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093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 18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和约 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面积在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 6500多个。图是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各小题。 【小题 1】图中示意的海域宽度中,属于我国主张的领海宽度是( ) A B C D 【小题 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 A 960万公顷 B 960万平方千米 C 1260万公顷 D 1260万平方千米 【小题 3】我国是一个( ) A没有临海的内陆国家 B海域狭小的临海国家 C岛屿众多的

2、群岛国家 D陆地大国和海洋大国 【小题 4】台湾省地图的图幅范围,必须包括( ) A金门岛及其附属岛屿 B琉球群岛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D菲律宾群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我国主张的领海宽度是 12海里,从图上可以看出, 12海里, 24海里, 200海里, 200多海里,所以本题选择 A. 【小题 2】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要注意数值大小、面积的单位的不同等,选择 B. 【小题 3】 .我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岸,欧亚大陆的东部,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达到 300多万平方千米,是

3、个陆地大国和海洋大国。所以选择 D. 【小题 4】 .台湾省地图的图幅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台湾省的组成部分,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辽阔的疆域 读图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图 ”(单位 :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完成各小题。 【小题 1】 “蜀犬吠日 ”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小题 2】以下关于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年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云贵高原 B 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 4000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 C 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5500-6000百万焦耳 /平方米

4、 年 D 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量多,多阴雨天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可以得知, A处得到的年辐射总量最少,才 3500个单位,也就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云雾多,很少能见到晴天,所以这里 “蜀犬吠日 ”,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因为好奇而大叫。本题选择 A. 【小题 2】根据图上的等值线进行判断,我国年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在 4000-4500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之间, 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6000百万焦耳 /平方米 年以上, 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

5、量多,多阴雨天气;因此本题选择 D.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如图反映的是某地沙尘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回答各小题。 【小题 1】该地最易发生沙尘暴、扬沙和 浮尘天气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该城市最可能是下列城市中的( ) A厦门 B太原 C上海 D广州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纵坐标浮尘、扬沙、沙尘暴的天数最多的天数对应的月份可以判断, 3月份这种天气最多,也就是说春季这种天气最多,本题选择 A. 【小题 2】发生浮尘、扬沙、沙尘暴的现象,应该是接近沙尘暴源地的地区,太原位

6、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沙尘暴影响的地区,所以选择 B.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如图是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 ”,读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 1】 我国非季风区是指( ) A冬、夏季风均难以到达的地区 B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C冬、夏季风均能到达的地区 D冬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 【小题 2】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A银川 B哈尔滨 C拉萨 D武汉 【小题 3】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 ) A夏秋两季 B秋冬两季 C冬春两季 D春夏两季 【小题 4】四城市年降水总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表述最佳的是:我国年降水量( ) A由东

7、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增 D由东向西递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我国一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所以降水多,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较少。根据这个判断,本题选择 B. 【小题 2】根据四个城市的 12个月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判断出,武汉降水量最多,银川降水量最少。本题选择 D. 【小题 3】根据四个城市的各月降水量的分布,降水多的月份都是集中分布在 6、7、 8、 9月份,所以夏秋多冬春少,所以

8、选择 A。 【小题 4】从武汉到哈尔滨再到拉萨、银川,可以看出降水量出现递减的趋势,得出结论: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选择 A.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读图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 ”,完成各小题 . 【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森林 草原 荒漠 B荒漠 草原 森林 C森林 荒漠 草原 D草原 森林 荒漠 【小题 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自治

9、区的植被的变化的理解。可以从图上判断,东部主要是森林植被,中部为草原,西部为沙地等,所以可以判断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森林 草原 荒漠,选择 A. 【小题 2】森林需要大量的水,草原需要的水量可以少些,所以据图可以推断,内蒙古自治区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东多西少。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李白诗句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描写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象。诗中提及的能够影响到玉门关地区的风是( ) A夏季的东南风 B夏季的东北风 C冬季的西北风 D冬季的西南风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够吹度玉门关的只有是冬季风,因为夏季风要到达玉门关,不仅要克服距离的遥远,还要克服种种山岭的

