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125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氧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活性炭用于吸附杂质 C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液态氧气是保持超导体处于低温的。利用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吸附杂质利用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D、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色光这一物理性质。本题选 C。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

2、气味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才是蓝紫色火焰。 考点: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实验分析它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计算过程为: 3488.05%/14=2,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式计算 今年春季我国出现 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说

3、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帕拉米韦一个分子中含有 51个原子 B帕拉米韦由 15个碳原子、 2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 4个氮原子构成 C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9.5% D帕拉米韦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28: 4: 4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帕拉米韦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 15+28+4+4=51, A正确;B、 15个碳原子、 2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 4个氮原子构成的是一个帕拉米韦分子。 B错误; C、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4)/(1215+128+164+144) 100%=19.5%, C正确;

4、D、 15: 28: 4: 4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 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方法是:在 100mL集气瓶里装满 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 a,然后打开活塞 b 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学科网学科网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大约是 A 40mL和 60mL B 60mL和 40mL C 50mL和 50mL D 25mL和 75mL 答案: D 试题分析:假设通入瓶中的氧气的体积为

5、X,则通入空气的体积为( 100-X),则于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约为 1/5,所以瓶内氧气的总体积为 X+20%( 100-X)=40,解得 X=25,即氧气体积为 25mL,空气体积为 100-25=75mL,答案:选D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 李大爷家使用的化肥是不纯的硝酸铵( NH4NO3),经测定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请你通过计算推测这种化肥所含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A NH4HCO3 B NH4Cl C CO(NH2)2 D (NH4)2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80100%=35%。纯硝酸铵的氮元素质量分数比测定值 37%要低,那么可

6、确定,化肥所含的一种杂质,其氮元素质量分数比 37%要高。分别计算四个选项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选出高于 37%的即可。 A、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79100%=17.72%,不是答案:。B、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4/53.5100%=26.17%,不是答案:。 C、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60100%=46.67%,是答案:。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132100%=21.21%,不是答案:。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用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涉及到五种物质 B反应物可能是氧化 物 C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反

7、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只涉及三种物质,其中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 A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反应物中出现了两种元素,故可能是氧化物,如果其中有一种为氧元素,那它就一定是氧化物了。 B正确。 C、从图中看出,反应后生成了单质,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C错误。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与质量都不变, D正确。 考点: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氧化物定义,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 验 设 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

8、二氧化碳生成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右侧盛水的容器密封,红磷燃烧后容器中的水无法被吸入左侧的集气瓶,故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正确,通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判断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正确,通过观察到肥皂泡上升,即可判断氢气的比空气小。 D、正确,浓氨水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更多,说明氨分子的运动比氯化氢分子运动更快。 考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 按要求填写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化学符号 ( 2) 3CO32- ( 4) 符号的意义 ( 1) 2个氯气分子 ( 3) 氢氧化钙 答案: ( 1)表示 2个铜原子; ( 2

9、) 2Cl2 ( 3) 3个碳酸根离子 ( 4) Ca (OH)2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个数。( 1) 2Cu表示 2个铜原子。( 2)一个氯气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所以 2个氯气分子表示为 2Cl2。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 1 4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 1)图 1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实验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 2)图 2是验证分子性质的实验。 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 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 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 色,通过此实验能够

10、验证的分子性质是 。 ( 3)图 3 是电解水实验。此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检验负极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 4)图 4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对实验装置做的一项改进为 。 答案: ( 1) 4P+5O2 2P2O5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 2)红色,分子不断运动。 ( 3) 2H2O 2H2+O2。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4)将导管加长;烧杯中放冰块等 试题分析: ( 1)空气中氧气体积有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等量替换

11、法来推测,即把氧气消耗,并用水来替代消失的氧气的体积,通过观察水占空气体积的多少,间接推知氧气占体积多少。如果测得的氧气含量偏低,也就是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少,那原因可能是红磷用量不足,没把氧气全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外界空气又进入瓶中,致使被吸入的水体积变小,也可能是没冷却到室温,剩余气体仍处于受热膨胀状态,致使被吸入的水体积变小。 ( 2)酚酞遇碱性的氨水是变红色的。氨分子从 B烧杯运动进入 A烧杯,从而在两者并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仍能变红色。 ( 3)负极气体为氢气,它具有可燃性,燃着的木条检验时,该气体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 ( 4)水蒸气是在导管中冷却的,也有部分在最后的试管中

12、冷却,所以为更好冷却,只需将导管加长;烧杯中放冰块等。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分子运动实验,电解水,蒸馏等重要实验 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生活现象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夏天吃剩下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因为食物缓慢氧化后会变质; C填充气球时,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氢气小; D膨化食品中通常充有氮气作保护气,因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填充气球时,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因为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比氢气安全,氢气球则容易引起爆炸。 考点:空气成分及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中, “先 ”与 “后

