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43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纤 (qin)细 蕈 (xn)菌 将 (qin)子无怒 给 (j)予答复 B修 /u(ku)溘 (h)死 小人所腓 (fi)一叶扁 (bin)舟 C主 簿 (b)吐 哺 (b) 酾 (sh)酒临江清流激 湍 (tun) D 嗟 (ji)悼修 禊 (x) 冯 (pn)虚御风 放浪形 骸 (hi)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 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

2、,居然附有两页纸的 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 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 勘误 心酸 B法制 刊误 辛酸 C法治 勘误 辛酸 D法治 刊误 心酸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当人们看到西海上那巡回作业的挖泥船、建筑工地上那繁忙热闹的吊车、吊塔,拔地而起的线杠、木塔、宿舍楼,没有谁不对建设中的新开发区赞叹不已。 B怎样衡量一个人记忆的好坏呢?一般有以下四个标准: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长久性,记忆的准确性。 C整治马家沟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河怎么治理?两岸居民将怎么办? D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

3、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 _。 _, _。_, 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 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狗可以听到 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温家宝 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审

4、议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 “家电下乡 ”政策实施力度。 B春节之际,北京向全国游客送出约 3万张故宫、颐和园等景区免费门票,并提供免费住星级客房等多项优惠活动。 C对奥巴马 25日正式提名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一事,美国侨报 27日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奥巴马一个明智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D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经 153个承办单位办理,产生了明显成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 了重要贡献。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古语云: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台独 ”危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绝不会有出路的。 B对于我们这些 芸芸众

5、生 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发光。 C限制消费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 扬汤止沸 ,不是釜底抽薪。 D登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 鳞次栉比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浅尝辄止 竟相诽谤 鉴署 杯盘狼藉 B骇人听闻 无济于事 枷索 流觞曲水 C巍巍峰巅 终南捷径 訾詈 鼓瑟吹笙 D苍海一粟 取之无禁 脉胳 夙兴夜寐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文学 蒋信伟 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

6、程。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 70个字 (包括标点 )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 “云山雾水 ”之感,而要有 “寸铁杀人 ”之功。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

7、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其实,手机文 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 “变化的文本 ”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 “开心一笑 ”“快意一笑 ”“会心一笑 ”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

8、美效果,就 “心满意 足 ”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无边信息萧萧下,不尽财源滚滚来。 ”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 “两宗罪 ”,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在产业化境遇之中的手机文学,体现了鲜明的商品性。显然,手机文学作为传统文学视界的话语空间,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它游离于商品与文学之间。更确切地说,手机文学有着 “双重身份 ”,商 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而文学性则是其

9、显性的因素,是表象的东西。手机文学要获得较大的受众群,必须掀起一定的从众消费浪潮,而媚俗求利则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这股潮流的 “始作俑者 ”。而过分的媚俗求利的做法,会使手机文学的艺术个性、审美品格也随之丧失殆尽。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 “快餐文化 ”甚至 “文化垃圾 ”。 “变了质 ”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 “文化毒害 ”。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小题 1】下列对 “手机文学 ”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 B手机文学尚不成熟,在传统文学中还处在边缘

10、化的地位。 C手机短信就是手机文学,它常常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D手机文学的特点是内容短小精悍、富于艺术张力。 【小题 2】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 70个字 (包括标点 )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不能有 “云山雾水 ”之感,而要有 “寸铁杀人 ”之功。 B手机文学以其幽默风趣,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 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 C手机文学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追求商业利益不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D手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文学性和商品性。文学性是其显性的因素,

11、是表象的东西;商品性是其隐性的因素,也是本质的东西。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信文学的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将不会拥有绝妙的反讽意味。 B作为技术消费的手机文学,文学话语已经被符号化,成为被操纵的系统行为 ,文学的主体意识渐渐消解,文化意识会日趋衰落。 C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D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 “文化垃圾 ”。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12、C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中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 ”这句的意思是说手机文学的呈现方式是 “手机短信 ”,但并不是说 “手机短信就是手机文学 ”。 【小题 1】曲解原意。原文有 “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 【小题 1】 “产生了大量的 文化垃圾 ”与原文 “必然产生大量的 快餐文化 甚至文化垃圾 ”表意不同,前者是已然,后者是未然。 “隐含着必然消亡的趋势 ”与原文中 “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表达的内容观点不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断崖 (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时间在头顶上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

13、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 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3)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 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4)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

14、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 ,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 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 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 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 也不会 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 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

15、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 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6)朴素

16、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 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 的火焰。 (7)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17、。 【小题 1】根据全文,说说 “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 (6分 ) 【小题 2】结合上下文,说明第四段中 “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 ”这句话的作用。 (6分 ) 【小题 3】从五、六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 (6分 ) 答案: 【小题 1】 是在空旷与落寞之中坚韧地用自己的身影证明 (或 “昭示 ”)自己存在的断崖。 是坚强、忍耐而默默地支撑着生生不息的新生命的断崖。 是沉着、从容、朴实而又坚韧的断崖。 【小题 1】 通过断崖的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残缺

18、作比较 (对比、衬托;突出断崖沉默、坚强而不屈的形象。 为下文由断崖引发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或: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悟 )。 【小题 1】 面对不幸要能从容坚强,莫把不幸当成命中的注定。 逆境可铸炼常人难以具备的沉着、从容、朴实的 品质。 坚韧的人经历了磨砺,总会找到新的道路。 人在困境中要能继续自己的热情与梦想。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根据全文,所以本题的答题区间很广,阅读时要注意勾画文中有关描述断崖性格的字句,如第三段的默默,第五段的最后一句,第 6段的开头与中间部分。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从内容及结构作用两个方面来概括。 【小题 1】本题考

19、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述断崖时就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本题要结合第 20题作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

20、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 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 举 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 危坐 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托 遗响 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小题 2】下列各组中

21、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托遗响 于 悲风 B 而 今安在哉侣鱼虾 而 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 之 诗乎固一世 之 雄也 D寄蜉蝣 于 天地月出 于 东山之上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况吾与子 渔樵 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 东 也 B月明星稀,乌鹊 南 飞 C 舞 幽壑之潜蛟 D 侣 鱼虾而友糜鹿 【小题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为其然也 【小题 5】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22、出自曹孟德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小题 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 “变 ”与“不变 ”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举:举起 【小题 1】 C 项中的两个 “之 ”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 ”。 A,介词,被介词

23、,给。 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 D,介词,在连词,和 【小题 1】 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 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侣 【小题 1】 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安在 ”即 “在安 ”, “何羡 ”即 “羡何 ” 【小题 1】参见教材。 【小题 1】 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 “江水 ”“明月 ”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慨,重在抒情 语言表达 以 “那些不朽的书籍 ”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4分 )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 答案: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作文 作文 有人说落日的余晖最美,有人说初生的婴儿最美。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请以 “最美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60分) 温馨提示: 1.文体是记叙文。 2.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