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2944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 a+b+c=3,a2+b2+c2=3,则 a2011+b2011+c2011的值是 ( ) A 0 B 3 C 22005 D3 22005 答案: B 若抛物线 的最低点的纵坐标为 n,则 m-n的值是( ) A B C 1 D 2 答案: C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经计算得到解集 是( )。 A. B. C. D. 答案: C 如果 与 的平均数是 6,那么 与 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 C 的平方根是 ( ) A B C D 答案: D 用 mina, b表示 a, b两

2、数中的最小值 , 若函数 y=min|x|, |x+t|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则 t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答案: D 如图,矩形 ABCD中, AB=3, BC=5,点 P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点 P不与点 B、 C重合),现将 PCD沿直线 PD折叠,使点 C 落到点 C处;作 BPC的角平分线交 AB于点 E设 BP=x, BE=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与 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 D 如图,已知点 A的坐标为( , 3), ABAx轴,垂足为 B,连接 OA,反比例函数 y= ( k 0)的图象与线段 OA、 AB分别交于点 C、

3、 D若 AB=3BD,以点 C为圆心, CA的 倍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 x轴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C 如图、在 Rt ABC中, C=90, AC=8, BC=6,两等圆 A, B外切,那么图中两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A B C D 答案: B 如图,在等腰 Rt ABC中斜边 BC=9,从中裁剪内接正方形 DEFG,其中 DE在斜边 BC 上,点 F、 G分别在直角边 AC、 AB上,按照同样的方式在余下的三角形中继续裁剪,如此操作下去,共可裁剪出边长 大于 1的正方形( )个 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填

4、空题 若 ,且 ,则 _ 答案: 如图, AB为 O 的直径, AC 交 O 于 E点, BC 交 O 于 D点, CD=BD, C=70,现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A=45; AC=AB; 弧 AE=弧 BE ; 2CE AB=BC2,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答案: 一根 8cm长的尺子,只需刻上两个刻度就可以量出 18 之间的任何整数厘米长的物体长( “简称完全度量 ,分点分别为 0、 1、 2、 3、 4、 5、 6、 7、 8)你觉的刻上两个刻度分别应该是 和 。 答案:, 2 长为 1,宽为 的矩形纸片( ),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

5、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 此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终止当 =3时, 的值为 _. 答案: 或 已知二次函数 ,当 时,则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 _ _ 答案: -7y-3 使分式 的值为正的条件是 答案: x 解答题 已知:以原点 O 为圆心, 5为半径的半圆与 y轴交于 A、 G两点, AB与半圆相切于点 A,点 B的坐标为( 3, )。(如图 1 )过半圆上的点 C 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 D.Rt DOC的面积为 。 ( 1)求点 C的坐标; ( 2) 命题 “如图 2,以 y轴为对称轴的等腰梯形 MNPQ

6、与 M1N1P1Q1的上底和下底都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 NP MQ, PQ P1Q1,且 NP MQ设抛物线y=a0x2+h0过点 P、 Q,抛物线 y=a1x2+h1过点 P1、 Q1,则 h0 h1”是真命题请你以Q( 3, 5)、 P( 4, 3)和 Q1( p, 5)、 P1( p+1, 3)为例进行验证; 当图 1中的线段 BC 在第一象限时,作线段 BC 关于 y轴对称的线段 FE,连接BF、 CE,点 T是线段 BF 上的动点(如图 3);设 K 是过 T、 B、 C三点的抛物线 y=ax2+bx+c的顶点,求 K 的纵坐标 yK的取值范围 答案:( 1) C( 4, 3)( 2

7、分)和 C( 4, -3) ( 2) 过点 P( 4, 3)、 Q( 3, 5)的抛物线 即为 ,得 = 。 过 P ( p+1, 3)、 Q ( p, 5)的抛物线 MQ M1Q1,其中 MQ=6,可知 0p 3; 7p+3 0, 2p+1 0, 3-p 0, 因而得到 h0-h1 0,证得 h0 h1或者说明 2p+1 0, -14p2+36p+18在 0p 3时总是大于 0,得到 h0-h1 0 显然抛物线 y=ax2+bx+c的开口方向向下, a 0 当 T运动到 B点时,这时 B、 T、 K 三点重合即 B为抛物线的顶点, yK5; 将过点 T、 B、 C三点的抛物线 y=ax2+b

