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2930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黑龙江大庆房顶中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实数 a, 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ab 0 B a+b 0 CD ab 0 答案: C. 试题分析: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原点的左侧是负数 ,右侧是正数 ,由题 ,由实数 a, 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得: a b 0, |a| |b|, A选项 a b 0, ab 0,故选项正确; B选项 a b 0, a+b 0,故选项正确; C选项 a b 0, 1,故选项错误; D选项 a b 0, ab 0,故选项正确 ,故选 C 考点:数轴 . 把某不等式组中两个不

2、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组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 ,取得到的实心点 ,取不到的空心 ,依题意得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x 4,A选项无解; B选项解集是: 1x 4; C选项解集是: x 4; D选项解集是: 1 x4,故选 B 考点: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 . 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 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 40是( ) A个体 B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的一个样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本题中任意抽取的

3、40台电视机是样本,对于其中的 40,只是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所以是样本容量 ,故选 C 考点:样本容量 . 如图,已知 AB CD EF,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 AB CD EF, ,故选项 A正确 , 选项 B错误 ,选项 C和选项 D没有这种比例 ,都错误 , 选项 A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若 ,则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可以得到 a,b 的关系 ,进而可求 , , 5b=3a, = ,故选 D 考点:分式的计算 . 甲志愿者计

4、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项工作,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 3天完成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 ) A 8 B 7 C 6 D 5 答案: A 试题分析: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由题 ,设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需 x天,甲前两个工作日完成了 ,剩余的工作日完成了 ,乙完成了 ,则 +2 =1, 解得 x=8,经检验, x=8是原方程的解 ,故选 A 考点:工程问题 . 化简( 1+ ) 的结果是( ) A a+1 B C D a1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式的计算需要先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 ,

5、由题 ,( 1+ ) = =a1,故选 D 考点:分式的计算 . 化简( ) 的结果是( ) A x1 B x+1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式的计算需要先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 ,由题 , = x(x+1)=( x+1) =x1,故选 A 考点:因式分解和分式的计算 . 在函数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0 C x1 D x1,且 x0 答案: D 试题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就是求使得函数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范围 ,一般要求分母不为零 ,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根据题意得: x+10且 x0,解得 x1且 x0,故选 D 考点: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

6、围 . 若 a+b=4,则 a2+2ab+b2的值是( ) A 8 B 16 C 2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完全平方公式 : a22ab+b2= (ab)2,由题 , a+b=4, a2+2ab+b2=( a+b)2=42=16,故选 B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 若 a b 0,则下列式子: a+1 b+2; 1; a+b ab; 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

7、向改变 ,由题 , a b, a+1 b+1 b+2,因而 一定成立; a b 0,即 a, b同号 ,并且 |a| |b|,因而 1一定成立; a b 0即 a, b都是负数 , ab 0,a+b 0, a+b ab一定成立; - = 0, 一定不成立;正确的有 共有 3个式子成立 ,故选 C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 用 abc表示三 种不同的物体,现放在天平上比较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bc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 ) A a=b c B b a c C a c b D c b a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8、,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依据第二个图得到a+c=b+c a=b,依图一得: a+c+c a+b+c,则 b c,则 a=b c,故选 A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 直线 l1: y=k1x+b与直线 l2: y=k2x+c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的不等式 k1x+b k2x+c的解集为(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一次函数对应一个一次不等式 ,两者一一对应 ,由图可得: l1与直线 l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交点是( 1,

9、2),且 x 1时,直线 l1的图象在直线 l2的图象下方,故不等式 k1x+b k2x+c的解集为: x 1,故选 B 考点: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 . 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解出不等式组 ,然后在数轴上表示 ,解不等式组得 x1且 x 2,再分别表示在数轴上为 故答案: B 考点:不等式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 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x3x=x( x21) B m2+m6=( m3)( m+2) C 1a2+2abb2=( 1a+b)( 1+ab) D x2+y2=( x+y)( xy) 答案: C 试题

10、分析: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 :1.提公因式 ;2.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的逆用 a2- b2=(a+b)(a-b)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 a22ab+b2= (ab)2);3.十字相乘法 ,由题 ,A选项分解不彻底,应为 x3x=x( x+1)( x1),错误; B选项 m2+m6=( m+3)( m2),错误; C选项是分组分解法和完全平方公式法, 1a2+2abb2=( 1a+b)( 1+ab),正确; D选项不符合平方差公式,不能分解 ,故选 C 考点:因式分解 . 多项式 m24n2与 m24mn+4n2的公因式是( ) A( m+2n)( m2n) B m+2n C m2n D( m+2

