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B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D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的更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且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所以要使视野变亮,选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
2、一滴清水,若滴一滴生理盐水,植物细胞会失水影响观察, D、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故 A、 C、 D都不符合题意。 B、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故符合 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熟记实验中各种材料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HIV,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毒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C目前预防艾滋病采
3、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D 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 答案: D 试题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其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艾滋病的有关知识。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艾滋病属于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下图是表示吃
4、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 A代表感受器,感受外界或体内刺激并产生冲动。 B若 C代表效应器,接受传来的冲动,支配肌肉和腺体的活动 C图中箭头表示酸梅的酸味传导方向 D若图中 B受损伤,则病人不能感觉到酸味,也不能分泌唾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包括 A感受器、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b传出神经和 C效应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 髓灰质的前角内, a上有神经节,因此 a是传入神经,能将
5、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 A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B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是受大脑支配的, b 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 C 效应器,C 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图中箭头表示的是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识图、分 析、作答,掌握时可以结合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下列动物的繁殖方式与获得克隆羊多莉的方式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6、) A利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 B将柳树的枝条插入土壤培育成新植株 C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D将水蜜桃与毛桃嫁接培育出新品种桃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克隆 ”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 “多莉 ”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广义的克隆包括营养繁殖、扦插枝条、植物组织培
7、养产生出幼苗、培育出多莉羊、嫁接等,因此将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柳树的枝 条插入土壤培育成新植株,水蜜桃与毛桃嫁接培育出新品种桃,都属于无性繁殖的克隆生殖;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种子的胚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因此与获得克隆羊多利的方式具有本质区别的是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克隆技术的应用。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能保持动物的优良特性,可以大规模繁殖。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 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 经
8、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光合作用需要水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9、、原料和产物。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要借助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知 识。 2012年 3月 31日晚 8点 30分 9点 30分,全球共 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 “地球一小时 ”熄灯接力活动。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排放。下图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 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通过 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 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表中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10、,还有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 碳的过程, 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程, 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A、参与 过程的生物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 B、通过 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导致 “温室效应 ”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措施是: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所以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11、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温室效应。 点评:此题涉及了读图分析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多,要缓解 “温室效应 ”就要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 综合题 (每空 1分,共 5分)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图一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叶脉(或叶片),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 。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该结构输送到植物的各 个器官。 ( 2)图二中的 3是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分生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
12、,向内形成 _。 (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让叶片上的 张开,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 蒸腾 作用,该结构还是 等生理活动的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 1)导管 ( 2)形成层 木质部 ( 3)气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试题分析:( 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 2)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
13、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我 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将知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开张,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 “门户 ”,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绿色
14、植物的蒸腾作用。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植物茎的结构及运输功能、叶的结构、蒸腾作用等生物学知识,难度较大,掌握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 (每空 1分,共 6分)下图为人体细胞的生活与部分系统的关系示意图, 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若 表示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那么,淀粉在消化系统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的部位是在 。致病细菌一般不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这是因为消化道的分泌物(如:胃酸等)有杀菌作用,这属于 免疫。 ( 2)若 表示氧气,氧气需要经过 层细胞膜才能由肺泡进入血液。 ( 3)若 表示血液进入肾脏的过程,经化验在
15、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糖糖,而他的胰腺功能正常,则最大可能是此人肾脏中的 发生病变。医生在其上肢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经过与心脏相连的 最先到达心脏。若此人肾脏正常,尿液中长期出现葡萄糖,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 1)小肠 非特异性 ( 2)四 ( 3)肾小管 上腔静脉 注射胰岛素 试题分析:( 1)图三中的 表示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其中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为消化过程,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在小肠内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等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胃酸中含有杀菌物质,能够杀死多种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2)肺泡内的
16、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图中 表示氧气, 表示二氧化碳,肺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因此,氧气需要经过两层上皮细胞,即四层细胞膜才能由肺泡进入血液。 ( 3)血液流经肾脏后,在肾脏内形成尿液,通过排尿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 糖、氨基酸、尿素等均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若尿液中发现
17、了葡糖糖,而他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则最大可能是此人肾脏中的肾小管发生病变,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根据体循环途径,上腔静脉能够把头部和上肢的静脉血送回右心房,医生在其上肢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经过与心脏相连的上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一个人,若肾脏正常,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血 糖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全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必然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体外,造成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肺的结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难度较
18、大,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以循环系统为核心,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皮肤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每空 1分,共 7分)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显性基因用 B表示,隐性基因用 b表 示)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以下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婚配方式 被调查家庭数目 子女 单眼皮 双眼皮 1 父母均为单眼皮 51 60 0 2 父母均为双眼皮 84 26 74 3 父母一方为单,一方为双 164 56 128 ( 1)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父母为双眼皮,子女为双眼皮,此现象称为 。 ( 2)根据表中第 2组数据
19、可以推测单眼皮为 性状。 ( 3)若第 3组中某家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父亲、母亲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4)从第 2组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有的单眼皮,有的双眼皮,双眼皮子女的基因组成是 。 ( 5)如果第 1组中某家庭的单眼皮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那么她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 。为什么? 。 答案:( 1)变异 遗传 ( 2)隐性 ( 3) Bb bb(少写一项不计分) ( 4) BB 或 bb(少写一项不计分)( 5)不能,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试题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0、,父母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因此此现象称为变 异,父母为双眼皮,子女为双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此现象称为变异。 ( 2)表格中的 3组数据中,在第 2组数据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基因,因此根据第 2组的调查结果可推测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 3)若第 3组中某家庭父亲为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 bb,控制单眼皮的基因 b 一定有一个来自父亲,而父亲是双眼皮,因此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Bb。 ( 4)从第 2组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均为双眼皮,子
21、女有的是单眼皮 ,有的是双眼皮,双眼皮子女的基因组成是 BB或 Bb。 ( 5)由环境引起的变异由于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因此单眼皮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在父亲也是单眼皮的情况下,是不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较难,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可用遗传图解帮助解答此题。 探究题 (每空 1分,共 5分)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温度 ( ) 湿 度 空气 种子数(粒)
22、 发芽率( %) A 26 潮 湿 充足 50 96 B 5 潮 湿 充足 50 2 C 26 干 燥 充足 5 0 D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组进行对照实验。 (3)用 A、 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 。 (4)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 D,请在上面表格中完善这组实验。 (5)在适宜的条件下, A组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C装置只有 5粒种子,容易产生偶然性;也应该为 50粒种子 。(2)A与 C (3)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4)26 、
23、潮湿、无空气、 50粒种子(四个内容少写一项不计分)。 (5)种子胚被破坏、胚已死亡、种子正在休眠期(答对一个即计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实验变量的分析、控制,实验现象的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 1)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用实验材料及其数量也应该相同, C装置只有 5粒种子,容易产生偶然性,也应该为 50粒种子。 (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变量应该是水分,所以应用 A和 C组进行对照实验。 ( 3)用 A、 B两组作对照时,实验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都相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变量是空气,其他条件相同,需增设一组实验 D,温度、湿度与 A组相同,无空气, 50粒种子。 ( 5)在适宜的条件下, A组也有未萌 发的种子,肯定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胚被破坏、胚已死亡、种子正在休眠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点评:本题是考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熟练掌握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探究这些条件时我们用对照实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