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浙江省宁波地区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测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的值等于 ( ) A 4 B C D 2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次根式的性质 :当 时, ;当 时, ,故选 A. 考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 二次根式的性质 ,即可完成 . 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青蛙从 5这点开始跳,则经过 2012次后它停在哪个数对应的点上 ( ) A 1 B 2 C 3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别得到从 5开始起跳后落在哪个点上,得
2、到相应的规律,看 2012次跳后应循环在哪个数上即可 第 1次跳后落在 2上; 第 2次跳后落在 1上; 第 3次跳后落在 3上; 第 4次跳后落在 5上; 4次跳后一个循环,依次在 2, 1, 3, 5这 4个数上循环, 20124=503, 应落在 5上, 故选 D 考点:找规律 -数字的变化 点评:此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猜想、归纳能力,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方法 如图, OABC 是边长为 1的正方形, OC与 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15,点 B在抛物线 ( a 0)的图象上,则 a的值为 ( ) A B C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连接 OB,过 B作 BD x轴于 D,若 OC
3、与 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15,那么 BOD=30;在正方形 OABC 中,已知了边长,易求得对角线 OB的长,进而可在 Rt OBD中求得 BD、 OD的值,也就得到了 B点的坐标,然后将其代入抛物线的式中,即可求得待定系数 a的值 连接 OB,过 B作 BD x轴于 D 则 BOC=45, BOD=30;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 OB= ; Rt OBD中, OB= , BOD=30,则: 代入抛物线的式中,得: 解得 故选 C.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式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见题,能够正确地构造出与所求相关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
4、键 如图,已知 A点坐标为( 5, 0),直线 与 y轴交于点 B,连接 AB,若 a=75,则 b的值为 ( ) A 3 B C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直线 y=x+b的斜率是 1可知 BCA=45;然后利用已知条件 a=75、外角定理可以求得 BAC=30;最后在直角三角形 ABO 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 OB即 b的值即可 直线的式是 y=x+b, OB=OC=b,则 BCA=45; 又 =75= BCA+ BAC=45+ BAC(外角定理), BAC=30; 而点 A的坐标是( 5, 0), OA=5, 在 Rt BAO 中, BAC=30, OA=5, 故选 C. 考点:三
5、角形的外角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次函数的斜率的几何意义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见题,解题时,注意挖掘隐含在 题干中的已知条件 BCA=45 如图,直线 l1 l2, O 与 l1和 l2分别相切于点 A和点 B点 M和点 N 分别是 l1和 l2上的动点, MN 沿 l1和 l2平移 O 的半径为 1, 1 6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若 MN 与 O 相切,则 C l1和 l2的距离为 2 D若 MON 90,则 MN 与 O 相切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过点 N 作 NC AM于点 C,直线 l1 l2, O 与 l1和 l2分别相切于点 A和点 B, O
6、的半径为 1,根据正弦的定义易求得 MN 的长, l1和 l2的距离; MON=90,连接 NO并延长交 MA于点 C,易证得 CO=NO,继而可得即 O 到 MN 的距离等于半径,可证得 MN 与 O 相切;由题意可求得若 MN与 O 相切,即可求得 AM的长 . 如图 1,过点 N 作 NC AM于点 C, 直线 l1 l2, O 与 l1和 l2分别相切于点 A和点 B, O 的半径为 1, CN=AB=2, 1=60, 故 A与 C正确; 如图 2 MN 是切线, O 与 l1和 l2分别相切于点 A和点 B, AMO= 1=30, AMO=60, 若 MN 与 O 相切,则 故 B错
7、误 如图 3, 若 MON=90,连接 NO并延长交 MA于点 C,则 AOC BON, 故 CO=NO, MON MOM,故 MN 上的高为 1,即 O 到 MN 的距离等于半径 故 D正确; 故选 B. 考点: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见题,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从长度分别为 3、 5、 7、 9的 4条线段中任取 3条作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列举出从 4条线段中任取 3条的所有可能的情况,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 由题意从 4
