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要使代数式 有意义 ,则 x的取值范围是 ( ) A x2 B x-2 C x-2 D x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 x-20, 解得, x2; 故选 A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 如图,已知直线 y1=x+m与 y2=kx-1相交于点 P( -1, 1),关于 x的不等式x+m kx-1的解集是( ) A x-1 B x -1 C x-1 D x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当 x 1时, y1 y2, 所以不等式 x+m kx1的解集为 x 1 故选 B 考点:一次函
2、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面积为 16cm2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 ) cm A 4 B C 8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对角线长是 xcm则有 x2=16, 解得 x= (负值舍去) 故选 B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有两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选项错误;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 B选项正确;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 C选项错误;
3、D、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 D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命题与定理 如图,菱形 ABCD的周长为 20,一条对角线 AC长为 8,另一条对角线 BD长为( ) A 16 B 12 C 6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 菱形周长为 20, AB=5, 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AO=4, BO= , BD=2BO=6, 故选 C 考点:菱形的性质 已知 a,b都是正数,化简 ,正确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 故选 C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对某班 6 名同学进行体育达标测试 ,成绩分别是: 80, 90, 75, 80,
4、 75, 80。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众数是 80 B平均数是 80 C中位数是 75 D方差是 25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 6名同学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第 3、 4个数都是 80,故中位数是 80, 答案: C是错误的 故选 C 考点: 1.算术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4.方差 如图 ,在三角形纸片 ABC中 , C=90,AC=18,将 A沿 DE折叠 ,使点 A与点B重合 ,折痕和 AC交于点 E,EC=5,则 BC的长为 ( ) A 9 B 12 C 15 D 18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18, EC=5, AE=13, 将 A沿 DE折叠,使
5、点 A与点 B重合, BE=AE=5, 在 Rt BCE中,由勾股定理得: BC= , 故选 B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一次函数 y=-2x-4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于一次函数 y=2x4, k=2 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又 b=4 0,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 y轴的交点在 x轴下方,即函数图象还经过第三象限, 一次函数 y=2x4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 故选 A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故 A错误; B、 ,故 B错误; C
6、、 ,故 C错误; D、 ,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 已知甲 ,乙两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的方差分别为 S 甲 2=154,S 乙 2=92,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比较整齐的是 ( ) A乙班 B甲班 C两班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S 甲 2=154, S 乙 2=92, S 甲 2 S 乙 2, 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比较整齐的是乙班; 故选 A 考点:方差 关于正比例函数 y=-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象经过原点 B图象经过第二 ,四象限 C y随 x增大而增大 D点 (2,-4)在函数的图象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比例函数 y=-2x
7、,图象经过原点,正确,不合题意; B、正比例函数 y=-2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正确,不合题意; C、正比例函数 y=-2x, y随 x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D、当 x=2时, y=-4,故点( 2, -4)在函数的图象上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下列各组数中 ,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1, , 2 B 1, 2, C 5, 12, 13 D 1,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2+( ) 2=2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 12+22=( ) 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 52+122=132, 能组成直角
