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083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肥城汶阳镇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四幅地图的图幅面积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图 B安徽地图 C中国地图 D亚洲地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与范围是反比的关系,即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反之亦然。对于这种没有出示具体比例尺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地图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最小,就是选范围最大的,选项中的四幅地图的范围从大到小排列是世界地图、亚洲地图、中国地图、安徽地图,所以选择 A世界地图。 考点:本题考查图幅相同,比例尺与范围大小的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 ) A日本多温泉 B美

2、国多飓风 C印尼多地震 D意大利多火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火山、温泉等。飓风指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形成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作用 某乡人口 5万人, 2001年人口出生率为 3%,人口死亡率为 1.4%。则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 A 2200 B 1500 C 800 D 16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即 3%-1.4%=1.6%,然后,1.6%50000=800,即该乡这一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 800人。 考点:本题考查计算人口自然增

3、长率和增长人数 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上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B人口增长过快,是所有国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C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D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少,这与非洲人口增长无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人口增长很迅速,但是也有些国家人口增长很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比如一些欧洲国家,而这些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所以 B和 C错。非洲人口增长很快,所以人均粮食占有量少,所以 D错。利用排除法,得出 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 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下列哪种要素来表示 ( )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4、B人口出生率 C人口密度 D人口总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A人口的增长速度用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B人口出生率表示年内出生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C人口总数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公民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密度的概念 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考点:本题考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5、 ( ) A青藏高原 B格陵兰岛 C南极洲 D亚洲东部平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 D选项属于其中一个。而 A是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 B和 C是高纬度地区,都是终年严寒的地区,人口稀少。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 下列人种与其主要分布地区连接正确的是:( ) A黑色人种一欧洲 B白色人种一非洲中部 C黄色人种一亚洲西部 D混血人种一拉丁美洲 答案: D 试题分析: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等地,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 部。拉丁美洲由于殖民统治,形成了大量混血人种。

6、 考点:本题考查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所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这样的房子应该建在 ( ) 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和 0经线的交叉点上 D赤道和 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而每一条经线都是连接南北两极。所以在南极点上是地球的最南端,往任何方向看都是北。反之,在北极点上往任何方向看都是南。 考点:本题考查经线的指示方向。 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开发和保护的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 A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古民居用地太大,干脆全部拆掉 B古民居是北京建筑风格的代表,要完整的保护下来 C若其中有一座房

7、子太旧,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D可以对其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 答案: D 农村人口不断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环境比较好 B城市的交通比较拥挤 C城市的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卫生和生活条件比较好 D城市的人口密度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农村的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条件比城市要落后,所以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 A城市环境比较好,太片面,而 B和 C选项都是城市的弊端,不可能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迁入。虽然城市有很多弊端,但是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卫生等生活条件等优势更能吸引农村人口迁入。 考点:本题考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8、 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位置,山脉是由板块碰撞抬升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作用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选项属于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不是海陆变迁的证据。 A选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B选项的煤炭是古代植

9、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 矿物, C选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 考点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 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是 A非洲 B大洋洲 C亚洲 D北美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世界地图可知,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是北美洲。 A选项的非洲被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北临地中海; B选项的大洋洲被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围; C选项的亚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包围。 考点:本题考查七大洲的位置及周边大洋。 小红的哥哥准备跑长途货运,小红打算送给哥哥一幅地图,你认为她最好送哪种地图 A政区图 B旅游图 C交通图 D地形图

10、答案: C 试题分析:不同的地图有不同的作用,跑长途货运是在公路上,所以需要选择交通图。 A选项中的政区图一般是确定某个国家位置的时候使用, B旅游图是在旅游的时候使用, D地形图是判断一个地方地形高低、各种山地部位的时候使用。 考点:本题考查如何选择适用的地图 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天圆地方说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地球卫星照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和 B选项都是古时候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猜测,而 C选项是有地球自转引起的,与地球的形状无关。只有 D选项的地球卫星图片能够看到真实的地球的外貌,百分之百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考点:本题考查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11、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赤道的纬度最小,是 00,从赤道开始,同时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大到 900。 考点:本题考查纬度的度数划分方法。 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 龙卷风,平时善于观察的杨阳同学将龙卷风始发地 A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上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标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 29S 112W B 29N 112W C 29S 112E D 29N 112E 【小题 2】 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

