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二次函数 的最小值是 A B 1 C D 2 答案: D 试题分析: (x-1)2O (x-1)2+22 当 x=1时, y有最小值, y=2 考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点评: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有一般式,两点式,顶点式。属于基础题。 如图,直线 与 轴、 轴分别交于 、 两点, 绕点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则点 的对应点 坐标为 A( 3, 4) B( 7, 4) C( 7, 3) D( 3, 7) 答案: C 试题分析: y=- +4 与 x轴 y轴相交 易得 A(3,0) B(0,4
2、) AO=3 BO=4 AOB绕点 A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AOB AOB OAB= OAB 又 BAB=90 BAX= BAO” OAO=90 B= BAX OA OB B(7,3) 考点:一次函数的知识,图形旋转后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及等量代换,坐标点的定义。 点评: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求法,旋转后的图形大小形状不变,同角的余角相等,坐标点的简单求法。有点难度,但不大。 某学校组织艺术摄影展,上交的作品要求如下:七寸照片(长 7英寸,宽 5英寸);将照片贴在一张矩形衬纸的正中央,照片四周外露衬纸的宽度相同;矩形衬纸的面积为照片面积的 3倍设照片四周外露衬纸的宽度为 英寸(如图
3、),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如图知;矩形的长 =7+2x 宽 =5+2x 矩形衬底的面积=3倍的照片的面积,可得方 程为 (7+2X)(5+2X)=375 考点:列方程 点评: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两个矩形的面积 3倍的关系得到方程,注意的是矩形的间距都为等量的,从而得到大矩形的长于宽,用未知数 x的代数式表示,而列出方程,属于基础题。 如图,正方形 ABCD的内切圆和外接圆的圆心为 , EF与 GH是此外接圆的直径, EF=4, AD GH, EF GH,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 2 C 3 D 4 答案: A 试题分析: O为同心圆的圆
4、心 ,正方形 ABCD为两圆的内(外)且圆,由圆的对称性知;用割补法得;阴影的面积 =正方形 OHCF+弓形 CFD的面积和 而弓形 CFD=扇形 COD的面积 -三角形 COD的面积 三角形 COD的面积 =正方形OHCF的面积 阴影的面积 = 22= 考点:同心圆的定义,内(外)切圆的定义,及圆的对称性,扇形面积公式 点评:利用圆的相关性质及公式,用割补法求阴影的面积即是扇形面积公式 =,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抓住各阴影图形之间的关系,找到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的。 三角尺在灯泡 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 .若,则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 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是 A 5: 2 B 2:
5、 5 C 4: 25 D 25: 4 答案: B 试题分析: OA=20 OA=50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基础题。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2和 3,若圆心距为 5,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外离 C外切 D内切 答案: C 试题分析: r=2 R=3 d=r+R=2+3=5 考点: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 点评:当圆心距 =两圆半径和时,两圆外切,基础题。 如图, O是 ABC的外接圆,若 ABC 40,则 AOC的度数为 A 20 B 40 C 60 D 80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40,点 O是圆心, AOC=2 ABC=8
6、0 考点: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点评:在同圆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二倍, 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x轴交于 ( ,0)和 ( ,0),其中,与 轴交于正半轴上一点下列结论: ; ;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 y=ax2+bx+c x1+x2=- , x1 x2= , x2=1 0, -2 x1 -1 0, - 0 又二次函数与 y轴交于正半轴 c 0 得 a 0 b 0, acb2 图像与 x轴有两个交点, 4ac-b2 0 ac b2 x2=1 a+b+c=0 c=-a-b 0 -a-b 0即 -a b a+b+c=0 b=-a-c 又 - 0 0 即
7、 0 -a-c 0 -a c 根据韦达定理 X1 乘以 X2 等于 c/a a0 所以 同时除以 a变化为 1c/a-2 又 方程中 x2=1 -2 x 1 -2x1x2 1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韦达定理,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点评: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由题意知,图像经过 y轴的正半轴得到截距 c 0,根据达定理得到, a 0,b 0 错误 .再两点交于 x轴, 成立。又一点坐标 x=1, a+b+c=0 将 c=-a-b代入不等式中得到 错误, 同样将 b=-a-c,代入不等式中得到结果正确。中难题型,中考常出现,本题关键是利用了韦达定理,还有函数图像的性质。 填空题 扇形的
8、半径为 9,且圆心角为 120,则它的弧长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由弧形公式得; L= = =6 考点:弧长公式 点评:掌握弧长公式,注意,题中给出半径,先要求出直径。基础题 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 ,则 与 的大小关系是 _ 答案: y1 y2 试题分析: 点 A(2, y1)点 B( 3,y2)经过抛物线 y=x2-x-3 y1=22-2-3=1 y2=32-3-3=3 y1 y2 考点:二次函数的一般知识 点评:已知两点的坐标,和函数的式,将点的坐标代人就可求出 y的值,根据大小比较。此题属于基础题。 如图, PA、 PB分别与 O相切于 A、 B两点,且 OP=2, APB=60.