8、条线段中任取 3条的所有可能的情况为 3、 5、 7, 3、 5、 9, 3、 7、9, 5、 7、 9 而 , , , 则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故选 A.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概率的求法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小兰画了一个函数 的图象如图,那么关于 x的分式方程 的解是( ) A x=1 B x=2 C x=3 D x=4 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过点( 3, 0)即可求得 a的值,从而可以求得分式方程 的解 . 由图可得函数图象过点( 3, 0) 则 ,解得 把 代入分式方程 得 ,解得 经检验:
9、 是原方程的解 故选 A. 考点:函数的图象,解分式方程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函数图象上的点适合函数关系式,即代入函数关系式能使关系式的左右两边相等;同时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要写检验 . 如图,在纸上剪下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的纸片,使之恰好能围成一个圆锥模型,若圆的半径为 r,扇形的圆心角等于 120,则围成的圆锥模型的高为( ) A r B 2 r C r D 3r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扇形的半径为 R,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及弧长公式求得 R与 r的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围成的圆锥模型的高 . 设扇形的半径为 R,由题意得 ,解得 则围成的圆锥模型的高 故选 B. 考点:圆的周长公
10、式,弧长公式,勾股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弧长公式: ,注意在使用公式时度不带单位 . 如图,身高为 1.5米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 BA由 B向 A走去当走到 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测得 BC=3米, CA=1米,则树的高度为( ) A 4.5米 B 6米 C 3米 D 4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树的高度为 x米,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列方程求解 . 设树的高度为 x米,由题意得 解得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故选 B.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及图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确列方程求解 . 在 Rt ABC中,
11、 C=90, AC=3, BC=4,那么 cosB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 AB的长,再根据余弦的定义求解即可 . C=90, AC=3, BC=4 故选 A. 考点:锐角三角形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余弦函数的定义:余弦 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 ,故选 A.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即可完成 . 据媒体报道,我国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680 000 000
12、元,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其中 , 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680 000 000= ,故选 D.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如图,已知点 A( 0, 2)、 B( , 2)、 C(0, 4),过点 C向右作平行于x轴的射线,点 P是射线上的动点,连结 AP,以 AP 为边在其左侧作等边 A
13、PQ,连结 PB、 BA.若四边形 ABPQ 为梯形,则 ( 1)当 AB为梯形的底时,点 P的横坐标是 ; ( 2)当 AB为梯形的腰时,点 P的横坐标是 . 答案:( 1) ;( 2) 0或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 1)当 AB为梯形的底时, PQ AB,可得 Q 在 CP上,由 APQ 是等边三角形, CP x轴,即可求得答案:; ( 2)当 AB为梯形的腰时, AQ BP,易得四边形 ABPC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 CP的长,继而可求得点 P的横坐标 ( 1)如图,当 AB为梯形的底时, PQ AB, Q 在 CP上, APQ 是等边三角形, CP x轴, A
