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41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 2)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其二) ( 3)惊风乱 芙蓉水,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4)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 5)爱人者, 。(孟子 离娄下) 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画船听雨眠( 3)密雨余侵薜荔墙( 4)一一风荷举( 5)人恒爱之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2、 ”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孟子 梁惠王下) 【小题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齐宣王伐燕取胜,十分得意,孟子并未附和,提出自己对 “取胜 ”的见解。 B 孟子以武王文王为例,说明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是可行之的。 C孟子有言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此意与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基本相同。 D此选段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君王之所以为王是因为他得

3、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小题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孟子是怎么看待战争的。(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孟子不是一概反对战争,他强调战争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他还认为战争取胜不是靠天意,而是决定民心的向背。 【小题 1】以武王文王为例说明取他国之土要看民众的态度。 【小题 2】略 请简述葛朗台家 “梳妆匣 ”引起的家庭风波。( 5分)(不超过 100分) 答案: 欧也妮母女在欣赏查理离开赠给欧也妮的梳妆匣; 葛朗台一看见金匣子就猛扑上去,举刀要撬下匣子上的金子; 欧也妮央求父亲不要损坏匣子,葛朗台无动于衷; 欧也妮拿起一把刀子以死相挟; 母亲被吓晕过去,葛朗台才放弃动金匣子。

4、孟子说的 “浩然之气 ”是怎样养成的?( 3分) 答案: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集义养气,要持之以恒,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这样才能养成浩然之气。 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欣赏方法,屈原 湘夫人的主旨是什么?( 4分) 答案:通过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表现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 “小团圆媳妇之死 ”揭示了什么?( 3分) 答案:揭示了小城人的麻木、残忍和愚昧。 /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和戕害。 /揭示了国民性中的愚昧、落后、精神麻木。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校( jio)样妻孥( n)园囿( yu)稗( bi)官野史 B朝觐

5、( jn)誊( tng)写鞭挞( d)强( qing)词夺理 C亟( q)待勖( x)勉伛偻( l)斗斛( h)之禄 D 聒( gu)噪缫 ( so)丝商贾( g)谆( zhn)谆教诲 答案: D 请从下列名著情节中,选出表述不当的两项( )( ) A秦可卿去世,王熙风被贾珍请来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B曹操依蔡瑁建议训练水军后,周瑜暗窥曹军水寨,大惊 “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欲除蔡瑁

6、、张允。此时恰逢蒋干为邀功,主动往江东去说降。周瑜在群英会上醉酒后不慎泄露机密,被蒋干偷了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曹操大怒之下杀了蔡、张二人,后悔不已。 C 1957年的冬天,王琦瑶与严师母、毛毛娘舅、萨沙这四个人只关心零食、衣服,说着 “最最闲来无事的闲话 ”,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戏, “挑棚棚 ”“九连环 ”“七巧板 ”,他们暂时忘却一切浮云世事,体味这种精雕细琢的人生的快乐。 D年仅十二岁的小团员媳妇,因为性格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 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话,决定用装满滚烫开水的大缸,当众给小团圆媳妇洗澡。洗澡时,周围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小团圆媳妇被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几天后终于死去。

7、 E葛朗台的兄弟破产后自杀,把儿子托给葛朗台监护。葛朗台虽为弟弟的死感到痛惜,但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他打算立刻把查理打发到印度去。当天夜里,他决定花点钱挽回亡弟的名誉,以博得 “有义气的哥哥 ”的好名声。 答案: BE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译:(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如 此美好的品德反而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能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种植树木要像培育子女一样,(栽好后)置于一旁要便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可保全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 C官命促

8、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防,遂而鸡豚。 译: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的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 D然吾 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译: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命令,像很可怜的样子,但最后却给百姓造成了灾祸。 答案: D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何为而在吾侧也? A如不 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B理,非吾业也。 C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惟兄嫂是依。 答案: D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窥伺辅弼形单影只众口烁金 B气馁虔诚

9、出类拔萃侧隐之心 C讫今诋毁风度翩翩珠联璧合 D联袂舟辑直截了当流连忘返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因 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陕西林业厅向公众致歉 巨大的楼体 LED不断地 着圣诞祝福的画面,全场流光溢彩,缤纷斑斓。 眼下 ,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A轻率变幻耸人听闻 B草率变幻耸人听闻 C轻率变换骇人听闻 D草率变换骇人听闻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 , 。 ,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诗歌一直和中