9、若点 C在 O上,且 AC= ,则圆周角 CAB的度数为_ 答案: 75 试题分析; PA PB 是 0的切线 PAO= PBO=90 又 APB=60 APO= BPO=30 AOP= BOP=60 AOB=120 AO=BO=1 (在直角三角形中, 30度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又 AC= AO=1 , 点 C有两种情况在 AB的优弧和劣弧上。 求得角为 15 75 考点:圆切线的性质,及优 (劣 )弧的定义。及直角三角形 特殊角与边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切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由特殊的角的三边关系,得到所求。本题有两个答案:,易漏掉,属于中档题,有一定的难度。 计算题 计算:
10、答案: -3 解答题 如图, ABC中, B=60, ACB=75,点 D是 BC边上一动点,以 AD为直径作 O,分别交 AB、 AC于 E、 F,若弦 EF的最小值为 1,则 AB的长为 A B C 1.5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连接 DE, OE. AD与 EF交于 G AD是直径, AED=90,又 EF有最小值为 1, 当 AD EF时有最小值。 B=60 ACB=75, BCA=45, EF=1 AD=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AE, BE,得到 AB= .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的性质,特殊角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点评:熟练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及直角三
11、角形的性质,注意辅助线的连接,由题意可求之,本题属于中档题,注意边之间的关系由特殊角得到,由勾股定理得到。 以平面上一点 O为直角顶点,分别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记作 AOB和 COD,其中 ABO= DCO=30 图 1 图 2 图 3 ( 1)点 E、 F、 M分别 是 AC、 CD、 DB的中点,连接 FM、 EM 如图 1,当点 D、 C分别在 AO、 BO的延长线上时, =_; 如图 2,将图 1中的 AOB绕点 O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角( ),其他条件不变,判断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 ( 2)如图 3,若 BO= ,点 N在线段 OD上,且 NO=2.点 P是线段
12、AB上的一个动点,在将 AOB绕点 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 PN长度的最小值为_,最大值为 _ 答案:( 1) = 的值不变。( 2) PN的最大值为 -2 最小值为 3 +2. 试题分析:有 题意可得 AOD BOCD,即 AD/BO= /3,又 E F M分别是中点知, EF=1/2AD ,FA=1/2 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知相似比。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EMF=30 FM/EM= . 的值不变,由于角的值不变。解:( 1) ; 1分 结论: 的值不变 . (阅卷说明:判断结论不设给分点) 证明:连接 EF、 AD、 BC.(如图) Rt AOB中, AOB=90, ABO=30, . R
13、t COD中, COD=90, DCO=30, . . AOD=90+ BOD, BOC=90+ BOD, AOD= BOC. AOD BOC 2分 , 1= 2. 点 E、 F、 M分别是 AC、 CD、 DB的中点, EF AD, FM CB,且 , . , 3分 3= ADC= 1+ 6, 4= 5. 2+ 5+ 6=90, 1+ 4+ 6=90,即 3+ 4=90. EFM=90. 4分 在 Rt EFM中, EFM=90, , EMF=30. . 5分 ( 2)线段 PN长度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 7分 阅卷说明:第( 2)问每空 1分 .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特
14、殊角与边的关系, 点评: 本题关键是证相似三角形,及其转化边的关系,从中找到所求的边之间的关系。本题属于难题,计算多,应用的知识点也多。不但要掌握几何的知识,还要熟知三角函数。 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 , ) ( 1)求 的值; ( 2)若此抛物线的顶点为( , ),用含 的式子分别表示 和 ,并求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若一次函数 ,且对于任意的实数 ,都有 ,直接写出 的取值范围 . 答案: (1)n-m= (2)q=-p2+p+ (3)- m 且 m0 试题分析 (1) 点( -1,3m+ )经过抛物线, 代入式得出 n-m的值( 2)将点( p,q)代入式。解:( 1) 抛物线