8、三角形; D、 12+( ) 2( ) 2,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 D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已知点 A(-5, y1)和 B(-4, y2)都在直线 y=x-4上 ,则 y1与 y2的大小关系是 ( ) A y1 y2 B y1=y2 C y1 y2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 点 A( 5, y1)和 B( 4, y2)都在直线 y=x4上, y1=54=9, y2=44=8, 9 8, y1 y2, 故选 C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如图 ,矩形 ABCD的对角线 AC,BD交于点 F, AFB=45AE BD,垂足是点 E,则 BAE的大小为 ( ) A 15
9、B 22.5 C 30 D 45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AE BD, BAE+ ABD=90, ADE+ ABD=90, BAE= ADE 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OAB= OBA= , BAE= ADE=9067.5=22.5, 故选 B 考点:矩形的性质 计算题 计算: 答案: . 试题分析:先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得到原式 =3 3+2+2 +1,然后合并即可 试题:原式 =3 3+2+2 +1= .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 解答题 已知 O 是坐标原点,点 A的坐标是( 5, 0),点 B是 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 OB, OA为边作矩形 OBCA
10、,点 E, H分别在边 BC和边 OA上,将 BOE沿着 OE对折,使点 B落在 OC上的 F点处,将 ACH沿着 CH对折,使点 A落在 OC上的 G点处。 ( 1)求证:四边形 OECH是平行四边形; ( 2)当点 B运动到使得点 F, G重合时,求点 B的坐标,并判断四边形 OECH是什么四边形?说明理由; ( 3)当点 B运动到使得点 F, G将对角线 OC三等分时,求点 B的坐标。 答案:( 1)证明见;( 2)点 B的坐标是( 0, );四边形 OECH是菱形理由见;( 3)( 0, )或( 0, 2 ) 试题分析:( 1)如图 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 OB CA, BC OA,再利
11、用平行线的性质得 BOC= OCA,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 BOC=2 EOC, OCA=2 OCH,所以 EOC= OCH,根据平行线 的判定定理得 OE CH,加上 BC OA,于是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四边形 OECH是平行四边形; ( 2)如图 2,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 EFO= EBO=90, CFH= CAF=90,由点 F, G重合得到 EH OC,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 OECH是菱形,则 EO=EC,所以 EOC= ECO,而 EOC= BO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 EOB= EOC= ECO=30,在 Rt OBC中,根据含 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
12、系得 OB= BC= ,于是得到点 B的坐标是( 0,); ( 3)分类讨 论:当点 F在点 O, G之间时,如图 3,根据折叠的性质得OF=OB, CG=CA,则 OF=CG,所以 AC=OF=FG=GC,设 AC=m,则 OC=3m,在 Rt OA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m2+52=( 3m) 2,解得 m= ,则点 B的坐标是( 0, );当点 G在 O, F之间时,如图 4,同理可得 OF=CG=AC,设 OG=n,则 AC=GC=2n,在 Rt OA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n) 2+52=( 3n)2,解得 n= ,则 AC=OB=2 ,所以点 B的坐标是( 0, 2 ) 试题:(
13、1)证明:如图 1, 四边形 OBCA为矩形, OB CA, BC OA, BOC= OCA, 又 BOE沿着 OE对折,使点 B落在 OC上的 F点处; ACH沿着 CH对折,使点 A落在 OC上的 G点处, BOC=2 EOC, OCA=2 OCH, EOC= OCH, OE CH, 又 BC OA, 四边形 OECH是平行四边形; ( 2)解:点 B的坐标是( 0, );四边形 OECH是菱形理由如下:如图2, BOE沿着 OE对折,使点 B落在 OC上的 F点处; ACH沿着 CH对折,使点 A落在 OC上的 G点处, EFO= EBO=90, CFH= CAF=90, 点 F, G重
14、合, EH OC, 又 四边形 OECH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OECH是菱形, EO=EC, EOC= ECO, 又 EOC= BOE, EOB= EOC= ECO=30, 又 点 A的坐标是( 5, 0), OA=5, BC=5, 在 Rt OBC中, OB= BC= , 点 B的坐标是( 0, ); ( 3)解:当点 F在点 O, G之间时,如图 3, BOE沿着 OE对折,使点 B落在 OC上的 F点处; ACH沿着 CH对折,使点 A落在 OC上的 G点处, OF=OB, CG=CA, 而 OB=CA, OF=CG, 点 F, G将对角线 OC三等分, AC=OF=FG=GC,