11、n)( m2n) 2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 :1.提公因式 ;2.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的逆用 a2- b2=(a+b)(a-b)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 a22ab+b2= (ab)2);3.十字相乘法 ,由题 ,m24n2=( m2n)( m+2n), m24mn+4n2=( m2n) 2, m24n2与 m24mn+4n2的公因式是 m2n,故选 C 考点:因式分解 . 填空题 甲、乙、丙三名射击手的 20次测试的平均成绩都是 8环,方差分别是 S 甲2=0.4(环 2), S乙2=3.2(环 2), S丙2=1.6(环 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_ 答案:甲 试题分析:

12、方差的大小表示数据在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大小 ,方差越小 ,波动越小 ,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因为 S 甲 2=0.4(环 2), S 乙 2=3.2(环2), S丙2=1.6(环 2),方差最小的为甲,所以本题中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甲 考点:方差 . 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E在 DC上,若 DE: EC=1: 2,则 BF: BE= _ 答案: 5 试题分析: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两三角形相似 ,对应边成比例 ,要想求出 BF: BE,无法由比例直接得到 ,需要先求出 BF: EF, DE: EC=1: 2, EC: CD=2

13、: 3即 EC: AB=2:3, AB CD, ABF CEF, BF: EF=AB: EC=3: 2, BF: BE=3: 5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三角形相似 .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的解是正数,则 m的取值范围为 _. 答案: m 6且 m4 试题分析:解分式方程后需要检验 ,原方程整理得: 2x+m=3x6,解得:x=m+6, x 0, m+6 0,即 m 6,又 原式是分式方程, x2,即m+62, m4,综上所述 ,则 m的取值范围为 m 6且 m4 考点:解分式方程 . 若 x+y=1003, xy=2,则代数式 x2y2的值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平方差公式 :a2-

14、 b2=(a+b)(a-b),由题 , x+y=1003, xy=2, x2y2=( xy)( x+y) =21003=2006 考点:平方差公式 .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1 x 1,那么( a+1)( b1)的值等于 _ 答案: 6 试题分析:解不等式组可得解集为 2b+3 x ,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x 1,所以 2b+3=1, =1,解得 a=1, b=2代入( a+1)( b1) =2( 3) =6 考点:解不等式组 . 在一次体检中,测得某小组 5 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 170, 162, 155, 160,168(单位:厘米),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_ 厘米 答案: . 试题分析

1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极差 ,由题 ,最大数 170,最小数 155,极差是 15. 考点:极差 . 解答题 解不等式组: 并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出来 答案: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x 1,图见 . 试题分析:求解不等式组 ,先把每个不等式求出来 ,然后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 ,取得到的实心点 ,取不到的空心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所有不等式解得公共部分 ,由题 ,解第一个不等式得 x 1,解第二个不等式得x2,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x 1,表示在数轴上如下图 : 试题:由题 ,解第一个不等式得 x 1, 解第二个不等式得 x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x 1, 表示在

16、数轴上如下图 : 考 点:求解不等式组 . 已知 2x3=0,求代数式 x( x2x) +x2( 5x) 9的值 答案: 试题分析:对于求一个代数式的值 ,一般要求先化简 ,再求值 ,可以减少一些计算量 ,对于此种类型的题目 ,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最终可以将数代入原式进行验证 ,原式 =x( x2x) +x2( 5x) 9=x( x2x) +x2( 5x)9=x3x2+5x2x39=4x29,当 2x3=0 时,原式 =4x29=( 2x+3)( 2x3) =0 试题:解 :原式 =x( x2x) +x2( 5x) 9 =x( x2x) +x2( 5x) 9 =x3x2+5x2x39 =4x2

17、9, 当 2x3=0时,原式 =4x29=( 2x+3)( 2x3) =0 考点:整式的计算 . 给出三个多项式: x2-x, x2+x-1, x2+3x+1,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答案:答案:见 . 试题分析: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 :1.提公因式 ;2.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的逆用 a2- b2=(a+b)(a-b)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 a22ab+b2= (ab)2);3.十字相乘法 ,如选择:x2+x-1, x2+3x+1,则 : x2+x-1+ x2+3x+1=x2+4x =x( x+4) ;如选择: x2-x, x2+x-1,则: x2-x+ x2+x-1=

18、x2-1=(x+1)(x-1);如选择: x2-x , x2+3x+1,则: x2-x + x2+3x+1= x2+2x+1=(x+1)2. 试题:如选择: x2+x-1, x2+3x+1,则 : x2+x-1+ x2+3x+1=x2+4x=x( x+4) ; 如选择: x2-x, x2+x-1,则: x2-x+ x2+x-1= x2-1=(x+1)(x-1); 如选择: x2-x , x2+3x+1,则: x2-x + x2+3x+1= x2+2x+1=(x+1)2. 考点:因式分解 . 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 x= +1 答案:原式 = ,当 x= +1时,原式 =- 试题分析:对