8、x+c沿 x轴平移,使其对称轴为 y轴,这时 yK 不变 则由上述 的结论,当 T在 FB上运动时,过 F( -3, 5)、 B( 3, 5)、 C( 4,3)三点的抛物线的顶点为最高点, yK 5yK 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班商定举行一次远足活动, 、 两地相距 10千米,甲班从 地出发匀速步行到 地,乙班从 地出发匀速步行到 地 .两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设步行时间为 小时,甲、乙两班离 地的距离分别为 千米、千米, 、 与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 1)直接写出 、 与 的函数关系式; ( 2)求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几小时相遇?相遇时乙班离 地多少千 米? (

9、 3)甲、乙两班相距 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答案:( 1) y1=4x, y2=-5x+10 ( 2)由图象可知甲班速度为 4km/h,乙班速度为 5km/h, 设甲、乙两班学生出发后, x小时相遇,则 4x+5x=10, 解得 x= 当 x= 时, y=-5 +10= , 相遇时乙班离 A地为 km ( 3)甲、乙两班首次相距 4千米, 即两班走的路程之和为 6km, 故 4x+5x=6, 解得 x= h 甲、乙两班首次相距 4千米时所用时间是 h 某地区中考体育测试满分为 40分,某九级进行了体育模拟测试,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把分析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试

10、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抽取的样本中,成绩为 39分的人数有 人; ( 2)抽取的样本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众数是 分; ( 3)该地区体育考成绩 39分以上(含 39分)的为优秀,且要求优秀率不低于70%, 请通过计算说明本次体育模拟测试的优秀率是否达到要求? 答案:( 1)样本总数为 1020%=50,成绩为 39分的人数 =50-20-10-4-2=14(人); ( 2)数据总数为 50,中位数为第 25、 26位数的平均数,所以中位数为( 39+39) 2=39, 数据 40出现了 2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经众数是 40; ( 3)满分所占百分比为 205

11、0=40% 该校九年级能得到满分人数为 30040%=120(人) 如图,直线 y=kx+b与反比例函数 只有一个交点 A( 1 , 2) ,且与x轴、 y轴分别交于 B,C两点, AD垂直平分 OB,垂足为 D, ( 1)求点 B的坐标和 m的值; ( 2)求直线式 答案:( 1) A( 1 , 2) OD=1 AD垂直平分 OB OB=2,即点 B( 2 , 0) 把 A( 1 , 2)代入 得 =2 ( 2)把 A( 1 , 2) ,B( 2 , 0)代入 y=kx+b得 解得 k=-2,b=4 y=-2x+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格点 A, B, C作一圆弧, ( 1)在图中作

12、出该弧的圆心 O,则点 O 的坐标是( , ); ( 2)作出过点 B且与该弧相切的直线;(原创) 答案: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 可以作弦 AB和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圆心 如图所示,则圆心是( 2, 0) 已知 a=( ) , b=2cos 45 - , c=(2011- ) ,d= ( 1)请化简这四个数; ( 2) 从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积为无理数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1) a= ; b=2cos45- =2 - =0; c=( 2011-) 0=1; d=|1- |= -1。 ( 2) ab= 0=0; ac= 1= ; ad= 1= ; bc=01=

13、0; bd=0( -1) =0; cd=1( -1) = -1 P(积为无理数) = 如图 1,在直角梯形 ABCD中, AD/BC, A=90, AB=8cm, AD=6cm, BC=10cm。点 P从点 B出发沿 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同时,线段 EF从 CD出发沿 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 cm/s,且 EF 与 BD交于点 Q,连接PE、 PF。当点 P与点 Q 相遇时,所有运动停止。若设运动时间为 t( s) . (1)求 CD的长度 (2)当 PE/AB时,求 t的值; (3) 设 PEF的面积为 S,求 S关于 t的函数关系式; 如图 2,当 PEF的外接圆圆

14、心 O 恰好在 EF 中点时,则 t的值为 (请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 1)过点 D作 DM BC,交 BC 于点 M AD/BC, A=90 DM=AB=8cm, BM=AD=6cm CM=4cm, CD= cm ( 2)由题意可求 BD=10cm, BP=t, DP=10-t DE=t PE/CD DPE DBA 即 解得 t= ( 3) 过点 B作 BH CD,交于点 H,过点 P作 PG EF,交于点 G, BD=BC=10cm, CD= cm DH= cm BH= cm EF/CD 易证, EF=CD= , DQ=DE=t, QP=BD-BP-DQ=10-2t 可证 QPG DBH 即 PG= S= t= 提示:如图过点 P作 MN/AB,则 PM AD, PN BC 由题意可知 EPF=90 通过相似可得 PM= PN= ME= NF= 由 可解得 t1= , t2= (舍去 ) (也可用相似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