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四川省遂宁二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汽油燃烧 B食物腐败 C湿衣服晾干 D糯米酿甜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汽油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 B、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是衣服中的水分蒸发扩散到空气中去的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正确; D、糯米酿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
2、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错。 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制法,分析判断。 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所以不能做燃料,错误;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是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氧化反应是物
3、质与氧的反应,所以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就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就不是化合反应,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点评:本题难 度不大,根据已有知识即可作答,但要注意,氧气的性质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甲醛( 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 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醛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一个甲醛分子含有
4、四个原子 D.甲醛分子中 C、 H、 O 原子个数比是 1: 2: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甲醛的化学式为 CH2O 来分析判断其组成和构成。 A、由甲醛化学式 CH2O 可知,甲醛是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故 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甲醛分子中不可能还有水分子,故 B错误; C、根据甲醛的化学式 CH2O 可知: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四个原子构成,故 C正确; D、由甲醛的化学式为 CH2O 可知,甲醛分子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 2: 1,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
5、的元素组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 用于制造通讯光缆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 SiO2) , SiO2中硅元 素的化合价为 ( ) A +2 B -2 C +4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 SiO2,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 O 元素为 -2价,计算化合物中 Si元素的化合价。即可设化合物 SiO2中Si元素化合价为 x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x+( -2) 2=0,解得 x=+4,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理解和掌握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即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和等于 0。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A、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0,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故 A不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 =质子数 =8核外电子数 =10,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故 B不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 =质子数 =12核外电子数 =1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故 C符合题意; D、核电荷数 =质子数 =9核外电子数 =10,为阴离子结
7、构示意图,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粒子的种类的解题能力,牢记内外相等为原子,内外不等为离子,且内多外少为阳,内少外多为阴。 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 则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 NO B CO2 C N2 D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图示的描述,分析解答。 A、 NO表示一氧化氮这种物质,该物质由氮氧两种不同元素组成, NO还可以表示一个一氧化氮分子,且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正确; B、 1个 CO2分子由 2个 O 原子和 1个 C原子构成,
8、不符合题意中 “1个分子由 2个原子构成 ”,错误; C、 N2 表示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错误; D、每个 H2O 分子由 2个 H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1个分子由 2个原子构成 ”,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物质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在宇宙飞船的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供宇宙飞船使用。结合右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9、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过程,原子种类也发生了改变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题意分析判断。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 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后生成了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 B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氢原子和氧 原子,反应后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发生了改变,故 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划分成原子,原子又发生了重新组合的过程,故 D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
10、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解题时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并能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有较清晰的认识。 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 ) A冰块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气球能鼓起来的原因考虑,只有瓶内气压增大才能使气球鼓起来,再根据如何能使瓶内气压增大来思考:由于试管与瓶子里面是不相通的,所以使气球鼓起来的原因只能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 A、冰块溶于水会使试管温度降低,瓶内气体因遇冷收缩气压变小,导致气球变瘪,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使试管降温,瓶内气体因遇冷收缩气压变小,导致气球变瘪,错误; C、食
11、盐溶于水温度保持不变,瓶内气压不变,所以气球不变,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使试管内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因气体受热膨胀而增大,故气球鼓起来,正确。故 选 D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点评:物质溶于水常会引起热量的变化,要熟记常见物质溶于水吸热还是放热情况: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利 D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分析。 A
12、、水在自然界中通过三态变化循环,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包括固态和液态的水分子都在运动,错误; C、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无机盐类物质,长期饮用无益,正确; D、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故选 B 考点:水的净化,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点评:本题较简单,完成此题,依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但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此类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A、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
13、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只能形成乳溶液,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只能形成悬溶液,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只能形成乳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 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答案: C 试题
14、分析: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酸是否为盐酸,可以取样,滴加酸化后的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确定该酸为盐酸;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是确认物质最直接的方法。 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并没做出实验性地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某酸是否为盐酸,故 A做法不合理; 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并不能对某酸是否为盐酸做出实验性证明,故 B做法不合理; C、通过向标签残缺的酸中滴加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认标签残缺的酸是否为盐酸,故 C 为合理做法;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但却不能代替实验对
