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009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水银 C白酒 D生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次氯酸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C、白酒中含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

2、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 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A、熟石灰与硫酸铜的反应为碱和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B、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的反应,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正确;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正确; D、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正确。故选 A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 开发新能源,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分类回收垃圾;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农业上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 B C D全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不同措施的合理性及其对环境有无影响分析。 通过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汞属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有严重污染,通过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可以有效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正确; 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还会产生白色污染,错误;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可

4、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正确; 磷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引起水体污染,所以应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正确; 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食物中毒等危害,所以农业上要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正确。故选 C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要求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提高 “节能、环保 ”的意识。 臭氧( O3)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 O3),即 3O2 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5、O2和 O3都是单质; O2和 O3是不同的物质;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相同质量的 O2和 O3,所含分子的数目相同; 相同质量的 O2和 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和臭氧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 O2和 O3的化学式可知,它们都是单质,正确; O2和 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 O2和 O3是不同的物质,正确; 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错误; 一个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一个臭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即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的质量不同,故相同质量的 O2和 O3

6、,所含分子的数目不同,错误; 氧分子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相同质量的 O2和 O3,所含原子的数目相同,正确。故选 B 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右图为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 表文字( I为碘的元素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猜测是 A此盐为纯净物 B “加碘食盐 ”中的 “碘 ”是碘单质 C 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 3515) mg D “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 ”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加碘食

7、盐包装袋上的图表文字分析。 A、此食盐含有碘酸钾,故为混合物,错误; B、 “加碘食盐 ”中的 “碘 ”是指碘元素,错误; C、据图可知, 1kg此食盐中含碘元素的质量为( 3515) mg,错误; D、 “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 ”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正确。故选 D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读懂和理解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

8、Al2(SO4)3 B CuSO4 C H2SO4 D Ag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各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时的质量比来分析作答。 A、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铝弱,所以把铁片放入 Al2(SO4)3中不会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不变; B、把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铁能把铜置换出来,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64份质量的铜,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减轻; C、把铁片放入硫酸溶液中,铁片能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亚铁和氢气,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D、把铁片放入 AgNO3溶液中,铁能把银置换出

9、来,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 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 216份质量的银,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减轻。故选 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转换出来。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乙分子中含有一个 A原子,一个 B原子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10、,结合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断每个乙分子是由 2个 A原子构成的。 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是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推断乙分子由两个 A原子构成,错误; C、丙物质的分子由两个 B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以物质丙为单质,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是由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 分子,即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

11、系,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 纯净物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 C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 A

12、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而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正确; B、碱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

13、功的是 A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B用铜丝等材料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C用碳酸饮料等材料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D用食醋检验蛋壳的主要成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食盐水不反应,无法除去,错误; B、探究铜生锈的条件需用到金属铜,正确; C、碳酸饮料中含有的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蛋壳中含有碳酸钙,而碳酸盐的检验要使用酸,醋酸属于酸,正确。故选A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正确分析解答。 实验室里有一包混入了少量

14、铁屑的细碎铜屑,为了除去混合物中的铁屑,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 下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磁铁反复接触该混合物 B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后过滤 C放入足量的硫酸锌溶液中,反应后过滤 D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铁的特性和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 A、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不可以,用磁铁反复接触该混合物,能将铁除去,正确; B、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后过滤,能将铁除去,正确; C、铁和铜与硫酸锌都不反应,不能将铁除去,错误;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过滤,能将铁除去,正确。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

15、序及其应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 A、 B、 C三种物质各 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 质量变化如下: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变化后待测物 A的质量为 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C物质 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 A、 B、 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 B、 D 物质的质量增大,则为反应的生成物,且

16、B、 D 物质增大的质量分别为 33g-30g=3g 和 22g-0g=22g,即生成物总质量为 22g+3g=25g;而 C物质的质量减小,则为反应的反应物,且C物质减小的质量为 30g-0g=30g,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为 3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A为生成物,且生成的 A的质量为 30g-25g=5g,则反应后物质 A的质量为 30g+5g=35g,故该反应可表示 为 CA+B+D。 A、物质 A为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可能为一种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正确; B、根据计算,变化后物质 A的质量为 35g而不是 5g,不正确; C、该反应可表示为 CA+B+D,则反应为一种物质生

17、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C中所含元素应是生成物 A、 B、 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正确。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 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把握具体反应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