15、设 AC=m,则 OC=3m, 在 Rt OAC中, OA=5, AC2+OA2=OC2, m2+52=( 3m) 2,解得 m= , OB=AC= , 点 B的坐标是( 0, ); 当点 G在 O, F之间时,如图 4, 同理可得 OF=CG=AC, 设 OG=n,则 AC=GC=2n, 在 Rt OAC中, OA=5, AC2+OA2=OC2, ( 2n) 2+52=( 3n) 2,解得 n= , AC=OB=2 , 点 B的坐标是( 0, 2 )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翔志琼公司修筑一条公路,开始修筑若干天以后,公司抽调了一部力量去完成其他任务,所以施工速度有所降低。修筑公路的里程 y(千
16、米)和所用时间 x(天)的关系用下图所示的折线 OAB表示,其中 OA所在的直线是函数y=0.1x的图象, AB所在直线是函数 y= 的图象。 ( 1)求点 A的坐标; ( 2)完成修路工程后,公司发现如果一直按开始的速度修筑此公路,可提前20天完工,求此公路的长度。 答案:( 1)点 A的坐标为( 60, 6);( 2) 10千米 试题分析:( 1)把 OA所在的直线 是函数 y=0.1x和 AB所在直线 y= x+2联立方程组求得交点坐标就是点 A; ( 2)由两个函数式,分别求出完成此公路需要的时间,根据提前 20天完工,列方程解答即可 试题:( 1)由题意得 ,解得: , 点 A的坐标
17、为( 60, 6); ( 2)由 y=0.1x, y= x+2得 x=10y, x=15( y2), 根据题意得: 15( y2) 10y=20 解得 y=10 答:此公路的长度为 10千米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F是对角线的交点, E是边 BC的中点,连接 EF。 ( 1)求证: 2EF=CD; ( 2)当 EF与 BC满足 _时,四边形 ABCD是矩形; ( 3)当 EF与 BC满足 _时,四边形 ABCD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 4)当 EF与 BC满足 _时,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答案:( 1)证明见;( 2) EF BC;( 3) BC=2
18、EF,( 4) EF BC且BC=2EF 试题分析:( 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其性质判断得出即可; ( 2)利用矩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 3)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 4)利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即可 试题:( 1)证明: 平行四边形 ABCD, 点 F为 AC, BD的中点, 又 E是 BC的中点, EF为 DBC的中位线, 2EF=CD; ( 2) EF BC; 理由: EF为 DBC的中位线, EF BC, ABC=90, 平行四边形 ABCD是矩形; ( 3) BC=2EF, 理由: 点 E为 BC的中点,且 BC=2EF EF=BE=EC, EBF= BFE, EF
19、C= ECF 又 EBF+ BFE+ EFC+ ECF=180 BFC= BFE+ EFC=90, 平行四边形 ABCD是菱形; ( 4) EF BC且 BC=2EF 理由:由( 2)( 3)可得: 当 EF与 BC满足 EF BC且 BC=2EF时,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考点: 1.正方形的判定;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菱形的判定; 5.矩形的判定 翔志学校抽样调查后得到 n名学生年龄情况,将结果绘制成如下的扇形统计图。 ( 1)被调查学生年龄的中位数是 _岁; ( 2)通过计算求该学校学生年龄的平均数(精确到 1岁); ( 3)被调查的学生中 12岁学生比
20、 16岁学生多 30人,通过计算求 14岁学生的人数。 答案: (1)14; (2)14岁;( 3) 240. 试题分析:( 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 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求解; ( 3)求得总人数,然后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试题:( 1)中位数是 14岁; ( 2)该学校学生年龄的平均数是:1520%+1440%+1325%+1210%+165%14(岁) ( 3) 305%40%=60040%=240 考点:扇形统计图 正方形 ABCD中, AB=4,对角线交于点 O, F是 BO的中点,连接 AF,求AF的长度。 答案: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BO和 AO
21、的长,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AF的长 试题: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AO=OD=AO=CO, BD AC, AB=4, AO2+BO2=42, OA=OB=2 , F是 BO的中点, OF= , AF=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 蜡烛燃烧时余下的长度 y(cm) 和燃烧的时间 x(分钟 )的关系如图所示。 ( 1)求燃烧 50分钟后蜡烛的长度; ( 2)这支蜡烛最多能燃烧多长时间。 答案:( 1) 5cm;( 2) 60分钟 . 试题分析:设一次函数式为 y=kx+b,代入点( 0, 30),( 20, 20)求得函数式: ( 1)代入 x=50,求得 y即可
22、; ( 2)代入 y=0,求得 x即可 试题:设一次函数式为 y=kx+b,代入点( 0, 30),( 20, 20)得: , 解得 , 所以一次函数式为 y= x+30 ( 1)当 x=50时, y=5, 即:蜡烛燃烧 50分钟后的长度是 5cm ( 2)当 y=0时, x=60, 即最多能烧 60分钟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求如图所示的 RtABC的面积。 答案: .5 试题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到三边关系,进而建立关于 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 x的值,再利 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试题:由勾股定理得:( x+4) 2=36+x2, 解得: x= , 所以 ABC的面积 = 6 =7.