12、北 D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经度 112到 113是向东增大的,所以属于东经( E),纬度 28到 29是向北增大的,所以属于北纬( N),最后可确认 A点的经纬度是 D、 29N 112E。 【小题 2】根据图上的箭头可知,龙卷风从西南向东北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某一点经纬度的判断方法及方位的辨别。 划分地球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分别是 A赤道、 0和 180经线 B北纬 30纬线、 20和 160经线 C 0纬线、 20W和 160E经线 D赤道、 20E和 160W经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划分南北半球的是赤道,也就是 0

13、纬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以下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错误的是 A去肥城市市实验中学,想知道怎么走,选择城市交通图 B想知道我校的布局情况,选择小比例尺地图 C想知道伊拉克在什么地方,选择世界政治地图 D从泰安去北京游览,想知道北京的位置,选择小比例尺地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选项中,要知道我校的布局情况,需要选择一幅比较详细的地图,而详细的地图比例尺比较大。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考点:本题考查对不同地图的使用。 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如采油、捕鱼、航运等,主要在海底的哪种地形进行?(

14、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处是靠近大陆的大陆架,地形比较平坦,适合采油、捕鱼、航运等。 属于大陆坡, 属于海沟, 属于海岭。开发海洋资源一般在靠近大陆的海域, 三个地方离大陆较远,而且不是很平坦。 考点:本题考查对世界的地形的理解。 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 B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C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 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平原的一般是绿色; C选项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才是北方,经纬网地图也不是上方就表示北方,所以 C错误; D选项,等高线闭合处也

15、有可能是盆地。 考点:本题考查对地图、地形图、等高线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下列选项中, A、 B、 C、 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顶 B、 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 C、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D、 山脊 山谷 山顶 鞍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是鞍部,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等 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顶。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的特征。 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16、世界地图可知,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是南极洲。A选项的非洲被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北临地中海; B选项的大洋洲被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围; D选项的南美洲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围。 考点:本题考查七大洲的位置及周边大洋。 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 1) A图是北极地区 _人居住的 _ ,反映了当地气候 _ 。 ( 2)图 B所示的建筑是我国 _高原上的 _. ( 3)试分析 C图(云南傣族

17、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 ( 4)由此 可见,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 _而异。 答案:( 1)因纽特 冰屋 严寒( 3分) ( 2)黄土 窑洞 ( 2分) ( 3)由于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可以通风和散热。( 2分) ( 4)自然环境( 1分) 试题分析: ( 1) A 图是因纽特人的冰屋,当地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冰,来建造房屋,原因是气候严寒,冰雪多。 ( 2) B图是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直立性比较好,所以黄土高原的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 3)由于云南气候湿热,所以当地民居要符合通风和散热的要 求。 ( 4)聚落的形态、建筑材料等的

18、使用都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来选择。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8分) ( 1)图中 A、 B_、 C_、 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它们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 ( 2) F地人口稀少,因为 _. ( 3)世界上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7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占陆地面积 14%的土地上,大陆上约有 35%40% 的地区基本无人居住,我们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谈谈你的看法:_ (4)D所在地区以 _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 _教,使用 _语。 答案:( 1)亚州东部 、欧洲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 3分) ( 2)高寒 ( 1分) (

19、3)不能。如极端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不适于人类生存,从而不可能通过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1分) ( 4) 白色 基督 英 ( 3分) 试题分析: ( 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都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 2) F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终年严寒 ,空气稀薄。 ( 3)不能。如极端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不适于人类生存,从而不可能通过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 4) D是美国,主要是欧洲移民,所以属于白种