14、C 垂直平分 PQ, A( 0, 2), C( 0, 4), AC=2, 当 AB为梯形的底时,点 P的横坐标是 ; ( 2)如图,当 AB为梯形的腰时, AQ BP, Q 在 y轴上, BP y轴, CP x轴, 四边形 ABPC 是平行四边形, CP=AB= 如图 3,当 C与 P重合时, A( 0, 2)、 B( , 2) APQ=60, APQ 是等边三角形, PAQ=60, ACB= PAQ, AQ BP, 当 C与 P重合时,四边形 ABPQ 以 AB为腰 的梯形, 此时点 P的横坐标为 0; 当 AB为梯形的腰时,点 P的横坐标是: 0或 . 考点:梯形的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5、点评: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然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如图,在 中, AB=10, AC=8, BC=6,经过点 C且与边 AB相切的动圆与 CA, CB分别相交于点 P, Q,则线段 PQ长度的最小值是 答案: .8 试题分析:设 QP的中点为 F,圆 F与 AB的切点为 D,连接 FD,连接 CF,CD,则有 FD AB;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 ABC是直角三角形FC+FD=PQ,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 FC+FD CD;只有当点 F在 CD上时,FC+FD=PQ 有最小值为 CD的长,即当点 F在直角三角形 ABC的斜边 AB的高CD上时, PQ=CD有最
16、小值,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设 QP的中点为 F,圆 F与 AB的切点为 D,连接 FD、 CF、 CD,则 FD AB AB=10, AC=8, BC=6, ACB=90, FC+FD=PQ, FC+FD CD, 当点 F在直角三角形 ABC的斜边 AB的高 CD上时, PQ=CD有最小值, CD=BC ACAB=4.8 考点:切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中考常见题,正确作出相应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抛物线 先向右平移 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式是 答案: 试题分析: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17、: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抛物线 先向右平移 1个单位得到 再向上平移 3个单位得到 . 考点: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即可完成 . 如图,在长为 8 ,宽为 4 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 相似,则留下矩形的面积是 .答案: 试题分析:设留下矩形的宽为 xcm,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即可列方程求得 x,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 设留下矩形的宽为 xcm,由题意得 ,解得 则留下矩形的面积 . 考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
18、已知关于 x的方程 的一个根是 1,则 k=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把 代入方程 ,即可得到关于 k的方程,解出即可 . 由题意得 ,解得 考点:方程的根的定义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方程的根的定义:方程的根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 在函数 y= 中,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x2 试题分析:二次根号下的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分式的分母不为 0,分式才有意义 . 由题意得 , 考点: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 解答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ax2+6x+c
19、的图象经过点 A( 4,0)、 B( 1, 0),与 y轴交于点 C,点 D在线段 OC上, OD=t,点 E在第二象限, ADE=90, tan DAE=, EF OD,垂足为 F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式; ( 2)求线段 EF、 OF的长(用含 t的代数式表示); ( 3)当 ECA为直角三角形时,求 t的值 答案:( 1) y=2x2+6x+8;( 2) EF=t, OF=t2;( 3) 或 8 试题分析:( 1)由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4, 0)、 B( 1, 0)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 ( 2)先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 DEF= ODA,即可证得 EDF DAO,根据相似三角
20、形的性质可得 ,即可得到 EF 的长,同理可得 DF的长,即可求得 OF的长; ( 3)先求的抛物线与 y轴的交点 C,即得 OC的长,过 E点作 EM x轴于点M,则在 Rt AEM中, EM=OF=t2, AM=OA+AM=OA+EF=4+t,分当 CEA=90时,当 ECA=90时,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 ( 1)二次函数 y=ax2+6x+c的图象经过点 A( 4, 0)、 B( 1, 0), ,解得 , 这个二次函数的式为: y=2x2+6x+8; ( 2) EFD= EDA=90 DEF+ EDF=90, EDF+ ODA=90, DEF= ODA EDF DAO
21、 , = , , EF=t 同理 , DF=2 OF=t2 ( 3) 抛物线的式为: y=2x2+6x+8, C( 0, 8), OC=8 如图,过 E点作 EM x轴于点 M 则在 Rt AEM中, EM=OF=t2, AM=OA+AM=OA+EF=4+t, 当 CEA=90时, CE2+AE2=AC2 解得 当 ECA=90时, CE2+AC2=AE2 解得 即点 D与点 C重合 . 考点: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 1)动手操作: 如图 ,将矩形纸片 ABCD折叠,使点 D与点 B重合,点 C落在点 处,折痕为