23、5 考点:勾股定理 直线 y= 和 x轴, y轴分别交于点 E, F,点 A是线段 EF上一动点(不与点 E重合),过点 A作 x轴垂线,垂足是点 B,以 AB为边向右作矩形ABCD, AB: BC=3: 4。 ( 1)当点 A与点 F重合时,求证:四边形 ADBE是平行四边形,并求直线 DE的表达式; ( 2)当点 A不与点 F重合时,四边形 ADBE仍然是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此时你还能求出直线 DE的表达式吗?若能,请 你求出来。 答案:( 1)证明见;直线 DE式为 y= x+3;( 2)理由见,直线 DE式为y= x+3 试题分析:对于直线 y= x+6,分别令 x与 y为 0求出
24、y与 x的值,确定出 E与 F坐标, ( 1)当 A与 F重合时,根据 F坐标确定出 A坐标,进而确定出 AB的长,由AB与 BC的比值求出 BC的长,确定出 AD=BE,而 AD与 BE平行,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 AEB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AB与 BC的长确定出 D坐标,设直线 DE式为 y=kx+b,将 D与 E坐标代入求出 k与 b的值,即可确定出直线 DE式; ( 2)当点 A不与点 F重合时,四边形 ADBE仍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为:根据直线 y= x+6式设出 A坐标,进而表示出 AB的长,根据 A与 B横坐标相同确定出 B坐标,进而表示出 EB的长
25、,发现 EB=AD,而 EB与 AD平行,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 AEB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 BC的长求出 OC的长,表示出 D坐标,设直线 DE式为 y=k1x+b1,将 D与 E坐标代入求出 k1与 b1的值,即可确定出直线 DE式 试题:对于直线 y= x+6, 令 x=0,得到 y=6;令 y=0,得到 x=8,即 E( 8, 0), F( 0, 6), ( 1)当点 A与点 F重合时, A( 0, 6),即 AB=6, AB: BC=3: 4, BC=8, AD=BE=8, 又 AD BE, 四边形 ADBE是平行四边形; D( 8, 6), 设直线 D
26、E式为 y=kx+b( k、 b为常数且 k0), 将 D( 8, 6), E( 8, 0)代入得: , 解得: b=3, k= 则直线 DE式为 y= x+3; ( 2)四边形 ADBE仍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为: 设点 A( m, m+6)即 AB= m+6, OB=m,即 B( m, 0), BE=m+8, 又 AB: BC=3: 4, BC=m+8, AD=m+8, BE=AD, 又 BE AD, 四边形 ADBE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又 BC=m+8, OC=2m+8, D( 2m+8, m+6), 设直线 DE式为 y=k1x+b1( k1、 b1为常数且 k10), 将 D与 E坐标代入得: , 解得: k1= , b1=3, 则直线 DE式为 y= x+3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