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29394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二模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 B C D 1.732 答案: A 试题分析:无理数的三种形式: 开方开不尽的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有 的数 A 是无理数,本选项正确; B , C 2, D 1.732,均为有理数,故错误 . 考点:无理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即可完成 . 某班四个小组进行辩论比赛,赛前甲、乙、丙三位同学预测比赛结果如下: 甲说: “第二组得第一,第四组得第三 ”; 乙说: “第一组得第四,第三组得第二 ”; 丙说: “第三组得第三,第四组得第一 ”; 赛后得知

2、,三人各猜对一半,则冠军是 A第一组 B第二组 C第三组 D第四组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三人都猜对了一半,假设甲说的前半句正确,来看看后面的说法有没有矛盾,有矛盾就是错误的没矛盾就是正确的 假设甲说的 “第二组得第一 ”是正确的,那么丙说的 “第四组得第一 ”是错误的, “第三组得第三 ”就是正确的,那么乙说的 “第三组得第二 ”是错误的, “第一组得第四 ”是正确的,这样三人都猜 对了一半,且没矛盾 故猜测是正确的 故选 B 考点:推理与论证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难点,解题关键往往假设一个正确或错误,来推看看有没有矛盾 如图,是 y ( x 0)的图象,该图像上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

3、整数的点有 A 1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别求出 y ( x 0)的图象上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即可 . y ( x 0)的图象上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有( 1, 12)( 2, 6)( 3, 4)( 4, 3)( 6, 2)( 12, 1)共 6个,故选 D. 考点: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即可完成 . 截止到 4月 25日,雅安三个重灾县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上年 GDP总和的 21倍,已知上年 GDP总和约为 80亿元,则三个重灾县的直接经济损失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 A

4、1680亿元 B 1.681011元 C 1.681012元 D 0.1681012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其中, n为整数确定 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 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 80亿 ,故选 B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 AD/BC沿直线 AD翻折四边形 ABCD后可得四边形 ADCB,那么四边形 BCCB一定是 A正方形 B

5、菱形 C矩形 D梯形 答案: C 试题分析:连接 BB、 CC,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 AD/BC即可作出判断 . 连接 BB、 CC AD/BC,沿直线 AD翻折四边形 ABCD后可得四边形 ADCB 四边形 BCCB一定是矩形 故选 C. 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判定 点评:折叠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x 2 x 3 x 6 B x 6x 2 x 3 C x 2 x 3 x 5 D (x 2 y ) 3 x 6 y 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依次分析即可作出

6、判断 . A、 , B、 , C、 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故错误; D、 ,本选项正确 . 考点: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点先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45,再作出旋转后的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称为一次变换 .已知点 A的坐标为( -1, 0),把点 A经过连续 2013次这样的变换得到的点 A2013的坐标是 答案:( - , - ) 试题分析:由题意第一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第二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0, -1),第三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第四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1,

7、0),第五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 ),第六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0, 1),第七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第八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1, 0),再根据 余 5即可求得结果 . 由题意第一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第二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0, -1),第三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第四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1, 0),第五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 ),第六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0, 1),第七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 - ),第八次旋转后的坐标为( -1, 0) 因为 余 5 所以把点 A经过连续 2013次这样的变换得到的点 A2013的坐标是( - , -) 考点:找规律

8、 -坐标的变化 点评:解答此类找规律的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题中所给的特征得到规律,再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解题 . 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 kx2-x 1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k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k且 k0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 ,即可得到关于 k的不等式,同时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 0求解即可 . 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 k的取值范围是 且 k0.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方程没有实数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

9、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满足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答案: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可作出判断 类似地,可以得到 “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 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矩形 ABCD的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O,若 AD 2, AOB120,则 CD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及 AOB 120证得 AOD为等边三角形,再结合 AD 2即可求得 AC的

10、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 矩形 ABCD, AOB 120 AO DO, AOD 60 AOD为等边三角形 AO DO AD 2 AC 2 AO 4 CD 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特殊四边形的 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某校 500名学生参加一次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 60且小于 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测试分数在 70 80分数段的学生有 名 分数段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频率

11、0.25 0.25 0.2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 1求得 70 80分数段的频率,再乘以500即可求得结果 . 由题意得测试分数在 70 80 分数段的学生有 名 考点:统计的应用 点评:统计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题,熟练掌握各种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 分式方程 的解为 x 答案: 试题分析: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先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再解这个整式方程即可,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一步要写检验 . 两边同乘 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 考点:解分式方程 点评:解方程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菱形