20、人,信仰基督教,使用英语。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内容(共 10分): ( 1)大洲 : ( 2)大洋 : ( 3)两极 : (填数字代号 ) 北极 _ 的界线是 。 答案:( 1) 亚洲 、 欧洲 、大洋洲 、南极洲 ( 4分) ( 2)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4分) ( 3) 12 巴拿马运河(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世界地图,可知 亚洲 、 欧洲 、 大洋洲 、 南极洲 ( 2)根据世界地图,可知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 3)北极是代码 12,南极是代码 13, 的界线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考点:本题考查

21、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_ B_ ( 2)中国主要位于 板块 ( 3)图中 处是 _、 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 4) 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_;此山脉形成是 板块与 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1)亚欧;非洲板块 ( 2分) ( 2)亚欧; (1分 ) ( 3)火山 ;地 震;( 2分) ( 4)喜马拉雅山脉;亚欧;印度洋( 3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板块构造图,可得知 A是亚欧板块, B是非洲板块 ( 2)中国主要在亚洲,所以属于亚欧板块 ( 3) 是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 4)

22、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可形成巨大的山脉, 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作用 读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问题。( 7分) ( 1) A点的海拔高度是 米。 ( 2) B处的地形部位是 。 ( 3)图中所画的 、 、 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 (填数码)。 ( 4)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 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 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 5)甲、乙两村落中,将来更有可能演变成为城市聚落的是 ,判断理由是 。 答案:( 1) 600 ( 1分) ( 2)鞍部; ( 1分) ( 3)

23、 ( 1分) ( 4) 西北 ; 10 ( 2分) ( 5) 乙 ; 水源充足等( 2分) 试题分析: ( 1) A点位于 500和 700的等高线之间的那条等高线上,所以是 600米。 ( 2) B处位于两个山 顶之间的低地,所以是鞍部 ( 3) 处等高线向地处凸出,为山脊,而 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 ( 4)乙村为中心点,在乙处画上地理坐标即可得出甲村位于西北方向;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51/200000=5200000=1000000厘米 =10千米 ( 5)乙村靠近河流,更有利于发展为城市聚落。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读经纬线图,回答问题( 7分) (

24、 1)写出 A、 B、 C、 D的地理坐标: A: 、 D 、 ( 2) A点位于 C点的 方向; B点位于 C点的 方向。 ( 3) A、 B、 C、 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答案:( 1) A(140E , 80N); D( 140W, 20S) ( 2分) ( 2)正北;东北 (2分 ) ( 3) ABC;AC;BD( 3分) 试题分析: ( 1)先判读整个经纬网的情况,经线从最左边的 120到 180是向东增大的,所以属于东经( E),最右边的 140到 180是向西增大的,所以属于西经( W);纬度的判断相对比较容易,在 0度纬线以上

25、的都属于北纬( N),在 0度纬线以下的都属于南纬( S)。最后得出 A(140E , 80N); D( 140W, 20S)。 ( 2) A和 C在同一条经线上,所以 A在 C的正北方向; B在 C的东北方向。 ( 3)在 0以上的都属于北半球, 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的范围, 160E以东属于西半球的范围,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办。读 F图回答问题。 (1)小明想了解世博园各个片区的具体分布,应选择甲、乙两幅图中的 图。 (2)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内容较详尽的是 图。读图可知中国国家馆位于世博中心 的 方向。 答案:( 1)乙 ( 1分) ( 2)乙 东南 ( 2分) 试题分 析: ( 1)甲图只是呈现世博会场的具体位置,而乙图详细地呈现了各个片区的的分布位置,所以应该选项乙图。 ( 2)从两幅图的对比可知乙图的内容更加详细,而且可以看到中国国家馆位于世博中心的东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对地图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