13、”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用量筒量取 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 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确认气密几天良好后,再装药品,如果气密几天不好,则需检查装置或更换实验用具。 A不正确。 B、正确,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匀而引起破裂。 C、 D也都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步骤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

14、为液体或固体 B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细铁丝在引燃的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尽管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氧气浓度不高,铁丝不能燃烧。 B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确实比较活动,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本身并不是可燃物,只能支持其它物质燃烧。 C错误。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根据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氮气先变成气体挥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氧气。 D错误。 考点:氧气的性质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认为是纯净物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

15、是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 A、除含醋外,还含有大量的水等。B、除酒精外,还有水,且水体积占 25%。 C、除盐外, 还含有碘。答案: 选D。 考点:纯净物判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对防治 PM2.5的形成不利的是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 B农村露天焚烧秸秆 C室内提倡不吸或少吸烟(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 0.1至 1.0微米) D加强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防治 PM2.5,主要是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产生。农村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提高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浓度。 考点:环境保护 液晶电视制

16、造过程会用到的三氟化氮( NF3)中氮元素为 +3价,则氟元素的化合价是 A -3 B -1 C 0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求算出氟元素的化合价即可。假设氟元素化合价为 X。 (+3) +X3=0,解得 X=-1,答案:选 B 考点:化合价计算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如果核电荷数 电子数,即为阳离子。 A、 B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原子。 C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阳离子。 D中核电荷数 电子数,为阴离子。 考点:离子的判别 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与含义相符的是 A Na

17、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B CO2 二氧化碳中含两个氧原子 C 2NO22 个二氧化氮分子 D 2H1 个氢分子由 2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的带电荷数。 A表示每个钠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B、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B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C中前面的 2 表示 2 个二氧化氮分子。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D表示 2个氢原子 。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变瘪的

18、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会膨胀变大 C品红加入热水中看到水很快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相同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与质量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考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元素的信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锰原子核内有 25个质子 C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 g D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0 答案

19、: B 试题分析: A、锰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同时也是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克,而是 “1”,通常省略不写。 C错误。 D、根据 B的分析,核外电子数应为 25, D错误。 考点:元素信息的识别 下图所示是四位同学对某一化学式表示意义的描述,该化学式可能是 A CO B O3 C KClO3 D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表示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可以确定答案:选 B,其余选项中都出现了至少两种元素。并且 B选项也符合其余的三种意义。如它表示一种物质臭氧;表

20、示一个臭氧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 3个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向试管中倾 倒液体时,注意两点: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 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以免沾污滴管。 D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填空题 实验室有下列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检查 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

21、管, ,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于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实验,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如何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氧气 ; (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主要实验步骤有: 装药品;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热; 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熄灭酒精灯; 收集气体; 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B C D 答案: ( 1) 铁架台; 锥形瓶; (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 3) 2H2O2 2

22、H2O+O2 B ( 4)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的瓶口,如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 5) D 试题分析: ( 2)如果气密性良好,容器中的气体不会减少,水也不会进入,故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说明不漏气。 ( 3)气体发生装置分两种:固固加热型( A)和固液不加热型( B)。过氧化氢为液体、二氧化锰为固体,且反应无需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 B。 ( 4)蜡烛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了验证有水生成,集气瓶中的氧气必须是干燥,以免干扰水的检验,所以只能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的瓶口,如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可记忆为:

23、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据此,选 D。需注意的是:最后两步不能倒过来,否则可能引起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验满、操作步骤 2013 年 “世界水日 ”的宣传主题是 “水合作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 1)在干旱地区,有时需要取浑浊的坑水或打井取水作生活用水。 村民将浑浊的坑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 中石英沙起 作用;这种分离过程属于 (填 “物理变化 ”或 “化学变化 ”)。 家庭中可用 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常用 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下图为实验室的过滤装置,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

24、误 ,仪器 A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 。某同学用改正后的正确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发现实验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请你找出可能的原因(写一条) 。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 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 X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则 X的化学式是 。 ( 3)爱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 请选填字母序号)。 A洗脸、刷牙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拖地 C将生活废水排入河流 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 ( 1) 过滤;物理变化 肥皂水,加热煮沸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引流 滤纸破损或液体

25、液面超过滤纸边缘(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2) ClO2 ( 3) A B D 试题分析:( 1) 石英沙主要将颗粒稍大的固体杂质卡住,使之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过滤的作用。该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硬水的检验是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有没有泡沫或浮渣。其原理是利用肥皂的成分硬脂酸的钠盐与钙镁化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形成沉淀(即所谓的浮渣),所以看到有浮渣即意味着该水为硬水。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是煮沸。通过煮沸,可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如碳酸氢钙等转化成难溶性钙镁化合物如碳酸钙等。同时由于升温到相当程度,病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而被杀死。 过