15、经过点( , ), . . . 1分 ( 2) , , . 2分 . . 3分 , . . . 5分 ( 3) 的取值范围为 且 . . 7分 阅卷说明:只写 或只写 得 1分 .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点评:本题 (1)问较简单,将坐标点代入即可求之。( 2)问由( 1)知 m n 的关系,将点( p,q)代入就能得到式 (3)构建不等式,由 y1 y2的式得到,注意解不等式时的性质。本题属于中难题。计算量较大,易出错。 阅读下面的材料: 小明在学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若 1xm,求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他画图研究后发现, 和 时的函数值相等,于是他认为需要对 进行分类讨论 他的
16、解答过程如下: 二次函数 的对称轴为直线 , 由对称性可知, 和 时的函数值相等 若 1m 5,则 时, 的最大值为 2; 若 m5,则 时, 的最大值为 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 ( 1)当 x4时,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为 _; ( 2)若 px2,求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 ( 3)若 txt+2时,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为 31,则 的值为_ 答案:( 1) y=49 ( 2) y=2p2+4p+1 或 17 (3)t=1或 t=-5. 试题分析: (1) y=2x2+4x+1 y=2(x+1)2-1. 对称轴 x=-1,又 -2x4时, y的最大值,当 x=4时, y有最大值为 49.
17、( 2) Px2 由于二次函数具有对称性,当 x=2与 x=-4时,函数值相等,而 x=-1时, y有最小值,是因为 a0,图像开口向上。 当 p-4, x=p时, y有最大值, y=2p2+4P+1.当 -4p2, x=2时, y有最大值 y=17.(3)当 t-1, x=t+2时, y有最大值,即 2( t+2 ) 2+4(t+2)+1=31 (t+7)(t-1)=0 t1=1 t2=-7(舍去 ) 当 t-1, x=t时, y有最大值,即2t2+4t+1=0 (t+5)(t-3)=0 t1=-5 t2=3(舍去 )。 t=1或 t=-5解:( 1)当时,二次函数 的最大值为 49 ; 1
18、 分 ( 2) 二次函数 的对称轴为直线 , 由对称性可知,当 和 时函数值相等 . 若 ,则当 时, 的最大值为 . . 2分 若 ,则当 时, 的最大值为 17. . 3分 ( 3) 的值为 或 . . 5分 阅卷说明:只写 或只写 得 1分;有错解得 0分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即对称轴,顶点坐标式的求法。 点评:本题是难题,难点在于当自变量 x 的取值范 围内要考虑到对称轴的关系,需要讨论。此题还可以依据函数的单调性来讨论,即是在对称轴为准,自变量x在那个范围上是 y随着 x的增大而增大,即为增函数,反之,减函数。由此得到函数的最值。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原点 O是正三角形
19、ABC外接圆的圆心,点 A在轴的正半轴上, ABC的边长为 6以原点 O为旋转中心将 AB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 ,点 、 、 分别为点 A、 B、 C的对应点 ( 1)当 =60时, 请在图 1中画出 ; 若 AB分别与 、 交于点 D、 E,则 DE的长为 _; ( 2)如图 2,当 AB时, 分别与 AB、 BC交于点 F、 G,则点 的坐标为 _, FBG的周长为 _, ABC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 答案:( 1)由旋转角,对应点可画出图像,( 2) DE=2 (3)A(- ,3) FBG的周长 6,重叠的面积 27-9 试题分析:(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 ABC是
20、O的外接圆,经中心 O旋转 60后,得到 ABC把 0平均分成了六份,六个顶点能构成内接正六边形 各边的交点又构成小的正六边形, AB 与 AB的交点为三等份的点,从而得到 DE= 6=2,( 2) 点 O是三角形四心重合的点, AB AB.可得AB x轴,在 ABC中可易求 OA=2 。 OA=2 由 O,A与 x 轴组成的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即 30,6090 A(- ,3) BF=AF, FBG的周长=AB的边长 =6. ( 3)设 BG为 x,则 FG为 x,BF为 2x. x+ x+2x=6 x=(3- ) ABC的面积 -三倍 BFG的面积 =重叠的面积 = 63 -3 ( 3-
21、 ) ( 3- ) =27-9 .解:( 1) 如图所示 . 1 分 DE的长为 2 ; 2 分 ( 2)点 的坐标为 , FBG的周长为 6 , ABC与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5 分 阅卷说明:第( 2)问每空 1分 .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定义,旋转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外接圆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关键熟悉几个公式的应用,由于圆心就是三角形的内心,从而得到特殊角的度数在 Rt 三角形中, 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列出方程求出边长,再有重叠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 -三个全等的小三角形的面积。注意的是,旋转后得到六个全等的三角形。中档题,有一定的难度,计算量较大
