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2956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 )0等于 ( ). A 0 B 1 C 2009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0指数次幂的性质:任何非 0数的 0次幂均为 1. (2009- )0=1,故选 B. 考点: 0指数次幂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 0 指数次幂的性质,即可完成 古希腊数学家把 1, 3, 6, 10, 15, 21, 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第 100个三角形数与第 98个三角形数的差为 ( ). A 199 B 197 C 195 D 193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 ,

2、 , , ,即可得到规律解决问题 . 由题意得第 100个三角形数与第 98个三角形数的差 ,故选 A. 考点:找规律 -数字的变化 点评:解答此类找规律的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所给数字得到规律,再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解题 . 下面几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 1, 5 B 5, 12, 14 C 7, 2, 4 D 1, 2, 3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A、 , C、 , D、 ,均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错误; B、 ,能构成三角形,本选项正确 .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

3、三边关系,即可完成 如图, OB OD, OC OA, BOC=32,那么 AOD等于 ( ) A 148 B 132 C 128 D 90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OB OD, OC OA可得 AOC= BOD=90,再结合 BOC=32可得 AOB的度数,从而求得结果 . OB OD, OC OA AOC= BOD=90 BOC=32 AOB=58 AOD=148 故选 A. 考点:垂直的定义,比较角的大小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角的大小关系,即可完成 如图,直线 AB, CD相交于 O, OE平分 AOC, EOC=40,则 BOD=( ) A 40 B 80 C

4、50 D 100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 AOC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求解即可 . OE平分 AOC, EOC=40 AOC=80 BOD= AOC=80 故选 B.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点评: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若 1+ 2=180,则 ( ). A c d B a b C c d且 a b D 3= 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1+ 2=180、对顶角相等结合图形的特征即可作出判断 . 1+ 2=180, 2= 4 1+ 4=180 a b 故

5、选 B.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 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2102) 3 = ( ). A 2106 B 5106 C 8106 D 8102 答案: C 试题分析: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把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 ,故选 C. 考点:积的乘方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 A (a+b)2=a 2+b 2 B (a-b)2=a 2-b 2 C (x-4)(x+4)=x2-4 D (a+b)2=a2+b

6、2+2ab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依次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 A、 , B、 , C、,故错误; D、 ,本选项正确 . 考点:整式的乘法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 平方差公式: . 把 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其中 , 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0.00000156= ,故选 D.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属

7、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法则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 , B、 与 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 D、 ,故错误; C、 ,本选项正确 . 考点: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幂的运算、合并同类项法则,即可完成 . 填空题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如图,点 O 是 ABC的内心,若 A=80,则 BOC=_. 答案: 试题分析:由 A=8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ABC+ A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

8、形的内心的定义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OBC+ OCB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 A=80 ABC+ ACB=100 点 O 是 ABC的内心 OBC+ OCB=50 BOC=130.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若 AE是 ABC的中线, BC=4,则BE=_ 答案: 试题分析: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段叫三角形的中线 . AE是 ABC的中线, BC=4 BE=2 考点:三角形的中线 点评:本题属于

9、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即可完成 如图,要把水渠 AB中的水引到水池 C中,需要在渠岸 AB处开挖 .为了使所挖水最短,工人过 C点作 CD AB于 D,此时,他们将 CD作为水沟,其做法的道理是 _ 答案:垂线段最短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图形特征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解即可 由图可得他们将 CD作为水沟,其做法的道理是垂线段最短 考点:垂线段最短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即可完成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2cm 和 4cm,而第三边 x 的长是一个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第三边 x的长是 _cm,周长是 _cm 答案:, 10 试题分

10、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得 x的范围,再结合第三边 x的长是一个偶数求解即可 . 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2cm和 4cm ,即 第三边 x的长是一个偶数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为 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 40 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 180-90-40=50 考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完

11、成 ( 1)在 ABC中, C=70, A=50,则 B=_度; ( 2)若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 1:2:3,则此三角形是 _三角形 答案:( 1) 60;( 2)直角 试题分析:( 1)由 C=70, A=5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 2)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最大角的度数,即可作出判断 . ( 1) C=70, A=50, B=180-70-50=60; ( 2) ,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上图是一把剪刀,其中 ,则 度,

