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2956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兴化市安丰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构成比例线段的一组是 A 1 cm, 2 cm, 3 cm, 6 cm B 2 cm, 3 cm, 4 cm, 6 cm C 1cm, cm, cm, cm D 1 cm, 2 cm, 3 cm, 4 cm 答案: D 试题分析:成比例线段的定义:若四条线段 a、 b、 c、 d满足 a: b=c: d,则称a、 b、 c、 d成比例 . A 1 : 2 = 3: 6, B 2 : 3 = 4 : 6, C 1 : = : ,均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D 1 : 2 3: 6,不构成

2、比例线段,本选项符合题意 . 考点:成比例线段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即可完成 . 如图,在矩形 ABCD中,对角线 AC、 BD相交于点 G, E为 AD的中点,连接 BE交 AC于点 F,连接 FD,若 BFA 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 BEA与 ACD; FED与 DEB; CFD与 ABC; ADF与 CFB其中相似的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有两 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 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根据题意得: BAE= ADC= AFE

3、=90 AEF+ EAF=90, DAC+ ACD=90 AEF= ACD 中两三角形相似; 容易判断 AFE BAE,得 又 AE=ED, 而 BED= BED, FED DEB 故 正确; 无法说明 CFD与 ABC; ADF与 CFB相似 故选 B.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下左图,给出下列条件: B ACD; ADC ACB; ; AC2 AD AB其中能够单独判定 ABC ACD的条件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得

4、ABC与 ACD有一个公共角 A,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依次分析即可 . B ACD, ADC ACB, AC2 AD AB,均能够单独判定 ABC ACD 不能够单独判定 ABC ACD 故选 C.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等腰梯形一定相似 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D有一个角是 60的两个菱形一定相似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两个等腰梯形、两个等腰三角

5、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均不一定相似,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菱形一定相似 故选 D. 考点:真假命题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完成 . 若关于 x的方程 =0有增根,则 m的值是 A 3 B 2 C 1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把分式方程 =0去分母得 ,再根据增根的定义可得 ,最后把 代入方程 即可求得结果 . 方程 =0去分母得 由分式方程 =0有增根可得 所以 ,解得 故选 B. 考点:分式方程的增根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使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等于 0的根就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 如果 x: y 2: 3,那么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A B

6、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x: y 2: 3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 , B , C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 .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完成 . 不等式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 1;注意在化系数为 1时,若未知数的系数为负,则不等号要改变方 向 . 非负整数解有 0、 1、 2、 3共 4个 故选 D.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点评:本题属

7、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即可完成 . 若反比例函数 y ( k为常数,且 k0)的图象过点( 3, -4),则下列各点在该图象上的是 A( 6, -8) B (-6, 8) C( -3, 4) D (-3, -4)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比例函数 y 上的点的坐标均满足 ,根据这个特征依次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 , , , , 在该图象上的是( -3, 4) 故选 C.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即可完成 . 填空题 如图,在已建立直角坐标系的 44正方形方格纸中, ABC是格点三角

8、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若以格点 P、 A、 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BC相似,则格点 P的坐标是 答案:( 1, 4)( 3, 4)( 3, 1)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可以作相似比为 1: 2的相似三角形,还要注意全等的情况,根据图形即可得有三个满足条件的解 如图: 此时 AB对应 P1A或 P2B,且相似比为 1: 2, 故点 P的坐标为:( 1, 4)或( 3, 4); ABC BAP3 此时 P的坐标为( 3, 1); 格点 P的坐标是( 1, 4)( 3, 4)( 3, 1)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即根据题意作图解此题还要注意

9、全等是特殊的相似,小心别漏解 如图, ABCD的面积为 6, E为 BC中点, DE、 AC交于 F点, 的面积为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A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S ACE=S CED, S ABC=S ACD=S 平行四边形 ABCD,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 连接 AE E为 BC的中点, BE=CE, AEC的边 CE上的高和 DEC的边 CE上的高相等, S ACE=S CED, 同理: AD=BC, S ABC=S ACD= S 平行四边形 ABCD=3 S ACE= , 平行四边形 ABCD, AD BC, AD=BC, S AEF=2S CFE 的面积为 . 考点:平行四边

10、形的性质 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若关于 x、 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满足 0x y2,则 a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试题分析:直接把方程组 的两个方程相加可得 ,即,再根据 ,即可得到关于 a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 由 可得 ,即 ,解得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 . 如图,在 ABC中, AB AC, AB的垂直平分线与 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 40

11、,则 EBC等于 _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AED=40,再根据垂直平 分线的性质可求得 A、 ABE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BC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 . AB的垂直平分线与 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 40 AED=40 DE是 AB的垂直平分线 A=50, AE=BE ABE= A=50 AB AC ABC=65 EBC=1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 函数 y 的图象与函数 y x的图象没有交点,那么 k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函数 y 的