12、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6和 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答案 : 试题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得菱形的边长,再乘以 4即可求得结果 . 由题意这个菱形的周长 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 已知 A a b, B a-b,计算 A2-B2 答案: ab 试题分析:先把 A a b, B a-b代入,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去括号化简即可 . 当 A a b, B a-b时 考点:整式的化简 点评:实数的运算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母线长为 6,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13、 答案: 试题分析: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 底面半径 母线 由题意得圆锥的侧面积 考点:圆锥的侧面积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即可完成 . 4的算术平方根是 答案: 试题分析: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平方根叫它的算术平方根 . 4的算术平方根是 2 考点:算术平方根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完成 . 解答题 如图,大楼 AB、 CD和大树 EF的底端 B、 D、 F在同一直线上, BF FD10米, AB 16米,某人在楼顶 A处测得点 C的仰角为 22,测得点 E的俯角为 45(参考数

14、据: sin220.37, cos220.93, tan220.40) ( 1)求大树 EF的高度; ( 2)求大楼 CD的高度 答案:( 1) 6米;( 2) 24米 试题分析:( 1)作 AH CD,垂足为 H,作 EG AB,垂足为 G,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G GE 10,即可求得结果; ( 2)在 Rt ACH中,根据 CAH的正切函数即可求得 CH的长,从而求得结果 . ( 1)作 AH CD,垂足为 H,作 EG AB,垂足为 G 由题意知, EG 10, EAG 45, AGE 90, AG GE 10 EF GB AB-AG 16-10 6(米); ( 2)在 R

15、t ACH中, CAH 22, CH AH tan22 200.40 8(米) CD CH HD 16 8 24(米) 答:大树 EF的高度是 6米,大楼 CD的高度是 24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点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 甲、乙两地相距 20千米小明上午 8: 30骑自行车 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 8千米 /小时;小丽上午 10: 00坐公共汽车沿相同的路线也由甲地去乙地,平均车速为 40千米 /小时 ( 1)分别写出两人离甲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 2)判断谁先到

16、达乙地,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y1 8x, y2 40x-60,如下图;( 2)小丽 试题分析:( 1)设小明出发 x小时后,小明和小丽离甲地的距离分别为 y1, y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函数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作图方法做图即可; ( 2)根据( 1)中所作的 函数图象即可作出判断 . ( 1)设小明出发 x小时后,小明和小丽离甲地的距离分别为 y1, y2,由题意得 y1 8x, y2 40( x-1.5) 40x-60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象: ( 2)由图象得:小丽先到达乙地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点评:函数的应用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

17、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2,以边 AB为直径的 O经过点 D,且 DAB 45 ( 1)试判断 CD与 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2)若以 C为圆心的 C与 O 相切,求 C的半径 答案:( 1)直线 CD与 O相切;( 2) -1或 1 试题分析:( 1)连接 O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AB/CD,即得 DAB ADC 180,从而可以求得 ADC 的度数,再根据圆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 ( 2)作 CE OB,交 OB的延长线于点 E,连接 O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AD/BC,即得 CBE DAB 45,则可得 BE CE 1,

18、在 Rt O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 OC的长,即可求得结果 . ( 1)直线 CD与 O相切 连接 OD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DAB ADC 180 DAB 45, ADC 135 OA OD, ODA DAO 45 ODC ADC- ODA 90 OD CD, OD为 O半径, 直线 CD与 O相切; ( 2)作 CE OB,交 OB的延长线于点 E,连接 OC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CBE DAB 45 BE CE 1 在 Rt OCE中, OC C与 O 相切, C的半径为 -1或 1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切线的判

19、定,勾股定理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考中极为常见,一般以压轴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 阅读: 如图 ,已知:正方形 ABCD,面积为 a,点 E、 F、 G、 H分别是 AB、 BC、CD、 DA边的中点,连接 AG、 BH、 CE、 DF,求四边形 MNPQ的面积 小明提出了如下的解决办法:如图 ,分别将 AMH、 BNE、 CPF、 DQG分割并拼补成一个与正方形 ABCD面积相等的新图形 请你参考小明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 ,在正方形 ABCD中, E1、 E2、 E3、 E4分别为 AB、 BC、 CA、 DA的中点, P 1、 P2,