22、易出错。 如图, AB是 O的直径,点 C在 O上,过点 C的直线与 AB的延长线交于点 P, COB=2 PCB. ( 1)求证: PC是 O的切线; ( 2)点 M是弧 AB的中点, CM交 AB于点 N,若 MN MC=8,求 O的直径 . 答案:( 1)由题意得到半径 OC PC, PC是 O的切线( 2) AB=4 试题分析( 1):因为同圆中半径相等,得到相等的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再由已知,经过等量代换,半径与直线垂直。( 2)连接 AM, BM.由题意易得 ANC NMA,由已知一边的长为 8,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求之。注意的是;相似比找准对应边。通过角找边容易。 1)
23、证明: OA=OC, A= ACO . COB=2 ACO . 又 COB=2 PCB, ACO = PCB . . 1分 AB是 O的直径, ACO + OCB=90 . PCB + OCB=90, 即 OC CP. OC是 O的半径, PC是 O的切线 . 2 分 ( 2)解:连接 MA、 MB.(如图) 点 M是弧 AB的中点, ACM= BAM. AMC= AMN, AMC NMA . 3 分 . . =8, . . 4分 AB是 O的直径,点 M是弧 AB的中点, AMB=90, AM=BM= . . 5分 考点:圆周角的性质,在同圆等中弧,弦,圆周角三者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及
24、性质。 点评:掌握切线判定的条件,即经与圆过一点,且与半径垂直,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长。本题需要画辅助线,借助 M点为中点根据弧弦圆周角的关系求之。 已知抛物线 . ( 1)它与 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_; ( 2)在坐标系中利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 ( 3)将该抛物线在 轴下方的部分 (不包含与 轴的交点 )记为 G,若直线与 G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1)( -1,0),( 3,0) (2),列表,描 点,连线及可画图。( 3) -3b1或 b=- 试题分析: (1) y=x2-2x-3与 x轴相交, y=0, x2-2x-3=0,解得 x1=-1,x2=3.
25、(2)图像的画法三步骤;列表,连点,连线。( 3) y=x2-2x-3与 y=x+b交于点 G, x2-2x-3=x+b 即 x2-3x-3-b=0 =9-4(-3-b),即 21+4b0, b- , G点在x轴下面, x2-2x-3-b0 解得 -3b 1解:( 1)它与 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 ( ,0),( 3, 0); 1分 ( 2)列表: x 0 1 2 3 y 0 0 图象(如图); 3 分 ( 3) 的取值范围是 或 5 分 阅卷说明:只写 或只写 得 1分 . 考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图像的画法, 点评:由式与 x轴相交纵坐标为 0,解方程可求出坐标点,根据式,可画图像,由于一次
26、函数与二次函数有唯一交点,可列方程,点 G又在 x轴下,构建不等式求出 b的取值范围。属于中档题,注意的是,构建不等式及其解法。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 P的南偏东 45方向,距离灯塔 100海里的 A处,它计划沿正北方向航行,去往位于灯塔 P的北偏东 30方向上的 B处 . ( 1) B处距离灯塔 P有多远? ( 2)圆形暗礁区域的圆心位于 PB的延长线上,距离灯塔 200海里的 O处 .已知圆形暗礁区域的半径为 50海里,进入圆形暗礁区域就有触礁的危险 .请判断若海轮到达 B处是否有触礁的危险,并说明理由 答案: BP=100 ,没有危险。 试题分析:解:( 1)作 PC AB于 C.(如
27、图) 在 Rt PAC中, PCA=90, CPA=90 45=45. . 2 分 在 Rt PCB中, PCB=90, PBC=30. . 答: B处距离灯塔 P有 海里 . 3 分 ( 2)若海轮到达 B处没有触礁的危险 . . 4分 理由如下: , 而 , . . . 5分 B处在圆形暗礁区域外,没有触礁的危险 . 考点:方位角的定义,勾股定理。 点评:熟练掌握方位角的定义,在平面内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题给出特殊的角度,可求出各边的长。确定危险性,关键是确定点 B是否在暗礁区的内外。有一定难度,但不大。 如图,在 ABCD中,点 E在 BC边上,点 F在 DC的延长线上,且 DAE= F
28、 ( 1)求证: ABE ECF; ( 2)若 AB=5, AD=8, BE=2,求 FC的长 答案:( 1)欲求 ABE ECF ,由已知得到两三角形两个对应角相等,所以,两三角行相似( 2) FC= 试题分析:由题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BE ECF,再由相似比,得到所求的值。( 1)证明:如图 .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AD BC. B= ECF, DAE= AEB 2 分 又 DAE= F, AEB= F. ABE ECF . 3分 ( 2)解: ABE ECF, . . 4分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AD=8.