19、于求一个分式的值 ,一般要求先化简 ,再求值 ,先将分式中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 ,然后进行化简 ,可以减少一些计算量 ,对于此种类型的题目 ,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最终可以将数代入原式进行验证 , 原式 =( - ) x=( - ) x= x= ,当 x= +1时,原式 =- 试题:解 :原式 =( - ) x =( - ) x = x = , 当 x= +1时,原式 =- 考点:分式的计算 . 某市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随机抽取了本市 1000名小学生和若干名中学生,对他们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近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高度三种) ( 1)求这 1000名小学生患近视的百

20、分比; ( 2)求本次抽查的中学生人数; ( 3)该市有中学生 8万人,小学生 10万人分别估计该市的中学生与小学生患 “中度近视 ”的人数 答案:( 1)这 1000名小学生患近视的百分比为 38%;( 2)本次抽查的中学生有 1000人 ;( 3)该市小学生患 “中度近视 ”的约有 1.04万人 试题分析:( 1)患近视的百分比等于近视的人数 总人数 , ( 252+104+24)1000=38%, 这 1000名小学生患近视的百分比为 38%;( 2)抽查的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 ( 263+260+37) 56%=1000(人), 本次抽查的中学生有 1000人 ;

21、( 3)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总体数据 ,总人数中的近视人 =总人数 样本中近视人数占的比例 , 8 =2.08(万人), 该市中学生患 “中度近视 ”的约有 2.08万人 , 10 =1.04(万人 ), 该市小学生患 “中度近视 ”的约有 1.04万人 试题:( 1) ( 252+104+24) 1000=38%, 这 1000名小学生患近视的百分比为 38%; ( 2) ( 263+260+37) 56%=1000(人), 本次抽查的中学生有 1000人 ; ( 3) 8 =2.08(万人), 该市中学生患 “中度近视 ”的约有 2.08万人 , 10 =1.04(万人), 该市小学生患

22、“中度近视 ”的约有 1.04万人 考点:统计 . 如图,矩形 ABCD中, AD=3厘米, AB=a厘米( a 3)动点 M, N同时从 B点出发,分别沿 B A, B C运动,速度是 1厘米 /秒过 M作直线垂直于AB,分别交 AN, CD于 P, Q当点 N到达终点 C时,点 M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 ( 1)若 a=4厘米, t=1秒,则 PM= _ 厘米; ( 2)若 a=5厘米,求时间 t,使 PNB PAD,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 ( 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相等,求 a的取值范围; (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

23、在某时刻使梯形 PMBN,梯形PQDA,梯形 PQCN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 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PM= ;(2)当 t=2时,使 PNB PAD,相似比为 2: 3;( 3)3 a6;( 4) 3 a6时,当 a=2 时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梯形 PQCN的面积相等 试题分析:( 1)要想求出 PM的长度 ,可以利用 ANB APM得到比例,当 t=1时, MB=1, NB=1, AM=3, PM= ;( 2)当 PNB PAD时 ,可以得到比例 , ANB APM, , ,可以求出 t;( 3)要判断两个梯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只需要把各自的面积表

24、示出来 ,得到方程 ,方程有解 ,则存在 ,由题 , AMP ABN, ,即 , PM= , PQ=3 ,当梯形 PMBN与梯形PQDA的面积相等,即 ,化简得 t= , t3, 3 a6;( 4)由 (2)知道 ,当 3 a6时,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相等, 梯形 PQCN的面积与梯形 PMBN的面积相等即可,将两个梯形的面积表示出来 ,得到方程 ,方程有解 ,则 a存在 ,则 CN=PM, =3t,得t22at+3a=0,把 t= 代入,得 9a3108a=0, a0, 9a2108=0, a=2, a=2 ,当 a=2 时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梯形 PQCN

25、的面积相等 试题:( 1)当 t=1时, MB=1, NB=1, AM=41=3, PM BN, ANB APM, , PM= ; ( 2)由题 , PNB PAD, , ANB APM, , , t=2,相似比为 2: 3; ( 3) PM AB, CB AB, AMP= ABC, AMP ABN, ,即 , PM= , PQ=3 , 当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相等,即 = , 化简得 t= , t3, 3, 则 a6, 3 a6; ( 4)由 (2)知道 ,当 3 a6时,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相等, 梯形 PQCN的面积与梯形 PMBN的面积相等即可,则 CN=PM, =3t, 两边同时乘以 a,得 att2=3aat, 整理,得 t22at+3a=0, 把 t= 代入,整理得 9a3108a=0, a0, 9a2108=0, a=2 , a=2 , 存在 a,当 a=2 时梯形 PMBN与梯形 PQDA的面积、梯形 PQCN的面积相等 考点: 1.三角形的相似 ;2.一元二次方程 ;3.不等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