20、 Q1、 Q2, M 1、 M2, N1、 N2分别为 AB、 BC、 CA、 DA的三等分点 . ( 1)在图 中画出一个和正方形 ABCD面积相等的新图形,并用阴影表示(保留画图痕迹); ( 2)图 中四边形 P4Q4M4N4的面积为 答案:( 1)如下图;( 2) a 试题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得到恰当的图形; ( 2)根据图形的特征结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 ( 1)如图所示: ( 2) a 考点:基本作图 点评:作图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 要题型,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已知二次函数 y -x2 bx c的图象与 x轴的

21、一个交点坐标为( -1, 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 0, 3) ( 1)求 b, c的值; ( 2)将二次函数 y -x2 bx c的图象先向下平移 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个单位,直接写出经过两次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答案:( 1) 2, 3;( 2) y -x2 2 试题分析:( 1)由题意把( -1, 0)和( 0, 3)代入 y -x2 bx c即可求得结果; ( 2)先把( 1)中的函数关系式化为顶点式,再根据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求解 . ( 1)把( -1, 0)和( 0, 3)代入 y -x2 bx c得: 解得: ( 2) y -x2 2x 3 -(

22、 x-1) 2 4, 将它的图象先向下平移 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1个单位,得 y -( x-1 1) 24-2 -x2 2 所以经过两次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是 y -x2 2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点评: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 ABCD的边长为 4,点 P在 BC边上, BP 1,点E在 AB边上,且 BPE 60,沿 PE翻折 EBP得到 EBP F是 CD边上一点,沿 PF翻折 FCP得到 FCP,使点 C落在射线 PB上 ( 1)求证: EB/ CF; ( 2)连接 BF、 CE,求证:四边形

23、EBF C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B C 9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 EBP B 90即 EBC 90, FCP C 90,即可得到 EBC FCP,从而证得结论; ( 2)先解 Rt EBP求得 BE的长,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 FPC 30,根据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 BE FC即 EB FC,再结合 EB/ CF即可证得结论 试题分析:( 1) 正方形 ABCD, B C 90 沿 PE翻折 EBP得到 EBP, EBP B 90即 EBC 90 沿 PF翻折 FCP得到 FCP, FCP C 90 EBC FCP EB/ CF; ( 2)在 Rt EB

24、P中, BPE 60, BP 1, BE 沿 PE翻折 EBP得到 EBP,沿 PF翻折 FCP得到 FCP, FPC 30 BC 4, BP 1, PC 3 FC BE FC即 EB FC 又 EB/ CF, 四边形 EBF C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点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在统计数据时,我们将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每一部分大约包含 25%的数据项,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从小到大分别记为 Q1、 Q2、Q3再将

25、最小值记为 M,最大值记为 N; 例如:某班共有男生 23人,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后 M 38, Q160、 Q2 76、 Q3 91, N 100,将这几个数值按如图的方式绘制统计图,由于统计图的形状如箱子,我们把它称为 “箱型图 ” 该班女生共有 23人,本次考试的成绩中: M 47, Q1 57、 Q2 70、 Q3 87,N 96 ( 1)请在图中画出该班女生本次考试成绩的 “箱型图 ”; ( 2)请根据男生和女生的 “箱型图 ”,结合所学的统计知识, 评价该班男、女生的成绩 答案:( 1)如图所示: ( 2)从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看,男生成绩的波动范围较女生成绩的波动范围更

26、大;从 Q1、 Q2、 Q3这三个数据看,女生成绩总体略低于男生成绩 试题分析:( 1)仔细分析题中 “箱型图 ”的概念结合所给数据即可得到结果; ( 2)仔细分析图形特征即可作出判断,答案:不唯一 . ( 1)如图所示: ( 2)从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看,男生成绩的波动范围较女生成绩的波动范围更大;从 Q1、 Q2、 Q3这三个数据看,女生成绩总体略低于男生成绩 考点:统计图的应用 点评:统计图的应用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某商场为了 “五一 ”促销,举办抽奖活动,抽奖方案是:将如图的正六边形转盘等分成 6 个全等三角形,其中两个涂上灰色,顾客任意转动这个