12、图象与函数 y x的图象没有交点即可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解出即可 . 由题意得 ,解得 .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点评:反比例函数 的性质:当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 . 如图, AB CD, EF交 CD于点 H, EG AB,垂足为 G,已知 CHE120,则 FEG 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 AB CD, EG AB, CHE 120 FEG 120-90=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

13、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在等边 ABC中,点 D、 E分别在 AB、 AC边上,且 DE BC如果 BC8cm, AD: DB 1: 3,那么 ADE的周长等于 _cm 答案: 试题分析:由 DE BC可证得 ADE ABC,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 DE BC ADE ABC AD: DB 1: 3 AD: AB 1: 4 等边 ABC中, BC 8cm ABC的周长为 24cm ADE的周长等于 6cm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

14、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在比例尺为 1: 100 000的交通图上,距离为 10厘米的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_千米 答案: 试题分析: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由题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考点:比例尺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即可完成 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的逆命题是 。 答案: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试题分析:先把命题分成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然后让结论当题设,题设当结论即可 命题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的逆命题是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 考点:互逆命题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

15、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即可完成 如果分式 有意义,那么 x的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为 0时,分式才有意义 . 由题意得 ,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完成 . 解答题 如图,一条直线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 A( 1, 4) B( 4, n)两点,与 轴交于 D点, AC 轴,垂足为 C ( 1)如图甲, 求反比例函数的式; 求 n的值及 D点坐标; ( 2)如图乙,若点 E在线段 AD上运动,连结 CE,作 CEF=45, EF交 AC于 F点试说明 CDE EAF; 答案:( 1)

16、, , D( 5, 0);( 2)要证 CDE EAF,只要证明出 CDE和 EAF的三个内角分别对应相 等,即可得证 . 试题分析:( 1) 根据点 A的坐标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 把 B点的坐标代入求得的反比例函数的式即可求得 n 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式,令一次函数的 y=0,即可求得点 D的坐标; ( 2)要证 CDE EAF,只要证明出 CDE和 EAF的三个内角分别对应相等,即可得证 . ( 1) 点 A( 1, 4)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k=4 即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 ; 点 B( 4, 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n=1 设一次函数的式为 y=mx+b 点 A( 1, 4)和

17、 B( 4, 1)在一次函数 y=mx+b的图象上 一次函数关系式为 y=-x+5 令 y=0,得 x=5 D点坐标为 D( 5, 0); ( 2) A( 1, 4), D( 5, 0), AC x轴 C( 1, 0) AC=CD=4, 即 ADC= CAD=45, AEC= ECD+ ADC= ECD+45, AEC= AEF+ FEC= AEF+45, ECD= AEF, CDE和 EAF的两角对应相等, CDE EAF 考点: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为了测量路灯( OS)的高度 ,把一根长 1.5米的竹竿( AB)竖

18、直立在水平地面上 ,测得竹竿的影子( BC)长为 1米,然后拿竹竿向远离路灯方向走了 3.2米( BB),再把竹竿竖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 BC)为 1.8米,求路灯离地面的高度 .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 AB OC, OS OC可知 ABC SOC,同理可得ABC SOC,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 h的值 AB OC, OS OC, ABC SOC, 同理, AB OC, ABC SOC, 即 把 代 入 得 ,解得 答:路灯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

19、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在 ABCD中,过点 B作 BE CD,垂足为 E,连接 AE F为 AE上一点,且 BFE C ( 1)试说明: ABF EAD; ( 2)若 AB 8, BE 6, AD 7,求 BF的长 答案:( 1)求三角形相似就要得出两组对应的角相等,已知了 BFE= C,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 ADE= AFB,根据 AB CD可得出 BAF= AED,这样就构成了两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 试题分析:( 1)求三角形相似就要得出两组对应的角相等,已知了 BFE= C,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出 ADE= AFB,根据 AB CD可得出 BAF= AED,这样就构成

20、了两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 2)根据( 1)的相似三角形可得出关于 AB, AE, AD, BF的比例关系,有了 AD, AB的长,只需求出 AE的长即可可在直角三角形 ABE中用勾股定理求出 AE的长,这样就能求出 BF的长了 ( 1)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 D+ C=180, AB CD, BAF= AED AFB+ BFE=180, D+ C=180, BFE= C, AFB= D, ABF EAD; ( 2) BE CD, AB CD, BE AB ABE=90 ABF EAD, ,解得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

21、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 BD AC于 D点, FG AC于 G点, CBE+ BED=180 ( 1)求证: FG BD; ( 2)求证: CFG= BDE 答案:( 1)根据 BD AC, FG AC即可证得结论;( 2)由 CBE+ BED=180可证得 BC DE,即可得到 CBD= BDE,由 FG BD可证得 CFG= CBD,从而可以证得结论 . 试题分析:( 1) BD AC, FG AC FG BD; ( 2) CBE+ BED=180 BC DE CBD= BDE FG BD CFG= CBD CFG= BDE 考点:平行线

