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2940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桐乡市桐星中学九年级文理联赛模拟卷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判断 . A、 , B、 无法化简, D、 ,故错误; C、 ,本选项正确 .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完成 . 如图,已知矩形 ABCD, R、 P分别是 DC、 BC 上的点, E、 F分别是 AP,RP 的中点,当 P在 BC 上从 B向 C移动而 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 EF 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 EF 的长逐渐减小

2、C线段 EF 的长不改变 D线段 EF 的长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连接 AR,由 E、 F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可得 EF 为 APR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结合 P在 BC 上从 B向 C移动而 R不动即可判断 . 连接 AR E、 F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 P在 BC 上从 B向 C移动而 R不动 长度不变 线段 EF 的长不改变 故选 C.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 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 已知: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8, M在 DC 上,且 DM 2, N 是 AC

3、上一动点,则 DN MN 的最小值为( ) A 8 B 10 C 11 D 12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求 DN+MN 的最小值, DN, MN 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 DN, MN 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如图,连接 BM 点 B和点 D关于直线 AC 对称 NB=ND 则 BM 就是 DN+MN 的最小值 正方形 ABCD的边长是 8, DM=2 CM=6 DN+MN 的最小值是 10 故选 B. 考点: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解要求 DN+MN 的最小值, DN, MN 不能直接求,而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 DN

4、+MN 的最小值即为线段 BM 的长 . 如图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从几何体的上面看到的图形即可判断 . 由图可得几何体的俯视图是第三个,故选 C.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完成 . 二次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逐一排除的 方法因为 , b=1,对称轴不是 y轴,排除 C、 D;再根据开口方向,确定 a的符号及对称轴的位置,排除 A 因为对称轴 ,所以对称轴不是 y轴,排除 C、 D; 当 时,对称轴 ,排除 A; 当 时,对称轴 , B正确 故选 B 考点:二次函数

5、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即可完成 . 解关于 x的方程 时产生增根,则 m的值等于 ( ) A -2 B -1 C 1 D 2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把方程 去分母得到整式方程,再根据增根的定义可得,最后把 代入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结果 . 由 得 由题意得 ,则 , 故选 A. 考点:增根的定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增根的定义:使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等于0的根叫分式方程的增根 . 使式子 有意义的 x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1且 x-2 C x-2 D x 1且 x-2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次根号

6、下的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才有意义;分式的分母不为 0,分式才有意义 . 由题意得 ,解得 x1且 x-2,故选 B. 考点: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 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 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 , B , , C 32, 42, 52 D 1, 2, 3 答案: A 试题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 . A、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B、 , C、 , D、 ,均不符合题意 .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点评:本题属

7、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完成 . 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a a =a B( a b ) = a b C 0.0081=8.110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幂的运算法则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判断 . A、 , B、 , C、 ,故错误; D、 ,本选项正确 . 考点:幂的运算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积的乘方,先把各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且与 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 ,其中 、 下列结论: ; ; ; ;正确的结论是 .答案:( 1)( 2)( 3)( 4) 试

8、题分析:根据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 x轴的交点个数、特殊点的位置依次分析各小题即可 . 由图可得 , , 则 , , 当 时, 由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可得 ,则可得 所以正确的结论是( 1)( 2)( 3)( 4)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完成 . 有五根木条,分别为 12cm, 10cm, 8cm, 6cm, 4cm,则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答案: 试题分析:先列举出所有情况,再分析得出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数,即可得到结果 . 从中任取三根共有如下 10种组合: 12cm, 10cm,

9、 8cm 12cm, 10cm, 6cm 12cm, 10cm, 4cm 12cm, 8cm, 6cm 12cm, 8cm, 4cm 12cm, 6cm, 4cm 10cm, 8cm, 6cm 10cm, 8cm, 4cm 10cm, 6cm, 4cm 8cm, 6cm, 4cm 组成三角形的共有如下组合: 12cm, 10cm, 8cm 12cm, 10cm, 6cm 12cm,10cm, 4cm 12cm, 8cm, 6cm 10cm, 8cm, 6cm 10cm, 8cm, 4cm 8cm, 6cm, 4cm 则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 考点:概率的求法,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点评:

10、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 x、 y的长满足 ,则第三边长为 答案: , , 试题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两条边 x、 y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 由题意得 ,解得 当 时,第三条边只能为斜边,长 当 时,第三条边长 或 .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勾股定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非负数的性质: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 0,这两个数均为 0. 规定 *为一种运算,它满足 a*b= ,那么 1992*(1992*1992)=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运算法则 a*b= 先计算 1992*

11、1992后,再次运用运算法则a*b= 即可 . 由题意得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中所给的运算法则,两次运用运算法则解题 . O 的半径是 13,弦 AB CD, AB=24, CD=10,则 AB与 CD的距离是 . 答案:或 7 试题分析:根据弦心距的定义分弦 AB与 CD在圆心的同侧与弦 AB与 CD在圆心的异侧两种情况分析 . 当弦 AB与 CD在圆心的同侧时, AB与 CD的距离 =当弦 AB与 CD在圆心的异侧时, AB与 CD的距离 =考点:弦心距,勾股定理 点评:解答本题的根据是读懂题意,正确分类,结合弦心距的定义的求解 . 解答题 解方程: 答案:

