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南京高淳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缸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2、化的判别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 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 3个电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考虑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通过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来看的,通过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无法得出这一结论的
3、,故 A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是质子数,对于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 B错; C、 26.98是指的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 C错; D、由于最外层电子数是 3,易失去 3个电子,带 3个单位正电荷变为 Al3+故 D错 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 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各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化合物( 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2 C +4 D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可得二氧化锰( MnO2)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x+( -2) 2=0, x=+4; 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将 A、 B、 C各 10g的混合物加热后, 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 4gD,同时 C增加了 8g,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则反应中 A与 B的质量比是 A 4:l B 5:l C 1:5 D l: 4l 答案: B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图中反应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
5、定律 D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 : BD 试题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分别是三种和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个数与质量保持不变)和单质(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及化合物(不同种原子形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的概念分析就不难选择了。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 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
6、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水与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气体 B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C空气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燃着的木条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进行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油有大量的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混合没有现象,现象不同,可以使用二氧化碳鉴别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泡沫较少;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
7、且较多,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反应的现象不同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的是同种原子 B 易与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C 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表示的粒子的性质一定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8、 =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原子的有哪些;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有哪些;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判断属于阴离子的有哪些;金属元素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小于 4个,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A 所示的微粒质子数不同,故表示的是不同种元素 ; B 易与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正确,即氯化钠; C 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是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表示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不代表它们的性质相同。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
9、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 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 B溶有较多含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C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D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答案: C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软水含有的钙镁物质少,硬水含有的钙镁物质多;明矾是絮凝剂,可以将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凝聚起来沉降,不能出去其他物质,自来水含有多种离子,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软水与硬水;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是概念题,只要熟记相关概念,解题难度不
10、大。 将 mg 硫在 ng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可能 A等于( m n) g B大于( m n) g C小于( m n) g D等于( m 2n) g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题意 “将 mg 硫放在 ng氧气中燃烧时 ”,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小于或等于( m+n) g,二者正好完全反应,则所生成二氧化硫质量:等于( m+n) g;如果二者中有一种剩余,则小于( m+n) 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下列四组
11、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水、氧化镁、二氧化锰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肯定是纯净物来分析解答本题氧气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空气是混合物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12、,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构成分子;但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考点:原子结构、原子与分子的关系、原子的性质。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原子的性质、原子与分子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2)此题的难度较小,但要求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记忆要非常准确。 下图中的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中 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
13、2个氢原子构成,故 A错误; B、中的前面的 2表示 2个氢分子,故 B错误; C、表示 2个氢原子,故 C正确; D、中的 2表示 2个氢离子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掌握,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 B酒精有挥发性 C白糖易溶于水 D汽油能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
14、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味道、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是物理性质,可燃性则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因为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较低
15、温度液化为液体水,使饮料瓶外壁变得潮湿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判断,: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等 A、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 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惰性气体,可以分离出来用于焊接保护气,故 B正确; C、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不活泼,较稳定,
16、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 C正确; D、空气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根据已有知识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我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太阳能发电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
17、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故选项错误;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故选项正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 题和填空题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硫、红磷、铁丝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即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
18、生大量的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木炭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
19、药品; 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本题注意开窗了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取用液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 小于 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
20、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运用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体积不变分析 B、运用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C、运用分子间有间隙,混合后液体体积往往略小于混合前两种物质体积的和分析 D、运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运用分子的性质要会判断一些宏观现象,要注意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但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不变 2012 年 4 月 15 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 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 “毒胶囊 ”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铬元素
2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为 24,故 A说法正确; B、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 24,故 B说法错误;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 C说法正确; D、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等于核外电子所带 的电量,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了解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2、 填空题 ( 3分)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将液态空气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立即冒出大量的气泡,把一支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过一会儿再把一支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此时小木条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据此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1)由于液态氮比液态氧的沸点 (填 “高 ”或 “低 ”),导致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 2) “过一会儿再把一支燃着的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反而燃烧更旺 ”,其原因是 。 答案:低 氮气 大量液氧气化 试题分析: 由教材学过的化学常识知道,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液氮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由于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所以剩余的气体绝