22、的判定和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在 ABC中, AD是高,矩形 PQMN的顶点 P、 N分别在 AB、 AC上, QM在边 BC上 .若 BC=8cm, AD=6cm,且 PN=2PQ,求矩形 PQMN的周长 .答案: .4cm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出 PQ: AD=BP: AB, PN: BC=AP: AB, BC=8,AD=6,据此可得出 PQ, PN的值,故可得出矩形 PQMN的周长 由题意得; PQ: AD=BP: AB, PN: BC=AP: AB 又 PN=2PQ, BC=8c

23、m, AD=6cm, PQ=2.4 则 PN=4.8, 矩形 PQMN的周长 =14.4cm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已知水池的容量一定,当每小时的灌水量为 q=3米 3时,灌满水池所需的时间为 t=12小时 ( 1)写出灌水量 q与灌满水池所需的时间 t的函数关系式; ( 2)求当灌满水池所需 8小时时,每小时的灌水量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由题意设函数 关系式为 ,再根据 “当每小时的灌水量为q=3米 3时,灌满水池所需的时间为 t=12小

24、时 ”即可求得结果; ( 2)把 t=8代入( 1)中的函数关系式求解即可 . ( 1)由题意设函数关系式为 当每小时的灌水量为 q=3米 3时,灌满水池所需的时间为 t=12小时 k=36 函数关系式为 ; ( 2)在 中,当 t=8时, 答:每小时的灌水量为 米 3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即可完成 . 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 OAB 的顶点分别为 O( 0, 0), A( 1,2), B( 2, -1) ( 1)以点 O( 0, 0)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 OAOA) 1:3在位似中心的同侧将 OAB放大为 OAB,放

25、大后点 A、 B的对应点分别为 A、 B 画出OAB,并写出点 A、 B的坐标: A( ), B( ); ( 2)在( 1)中,若 为线段 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 的对应点的坐标( ) 答案:( 1)如下图,( 3, 1),( 6, -3);( 2)( 3a, 3b) 试题分析:( 1)利用已知画出位似图形,进而得出 A, B的坐标即可; ( 2)利用( 1)中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得出即 可 . ( 1)如图所示: A( 3, 1), B( 6, -3); ( 2)根据( 1)中规律可以得出:若点 C( a, b)为线段 AB上任一点, 故变化后点 C的对应点 C的坐标为( 3a, 3b); 考点

26、:位似变换 点评:作图能力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解分式方程: 答案:无解 试题分析: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先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再解这个整式方程即可,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一步要写检验 . 两边同乘 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 是增根,所以原方程无解 . 考点:解 分式方程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先化简: ,再从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中选择一个恰当的 x值代入并求值 答案: , 1 试题分析:先对小括号部分通分,同时把除化为乘,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并从整数

27、解中选择一个恰当的 x值代入求值即可 解不等式组 得 当 时,原式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操作:在 ABC中, AC BC 2, C 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 AB的中点 P处,将三角板绕点 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 AC、 CB于 D、 E两点(不包括射线的端点) .如图 1, 2, 3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 3种情况 . 研究: ( 1)三角板绕点 P旋转,观察线段 PD和 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如图 2加以证明; ( 2)三角板绕点 P旋转, PB

28、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 PBE为等腰三角形时 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 AB上的 M处,且 AM MB 1 3,和前面一样操作,试问线段 MD和 M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如图 4加以证明 . 答案:( 1) PD=PE;( 2) 1, , ;( 3) ME=3MD 试题分析:( 1)连接 PC,通过证明 PCD PBE,得出 PD=PE; ( 2)分为点 C与点 E重合、 CE= 、 CE=1、 E在 CB的延长线上四种情况进行说明; ( 3)作 MH CB, MF AC,构造相似三角形 MDF和 MHE,然后利用对

29、应边成比例,就可以求出 MD和 ME之间的数量关系 ( 1)连接 PC, 因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是 AB的中点, CP=PB, CP AB, ACP= ACB=45 ACP= B=45 又 DPC+ CPE= BPE+ CPE, DPC= BPE PCD PBE PD=PE; ( 2) PBE是等腰三角形, 当 PE=PB时,此时点 C与点 E重合, CE=0; 当 BP=BE时, E在线段 BC上, CE= ; E在 CB的延长线上, CE=; 当 EP=EB时, CE=1; ( 3)过点 M作 MF AC, MH BC C=90, 四边形 CFMH是矩形即 FMH=90, MF=CH DMF+ DMH= DMH+ EMH=90, DMF= EMH, MFD= MHE=90, MFD MHE, 考点:旋转问题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