18、析判断。 A、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木炭的质量会逐渐减少,且由于氧气过量,木炭最终会被反应完,即木炭的质量为 0,错误; B、由于反应物氧气是过量的,所以最终氧气会有剩余,即氧气的质量不为 0,错误; C、由于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在刚开始没反应时,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错误。故选 C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之外,还要能看懂图像,在讨论图象问题时,要从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角度考虑,考虑问题要全面,才能正确作答。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

19、正确的是 A加碘盐中的 “碘 ”是指碘单质 B铝是不活泼金属,所以铝制器具不易锈蚀 C可用甲醛溶液泡发海产品 D可用纯碱替代洗洁净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分析。 A、加碘盐中实际上加的是碘酸钾,而不是碘单质,错误; B、铝的活动性较强,在空气中易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制器具不易锈蚀,错误; 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有害,错误; D、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会与油污反应而使油污分解,然后用水洗去,正确。故选 D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

20、应用,常用盐的用途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汽化后,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石油气经加压后

21、能贮存在钢罐中,是由于石油气的分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加压的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导致体积缩小,正确; B、水汽化后,水蒸气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错误; C、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太阳底下温度高,衣服中的水分子获得的能量多,分子运动的速度也加快,正确; D、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本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 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正确。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

22、,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A阳离子 B分子 C原子 D阴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表示原子,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表示阳离子,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表示阴离子,从题给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微粒的质子数是 11,大于其核外电子数 10,故表示的是阳离子。故选 A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3、 在气焊、炼钢、医疗、登山等生产,生活中都要用到的一种气体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的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常常用于气焊、炼钢、医疗、登山等方面,氢气、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医疗,氮气不能用于炼钢、登山等方面,故选 D。 考点:氧气的用途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氧气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氧气的用途。 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 B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 C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

24、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本题是能量来源的判断,其实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B、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正确; C、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D、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光能转化为热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故选 B 考点:物 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点评: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判

25、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氮 B硅 C氧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温室气体可使全球气候变暖,其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氢气 D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水蒸气、氢气、氧气不具有温室效应。故选 A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

26、: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的种类,熟记温室气体中的常见种类即可。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是现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能源,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新能源则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能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故选 C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点评:熟记常见化石燃料和新能源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有强

27、的腐蚀性,以及各标志的含义分析判断。 A、图为爆炸品的标志,与氢氧化钠无关,错误; B、图为氧化剂的标志,与腐蚀性无直接关系,错误; C、图为剧毒品的标志,与氢氧化钠无关,错误; D、图为腐蚀品的标志,正确。故选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氧化钠的性质和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小亮去医院检查身体,医师建议他要多吃蔬菜、水果。从你所学知识判断,医师让小亮补充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维生素 C油脂 D蛋白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医师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说明小亮摄入维生素的量不足,应补充维生素。故选 B 考点:生命活 动与

28、六大营养素 点评: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是最近几年考试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等内容的考查。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用大量亚硝酸钠( NaNO2)腌渍食品 B为防止 CO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铝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 A、亚硝酸钠有毒性,不能食用,故 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盆水,没有办法消除一氧化碳,故 B错误; C、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 C正确; D、铝比铜活泼,铝能置换出

29、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中的铜而使农药变质,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故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品尝的方法区分糖水和火碱水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D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CO和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要鉴别的 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品尝,故无法区分糖水和火碱水,错误; B、向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硬水,泡沫多者为软水,正确;

30、 C、分别灼烧羊毛和涤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产生刺激性气味的为涤纶,正确; D、把 CO和 CO2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为一氧化碳,正确。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选取的试剂或方法应能与待区分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 某种核能原料的原 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属于氢元素 B该原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解答。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该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故属于

31、氢元素,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氢元素的名称有 “气 ”字头,故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有 1个电子,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可知该原子核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记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中。 填空题 ( 6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1)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是 。 ( 2) A装置常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管口低于试管底的理由是 。 ( 3) B装置烧杯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

32、碳 。 ( 4) C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 ;用铜片而不用纸板的原因是 。 答案:( 1)试管 ( 2) 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形成的水滴回流炸裂试管。 ( 3)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4)使烧杯内的白磷和空气隔绝、加热升温使白磷达到着火点;铜片的导热性能比纸板好 试题分析:( 1)依据对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是试管。 ( 2) A装置属于 “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适合于此装置,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加热时要注意: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有

33、冷凝水形成,并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3)根据 B装置中的下面 的蜡烛先熄灭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 4)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其满足燃烧的条件,而此时就是热水为其提供了加热升温,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热水使烧杯内的白磷和空气隔绝了;由于铜片的导热性能比纸板好,因此用铜片而不用纸板。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主要考