10、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 关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 A B C D 答案: B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传记的种类很多,有纪实性传记,有自传、人物小传、回忆录、传记小说等。萧红的鲁迅传就是一篇回忆录,用一些印象的片段回放,凸显鲁迅形象;欧文的达尔文传是小说化的传记,在史实的基础上有些合理的推测与想象。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 “柳河东 ”。又曾任柳州刺史,也称 “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 “古文运动 ”。种树郭橐驼传是

11、寓言体的传记。 C温庭筠,因其才思敏捷时号 “温八叉 ”。词风浓艳,词藻华丽,是婉约派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其名,时称 “温李 ”。 D长恨歌是当代女性作家王安忆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来表达一个城市的沧桑嬗变,以及作者对这种嬗变的哀伤。 答案: C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省所怙(依靠)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停止)既然已,勿动勿虑(通 “矣 ”) B冀其成立(希望)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就)比得软脚病(近来) C故病且怠(穷困)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 “馐 ”)幸其成(宠爱) D其又何尤(特别) 能顺木之天以

12、致其性焉尔(尽)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 答案: A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 他植者则不然病瘘,隆然伏行 B以 使者妄称以应之耳摇其本以观者疏密 C其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吾小人辍飧饔以劳使者,且不得暇 答案: B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A甚善,名我固当 B早实以蕃 C驼业种树 D独乐乐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1 题。 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迅速侵入文学领域。当我们的作家和学者还在

13、寻找对策和命名权的时候, “网络文学 ”这个大而化之的名称突然登堂入室,并且暴得大名。 文学的网络时代是否会导致作家群体的消失?作家在文学的纸媒时代中无疑是文学的最重要因素,甚至具有无上的权威, “作家中心论 ”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因而中国文学史上也不断出现后世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文学作品的现象。而在文学的网络时代,作家的权威性不断受到质疑,作家不再具有神圣的光环,而在网络上仅仅以 “写手 ”的身份出现, “写手 ”的身份是多重性的,他们可能不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而有可能是教师、工人、公务员或从事其他各种职业;他们大多数时候是化名 (网名 )的,有时甚至是

14、 “无名 ”的,由于 不受 “名 ”的局限而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这个群体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他们将不再需要专业的培养机制来催生,也可能不再需要专业的机构予以养护,他们将诞生于民间、生活于民间并且服务于民间。文学在网络时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文学,仅仅是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地位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而已。 文学并不是仅仅指那些写在纸上的语言艺术,文学的本性不在于纸张这种传播媒介,而在于用语言来虚构文学形象,以此来传递情感并达到审美状态。也就是说,文学不会在网络时代中消亡,但是文学会 变化为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甚至在博客、论坛、网络聊天和网络游

15、戏等网络形式中也存在着文学的元素。有时甚至直接可以成为文学,例如博客中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具备精妙的语言艺术,传递了创 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蕴含了形而上的审美思考:虽然这些作品有时是真人真事,并未以语言虚构文学形象,但是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加真实、表达的情感更加真切、蕴含的形而上思考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因而毫无疑问地应当被纳入文学范畴。 此外,文学从 “孔门四科 ”之一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最后与西方的文学含义接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涵和 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文学在网络时代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也将成为必然,我们也不必因其变化而断定文学的消亡。 由此观之,网络时代的文学不可能消亡

16、,但是在文学要素和表现形式等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才是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核心,而不是仅仅纠缠于虚空的 “网络文学 ”概念、或者纠结于缥缈的文学消亡论。只有如此,才能推进网络时代的文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小题 1】下列关于 “网络时代的文学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 ) A “网络文学 ”这个名称是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并且迅速侵 入文学领域后出现的。 B文学发展至网络时代,作者的权威地位逐渐被取消,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即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作者。 C网络时代的作家群体具有巨大潜力,他们从专职的文学创作,走向民间、生活于民间

17、并且服务于民间。 D网络时代的文学丰富多彩,是因为 “写手 ”大多时候是化名有时甚至是 “无名 ”而不受 “名 ”的局限,具有更大想象空间。 【小题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或推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 A “作家中心论 ”导致文学重名不重实,有些作者假借前世著名作家之名创作作品,这 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B文学可以分为纸媒时代和网络时代,不同的时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会有许多的不同。 C博客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纳入文学范畴,有可能成为文学的经典。 D文学工作者只纠缠于虚空的 “网络文学 ”概念或纠结于 “文学消亡论 ”,无助于网络时代文学更快更好的发展。 【小题 3】 “网络时代

