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2991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山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 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咀嚼米饭时有甜味 (化学变化 ) B玻璃窗破裂 (化学变化 ) C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物理变化 )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 (物理变化 )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咀嚼米饭时有甜味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分反应,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玻璃窗破裂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二氧化碳使澄清的

2、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隔离可燃物 C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D隔离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硼酸 (H3BO3)中 H的化合价为 +1, O的化合价为 -2,故。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3,故选 C 考点: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低碳生活 ”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 “低碳生活 ”的精神的是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 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需要浪费电,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4、,不符合 “低碳生活 ”的精神,故选 D 考点:低碳生活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 C用干冰保存易腐败的食品 D氧气供人呼吸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利用的是热塑性塑料加热容易融化,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用干冰保存易腐败的食品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 D、氧气供人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吸附 C沉淀 D过滤 答案: A 试题

5、分析: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是纯净水,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选A 考点:水的净化 2013年 5月 12日为 “国家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 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B、火灾时,既能用 CO2灭火,还可以洒水降温达到灭火的目的,方法很多,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等待救援,不能轻易跳楼逃生,错误,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防止吸入烟尘或有毒的气体,

6、正确,故选 D 考点:燃烧与灭火,火灾正确的逃生方法 在实验中,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 A用树枝扑打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灭火器扑灭 D用高压水喷浇 答案: B 试题分析: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着火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既可以隔绝空气,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的现象可以证明证明 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B、读数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错误,

7、 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不能用木炭,因为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错误, D、收集 CO2气体时,瓶口不能塞橡皮塞,否则空气无法排出,错误,故选 A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基本实验操作 雪花,被人们称为 “冬之精灵 ”,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错误, B、分子间有间隔,只是间隔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当雪花融化时,

8、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错误, C、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D、不同雪花都是由水分子构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错误,故选 C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填空题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解过氧化氢 C加热高锰酸钾 D。 ( 1)相信你在 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 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3)若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

9、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 “甲 ”或 “乙 ”);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 答案:( 1) D、分离液态空气 ( 2) 试管 集气瓶 为了防止先移走酒精灯,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试管口没塞棉花 ( 3)甲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试题分析:( 1)制取氧气的方法:既有化学方法,也有物理方法,故 D、分离液态空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2)常见仪器的识记,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为了防止先移走酒精灯,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水沿导管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原因

10、可能是:试管口没塞棉花 ( 3)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因为可以通过滴加液体的速率控制反应的速率,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 考点: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见仪器的识记,实验装置的优劣比较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实验 A中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 2)实验 B的结论除说明气体的密度外,还可说明该气体的性质有 、 。 ( 3)实验 C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 1)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Fe + O2 Fe3O4 化合反应 (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11、二氧化碳也不燃烧 ( 3) 1:2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试题分析:( 1)实验 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物质生成,反应的化学表达式: Fe + O2 Fe3O4,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 2)实验 B的现象时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故可获得的结论除说明气体的密度外,还可说明该气体的性质有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不燃烧 ( 3)实验 C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中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电解水的实验 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

12、的现象: (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表达式 ; (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 1: 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 (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 取的安全措施是 。 答案:( 1) CH4+O2 点燃 CO2+2H2O ( 2)爆炸 ( 3)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试题分析:( 1)甲烷爆炸即甲烷燃烧,故化学表达式为: CH4+O2 点燃 CO2+2H2O (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 1: 6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1/7100%=14.3%在 10%15%之间,故点燃时的现象为爆炸 (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故煤矿应采取的

13、安全措施是: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考点:爆炸的安全知识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 1)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2)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对应的作用是 对应的作用是 。 ( 3)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答案: )蒸馏水 ( 2) 吸附 杀菌、消毒 ( 3) ACD 试题分析:(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纯净物的是蒸馏水

14、 ( 2)步骤 中使活性炭,对应的作用是:吸附; 是使用紫外线照射,作用是:杀菌、消毒 ( 3)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达到防护水污染的目的,正确,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导致水污染,错误, 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降低水中的磷含量,正确, 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水的净化 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下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 “Co”的原因。 ( 1) “Co”表示 元素(填名称),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2)一氧化碳是由 两种元素 组成的 (填 “单质 ”或 “化合物 ”)。 答案:( 1)钴

15、58.93 ( 2)碳元素和氧元素 化合物 试题分析:( 1)元素周期表中某方格包含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故从图中可知 “Co”表示钴元素,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8.93 ( 2)物质由元素组成,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化合物的概念 请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答案: O2 可以支持燃烧 可用于灭火 试题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物质为氧气,化学式为: O2 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以支持燃烧 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

16、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考点: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请完成以下填空: ( 1)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 ( 2)核电荷数为 12元素符号是 。 ( 3)原子序数为 11和 17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4)请你总结出此表中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 答案:( 1) 3 ( 2) Mg ( 3) NaCl ( 4)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试题分析:(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 ( 2)核电荷数为 12元素是镁元素,符号是 Mg ( 3)原子序数为 11的元素是钠,最外层电

17、子数为 1,容易失去 1个电子,原子序数为 17的元素是氯,最外层电子数为 7,容易得到 1个电子,故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 4)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 考点:原子的结构,元素的化合价 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氢分子 ; 3个钠离子 。 答案: H 3Na+ 试题分析:表示 分子的个数,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故 2个氢分子: 2H,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 1时,可省略不写,故 3个钠离子: 3Na+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计算题 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 B2( C

18、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 1)黄曲霉素 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2)黄曲霉素 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 3) 15.7g黄曲霉素 B2中含有多少 g氧元素 答案:( 1) 314 ( 2) 17: 14: 6 ( 3) 4.8 试题分析:( 1)黄曲霉素 B2( 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 (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黄曲霉素 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 14: 6 ( 3)根据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 元素的质量分数,故 15.7g黄曲霉素

19、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15.7g1217/314100%=4.8g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 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装置对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 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

20、装置比较,优点是 。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 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 (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红问: “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l 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l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 “甲 ”或 “乙 ”),理由是 。 答案: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

21、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 2)避免橡皮 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甲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且上述实验白磷充足,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 a试管内的液体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1/5(或乙,装置漏气) 试题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这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故 b试管中 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装置仍有不 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且上述实验白磷充足,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 a试管内的液体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1/5;或者是乙,理由是:装置漏气 考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