12、 试题分析:先去分母,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 1,注意最后要写检验 . 考点:解分式方程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即可完成 . 某商场将进价 40元一个的某种商品按 5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 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一元,销量减少 10个,为赚得最大利润,售价定为多少?最大利润是多少? 答案:定价为 70元 /个,利润最高为 9000元 试题分析:设每个涨价 x元,获得利润为 y元,根据总利润 =单利润 销售量,即可得到函数关系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 设每个涨价 x元,获得利润为 y元,由题意得 y=(50+x-40)(50

13、0-10x) =- 10( x-20) 2 +9000( 0x50且为整数) 答:定价为 70元 /个,利润最高为 9000元 .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 懂题意,找到量与量的关系,正确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同时熟练掌握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 如图,在 ABC中,点 O 是 AC 边上的一动点,过点 O 作直线 MN/BC,MN 交 BCA的平分线于点 E,交 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 1)求证: EO=FO; ( 2)当点 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 AECF是矩形?证明你的结论; ( 3)说明,当点 O 运动到何处时,且 ABC具备什么条件时,四边形 A

14、ECF是正方形(不证明) 答案:( 1)由已知 MN BC, CE、 CF分别平分 BCO 和 GCO,可推出 OEC= OCE, OFC= OCF,所以得 EO=CO=FO;( 2)当点 O 在 AC 的中点时;( 3)当点 O 在 AC 的中点,且 ACB=90时 试题分析:( 1)由已知 MN BC, CE、 CF分别平分 BCO 和 GCO,可推出 OEC= OCE, OFC= OCF,所以得 EO=CO=FO; ( 2)由( 1)得出的 EO=CO=FO,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则由EO=CO=FO=AO,所以这时四边形 AECF是矩形; ( 3)由已知和( 2)得到的结论,

15、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且 ABC满足 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则推出四边形 AECF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所以四边形 AECF是正方形 ( 1) MN BC, OEC= BCE, OFC= GCF, 又 CE平分 BCO, CF平分 GCO, OCE= BCE, OCF= GCF, OCE= OEC, OCF= OFC, EO=CO, FO=CO, EO=FO; ( 2)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四边形 AECF是矩形 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 AO=CO, 又 EO=FO, 四边形 AECF是平行四边形, FO=CO, AO=CO=EO=FO, AO+CO=EO

16、+FO,即 AC=EF, 四边形 AECF是矩形; ( 3)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且 ABC满足 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 AECF是正方形 由( 2)知,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四边形 AECF是矩形, 已知 MN BC,当 ACB=90,则 AOF= COE= COF= AOE=90, AC EF, 四边形 AECF是正方形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和矩形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出 EO=FO,然后根据( 1)的结论确定( 2)( 3)的条件 如图 1,在 Rt ABC中, C 90, BC 8厘米,点 D在 AC 上, CD 3厘米点 P

17、、 Q 分别由 A、 C两点同时出发,点 P沿 AC 方向向点 C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 k 厘米,行完 AC 全程用时 8 秒;点 Q 沿 CB方向向点 B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 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 x秒 , DCQ 的面积为 y1平方厘米, PCQ 的面积为 y2平方厘米 ( 1)求 y1与 x的函数关系,并在图 2中画出 y1的图象; ( 2)如图 2, y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 4, 12),求点 P的速度及 AC 的长; ( 3)在图 2中,点 G是 x轴正半轴上一点( 0 OG 6),过 G作 EF 垂直于 x轴,分 别交 y1、 y2于点 E、 F 说出线段 EF

18、 的长在图 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当 0 x时,求线段 EF 长的最大值 答案:( 1) 图象如图所示: ( 2)点 P的速度每秒 厘米, AC 12厘米; ( 3) 表示 PCQ 与 DCQ 的面积差(或 PDQ 面积); 试题分析:( 1)已知了 CD=3,根据 Q 点的速度可以用时间 x表示出 CQ 的长,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 y1, x的函数关系式; ( 2)可先求出 y2的函数式,然后根据其顶点坐标来确定 k的取值已知了 P点走完 AC 用时 8s,因此 AC=8k,而 AP=kx, CQ=x,那么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关于 y2, x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可根据顶点坐标

19、求出 k的值; ( 3) EF 其实就是 y2-y1,也就是三角形 PCQ 和 CDQ 的面积差即三角形 PDQ 的面积得出 EF 的函数关系式后,根据自变量的取值以及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EF 的最大值 ( 1) , CD 3, CQ x, 图象如图所示: ( 2) , CP 8k-xk, CQ x, 抛物线顶点坐标是( 4, 12), 解得 则点 P的速度每秒 厘米, AC 12厘米; ( 3) 观察图象,知线段的长 EF y2-y1,表示 PCQ 与 DCQ 的面积差(或 PDQ 面积) 由( 2)得 . EF y2-y1, EF , 二次项系数小于, 在 范围,当 时, 最大 考点: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本题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是中考压轴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熟练掌握情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