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10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汽油挥发 C酒精燃烧 D水结成冰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矿石粉碎、汽油挥发、水结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C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点评:常考题目,难度不大,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变化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CO2和 3.6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 一定含 C、 H; 一定不含 O; 可能含 O; 一定含 O; 分子中 C、 H

2、的原子数之比为 1 2; 分子中 C、 H的原子数之比为 1 4。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CO2和3.6gH2O,则 一定含 C、 H;原物质中含有 C 的质量为 4.4g =1.2g,含有 H的质量为 3.6g =0.4g, 1.2g+0.4g=1.6g,故有 一定不含 O; 分子中 C、 H的原子数之比为 1 4。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小明用 “三 ”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3、A大气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三种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体富营养化 B不显电性的微粒有 “三种 ”:质子、中子、电子 C一般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三点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只有 “三种 ”:漏斗、烧杯、铁架台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气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包含水体富营养化;质子和电子带电,中子不带电;一般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三点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铁架台和玻璃棒。选 C。 考点:大气污染;原子的构成;燃烧的条件;过滤。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

4、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在化学反应 MnO2 4HCl MnCl2 2H2O Cl2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A Mn B O C H D Cl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Mn的化合价由 +4价变为 +2价, O、 H的化合价不变; Cl的化合价由 -1部分变为 0价。选 A。 考点:化合价。 点评:化合价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即可,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氢气密度小 用于充填探空气球 B二氧化碳能灭火 用于冶炼金属

5、 C金属钨的熔点高 可作灯丝 D氧气能供给呼吸 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气密度小,可以用于充填探空气球;二氧化碳能灭火,可以用做灭火剂;金属钨的熔点高,可作灯丝;氧气能供给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选 B。 考点:物质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中的 CO气体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遇到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沉淀物,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 能用点燃的方法除

6、去CO2中的 CO气体;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氧气能助燃,氮气不能,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选 B。 考点:软水和硬水;除杂;活性炭;氧气和氮气。 点评:鉴别和除杂是中考必考题目,鉴别的关键是要有不同的实验现象,除杂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更不能将主要物质除去。 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压变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原子是化学变化

7、中的最小粒子。选 D。 考点:微粒的性质;分子和原子。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分子有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干冰、金刚石 B水银、金刚石、铝合金 C液态氧、五氧化二磷、生铁 D稀有气体、白酒、碳酸钙 答案: C 试题分析:空气、铝合金、生铁、稀有气体、白酒是混合物;干冰、五氧化二磷、碳酸钙是化合物;金刚石、水银、液态氧、是单质。选 C。 考点: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单质是

8、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 ,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加热溶液 B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D滴加液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 外焰均匀加热; 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防止引起失火。 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闻气味。 滴加液体药品时,滴管要悬于试管上方,不可伸入试管内。 选 B。 考点:加热溶液;熄灭酒精灯;闻气体气味;滴加液体。 点评:实验操作是必考题,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小亮同学在

9、某次测验中写出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氯化钠 Nacl B碳酸钠 Na2CO3 C高锰酸钾 KmnO4 D碳酸钙 Ca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化钠: NaCl;碳酸钠: Na2CO3;高锰酸钾: KMnO4;碳酸钙 CaCO3;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化学式是基础知识,需要牢记书写规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原子个数的标注方法。 填空题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 1)若丙为最清洁的气体燃料,则丙的化学式为 。 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若甲是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10、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的一种金属。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 1) H2 Zn+2HCl=ZnCl2+H2等( 2) 3CO+Fe2O32Fe+3CO2等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若丙为最清洁的气体燃料,则丙的化学式为 H2。金属和酸反应符合上述转化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或者其他); ( 2)若甲是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甲是一氧化碳,丙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的一种金属,则丙是铁。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3CO+Fe2O32Fe+3CO2等。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

11、写。 点评:推断物质的依据是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物质的性质特征。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将 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下图所示的试管中, 3天后观察到 I、 中铁钉不生锈, 中铁钉明显生锈。对照实验 I、 ,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 ;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 答案:( 1)有水存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对照实验 I、 ,可知铁锈蚀的条件 之一为有水存在;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考点:铁的锈蚀和防护。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

12、不大,铁锈蚀是铁和氧气、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涂油漆、涂油等都是常用的防锈方法。 科学家提出: “硅是未来的石油 ”,制备粗硅的反应为: X +2C Si+2CO,则反应中 X的化学式是 ,若生成 14g的 Si,则需 C的质量为 g。 答案: SiO2 12 试题分析:有化学方程式 X +2C Si+2CO可知,反应中 X的化学式是 SiO2;设若生成 14g的 Si,则需 C的质量为 X。 SiO2 +2C Si+2CO 24 28 X 14g 24: 28=X: 14g X=12g。 即若生成 14g的 Si,则需 C的质量为 12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本题

13、难度较大,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某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以下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 1)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 2)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生成的 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化合反应 ( 2) 8 23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 1) 该化学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 2) 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生成的 的个数比为 1: 2,其质量比为 32: 92=8 23。 考点: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读懂图示是关键;多变一的