18、的文学不可能消亡 ”,能支持这个结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语言虚构、情感传递、审美价值等 文学的本性不变 各种不同的网络形式存在着文学的元素 作者、作品和读者等文学要素还存在 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是一种必然。 【小题 1】不是 “作家群体 ”,而是 “写手 ”身份出现的群体。 【小题 2】原文说 “作家中心论 既使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也导致了文学的重名不重实 ”。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214 题。( 14分) 幸福一小时 远远地站在那所大学门前,一直给工友神侃这是 “我的大学 ”的杨小一心里怵怵的。舍不得花

19、钱坐公交车的他,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虽然前些日子落了场雪,路面打滑,嘴里哈着白腾腾的雾气,但他的全身都热呼呼的。 其实小一来这座城市主要是想看看自己当年最想上的大学是啥样子。那所大学是他几年来天南海北打工的精神支柱。 扛了三个月的水泥沙包,在工友们一再请求下,包工头给每人发了 50元零用钱。小一用 30元在街头三轮车上买到一件棉衣。那天下午,他休了半天工,要穿着新衣服去看 “我的大学 ”。 那所大学太气派了!那高楼、那道路、那残存些 许落雪的绿草坪、那些仍然苍翠的大树,都让小一充满自豪。我的娘啊,这就是 “我的大学 ”! “干什么的?说你呢! ” 呵斥声把美滋滋算盘着回去如何向工友们炫耀的小

20、一吓了一跳,离大门十来米远保安就冲他喊 。还真负责,瞧, “我的大学 ”连门口保安都比别的地方负责。毕竟心里有点怵,他磨磨蹭蹭过去,掏出平时自己都不舍得吸的烟递过去,怯怯地说, 想进校园看看。保安乜斜了一眼他手里的烟,并没有接, “哼 ”了一声,说: “不行,学校是能乱看的? ” 说了许多好话,最后杨小一不得不郑重地表示:到这座城市打工就是为了能来看看 “我的大学 ”。保 安突然笑出一句: “你的大学? ” 话说到这儿,小一的脸由红变成青紫。失望至极的他决然转身,仅仅走了两三步,寻思着,就这样走了?不行。再次面对学校,他发现学校西墙外是农田,突然喜上眉梢。 他要沿校园外墙走一圈。墙外的农田里有

21、积雪,一踩两脚泥。他顾不得许多,仰着脖颈,脚尖点地行走,目光贪婪地尽可能伸向一人多高的围墙里面:高耸的教学楼、笔直的大道、幽静的小树林 树丛阻挡了视线,小一急匆匆往前小跑,突然发现了围墙上的一个缺口,想都没想,他就从那儿跳了进去。 “咚 ”的一声,躺在地上的小一全身泥水,原来缺口里侧是一片低 洼,一滑一摔,疼得他叫出了声。望一眼斜西的太阳,他咬着牙急急地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向不远处的水泥大道。没想到,刚接近路边,正好有个保安迎上来问:你怎么回事?小一忙说,我跳墙进来,只想看看学校,没别的意思 听他这么说,回过神儿的保安上去就扭住了他,一句也不听他解释。在保安室里,他那狼狈样显然被当成了贼,两手

22、抱头蹲在墙角,裤带也被抽去。几人轮番审讯,说他如果再不老实就交给派出所。半个多小时也没审出什么,保安们对他放行了,并警告他不许再来,若再抓住,就怎么怎么样。 一名保安带他走向大门。此时的杨小一觉得很美气 ,虽然受了罪,却能亲自走在校园里,幸福啊!望着学生们谈笑着从身边经过,他想,如果当年不是爹有病,家里没有钱,或许他就跟这些学生们一样。但此念头转瞬即逝,他如饥似渴地东张西望,教学楼、餐厅、实验楼、足球场、湖水 恨不得把这些都装进自己眼里。他很满足, “我的大学 ”比想象得还漂亮。 直到保安说一直走、快点出去,他才注意到学校大门就在前方路口。 恋恋不舍地站在大门口,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刚走过的笔

23、直的大道上已不见了那个带他出来的保安的影子。 习惯性看看手表,小一嘴角泛起笑意,心说,虽然不到一个小时,却能亲自走在 校园里,幸福啊! 大门口还是原来那个门卫,他一眼就认出了小一,责问:你没登记怎么进去的?瞧你身上咋回事?一看你就不是好人。门卫大声召唤同伴,杨小一又一次双手抱头蹲在保安室的墙角。 【小题 1】下 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三次详细描写了杨小一分别在校门口、校园外墙和校内看到的 “我的大学 ”的情景,如此细致的环境描写意在突出体现杨柳小一对心中的大学的向往与留恋。 B本文多次写到校园的保安。保安贯穿全文,杨小一的校园游是在保安的监督下完成的,保安起到