12、其理由是 答案:,对顶角相等 试题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结合图形的特征求解即可; 由图可得 ,其理由是对顶角相等 考点:对顶角相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即可完成 若 4x=3, 4 y =7,则 4x+y _ 答案: 试题分析: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可得 ,再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 当 , 时, . 考点: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由公式 得到. 计算: 32= _; 0.1251008 100=_ 答案:, 1 试题分析: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可得 ,即可求得结果 . ; . 考点:有理数的乘方,逆用积的乘方公式 点

13、评:解题的关键是逆用积的乘方公式:由公式 得到. 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 _,次数是 答案:, 2 试题分析: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 的系数是 3,次数是 2 考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定义,即可完成 解答题 如图, l 2, DE BC, AB BC,那么 A= 3吗?说明理由 .答案: A= 3 试题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证得 DEC= ABC=90,即可得到 DE BA,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1= A, 2= 3,再结合 l 2即可证得结论 . DE BC, AB BC, DEC=

14、 ABC=90 DE BA 1= A, 2= 3 又 l 2 A= 3.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阅读下列例题的解题过程,给出问题的解答 . 已知 a2-4a-2=0,求 a3-3a 2-6a+30的值 . 答案: 试题分析:由 a2-4a-2=0可得 a2=4a+2, a3=4a2+2a,再整体代入变形求值即可 . a2-4a-2=0 a2=4a+2, a3=4a2+2a a3-3a 2-6a+30=(4a2+2a)-3a 2-6a+30=a2-4a+30=4a+2-

15、4a+30=32. 考点:代数式求值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已知: A的余角是它的 2倍,求 A的度数 . 答案: 试题分析:设 A=x,则它的的余角是 2x,再根据余角的定义即可列方程求解 . 设 A=x,则它的的余角是 2x,由题意得 x+2x=90,解得 x=30 所以 A=30. 考点:余角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余角的定义 :若两个角的和为 90,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 根据下列证明过程填空: ( 1)如图,已知直线 EF 与 AB、 CD都相交,且 AB CD,试说明

16、1= 2的理由 . 解: AB CD (已知 ) 2= 3( ) 1= 3( ) 1= 2( 等量代换 ) ( 2)如图,已知: AOC BOD,试说明 AC BD成立的理由 . 解: AOC BOD A= ( ) AC BD ( ) 答案:(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 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即可 . ( 1) AB CD (已知 ) 2= 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3( 对顶角相等 ) 1= 2( 等量代换 ) ; ( 2) AOC BOD A= B (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7、 ) AC BD(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 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求值即可 . 原式 =x2 y2+2xy-( x2 -y2)= x2 y2+2xy- x2+y2=2y2+2xy 当 时,原式 =2 2+21 =1 . 考点:整式的化简求值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计算:( 1) ; (

18、 2) 20112013-20122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 答案:( 1) 13;( 2) -1 试题分析:( 1)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 ( 2)先化 20112013=( 2012-1)( 2012+1),再根据平方差公式求解即可 . ( 1)原式 =43+2-1=12+2-1=13; ( 2)原式 =( 2012-1)( 2012+1) -20122=20122-1-20122=-1.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计算:( 1) -a+(2a-b);( 2) (15a2 6a) (3a) 答案:(

19、 1) a-b;( 2) 5a 2 试题分析:( 1)先根据去括号法 则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 2)根据多项式除单项式法则去括号化简即可 . ( 1)原式 =-a+2a-b= a-b; ( 2)原式 =15a2 (3a) 6a (3a) = 5a 2. 考点:整式的化简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已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结合下图,试探索这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 ( 1)如图 1, AB EF, BC DE.猜想 1与 2的数量关系是: _. ( 2)如图 2, AB EF, BC DE. 猜想 1

20、与 2的数量关系是: _. ( 3)由( 1)(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_ . 答案:( 1)相等;( 2)互补;( 3)相等或互补 试题分析:( 1)由 BC DE可得 1= AGD,由 AB EF 可得 2= AGD,即可得到结果; ( 2)由 BC DE可得 1= EGB,由 AB EF 可得 2+ EGB=180,即可得到结果; ( 3)结合( 1)( 2)中得出的结论即可作出判断 . ( 1) BC DE, 1= AGD AB EF, 2= AGD 1= 2; ( 2) BC DE, 1= EGB AB EF, 2+ EGB=180 1+ 2=180,即 1与 2互补 ; ( 3)由( 1)(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