15、某酸是否为酸做出实验性证明,故 D做法不合理。故选 C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行确定物质是化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下列操作 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块状固体 B量取液体体积 C过滤液体 D熄灭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 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A错误; B、读取量筒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 B 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图中缺少
16、玻璃棒引流,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错误。故选 B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 -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加热器皿 -酒精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分类法是我们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石灰水 C氧气 D雨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错误; C、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17、,属于纯净物,正确 ; D、雨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A、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发生变化,错误; B、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水蒸气的体积变大,
18、正确; C、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的数目没有变化,不会增多,错误; D、水分子受热后还是均匀的分布在容器内,不会聚集在任何一端,错误。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此题需要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了解液态与气体的实质,二是能读懂各选项的图示内涵,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中,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氧气 C铁 D氯化钠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 B错误; C、铁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19、,故 C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学生应熟悉常见的物质及它们的构成微粒,并能进行归纳总结来掌握物质的构成。 填空题 ( 5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 ,选择填空(写仪器名称)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要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上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答案:( 1)坩埚钳
20、( 2)烧杯( 3)药匙( 4)胶头滴管 (5)玻璃棒 试题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分析选择仪器。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药匙; 实验室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要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上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托盘天平(用来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玻璃棒(用来搅拌,加速溶解)。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会根据操作分析选择仪器进行试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 8分)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
21、的量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是小明同学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铁丝分别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中燃烧,请帮助他把横线填写完整。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木炭 在空气中 红热 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氧气中 ,放热 B铁丝 在空气中 不燃烧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 , 生成黑色固体。 通过上述 A、 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试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 答案:( 1)发出白光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 2)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木炭、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由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
22、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 +氧气 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而在氧气中发出白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从微观上分析,单位体积内所含氧分子数目越多,与另一反应物分子的反应的几率越大,反应越剧烈。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及同学们灵活运用
23、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7分 )水是重要的资源,我们应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A中水发生了 (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 (2)B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用 检验 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 (3) 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 C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 (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5)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 )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 C.
24、不间断放水刷牙 答案:( 1)物理 水 氢气 +氧气( 2)带火星的木条( 3)过滤( 4)肥皂水 煮沸 ( 5) BC 试题分析:( 1)水的沸腾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在试管口又变成液态,仅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 2)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是氧气,而负极得到的是氢气,即 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根据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的性质,可以选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 3)根据水的净化过程及方法可以知道小卵石和石英沙的作用为过滤出不溶于水的杂质; ( 4)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与肥皂水作用,起渣的是硬水,起泡沫多的是软水 ; ( 5)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
25、水龙头,这是浪费水的做法,不可取;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这种做法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可节约用水; C、不间断放水刷牙,这会浪费水,故选 B。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净化水和和电解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 正确的判断,另外还要知道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 6分)元素周期表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镁元素的 “身份证(见右图),在下图的横线上填写有关铝元素的 6个信息。 12 M g 镁 24.31 答案: Al 3 金属 失 +3 Al2O3 试题分析:铝的元素符号为: Al; 根
26、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设铝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x,则有 2+8+x=13,则 x=3,铝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 “金 ”字旁,可知铝 是金属元素; 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 个,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在化合物中显 +3价;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铝元素显 +3价,氧元素显 -2价,则氧化铝表示为: Al2O3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
27、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和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3 分)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请你和小丽一起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 ( 1)小丽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证实了分子 。 ( 2)小丽在帮妈妈洗碗时,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很容易就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了,其原因是洗洁精具有 功能。 ( 3)妈妈给小丽买的加钙牛奶中的 “钙 ”是指 (填 “元素 ”或 “分子 ”) 答案:(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乳化( 3)元素 试题分析:( 1)利用分子的 性质