24、了见证人的作用,保安是本文的重 要线索人物。 C “虽然前些日子落了场雪,路面打滑,嘴里哈着白腾腾的雾气,但他的全身都热呼呼的。 ”文章开头这样写,是为下文杨小一跳墙进校园却全然不顾寒冷埋下伏笔,体现杨小一看看 “我的大学 ”的决心。 D “小一的脸由红变成青紫 ”。杨小一的脸 “变成青紫 ”是因为不能进入校园而失望至极和自己的真情告白被保安蔑视、讥笑所造成的窘迫、羞辱和伤害。 E为了能够看看 “我的大学 ”,杨小一付出了许多,包括到这座城市打工,包括忍受门卫的不公平待遇等等,这些过程让人心酸,与杨小一的 心理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 【小题 2】杨小一是个圆形人物,请从文中的叙述描写中,

25、概括杨小一的性格特点。( 5分) (提示:分点回答,不必分析) 【小题 3】请结合小说内容,以 “幸福是 ” 的答题方式,谈谈你对 “幸福 ”的理解。( 5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1)纯朴( 2)诚实( 3)执着( 4)向上( 5)节俭( 6)勤劳( 7)孝顺( 8)怯懦( 9)老实( 10)自卑 【小题 3】幸福是精神的满足 /幸福是愿望的实现 /幸福是美好的想象 /幸福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到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15分) 段太尉逸事状(节选) 柳宗 元 (段)太尉 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 以副元帅居蒲。王子 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

26、寓军 州,纵士卒无赖。 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 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孝德曰: “愿奉教。 ”太尉曰: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出如尉请。 既署一月, 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 门外。 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太尉曰: “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 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 者一人持马,至 门下。甲者出,皆愕。 因谕

27、曰: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出见太尉。太尉曰: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 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 再拜曰: “公幸教 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 与农,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督责益急,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28、,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 “过岐,朱 幸致货币,慎勿纳。 ”及过,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 “果不用吾言!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反,太尉终,吏以告 , 取视, 其故封识具存。 注 段太尉:即段秀实,太尉是其谥号。 汾阳王:郭子仪。 窜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把名字列入其中。 戢: j,管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戚不敢言戚:忧虑 B无伤也!请辞于军辞:告别 C太尉判状辞甚逊逊:谦和 来源 :学 &科 &网 D舆来庭中舆:抬

29、着 【小题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太尉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的一组是( 2分)( )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泣槊上,植市门外。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解佩刀,选老蹙者一人持马,至 门下。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过岐,朱 幸致货币,慎勿纳。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段太尉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 率军借驻在 州,放纵士兵干强横不法的事, 州节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乱。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 州,先是抓了郭 部下犯事的十七人

30、,并砍头示众,后仅带一跛足的老兵前往军营,说服郭 , 州从此无祸乱。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并替他还租。 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 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 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 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因谕曰: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 3分) ( 2)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31、 D 【小题 4】( 1)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 “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用变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 ” ( 2)撕破衣裳包扎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早晚亲自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 【小题 1】劝说 【小题 2】 称赞郭子仪 体恤百姓 清明廉洁 【小题 3】应是 段太尉的女婿接受了财物 【小题 4】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 56 题。( 6分) 听流人 水调子 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水调歌 【小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这首诗与周邦彦的苏幕遮都通过写秋景来抒

32、发思乡之情。 B诗中 “孤舟微月对枫林 ”与纳兰容若 的长相思中 “风一更,雪一更 ”都是写景句,都有烘托情感的作用。 C这首诗写得凄婉哀怨,与花间派 “温韦 ”的风格相同。 D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所寄寓 的情怀与这首诗相近。 【小题 2】赏析 “岭色千重万重雨 ”一句。(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虚写景,实写 “鸣筝 ”,写出筝曲的激越,弹筝人的忘情。 /“岭色千重 ”是从视觉上感受筝曲, “万重雨 ”是从听觉上感受筝曲,这里用了通感的手法。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50分)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 “我有时候真想写本素描批判。不好象现在那样把素描作为金科玉律。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中有如此地位,与徐悲鸿有关。徐悲鸿好像说过,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 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 陈丹青素描的言论引起了争议,你有何评论,有何感想,有何联想。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