22、EF,若 ABE=20,那么 的度数为 。 ( 2)观察发现: 小明将三角形纸片 ABC( AB AC)沿过点 A的直线折叠,使得 AC 落在 AB边上,折痕为 AD,展开纸片(如图 );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 A和点 D重合,折痕为 EF,展平纸片后得到 AEF(如图 )小明认为 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 3)实践与运用 : 将矩形纸片 ABCD 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 EF,折痕与 AD边交于点 E,与 BC 边交于点 F;将矩形 ABFE与矩形 EFCD分别沿折痕 MN 和 PQ折叠,使点 A、点 D都与点 F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 MP=MN=PQ
23、(如图 ) ,求 MNF的大小。 答案:( 1) 125;( 2)同意;( 3) 60 试题分析:( 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 AEB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 DEF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 EFC的度数,即可得到结果; ( 2) 设 AD与 EF 交于点 G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AD平分 BAC,所以 BAD= CAD AGE= DGE=90,即得 AEF= AFE,从而可以证得结论; ( 3)过 N 作 NH AD于 H,设 ,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证得 MPF为等边三角形,则 MFE=30, MFN=60,又MN=MF= ,则 MNF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
24、得结果; ( 1)因为 ABE=20,所以 AEB=70 由折叠知, DEF=55 所以 = EFC=125; ( 2)同意 设 AD与 EF 交于点 G 由折叠知, AD平分 BAC,所以 BAD= CAD 由折叠知, AGE= DGE=90, 所以 AGE= AGF=90, 所以 AEF= AFE所以 AE=AF, 即 AEF为等腰三角形 ( 3)过 N 作 NH AD于 H 设 由折叠知, MPF为等边三角形 MFE=30 MFN=60, 又 MN=MF= MNF为等边三角形 MNF=60. 考点:折叠问题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
25、比较典型 宁波滨海水产城一养殖专业户陈某承包了 30亩水塘,分别养殖甲鱼和桂鱼有关 成本、销售额见下表: ( 1) 2011年,陈某养殖甲鱼 20亩,桂鱼 10亩求陈某这一年共收益多少万元?(收益销售额 -成本) ( 2) 2012年,陈某继续用这 30亩水塘全部养殖甲鱼和桂鱼,计划投入成本不超过 70万元若每亩养殖的成本、销售额与 2011年相同,要获得最大收益,他应养殖甲鱼和桂鱼各多少亩? ( 3)已知甲鱼每亩需要饲料 500kg,桂鱼每亩需要饲料 700kg根据( 2)中的养殖亩数,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实际使用的运输车辆每次装载饲料的总量是原计划每次装载总量的 2倍,结果运输养殖所需全部饲
26、料比原计划减少 了 2次求陈某原定的运输车辆每次可装载饲料多少 kg 答案:( 1) 17万元;( 2)甲鱼 25亩,桂鱼 5亩;( 3) 4000kg 试题分析:( 1)仔细分析题意及表中数据即可列算式求解; ( 2)先设养殖甲鱼 x亩,则养殖桂鱼( 30-x)亩列不等式,求出 x的取值,再表示出陈某可获得收益为 y万元函数关系式求最大值; ( 3)设陈某原定的运输车辆每次可装载饲料 a,结合( 2)列分式方程求解 ( 1) (万元) 答:陈某这一年共收益 17万元; ( 2)设甲鱼养殖 亩,则养殖桂鱼 亩, 由题意知 解得 设收益为 万元,则 函数值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当 时, 最大
27、值 17.5万元 答:要获得最大收益,应养殖甲鱼 25亩,桂鱼 5亩; ( 3)设陈某原定的运输车辆每次可装载饲料 a, 由( 2)得,共需要饲料为 50025+7005=16000( ), 解得 a=4000, 把 a=4000代入原方程公分母得, 2a=24000=80000, 故 a=4000是原方程的解 答:陈某原定的运输车辆每次可装载饲料 4000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列不等式求 x的取值范围,再表 示出函数关系求最大值,再列分式方程求解 如图, AB为量角器(半圆 O)的直径,等腰直角 BCD的斜边 BD交量角器边缘于点
28、G,直角边 CD切量角器于读数为 60的点 E处(即弧 AE的度数为60),第三边交量角器边缘于点 F处 ( 1)求量角器在点 G处的读数 ( 0 90); ( 2)若 AB=10cm,求阴影部分面积 答案:( 1) 30 ;( 2) - 试题分析:( 1)连接 OE, OF,先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 OE CD,再根据 BD为等腰直角 BCD的斜边,可得 BC CD, D= CBD=45,即可证得OE BC,则有 ABC= AOE=60,即得 ABG 的度数,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 2)先证得 OBF为正三角形,先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 OBF的面积 -三角形 OBF的面积,结合扇形的面积公