10、阻挡,所以夏季风根本到达不了玉门关,所谓的 “春分不度玉门关 ”就是这个含义,本题选择 C.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读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 1】有关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地形类型单一,以平原为主 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 【小题 2】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流入(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小题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在(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可以

11、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丘陵的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分布,其中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高原,第二级阶梯主要是高原与盆地,第三级阶梯主要是平原与丘陵,所以本题选择 A. 【小题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大部分的河流向东注入太平洋,所以本题选择 D. 【小题 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气温最低的区域在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地势高所以气温低。本题选择 B. 考点:地形地势特征 如图是四幅人口的增长曲线图,与我国实际较相符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古代到现代,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先慢后快特点,所以选择 A. 考点:众多的人口 下图是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

12、图 ”,读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 1】西藏自治区西部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 A 1人以下 B 1 10人 C 100 400人 D 400人以上 【小题 2】关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的描述,最佳的是( ) A北纬 40以南地区人口稠密,以北地区人口稀疏 B乌鲁木齐 台北一线以南地区人口稠密,以北地区人口稀疏 C黑河 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D东经 110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例进行分析,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是在每平方千米在 1人以下,选择 A. 【小题 2】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以黑

13、河 -腾冲一线东西两侧的不同,东侧人口密集,西侧人口稀少;选择 C. 考点:众多的人口 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先后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我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图是 “我国南海区域图 ”,读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 1】我国领土最南端是( ) A海南岛 B西沙群岛 C黄岩岛 D曾母暗沙 【小题 2】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国家是( ) A菲律宾 B越南 C马来西亚 D文莱 【小题 3】关于海南省纬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北温带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C全部位于热带 D全部位于北温带 【小题 4】图中北回归线穿

14、过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领土最南端是我国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因此本题选择 D. 【小题 2】四国陆地领土接壤的国家有 15个陆上邻国,其中包括越南,所以本题选择 B. 【小题 3】海南省纬度位置的叙述,从北回归线的位置来看,其穿过云、桂、粤、台,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本题选择 C. 【小题 4】北回归线穿过

15、我国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所以穿过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 A. 考点:辽阔的疆域 选择以下我 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0分) ( 1)人口的地理界线是( ) ( 2)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 ) ( 3)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 ) ( 4) 1月 0 等温线( ) ( 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界线是( ) ( 6)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 (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理的地理界线是( ) ( 8)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界线是( ) (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 ) ( 10)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是( ) A黑河

16、 腾冲线 B秦岭 淮河线 C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D昆仑山脉 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 E.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答案: ADCBB BBBEE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我国主要的地理界线的理解和掌握。 ( 1)人口的地理界线 是黑龙江省黑河 -云南省腾冲县一线, 1与 A对应。 ( 2)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一系列山脉,包括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2与 D对应。 ( 3)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地理界线是是一系列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包括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3与 c对应。 ( 4) 1月 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 -淮河一线

17、,所以 4与 B对应。 ( 5)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所以 5与 B对应。 ( 6)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 -淮河一线,所以 6与 B对应。 (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理的地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 7与 B对应。 ( 8)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 8与 B对应。 (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9与 E对应。 ( 10)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10与 E对应。 考点:气候复杂,季风显著 综合题 阅读材料和图 10“中国政区图

18、及南海诸岛图 ”,完成下列各题。( 8分) ( 1)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相差约 度,最东端与最西端经度相差约 度。 ( 2)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它隶属于我国的 省。厦门市对岸的金门县隶属于我国的 省。 ( 3)海南省的简称是 ,其范围包括海南岛以及散布在广阔南海中的 群岛、 群岛和 群岛等岛屿。 答案: (1)50 60 (2)台湾 福建 (3)琼 西沙 中沙 南沙 试题分析:( 1)我国最南端在曾母暗沙,大约是北纬 4,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上,大约是北纬 53,南北纬 度差为 49接近 50个纬度;最西端是东经 73,最东端为东经 135,两者相差为 62,所以填空的范围

