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蛟龙 / 搅拌 芳菲 /绯红 殷红 / 殷切 B挟持 / 偕同缟素 / 枯槁解嘲 / 押解 C竹笋 /损失嗔怒 / 缜密泥沙 / 泥古 D菁华 / 矜持盐碱 / 箴言驻扎 / 挣扎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改革开放 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固然( 3分) 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部分地区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印度博帕尔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无一不是前车之鉴。谁都不希望这些悲剧在中国重演。好在
2、国人已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呼之欲出了。 A刮目相看 B饮鸩止渴 C前车之鉴 D呼之欲出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分) A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在参加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时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B湛江的吴天胜是目前全球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冠军。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记忆超人 ”,发现他的超强记忆力并不是天赋,而是经过苦练得来的。 C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炽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
3、大的精神动力。 D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 3秒发射,飞行器全长 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答案: B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
4、音节。寓变 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清华 “永远的校长 ”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 (1889 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 1931 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 12月 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 “大师 ”,但在他的任内,却
5、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 “永远的校长 ”。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 “母校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 易经上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 “君子 ”。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 “他有他的人格 真君子 Real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
6、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 “寡言君子 ”(Gentlemanoffewwords)。早在 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 “从容不迫的态度 ”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 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 “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 ”,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 而实际上,在 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一二 九 ”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
7、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 “校长 你看怎么样? ”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 “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 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 ”他隔了几秒钟回答: “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 5个字
8、: “要打,就打我! ”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 “君子 ”,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 “酒圣 ”。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 “我看见他喝 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 (蔡元培 )先生才有这种 不及乱 的记录。 ”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标题就叫作清华和酒。 “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 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 1909级,逐级向校
9、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 40多杯。 “他 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 不晓得 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 ”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 “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小题 1】举例说明这篇文章在材料安排处理上的特点。( 4分) 【小题 2】划浪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 用?在此形成了一
10、个怎样的行文思路? 【小题 3】文题称梅贻琦为 “永远的校长 ”, “永远 ”应该包括哪些含义? 试根据文意归纳你对 “永远 ”的理解。 答案: 【小题 1】 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 “定性 ”的故事,喝 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引叙结合。既有校 友、教员、亲人各方面对人物的回忆评价,又有对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事件的 处理的细 致描述。 点面结合。既有诸如 “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的总体评价, 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 就可给 4分) 【小题 1】第一问: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
11、清华校训,引出 下文先生以此为铭具体践行 “厚德载物 ”的种种表现。 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 用。(答出两点给 4分)第二问:行文思路上由 “言 ”过渡到 “行 ”。( 1分) 【小题 1】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默默的君子气度。 “永远 ”包含先生开一 代风气,包含对清华人文、精神、理念奠基性地位的肯定。 “永远 ”是说他的人格风范对清 华影响深远,让人感念不已,给后世以启迪。 “永远 ”也是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 是清华 “厚德载物 ”思想追 求的代表和象征。 【小题 1】此题为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以便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事迹。答题时要注意筛选 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12、、鉴赏。 【小题 1】通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作用来把握文章结构,首先要理解该句子的内容,然 后再联系全文,分析其具体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 【小题 1】此题为探究题。要在整体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发掘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并根 据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写出独到的见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
13、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 西北风 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 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
14、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 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 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
15、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 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 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 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
16、人洛在格( Peter Rosegger, 18431918 )罢,他用这一个 “散步 ”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 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17、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 ,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 “暮雨潇潇江上树 ”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 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
18、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 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
19、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 Hiking,德国人叫作 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 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小题 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 4分) 【小题 2】第 段中作者说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这句话如何理解 ( 5分) 【小题 3】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 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
20、不好?为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的开头写北方的冬天,是为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1分); 运用了比较的手法( 1分);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还有: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2分)。 【小题 1】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 2分),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 (1分 ),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分)。 【小题 1】不好。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
