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995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滴水成冰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滴水成冰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玻璃破碎是玻璃由玻璃的大小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西瓜榨汁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2、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 12.80 g,玻璃管质量为 52.30 g;反应后玻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 64.81 g,装置 B增重 0.22 g,装置 C质量未改变。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C-12 O-16) 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 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 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NaOH与 CO2反应导致装置 B质量增加 装置 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3、B 试题分析: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是铜和二氧化碳,当黑色的粉末大部分变成红色时表示反应完全, 错误;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目的是防止已还原的铜又被氧化,使二氧化碳完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正确;碳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 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 B中的质量增加, 正确;装置 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但还会由一氧化碳进入该装置中, 错误。故选 B。 考点:碳还原氧化铜 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的粉末放人 AgNO3溶液与 Cu(NO3)2溶液的混合液中, 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滤

4、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 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 M可能是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金属 M的粉末放人 AgNO3溶液与 Cu(NO3)2溶液的混合液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金属 M把银和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在滤渣中加入盐酸生成了气体,说明金属 M过量且 M位于氢的前面,但不可能是铁,因为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故滤渣中含有的固体是银、铜和 M;滤液中含有的是 M的硝酸盐。故选 D。 考点:置换反应 C、 CH4、 CO三种物质与 CO2有如下转化关系: CCO2; CH4CO2; CO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 CH4、 CO只跟氧气反应才能

5、得到 CO2 B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三种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可转化为 CO2 D上述转化关系中,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等发生还原反应液会生成二氧化碳, A错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 B错误;甲烷燃烧时会生成水,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间的转化 下表为部分酸 、碱、盐的溶解性表 (室温 )。 阴离子阳离子 OH Cl Ca2+ 溶 Zn2+ 不 溶 有关 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名称是氢氧化钙 B该物质属于碱 C该物质不溶于水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Ca(OH)2

6、答案: C 试题分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是氢氧化钙,属碱,该物质微溶于水。故选 C。 考点:氢氧化钙 在点燃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14 H-1) A一个 A分子由 3个原子构成 B 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l: 3 C生成 C和 D的分子个数比为 l: l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氮气和水。一个氨气分子由 4个原子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故氨气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 =14: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

7、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氮气分子与水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1: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属置换反应。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饮食健康 ”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B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C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D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保持肉质鲜美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醛有毒,不能保鲜食品, A错误;地沟油会致癌, B错误;亚硝酸钠有毒, D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 B羊毛 C棉花 D酒精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成材料包括:

8、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选 A。 考点:合成材料 填空题 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下图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 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8,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 。 答案: Al Al2O3 Al3+ 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 =原子序数,故 代表的元素是铝元素;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8,那么为氧元素;已知铝的化合价为 +3价,氧为 -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丙中的质子数为 13,是铝元素,在该图中,

9、铝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是铝离子:Al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 “甲 ”或 “乙 ”); 某同学在 t1 时进行如图 2实验,充分搅拌得到相应的液体 一 。 一 形成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 在溶液 中再加入 25g甲,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若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在提纯固体甲时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若甲为 KNO3,如图 3所示, 20 时,将盛有饱和 KNO3溶液 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 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 有晶体析出。加入的

10、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答案:( 1)甲 ( 2) ( 3) 28.6% ( 4)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酒精灯 ( 5) C D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甲的溶解度为 20g,即 100g水中溶解 2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故 是不饱和溶液, 是饱和溶液,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40g,那么 是不饱和溶液; ( 3)由于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40g,那么在溶液 中再加入 25g甲,只能溶解10g,所得溶

11、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40g,溶液的质量为 14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 140g 100%=28.6%; (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先配成高温下,再降温有固体析出后过滤,故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酒精灯; ( 5)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故加入的是冰块或硝酸铵固体。 考点:溶解度曲线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演 示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打开 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 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 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 (选填 “合理 ”或 “不合理 ”

12、),说明原因 。 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K2及 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 E中的活塞、弹簧夹 K2。 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上述实验过程中, C中玻璃管 K,的作用是 答案:( 1)不合理 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 2)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2H2O2 2H2O+O2学科王 ( 3)排出 A、 B、 C装置中气体,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试题分析:(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 2)由于 E中过氧化氢溶液

13、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使 D中压强增大, D中的稀盐酸流入 C,则稀盐酸与 C中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增大导致液体进入导管中,故观察反应现象为: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 ( 3)排出 A、 B、 C装置中气体,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考点: 计算题 将 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 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 (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56.6 g。试计算 生成氢气的质量 。 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 0.1%)。( Zn-65 H-1) 答案:( 1) 0.2 g ( 2) 95.6% 试

14、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利用氢气与锌反应的质量比即可求出锌的质量。 解:( 1) 生成氢气的质量 =6.8g+50g-56.6g=0.2g ( 2)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 x 。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解得 x = 6.5 g 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略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中的四种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I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滤渣中一定含有 向滤液中粉末部分溶 溶液变红 滤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 (填 “酸解,得到白色滤渣试液 性 ”、 “碱性 ”或 “中性 ”) 向 中所得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 B中含 15 g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填空。 (C-12 O-16 Na-23 Cl-35.5) 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该固体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16、。 . 答案: 碳酸钙 (写化学式也可。下同) 碱性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 1)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2) Na2CO3、 NaCl、 CaCO3、 NaOH; Na2CO3、 NaCl、 CaCO3、 CaO 试题分析:【实验一】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说明含有碳酸钙;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若含有碳酸钠,加盐酸会产生气泡,由于生成的是氯化钠,故溶液还会由红色变成无色。 【实验二】根据实验 1可知,固体中还含有碳酸钙,故加入的盐酸还能与碳酸钙反应: CaCO3+2HCl = CaCl2+H2O+CO2;因 100 g15%的稀盐酸中含有氯元素100g15%( 35.5/36.5) 100%=14.6g,小于实验测得的氯元素 15g,故该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故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Na2CO3、 NaCl、 CaCO3、NaOH; Na2CO3、 NaCl、 CaCO3、 CaO。 考点:物质的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