28、解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们能闻到炒菜时的香味; ( 2)从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角度分析,洗洁精能把油污分散成小液滴,起到乳化作用; ( 3) “加钙牛奶 ”中的 “钙 ”不是以分子、原子、离子、单质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钙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分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等知识点,这就要求同学们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 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 们生活息息相关。请从 稀有气体 氧气 氮气 氢气 明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并
29、用其序号填空。 ( 1)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 ( 2)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 3)被称为 21世纪的新燃料 ( 4)可作为净水剂的是 (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答案:( 1) ( 2) ( 3) ( 4) ( 5)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 1)氧气能供呼吸; ( 2)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内会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作电光源; ( 3)氢气可以燃烧,由于其来源广泛、热值高、无污染,被称为 21世纪最理想的新燃料; ( 4)明矾溶于水后生成一些胶状物,可吸附一些杂质,所以可作为净水剂; ( 5)空气中含
30、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考点:氧气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即可轻松作答。 ( 6分)填写下列表格: ( 1) ( 2) 化学符号 H 2P2O5 Mg2+ 名称或意义(只写一种) 2个铁原子 由 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 +2价 答案: ( 1) ( 2) 化学符号 H 2P2O5 Mg2+ 2Fe O3 +2CO 名称或意义(只写一种) 一个氢原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1个镁离子 2个铁原子 由 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 +2价 试题分析:(
31、 1)元素符号可表示某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 H表示的意义是氢元素,还可以表示 1个氢原子; 前面带有数字的化学式表示几个某分子, 2P2O5是前面带有数字的化学式,故表示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离子符号表示 1个某离子,还可以表示 1个某离子带有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Mg2+是离子符号,表示 1个镁离子,还可以表示 1个镁离子带有 2个单位的正电荷。 ( 2)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2个铁原子表示为 2Fe; 表示分子或原子团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下角,因此由 3个氧原子构成 1个臭氧分子表示为 O3;
32、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因此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 +2价表示为。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学生应熟练应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来解答;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计算题 ( 6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5%。请填空 ( 1) 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 ; ( 2)向 100g该溶液中加入 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3)将 100g该溶液与 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
33、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 15g ( 2) 5 ( 3) 10 试题分析:( 1)利用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溶液质量 100g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g15%=15g; ( 2)加入水后,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5%; ( 3)与 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两溶液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所 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4、100%=10%。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并能灵活变形、运用。 ( 7分)济宁化肥厂生产的 “盛利源 ”牌尿素系省优品牌。尿素的包装袋正面标识的部分内容如右图。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 (2)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一袋 “盛利源 ”牌尿素中至少含有氮元素 kg。 答案:( 1) 60 ( 2) 3:4:7:1 (3)23.25千克 试题分析:( 1)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的相对原子
35、质量 氢的原子个数 +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氮的原子个数 =12+16+( 14+2) 2=60; ( 2)根据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比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氮的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的原子个数 =12: 16:( 142):( 14) =3: 4: 7: 1; ( 3)根据尿素的包装袋正面标识的部分内容可知,尿素中至少含有氮元素的质量 =尿素的质量 尿素中的含氮量 =50kg46.5%=23.25kg。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各元素的
36、质量比是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的基本题型,一定要掌握其计算方法。 探究题 (8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实验分析】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小强实验操作均正确,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37、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mL 【实验结论】: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 。 【实验反思】:小红同学实验误差较大,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请写出其中一条)。 答案:( 1)使铜丝与氧气接触更充分( 2)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铜 +氧气 氧化铜 ( 3) 20 ( 4)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 4)装置漏气 试题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本题用的是铜丝,生成物是氧化铜固体,一样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 1)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让空气在玻璃
38、管中流动,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使之充分反应,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消耗完; ( 2)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故现象是红色变黑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 +氧气 氧化铜; ( 3)由于空气中氧气占其体积的 左右,故小强实验操作均正确时,剩余气体是 20mL,实验得出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有: 装置气密性不好; 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等。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的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 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
39、把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9分)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 ( 4)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只能用装置 C收集,而不能用 D或 E收集,则推测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为 。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3)过氧化氢 水 +氧气 B D或 E (4)A 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 试题分析:( 1
40、)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图中 a 是试管, b 是集气瓶; ( 2)气体发生装置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同时生成水,故其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水 +氧气;此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 D和向上排空气法 E收 集; (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加热来制取氨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用 A进行;根据氨气不能用 D或E 收集,只能用装置 C 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易溶于水。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