29、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 ( 1)连接 OE, OF CD切半圆 O 于点 E OE CD, BD为等腰直角 BCD的斜边, BC CD, D= CBD=45, OE BC ABC= AOE=60, ABG= ABC- CBD=60-45=15 弧 AG的度数 =2 ABG=30, 量角器在点 G处的读数 =弧 AG的度数 =30 ; ( 2) OF=OB=0.5AB=5cm, ABC=60, OBF为正三角形, BOF=60, S 扇形 = ( cm2), S OBF= S 阴影 =S 扇形 -S OBF= - 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扇形、三角形的面积公
30、式 点评:本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是中考常见题,熟练掌握圆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 某中学为了了解学生体育活动情况,随即调查了 720名初二学生,调查内容是: “每天锻炼是否超过 1小时及未超过 1小时的原因 ”,利用所得的数据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图示,解答下列问题: ( 1)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随机选出一名学生测试其体育成绩,选出的是 “每天锻炼超过 1小时 ”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 ( 2) “没时间 ”锻炼的人数是多少?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 3) 2012年宁波市区初二学生约为 2万人,按此调查,可以估计 2012年宁波市区初二学生中每天锻炼未超过 1小时的学生
31、约有多少万人? ( 4)请根据以上结论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 1) ;( 2) 400人;( 3) 1.5万人;( 4)根据同学们的锻炼身体时间情况可 以发现,同学们需要加强锻炼 试题分析:( 1)根据扇形统计图得出,超过 1小时的占 90,利用圆心角的度数比得出概率; ( 2)利用 “每天锻炼超过 1小时 ”的学生的概率,得出未超过 1小时的人数,即可得出总人数,再利用条形图求出; (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得出答案:; ( 4)根据锻炼身体的情况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内容健康,能符合题意可 ( 1)由图可得选出的是 “每天锻炼超过 1小时 ”的学生的概率 ; ( 2) 人, 540-12
32、0-20=400人, “没时间 ”锻炼的人数是 400 ( 3) 2012年宁波市区初二学生 中每天锻炼未超过 1小时的学生约有 2 =1.5万人; ( 4)根据同学们的锻炼身体时间情况可以发现,同学们需要加强锻炼 考点:统计图的应用 点评:读懂统计图,根据扇形图与条形图综合应用得出每天锻炼未超过 1小时的概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答案: 试题分析:先对分子、分母分别因式分解,再约分,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求值 . 原式 = = = 当 时,原式 =3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计算: 答案: - 试
33、题分析:先根据 0 指数次幂、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有理数的乘方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 原式 1+2 -1-3 =- . 考点:实数的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在半径为 4的 O 中,点 C是以 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 OD AC,垂足为 D,点 E是射线 AB上的任意一点, DF/AB, DF 与 CE相交于点 F,设 EF=, DF= (1) 如图 1,当点 E在射线 OB上时,求 关于 的函数式,并写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2) 如图 2,当 点 F在 O 上时,求线段 DF 的长; (3) 如果
34、以点 E为圆心、 EF 为半径的圆与 O 相切,求线段 DF 的长 答案:( 1) ( );( 2) 2+2 ;( 3) 或或 试题分析:( 1)连接 OC,先根据垂径定理证得 OD=AD,再结合 DF/AB可得CF=EF,即可得到 DF= = 由点 C是以 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可得 CO AB由 EF= , AO=CO=4,可得到 CE=2 , OE=,即可得到结果; ( 2)当点 F在 O 上时,连接 OC、 OF,则 EF= ,即得OC=OB= AB=4,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 3)分当 E与 O 外切于点 B时,当 E与 O 内切于点 B时,当 E与 O 内切于点 A时,三种情况,
35、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 ( 1)连接 OC AC 是 O 的弦, OD AC, OD=AD. DF/AB, CF=EF, DF= = 点 C是以 AB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 CO AB EF= , AO=CO=4 CE=2 , OE= . ( ) ( 2)当点 F在 O 上时,连接 OC、 OF, EF= , OC=OB= AB=4 DF=2+ =2+2 ( 3)当 E与 O 外切于点 B时, BE=FE , , , ) DF= 当 E与 O 内切于点 B时, BE=FE , , , ) DF= 当 E与 O 内切于点 A时, AE=FE , , , ) DF= 考点:圆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