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62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二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在不断的追逐中寻找快乐,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 安之若素 ,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B毕业时 ,虽然我们班同学都没有许下 海誓山盟 ,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 C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 打退堂鼓 了。作为东道主的我们 ,也终于松了口气 。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 执牛耳者 ,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_,_。 _, _, _, _!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 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绝唱。 使人间所有的声音霎那间黯然失色! 当它终于如愿以偿 便不停地找寻荆棘树 从离开鸟巢开始 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树上 和着血 和泪放声歌唱 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户籍制度是依法确认、收集、提供人口基本信息的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人口统计和社会控制的管理功能。 B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平均价格下跌以及北

3、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C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D今年辽宁旅游将以 “做精旅游产品、做强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服务 ”为重点,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儿童文学:还原孩子的天空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的一大特别要求就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而且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

4、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今天 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四是 成年人的文化期

5、待,包括成年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学,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选用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 3 亿少年儿童。但是现在占据我们市场的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儿童文学书籍。哈利 波特的市场包装、市场策划、市场运营都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了一课。它有书籍、电影、玩具、网站等一系列产品,彼此之间形成联动。相比 之下,我国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在观念上都要转变,应该把儿童文学当作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操

6、作。我们觉得要制造本土的 “哈利 波特 ”,就不能把电影、电视当作儿童文学的敌人,而应该利用所有的市场手段,五指成拳,整合中国的文化力量来发展儿童文学。 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比一个优秀的成年人文学作家还要多一层东西,因为成年人文学要求文学性和思想性,儿童文学除了这些,还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要从表面纷繁复杂的人间世象中提炼出一个让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喜欢看,这就是书写的角度的问题。儿童文学,要从内容上、角度上还原孩子的天空。 儿童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传承不息的根本希望所在。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自然也脱离

7、不了儿童文学的熏陶。如何创作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在潜移默化中完 成教育、引导的社会责任,将继续成为社会要解决的重要话题。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儿童文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创作内容和角度等方面还原孩子的天空。 B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要鲜明具体,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C只有符合市场价值,利用所有的市场手段,儿童文学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像哈利 波特一样,把儿童文学当作产业。 D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要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

8、特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小题 2】下列各项关于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对儿童文学作家的要求,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儿童文学能呈现儿童的和适当表现成年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基本状态,所以儿童文学应成为成年人和儿童相互了解对方世界的窗口。 B儿童文学的价值应包含人类的基本情感和成年人的文化期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和对母语意识的培养。 C儿童文学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比一个优秀的成年 人文学作家在表现形式上有更深一层的东西。 D如何创作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引导孩子的社会责任是儿童文学作家乃至整个社会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9、【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今天儿童文学缺少权威,也缺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B中国儿童文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应该把儿童文学当作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利用所有市场手段,整合中国的文化力量 (包括电影、电 视 )来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 C如今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D儿童是家庭、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传承不息的希望。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构建促进儿童健康

10、成长的社会环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答非所问,这里谈的是 “发展儿童文学 ”的问题而不是对 “儿童文学 ”的理解 【小题 1】在 “表现形式上 ”错, “更深一层的东西 ”指的 “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 ”,而这不只是 “在表现形式上 ”。 【小题 1】今天 “缺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1、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 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 “英国浪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

12、引得编清华周刊 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 “诗人 ”,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 “中西诗之比较 ”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

13、研究院的主任。 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 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

14、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 “老九 ”。在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

15、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 我们敬爱的 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6、5分)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 段写雨僧先生开设 “英国浪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 “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 ”,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人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 、 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

17、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小题 2】作者在文章第 段概述了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描述的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具体表现?( 6分) 答:_ 【小题 3】在十年浩劫中,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 “有意不去仔细打听 ”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 “他当然不会幸免 ”,这是为什么?( 6分) 答:_ 【小题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 ”,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分) 答:_ 答案: 【小题 1】( 1) A 3分, C 2分, D 1分。 【小题 1】(

18、 2)奇特: 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 2分) 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寅恪)极力推荐。( 2分)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他也 “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 “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 2分) 【小题 1】( 3) 十年浩劫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 ”,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知识分子不但被贬低、轻视,而且还受到残酷迫害。( 3分) 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知道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决不会投机说谎,也决不会媚俗取巧,这

19、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 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作者能够断定。( 3分) 【小题 1】( 4)不矛盾。( 1分)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 ”,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2分)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人 ”。( 5分) 【小题 1】 B开设 “英国浪漫诗人 ”的 “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错误 。 E “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错。

20、 【小题 1】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多方面表现,分别回答出 “奇特 ”与 “矛盾 ”的表现, “奇特 ”可以从爱写旧体诗、坦诚率真角度概括, “矛盾 ”可以从乐于和青年人交往,但讲课认真、严肃角度回答。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作者断定 “他当然不会幸免 ”的原因一是社会现实,一是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