23、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回答此题 ( 1)因为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导致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 2)由于空气中大部分是氮气和氧气,所以剩余的气体绝大部分是氧气,根据氧气能 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过一会儿,木条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旺 故答案:为:( 1)低、氮气; ( 2)氧气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氧气支持物质燃烧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此题所考查的主要是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液态空气,此外还查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 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 1)仪器 的名称是 、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开始收集的合适时机是 ; 下列有关 “先 ”与 “后 ”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搭好装置后,先加入试剂,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C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 3)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所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装置可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确定用 C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答案:( 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 2) 2KMnO4 K2MnO4 +MnO2 +O2 防止粉末进入导气管 气泡连
25、续均匀地冒出 BC ( 3) B 2H2O22H2O+O2 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来解答,并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由于试管中有空气,所以刚开始加热时空气受热膨胀从而逸出试管,此时若收 集则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为最佳收集时机; ( 2)在如果选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则药品的状态为:固体 +液体,反应条件为:不需要加热,所以应
26、该选择 B装置来制取气体,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选择 C装置来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2 2H2O+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记住常见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17分)地球是水球,水储量很大,但淡水量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含盐量高的海水。有限的淡水在陆地上分布不均匀,可利用的水资源常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现在缺少可用的水
27、。 ( 1)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根据图表分析,图中水资源极度缺水的地区是 。 ( 2)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洋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80多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以下元素中的 (填表字母序号)。 A氧 B钠 C氯 D氢 ( 3)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 该实验中 A连接电源的 极。 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试管集满后,怎样用实验来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成分? 。 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从变化角度
28、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氢气,是将 能转 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人类正在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 4)在干旱地区,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或打井取水作生活用水。 甲同学将浑浊的坑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 。 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的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如图为过滤装置,说出仪器 A的作用 。 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来 。乙同学用正确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两点原因: , 。 ( 5)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
29、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嗅异味 c. 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作用而达到; 某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净化水时, c、 d两个指标可通过上图中的 B、 C、 过程而达到。 水是生命之源,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 1)上海、北京(不能少、错填) ( 2) A ( 3) 负 2H2O 2H2+ O2 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正放,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复燃 H、 O 元素 水分子(或 H2O) 电
30、( 4) 过滤 加热煮沸 引流 漏斗颈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滤纸破损 加液体量超过滤纸边缘(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5) 活性炭 D 生活(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分析: 1、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且分布很不均匀,加之水污染、水浪费、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等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2、电解水时,电极的阳极产生的是氧气,阴极产 生的是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可以点燃;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 1: 2,质量比是 8: 1,本实验证实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水的过滤是用于除去水中固体不溶物的净化方法。实验室过滤操作时,应注意 “一贴、二低、三
31、靠 ”,即滤纸紧靠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紧靠小烧杯,漏斗下端管口紧靠大烧杯内壁。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实际就是水的净化过程,有过滤、吸附和消毒步骤。其中吸附时是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的。 考 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电解水;水的组成;水的净化。 点评: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常考的知识点,而电解水和水的净化也是很重要的考点,同学们要注意掌握,但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 ( 4分)已知砷和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砷 (As) 铟 (In) ( 1)铟原子的核电荷数 x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得到 ”
32、或 “失去 ”)电子,形成的离子是 (填符号)。 ( 2)砷化铟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替代硅制造电子设备。砷化铟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49 失去 In3+ ( 2) InAs 试 题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个的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大于四个的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得失电子数就等于其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的化合价数,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以很方便的书写化学式。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
33、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很重要。 ( 4分)用化学式填空。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 2) +3价的铁的氧化物 ; ( 3)硫酸铜 ; ( 4)人体内最多的分子 。 答案: (1) N2 ( 2) Fe2O3 ( 3) CuSO4( 4) H2O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所以熟练掌握
34、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所 表示的意义 ( 2分)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会将物质进行分类。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空气 二氧化硫 氧气 硫粉 高锰酸钾 冰水混合物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 ( 2)属于化合物的是 ; ( 3)属于单质的是 ; ( 4)含有氧分子的是 。 答案: (1) ( 2) ( 3) ( 4) 试题分析:空气、过氧化氢溶液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氧化硫、氧气、硫粉、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等物质都是由一 种物质组成的,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硫粉、氮气等
35、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 2分)从 质子数 中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等选项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于原子结 构中的 ; (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答案: (1) ( 2) ( 3) ( 4)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元素的定义分析,并知道它们对原子及元素的性质的关系来解答 (
36、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 (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的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 ( 4)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 4个电子,表现为易失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或等于 4个电子,表现为易得电子;而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稳定结构,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核外电子
37、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熟练掌握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即:质子数 =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质子数 计算题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毒品 “摇头丸 ”的化学式为 C12H xO2N2,相分子质量为 221。试回答下列问题: ( 1)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 ( 2)燃烧该物质,下列物质不可能产生的是 (填序号)。 CO H2O NO CO2 SO2 ( 3)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 个,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 (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答案:( 1) 4 (2) (3) 17 12.7% 试题分析:( 1)根据 “摇头丸 ”的化学
38、式为 C12HxO2N 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都不变,故该物质燃烧后不可能有 SO2。 (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进行解答; (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 1) 根据 “摇头丸 ”的化学式为 C12HxO2N 可知其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故答案:为:四种; ( 2) (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 ( 3) 1212+x+162+14=209,则
39、 x=19,因此一个 C12HxO2N 分子中,含氢原子为 19; 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得 C12HxO2N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6.7%;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解题的能力 探究题 ( 9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及氧气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 下对比实验: 将 3.0g KClO3与 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将 x g KClO3与 1
40、.0g CuO 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 O2的快慢。 ( 1)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类型为 ; ( 2) 中 x的值应为 。 实验二: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 O2体积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 2)若测定相同条件下 ,也可得出相同的结论。 实验三:浩然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
41、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一些的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细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如此反复数次,实验均未成功。 ( 1)该同学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改进后,实验成功了。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 。 答案:实验一:( 1) 2KClO3 2KCl+3O2 分解反应 ( 2) 3.0 实验二:( 1)双氧水浓度越大 ( 2)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 实验三:( 1)火柴燃烧消耗了较多的氧气 ( 2)火星四射 ( 3) 3Fe+2O2Fe3O4 ( 4)防止熔化物滴落造成集气瓶破裂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方法,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则是固体 +液体不要加热的类型,在实验装置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分解反应,且都有催化剂;反应的速率跟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等有关。 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注意先在集气瓶中放少许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目的在于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点评: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注意点是初中化学的一个要点;铁丝燃烧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