21、、夜里、早晨的雪景 (2分 ),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 2分)。丰富了文章的内 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
22、凡脱俗之 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 “狂狷之行 ”、 “狂夫之言 ”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 “狂人通道 ”的艺术典型。 “狂 ”的寄情达意功能 “ 狂 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 “狂 ”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 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
23、“狂 ”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 “佯 ”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 “疯狂乃机变之一道 。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 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 “痴狂 ”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 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 “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 ”中世纪以来, “癫狂 ”
24、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 “罪恶 ”,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 l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 “雅 ”始,以 “俗 ”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 “狂 ”。就说 “扬州八怪 ”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 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 “痴狂 ”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
25、来,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扬州八怪 ”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 “狂言狂行 ”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C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 D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E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 “狂人通道 ”的艺术
26、典型。 【小题 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 B l7 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C文中引用米歇尔 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 对非理性的 “痴狂 ”持否定态度。 D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产生。 【小题 3】文中说: “痴狂之风也是以 雅 始,以 俗 终。 ”请分别解释这 “痴狂之雅 ”与 “痴狂之俗 ”的具体内涵。( 4分) 【小题 4】根据文意,简要说明中西方文化看待 “痴狂 ”的根本不同。 (4分) 答案: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小题 1】文言文
27、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 ,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 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或问抑崇曰: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 ”抑崇曰: “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
28、壑深处。有 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 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
29、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 “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 王氏:王安石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辄一扣之扣:求教 B问菜把直几何几何:多少 C俟卖菜者过门俟:等待 D县尉谢生遗以袭衣遗:遗失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蕲人之知 久之人皆信服 B 公亦拳拳于彼 尤邃于周易 C 与所缺而未知者 为邑人所敬 D 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见趣绝
30、出于传注之外云 【小题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 “贤士隐居者 ”的 “贤 ”的一项是( 3分)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 B C D 【小题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
31、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小题 5】翻译和断句( 10分) ( 1)用 “ ”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 4分)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用
32、 “/”断句( 3分)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 /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季庄闻其至 /必倒屣 出迎 /相对小室 /极意讲论 /自昼竟夜 /殆忘寝食 /告去 (/)则送之数里 /相得欢甚 (每错三处扣 1分,扣完为止) ( 2)翻译 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大意 2分, “善 ”1 分, “不求知于人 ”句式 1分。) 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大意 2分, “等 ”1 分。) 【小题 1】 D(遗:赠送 【小题 1】 B(两个 “与 ”都是介词, “对,对于 ”的意思; A项, 代词,代他。
33、 音节助词,不译; C项, 放在动词前同 动词组成 “所 ”字结构; “所 ”和 “为 ”呼应,组成 “为 所 ” 的格式,表示被动; D 项, 表反问语气。 代词,他的。) 【小题 1】 D( 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 “隐 ”; 是侧面表现其贤。) 【小题 1】 A( “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意思与原文不符。) 【小题 1】略 附:文言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 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
34、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造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 “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 “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造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 ”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 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
35、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生活,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造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 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
36、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 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 “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 最终还是推辞掉。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
37、 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 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 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 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 鲁叟乘桴:孔于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 1)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4分) 答: _ (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3分) 答: _ 答案: 语言表达 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春笋文学社。现面向全校学生遴选一位文学爱好者担任社长。如果你有意参加校团委组织的 “面试 ”,你将
38、如何向负责遴选的老师申述自己的想法呢?请拟写一段 100字左右的话,要求语言连贯,得体。( 6分) 答案: 请提炼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要求 45字以内,包括 45字。( 6分) 南方日报 10月 19日讯:根据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广州、深圳将于今天率先开展重点人群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标志着我省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正式启动。 经人民政府同意,省卫生厅于昨日印发了广东 省 2009秋冬季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我省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有三类:一是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员。如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一线服务人员、一线公安干警、在岗教职人员等。二是重点地
39、区的幼儿园、大中小学校学生。三是符合接种条件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我省定于今年10月至 11月,在广州、深圳首先开展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11月至 12月在全省铺开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至 2010年 3月,全省接种 500万人份。 据专家介绍,在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两周后,体内抗体水平达到 保护效果,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 3)多情自古伤离别, 。 ?杨柳岸晓风残月
40、。(柳永雨霖铃) ( 4)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6年 10 月 15日清晨,美国夏威夷发生 6.6级地震。只有 7岁的查尔斯,当时 一个人呆在家里。骤然而至的剧烈震动,让查尔斯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在学校学过紧急避险和逃生常识的查尔斯,在逃离房子时,还是飞快地将几件重要的物品塞进了他的书包:一张全家照;一面国旗;一只海龟,他知道海龟是珍稀动物,他要保护它;一只兔宝宝布偶,这个兔宝宝还是他在婴儿时期得到的礼物,一直陪伴着他;一只紧急用的电筒,这是查尔斯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常识,他相信他会用到它;一顶大力帽,这是查尔斯参加电视节目时,获得的纪念品,也是他最喜欢的。 这就是 7岁 的查尔斯逃生行囊的全部物品,因为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物品,是能够在 灾难之后,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 请以 “最重要的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