27、转盘 2 次,当转盘停止时,两次都指向灰色区域的即可获得奖品 ( 1)求顾客获得奖品的概率; ( 2)商场工作人员又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 3次, 3次抛掷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的即可获得奖品;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 10 个白球和 20 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 色后放回袋中并搅匀,再从中摸出一个球,两次都摸出白球的即可获得奖品;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 2个白球和 4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两个球,两个都是白球的即可获得奖品; 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两次,两次朝上的点数都是 3的倍数的即可获得奖品; 这几种方

28、案中和原方案获奖概率相同的有 (填序号) 答案:( 1);( 2) 试题分析:( 1)先列举出抽奖活动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 2)仔细分析各个方案的特征结合概率公式即可作出判断 . ( 1)抽奖活动中,所有可能出 现的结果有 36个,即: (白 1,白 1),(白 1,白 2),(白 1,灰 1),(白 1,白 3),(白 1,白 4),(白 1,灰 2), (白 2,白 1),(白 2,白 2),(白 2,灰 1),(白 2,白 3),(白 2,白 4),(白 2,灰 2), (灰 1,白 1),(灰 1,白 2),(灰 1,灰 1),(灰 1,白 3),(灰

29、1,白 4),(灰 1,灰 2), (白 3,白 1),(白 3,白 2),(白 3,灰 1),(白 3,白 3),(白 3,白 4),(白 3,灰 2), (白 4,白 1),(白 4,白 2),(白 4,灰 1),(白 4,白 3),(白 4,白 4),(白 4,灰 2), (灰 2,白 1),(灰 2,白 2),(灰 2,灰 1),(灰 2,白 3),(灰 2,白 4),(灰 2,灰 2), 它们是等可能的其中两次都是灰色区域的结果只有 4个 所以 P(顾客获奖) ; ( 2)由题意这几种方案中和原方案获奖概率相同的有 考点:概率的求法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概率的求法:概率 =所求

30、情况数与总情况数的比值 解不等式组: 答案: -3 x 5 试题分析:先分别求得两个不等式的解,再根据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求解即可 . 解 得: x -3 解 得: x 5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3 x 5 考点: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 . 计算: ( -1) 2013-( -2) -2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绝对值的规律、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化简,再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 . 原式 2-1- 考点:实数的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提

31、出问题】 如图 ,在梯形 ABCD中, AD/BC, AC、 BD交于点 E, BEC n,若 AD a, BC b,则梯形 ABCD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探究过程】 小明提出:可以从特殊情况开始探究,如图 ,在梯形 ABCD中, AD/BC,AC BD,若 AD 3, BC 7,则梯形 ABCD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如图 ,过点 D做 DE/AC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E,那么梯形 ABCD的面积就等于 DBE的面积,求梯形 ABCD的面积最大值就是求 DBE的面积最大值如果设 AC x, BD y,那么 S DBE xy 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对话: A同学:因为 y ,所以 S DBE x ,求这

32、个函数的最大值即可 B同学:我们知道 x2 y2 100,借助完全平 方公式可求 S DBE xy的最大值 C同学: DBE是直角三角形,底 BE 10,只要高最大, S DBE就最大,我们先将所有满足 BE 10的直角 DBE都找出来,然后在其中寻找高最大的 DBE即可 ( 1)请选择 A同学或者 B同学的方法,完成解题过程 ( 2)请帮 C同学在图 中画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D,并标出使 DBE面积最大的点 D1(保留作图痕迹,可适当说明画图过程) 【解决问题】 根据对特殊情况的探究经验,请在图 中画出面积最大的梯形 ABCD的顶点 D1,并直接写出梯形 ABCD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 1)

33、 25;( 2)如下图;( 3)如下图, S 梯形 ABCD最大值为: 试题分析:( 1)选择 A同学,由 S DBE 即可作出判断;选择 B同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作出判断; ( 2)( 3)先根据题意作出恰当的图形,即可求得结果 . ( 1)选择 A同学 S DBE , 当 x2 50,即 x 5, S DBE取最大值 25 选择 B同学 方法一: S DBE xy 2xy( x2 y2) 25 当 x y 5时, S DBE取最大值 25 方法二: S DBE xy ( x2 y2) -( x-y) 2 100-( x-y) 2, 当( x-y) 2 0,即 x y 5时, S DBE取最大值 25; ( 2)如图所示,点 D1即为所求的点 ( 3)如图所示: S 梯形 ABCD最大值为: 考点:圆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考中极为常见,一般以压轴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