26、滤操作应注 意 “一贴、两低、三靠 ”, “一贴 ”指滤纸用水湿润,紧贴漏斗内壁,以防止过滤速度慢。 “两低 ”指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末经过滤而从滤纸和漏斗间隙流下,使波浪浑浊。 “三靠 ”指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防止待滤液体流到漏斗外;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漏斗下端尖嘴紧靠下面烧杯的内壁,防止滤液溅出并加快流速。图中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根据 “一贴、两低、三靠 ”的实验注意事项,可看出过滤后仍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或液体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

27、后缺少二个氯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故 X的化学式为 ClO2。 ( 3)爱护水资源分为两方面,一为节约用水,二为防止水体污染。 A、 B为节约用水。 D为防止水体污染。 C会对水资源产生污染,故选 A、 B、 D。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操作,质量守恒定律 下图是教材中概念知识的归纳整理图,请填写粒子 A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 1)铁是由 构成的,氨气是由 组成的。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由 构成。 ( 2)根据 A、 B、 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C是氯元素对应的粒子,其符号是 A、 B、 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A和 B

28、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3)有水( H2O)、双氧水( H2O2)、重水( D2O)三种物质( “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共有 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 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 离子 ( 1)铁原子 氮元素和氢元素 钠离子与氯离子 ( 2) 二 Cl- B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3) 2种 H2O2 试题 分析:从图中看出, A粒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应填写 “离子 ”。 (1)铁为金属,由铁原子构成;氨气是一种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氨气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29、它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 2) 周期数与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由于 A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其处于第二周期。 C中的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大 1,故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且它为 17 号元素,所以符号为 Cl-。 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C。从结构图上看出, A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相同的,都为 7。 ( 3)组成元素种类只有两种,一种为氢元素,另一种为氧元素。题中的 “D”并不是一种新元素,它仍然是氢元素,只不过这种氢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比普通氢原子中子数多 1个而已。由于 H2O与 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考点:物质的

30、组成、构成知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概念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反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属于( )反应 答案: Fe+CuSO4=FeSO4 +Cu; 2Mg+O2 2MgO; S+O2 SO2 (化合反应 ) 2KClO3 2KCl+3O2 (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写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然后再配平。注意: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则生成物气体后面需要加 “”。反应物为多种,生成物为一种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多种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

31、写 探究题 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 1)下图 A、 B、 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 验目的的是 ( 选填序号),理由是 。 ( 2)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用下式表示: CO2+H2O 淀粉 +O2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 _( 填元素符号),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_(填名称)。 (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A、 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2 24.5 4 8 反应后质量 /g 16.

32、9 0 13.6 X 表中 X=_,在反应中 D这种物质可能起 _ _ _ 作用。容器内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选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答案: ( 1) B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其质量 ( 2) C H 氧 ( 3) 8 催化剂 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 ( 1)想要通过天平平衡来验证质量守恒,必须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无气体时才能用敞口容器,如果有气体,则必须使用密闭容器,才能保证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本题中 B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无法称量其质量。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生成物淀粉中一定会有 C

33、、 H元素,因为生成物中的氧气含有氧元素,故淀粉中不一定含氧元素。 ( 3)因为它是一个密闭容器,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发生改变的,所以 X=2+24.5+4+8-16.9-0=13.6=8。 D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都为 8,没变,所以它可能是催化剂,当然如果一定要是催化剂,光质量不变还不行,还需要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性质不变才行。由表格内数据知, A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B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C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可见,它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此为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应用,化学反应类型判断 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

34、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 0.2g加入5mL 6%的 H2O2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取 0.2gMnO2加入 5mL a ( H2O2 溶液的 质量分数)的 H2O2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 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 1)完成上表中

35、的填空内容: a 、 b ; ( 2)实验 2的目的是 ; (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查阅资料】 、 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6KMnO4 2K2MnO4+K2Mn4O8+4O2 KMnO4 KMnO2+O2 、相对分子质量:( KMnO4: 158 O2: 32) ( 4) 16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 ,生成 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 ,生成 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答案: ( 1) a: 6% b: MnO2 ( 2)和实验 1进行

36、对比,确定 MnO2的催化作用 ( 3)实验 3证实固体剩余物中没有二氧化锰,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 4) 6.48g 2.16g 2.16g 3.24g 试题分析:( 1)( 2)实验编号为 1和 2的两个实验是为了作对比,目的是想说明高锰酸钾分解剩余物中的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除加入的物质不同(一个加高锰酸钾分解剩余物,一个直接加二氧化锰)外,其余的因素都要相同,所以选择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也应该是 6% 。由于二氧化锰为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经过滤后发现没有剩余固体,只能说明没有二氧化锰。 ( 3)实验 1的结论认为是固体剩余物中的 MnO2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而实验 3又证实固体剩余物中没有二氧化锰,故实验 1的结论有误。 ( 4) 16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6g64/158 6.48g。若完全发生反应 ,生成 O2的质量为 6.48g的 8/24,即 2.16g。如果完全按反应 进行,则生成 O2的质量为 6.48g的 2/4,即 3.24g,如果同时发生反应 ,生成 O2的质量范围是2.16g 3.24g。 考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化学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