14、反应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就是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配平系数乘积的比。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 1)右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_(填字母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 2)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 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和取暖,煤、氢气、乙醇、汽油、柴油等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_。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 _(填一种)等。 答案:( 1) C ( 2)氢气、乙醇 , 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等) 试题分析:( 1)右图的净水装置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选 C。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2)煤、石油

15、、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氢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等)。 考点:活性炭;化石能源;新能源。 点 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常考内容,牢记即可。 请在 氢气、 石墨、 干冰、 氦气、 氮气、 氧气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 (填序号 ):可以作制冷剂的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_;铅笔中含有的成分是 ;可供人呼吸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可以作制冷剂的是 干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氮气;铅笔中含有的成分是 石墨;可供人呼吸的是 氧气。 考点:物质的用途。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氢气可做燃料,可以充探空气球;氦气可做保护气,

16、可以充探空气球。 简答题 下面是我们在课堂或实 验室常做的两个对比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分别得出的结论是:甲 ; 乙 。 甲 乙 答案:甲: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 等 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甲图中隔绝氧气,蜡烛燃烧受到影响,即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 由图中装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瓶子瘪了,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压减小。 考点: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灭火的方法有: 1、撤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瓶内气压减小。 ( 1)生活中某同学发现铝制品 “不生锈 ”,而铁制品易生锈

17、,便认为金属铁比铝性质活泼。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解释铝制品 “不生锈 ”的原因。 ( 2)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已有百年历史,当液体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后,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从而扑灭火灾。请说明用液体 CO2灭火的原理。 答案:( 1)该同学观点不正确( 1分);因为铝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0.5分),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0.5分),所以铝制品 “不生锈 ”。(叙述合理即可) ( 2)液体二氧化碳喷出时,汽化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1 分 )。产生的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笼罩在可燃物周围,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1分)。(叙述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由

18、题意可得: ( 1)生活中某同学发现铝制品 “不生锈 ”,而铁制品易生锈,是因为铝的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阻止氧气和铝进一步反应,而铁不能;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 ( 2)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液体二氧化碳喷出时,汽化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产生的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笼罩在可燃物周围,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考点:金属活动性;铝的自我保护;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铝的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物保护膜,能阻止氧气和铝进一步反应,故铝有 “自我保护 ”能力;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

19、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 。 ( 2)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 。 ( 4) CaCl2溶液和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aCO3。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 CaCl2 + NaHCO3 CaCO3 + NaCl + HCl;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 有同学认为化学方程式 不合理,请你简述其理由: 。

20、 答案:( 1)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 2) CO2 + Ca(OH)2 =CaCO3+ H2O ( 3)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条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 4) CaCO3和 HCl不能同时存在(或 CaCO3和 HCl能反应) 试题分析:( 1)为防止资源浪费,燃烧时通常将煤块变为粉末状,其原因是增大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 2)制取轻质碳酸钙粉末是用净化后的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作用,制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 =CaCO3+ H2O。 ( 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

21、条的质量增大,其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镁条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 4) CaCl2溶液和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aCO3。化学方程式为 CaCl2 + 2NaHCO3 CaCO3 + 2NaCl + CO2 + H2O。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CaCO3和HCl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酸盐的性质。 点评:碳酸盐不能与盐酸共存,常用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

22、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A F分别是氢气、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六种气体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C与 D在 B中燃烧均能生成 F,其中 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1。 ( 2)在一定条件下, A和 D反应能生成 C和水。 请根据( 1)和( 2)推断: D为 , E为 。 A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D:一氧化碳(或 CO); E:氮气(或 N-2) ( 2) 2H2 + O-2 点燃 2H2 O CH4 + 2O-2 点燃 2H2 O + CO2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 1) C与 D在

23、 B中燃烧均能生成 F,其中 C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1。则 C是甲烷, D是一氧化碳, F是二氧化碳。 ( 2)在一定条件下, A和 D反应能生成 C和水。 A是氢气。 A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 O-2 点燃 2H2 O; C与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 点燃 2H2 O + CO2。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物质推断是个难点,推断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来进行合理的联系,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探究题 某 实验小组对 “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

24、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 Na2O2)颗粒的装置 ”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N2、 O2、 CO2和水蒸气等。 CO2 + 2NaOH Na2CO3 + 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 N2或 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

25、A装置的作用是_,发生的变化是 _变化(填写 “物理 ”或 “化学 ”)。 (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 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 :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 2)实验步骤及记录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 A装置中 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则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 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 1)根据实验 和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

26、后,除生成氧气外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_(填 “单质 ”或 “化合物 ”)。 ( 2)某同学对实验 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计算】本实验中,若提供 22gCO2气体,则需要含 CaCO390%的大理石 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答案:实验 :燃着木条熄灭 实验 :提供水蒸气 物理 实验 :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减少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实验反思:( 1)化合物 ( 2)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计算: 55.6g 试题分析:实验 :( 2)实验现象

27、及结论:观察到燃着木条熄灭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 :( 1)图中 A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实验 :( 1)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 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减少,则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实验反思】 ( 1)根据实验 和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除生成氧气外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化合物。 ( 2)某同学对实验 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计算】解:设若提供 22gCO2气体,则需要含 CaCO390%的大理石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90%X 22g 100/90%X=44/22g X=55.6g 答:需要含 CaCO390%的大理石 55.6g 考点: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装置的使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