34、查了实验室用加热法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燃烧的条件等,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进行解题。 (14分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 1)钢铁属于 _(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发现切过咸菜的菜刀更容易生锈为了验证该现象,小明做了下列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上一个相 同铁钉,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_,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 _,一周后小明观察实验现象,得到了与日常生活中相同的结果,他的结论是:水中

35、溶有 。 (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_。 ( 4)铁螺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长时间反应 后,溶液中有黑色颗粒沉淀,该物质是 ,把该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 5)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请写出第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6)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废钢铁要 _。 ( 7)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

36、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 Cu2(OH)2CO3(铜绿 )。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 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 ( 8)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铁(提示: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 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 的一侧。 答案:( 1)混合物 ( 2)蒸馏水,食盐水,食盐时腐蚀更快

37、。 ( 3)铁与氧气和水蒸气隔绝 ( 4) Fe2O3+6 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碳,过滤。 ( 5) Fe2O3+3CO 2Fe+3CO 2 ( 6)回收利用 ( 7) 2Cu+ H2O + O 2 + CO 2 =Cu2(OH)2CO3 ( 8) HCl ; Fe。 试题分析:(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钢铁是由铁和碳等物质组成的,故属于属于混合物。 ( 2)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而根据题意可知,盐溶液能够加快铁生锈的速率,故要想得到与日常生活中相同的结果,两支试管中应分别加入水和食盐水,以便能进行对比;通过实验现象可得出

38、结论是:水中溶有食盐时锈蚀更快。 (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在铁表面涂油或镀金属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隔绝铁与氧气和水蒸气的接触,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 4)铁锈(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表面的铁锈反应完之后,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由于钢铁是由铁和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碳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酸,故长时间反应后,溶液中有黑色颗粒沉淀,该物质是碳,把该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过滤。 ( 5)赤铁矿 (主要成分氧化铁 )和一氧化碳在高温

39、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6)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废钢铁要回收再利用。 ( 7)根据题意可知,铜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H2O+O 2+CO2=Cu2(OH)2CO3。 ( 8)若天平仍保持平衡,说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等量盐酸时,反应掉的铝的质量较少,所以应该是铝有剩余,而铁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也就说明稀盐酸完全反应了;若天平失去平衡,应该是稀盐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由于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40、的质量少,故指针偏向铁的一边。 考点:生铁和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金属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分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 时, 100g水中溶解 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 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刚好饱和。 (2)t2 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 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

41、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 答案: (1)10; (2)甲乙; (3)加溶剂 (或加水或升温 ); (4)蒸发降温结晶 (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 1)由于在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20克甲,说明在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都是 20克,因此在 5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乙。 (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 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升温、增加溶剂的方法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4)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

42、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 (3分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理盐水是 的水溶液。 (填物质的名称 )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 A使用含磷洗衣

43、粉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水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氯化钠 (2) B (3) B 试题分析:( 1)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 0.9%的氯化钠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溶剂是水。 ( 2)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

44、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 B ( 3)根据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A、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错误; 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正确; C、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水污染和分子性质的考查,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 6分) .

45、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请你选择适当的物质在以下的选项中填空 (填序号 )。 不锈钢 金刚石 水 氢氧化钙 氧气 羊毛 (1)能供人体呼 吸的是 (2)属于蛋白质的是 (3)能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请根据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填空。 (1)下列各类食物中糖类含量最丰富的是 。 草莓 西红柿 米饭 鸡蛋 (2)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骨质疏松,易骨折。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把少量金属钙加入到牛奶中即是高钙牛奶 钙的原子核中含 20个质子 钙元素主要存在于牛奶、豆制品中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

46、(3) 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不锈钢炊具 合成橡胶手套 纯棉饰品 塑料外壳电话 答案: . (1) (2) (3) . (1) (2) (3)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类别进行分析选择。氧气可供人体呼吸;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氢氧化钙呈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1)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判断: 草莓中主要含有维生素; 西红柿中主要含有维生素; 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故选 ( 2)根据钙的性质以及 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 高钙牛奶,加的不是单质钙,是钙离子,错误;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格信息,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所以钙的质子数是 20,正确; 钙元素主要存在于牛奶、豆制品中,正确;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格信息,最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0.08,正确。故选 ( 3)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判断,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种,所以 正确,而 为金属材料, 为天然有机物制成。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氧气的用 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