a( ab), =4b2+12ab+12a2, =4( b2+3ab+3a2), =4( b+ a) 2+ a2, a0, 0, 所以方程 3ax2+2bx+c=1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即存在两个不同实数 x,使得相应 y=1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