21、,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首先回答观点 “不矛盾 ”,再分别解释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 ” “一个真正的人 ”的含义,要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 山 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 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 “弹珠 ”。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 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

22、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 “切勿采摘 ”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 ,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

23、“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 “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唯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 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

24、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 “捂红 ”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

25、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 “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 母亲苦苦哀求道: “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

26、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 “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 “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 “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 (选自当代)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

27、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 “他 ”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D “红山楂 ”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小题 2】本文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6分) _ 【小

28、题 3】作者为什么要以 “红山楂 ”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6分) _ 【小题 4】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8分) _ 答案: 【小题 1】( 1)( 5分) C E “情节曲折离奇 ”不恰当。 【小题 1】( 2)( 6 分) 插叙的叙述方式,如 “他 ”讲的故事。 对比(衬托)手法,如同学们先是不吃,后来却抢光山楂果儿; “他 ”的沉默与后来讲故事的深情感人作对比。 【小题 1】( 3)( 6分)全文围绕 “红山楂 ”展开叙事,由 “玩山楂和拾山楂 ”“砍山楂和护山楂 ”等一系列情节构成;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凝聚了父母的爱心,闪烁着血色母

29、爱,还闪动着能使冰冻之心变温暖的人性美的火花。 【小题 1】( 4)( 8分)第一问答案:要点:( 1)和蔼。( 2)富有爱心。张教师是一和蔼、富有爱心的老师形象。 第二问: 推动情节的发展,写张老师通知砍山楂林以及故事结束后的言行,使小说展开自然,线索更清晰 。 烘托母亲的形象,揭示红山楂的内涵。 深化主旨,使本文的感情不仅超越了母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大美。 【小题 1】 C、 “山楂果也带走了他的母亲 ”,母亲是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E 【小题 1】注意审题,此题有两个角度,叙述方式是插叙的叙述方式,即 “他 ”讲的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是对人物的描写,收发是对比

30、,同学们行为的前后对比, “他 ”的行为前后对比,再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 ”。 【小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以 “红山楂 ”为题,要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回答,情节上是:玩山楂和拾山 【小题 1】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 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首先概括张老师和蔼、富有爱心的人物形象,再从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母亲的形象、深化主旨三个方面谈作用。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

31、,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 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 “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 ”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 “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行本驳之曰: “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 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

32、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上嘉之, 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 “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 ”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 “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 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 “嗟乎!若 使刘行本在,勇当不

33、及于此。 ”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衣食乏绝, 晏如 也晏如:安然,平静 B性刚烈,有不可 夺 之志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 假 之假: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 数 之曰数:计算、查点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行本率吏民拒之 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至尊 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

34、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今肇乃敢重 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1)现在元肇竟然敢重视他自己的

35、命令,轻视法律条文,想要表明自己言之必行,而忘记了朝廷的根本信用,损害朝廷法律获取个人威权。(这)不是人臣的礼节。 ( 1)权贵惧怕刘行本的正直,没有人敢到他的门上。因此请托办事的路被断绝了,法律命令清明简素,官吏百姓都怀念他。 【小题 1】 “数 ”,责备,列举罪状。( 3分) 【 小题 1】 是他的行为,不是 “直言 ”。 是皇上的话,不是刘行本说的。( 3分) 【小题 1】 “皇上马上听从刘行本的意见 ”与原文不符。( 3分) 【小题 1】( 1) “申 ”1 分, “信 ”1分, “亏 ”1 分,句意通顺 2分。( 2) “惮 ”1 分,“请托 ”1分, “怀 ”1分,句意通顺 2分。

3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11分)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小题 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5分) 答:_ 【小题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 6分) 答:_ 答案: 【小题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用霜禽和蝴蝶的喜爱,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 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

37、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 “如 ”“合 ”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1】尾联以议论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 题。 【小题 1】此题的审题要注意 “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回答时先回答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视觉、嗅觉相结合、虚实结合,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回答出情感。 【小题 1】尾联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 运用了托物言志,作者以梅花自比,最后回答情感,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

38、语言表达 把下面关于 “科学发展观 ”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5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答: _ 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1分) 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2分)。 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2分) 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意思完整的排比句。( 6分) 朝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明月无语,却散发着温柔。 _; _, _。 _; _, _。 答案:略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39、分 ) 【小题 1】莫笑农家腊酒浑, _。山重水复疑无路, _。(陆游游山西村) 【小题 2】寄蜉蝣于天地, _。 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小题 3】 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答案: 【小题 1】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题 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 1】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 “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 ”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 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