29、EC=BC BE=8 2=6. . . 5 分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性质。 点评: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对边平行,从而知角的相等,根据等量代换,由已知得到角相等,相似三角形两角相等即相似。两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由已知列方程求之。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如图, AB是 O 的直径, CD是 O的一条弦,且 CD AB于点 E ( 1)求证: BCO= D; ( 2)若 CD= , AE=2,求 O的半径 答案: BCO= D 半径 =3. 试题分析: (1)证明: O为圆心, OB=OC, BCO= B 又 B与 D所对的同弧 AC, B= D BCO= D (2)设半径为 x,则 EO
30、=( x-2) , CD AB CE=DE= 4 =2 在 Rt CEO中,由勾股定理得;CO2-OE2=CE2 即 x2-(x-2)2=(2 )2 解得 x=3 ( 1)证明:如图 . OC=OB, BCO= B. B= D, BCO= D. 2 分 ( 2)解: AB是 O 的直径,且 CD AB于点 E, . . 3分 在 Rt OCE中, , 设 O的半径为 r,则 OC=r, OE=OA AE=r 2, . . 4分 解得 . O 的半径为 3. 5分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在同圆等圆中圆周角与弧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在同圆中,两个角要是相等的条件是所对 的同一个弧,
31、( 1)中 B= D,又 B= BCO, 等量代换证得。( 2)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求之。中等偏难题,计算较多。 如图,在 Rt ABC 中, C=90,点 D在 AC 边上若 DB=6, AD= CD,sin CBD= ,求 AD的长和 tanA的值 答案: AD=2, tanA=2 试题分析: sin CBD= C=90BD=6 sin CBD= = = CD=4 又 AD= CD AD=2 在 Rt B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C2=BD2-CD2即 BC2=62-42=20 BC= =2 , tanA= = = 解:在 Rt DBC中, C=90, sin CBD= , DB=6,
32、(如图 ) . 1 分 . 2 分 , 3分 AC= AD+CD=2+4=6, 4分 在 Rt ABC中, C=90, . 5分 考点:三角函数的定义, 点评:熟知三家函数的定义,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有一点的难度,但不大。属于基础题。 已知抛物线 ( 1)用配方法将 化成 的形式; ( 2)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 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2个单位,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式 答案: (1)y=(x-2)2-3 .(2)y=(x-3)2-1=x2-6x+8 试题分析: (1) y=x2-4x+1 y=x2-4x+4-4+1 y=(x-2)2-3 (2)由 (1)得 y=(x-2-1)2
33、-3+2即 y=(x-3)2-1 解:( 1) . 2分 ( 2) 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 , . 3分 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 4分 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式为 . 5分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二此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的方法 点评:熟知二次函数图象平移时,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即上下平移时,纵坐标加减,左右平移时,横坐标加减。这里注意的是;平移时一定要把二次函数的式化成顶点式形式,函数标准式化顶点式时;配方的原则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比上二次项系数,此题的二次项为 “1”,属于基础题。 如图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C是 AB的中点, CD AB且 CD=AB.直线 BE与 轴平行,点 F是射线 BE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D、 AF、 DF. ( 1)若点 F的坐标为( , ), AF= . 求此抛物线的式; 点 P是此抛物线上一个动点,点 Q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以点 A、 F、 P、Q为顶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 Q的坐标; ( 2)若 , ,且 AB的长为 ,其中 .如图 2,当 DAF=45时,求 的值和 DFA的正切值 . 答案:( 1) y= x2- x+ Q1( ,3) Q2( ,5) Q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