19、是: 50( + -2) 60( + -2); ( 2)钓鱼岛是我国领土,隶属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厦门市对岸的金门县隶属于我国福建省。 ( 3)海南省的简称为琼,是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管理着我国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 考点:辽阔的疆域 读 “中国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和 “中国气候类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地理事物的名称。 河流: A , B , C ;山脉: D 。 ( 2)海口市一月均温约为 ;图中甲地一月均温为 。两地一月均温相差约 。 ( 3)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 方向,说明影响

20、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 4)图中 A、 C两河,冬季河水有封冻现象的是 。 ( 5)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 。 ( 6)上海和广州都位于 气候区,但 _1月气温更高,其影响因素是 。 ( 7)乌鲁木齐位于 _省级行政单位, 该处适合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气候原因是 _。 答案: (1)黄河 淮河 长江 秦岭 (2) 1624 -40-32 4864 (3)东西 纬度因素(4)A (5)南北温差大 越往北气温越低 ( 6)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州 纬度位置 (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强。 试题分析:( 1)根据位置及其他参照物进行判断,河

21、流 A 、 B 、 C应该分别是黄河、淮河、长江; D山脉是秦岭;( 2)根据图 11左面进行判断,海口市一月均温应该是在 1624 之间,只要答对范围即对;图中甲地一月均温为 -40-32 。两地一月均温相差约 4864 。只要写 对范围即对。 ( 3)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与纬度近似平行,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 4)根据我国秦岭 -淮河的位置,以北的河流冬季在 0 以下,所以结冰,图中A河在冬季气温在 0 以下, 所以有封冻现象。 ( 5)根据 1月份气温分布图上进行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大; 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22、( 6)根据右图信息,可以判断上海和广州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是由于广州的纬度更低,所以 1月气温更高,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 7)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的行政中心,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优质长绒棉的种植。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读 “厦门气温、降雨的月份分配 ”图及材料,联系日常生活的感受,完成下列各题。( 6分) 材料: 2003年 10月,厦门市获得国家 “中国人居环境奖 ”,是一座享誉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既无南方其他地方盛夏时的酷暑难熬,也无北方地区严冬时的寒冷刺骨。四季宜人的海洋性气候,常常得到来厦

23、游客的赞美。 ( 1)厦门的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约 ;最冷月平均气温约 ;厦门的气温年较 差约为 。 ( 2)若以降水量超过 100mm为进入雨季,则厦门雨季主要出现在 月到 月。 ( 3)厦门东临太平洋,夏秋之交常受 影响,往往带来狂风暴雨。 答案:( 1) 28 12 16 ( 2) 3月 9月( 3)台风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材料分析完成。根据图表进行分析,最热月是 7月份,气温达到 28 ,最冷月是 2月份,气温为 12 ,气温年较差为 16 。 降水量超过 100mm 为进入雨季,则有 3 月 9 月,一共有长达 7 个月份的雨季。 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带来

24、狂风暴雨,东临太平洋,夏秋之交常受其影 响,说明这种灾害是台风。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8分) ( 1) b、 c两地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 的是_地,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分 ) ( 2) b、 c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1分 ) ( 3) c、 d两地纬度大致相同,其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分) ( 4) a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e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 答案:( 1) c 纬度位置 ( 2)降

25、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夏季 ( 3) c 海陆位置 ( 4)热带季风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地形地势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季风区内季风气候的区别。根据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进行分析, c地的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 的,影响 b、 c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进行分析, b、 c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夏季。 ( 3) c、 d两地虽然纬度大致相同,但是由于 c在沿海地区, d在内陆地区,所以 c年降水量较多, d地区降水较少,同 时可以判断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 ( 4)从位于北回归线的位置进行判断, a地位于热带,又属于季风区,所以其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e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其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考点:气候复杂 季风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