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81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 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 70%;农村留守老人约 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 37%,城乡 “空巢老人 ”俯拾皆是 。 B初春时节,春风骀荡,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真可谓 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C日本在处理国内危机的同时,应该推己及人,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他国产生的影响,采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护海洋环境,切莫 以邻为壑 ,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D陈格雷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

2、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 不知所云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A俯拾皆是:弯下身子即可拾到,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这里应用 “比比皆是 ”。 B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语境不合 D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混乱,所说内容让人无法理解。含贬义,易误解为 “听者没有理解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

3、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 B从文化凝聚力看,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情怀,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D早前出现分歧的联合国安理会今天向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发出了措辞强硬且意见一致的信息,要求他们立即落实安南特使提出的旨在结束长达一年的流血冲突。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语序不当,应为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 ”。 C不合逻辑,属于强加因果。 D宾语残缺, “冲突 ”后应加上 “的建议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4、E。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玷 辱( din)融汇贯通央 浼 ( mi)绿树成阴 B倒 嚼 ( jio)无耻滥言付 梓 ( xn)美轮美奂 C熟 稔 (nin)委屈求全 毗 邻( b)焕然冰释 D 提 防( d)人情世故 怂 恿 (sng)唉声叹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汇 ”应该为 “会 ”浼 mi“阴 ”应该为 “荫 ”; B项中 “滥言 ”应该为“谰言 ”, 梓 ( z); C项中 稔 (rn), “屈 ”应该为 “曲 ”, 毗 邻 ( p) “焕 ”应该为“涣 ”。此类试题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

5、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史记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 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 灌婴传也记载: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 ”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

6、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 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又 “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 “自度不得脱 ”,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 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二、史记 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 司马迁只说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巧借一 “欲 ”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 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

7、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猜测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流传着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 ”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这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 “身死东城 ”,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 “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关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 载得则更为明确: “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 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8、”“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有十余处。从霸王寨 (项王迷路处 )到刘会桥 (为汉军追及处 ),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摘自 2007年第 3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 【小题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3 分) A史记 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 “身死东城 ”。 D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

9、性极小。 【小题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3分) A史记中有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 ”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猜测。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

10、题 3】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目。( 24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 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 “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

11、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 ” 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着他嘴上的烟斗, “您 来尝尝我的烟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

12、地说, “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 “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 -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 “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 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

13、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 ”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

14、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 ” 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忽然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 “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 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 “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

15、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 “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支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装满烟斗的玻璃柜时赞叹 “美,美,美呀 ”,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 “谢谢您 真谢谢您 ”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淳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嘱,把一盆特大的

16、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一幅画被定为 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 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小题 2】小说中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3】请梳理小说的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 6分) 【小题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 “雕花烟斗 ”,有人认为是 “凤尾菊 ”。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7、1】 E给 3分,答 A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B D不给分。 【小题 2】 有才华,热爱艺术,在绘画、雕刻方面都很有造诣;温良、和善、懂得感恩;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情意。(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情节:受尽歧视,花房邂逅 -花房交往,感受温暖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再次落魄,重拾真情。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情节、妙处各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示例一: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穿小说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严谨;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 为烟斗而悔

18、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雕刻的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二: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凤尾菊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观点明确 2分,分析充分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对老范的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有误, “无知、傻气 ”表述错误。 C项 “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

19、诺 ”说法不够确切。 D项 “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的说法于文无据。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人物分析能力。我们看唐先生首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画名重一时,他的烟斗雕花精致,好看,这都显示了他有才艺的一面。再次唐先生是个态度和蔼,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困难时,老范给予他的精神关怀,他始终记在心里,没有忘记,并且送老范烟斗。另外还要看到唐先生还 是一个有势利观念的人。当他走过人生困境,老范来他家里送花时,他感到老范使他难看,而且送他的烟斗是雕刻粗糙的。这些总结起来应该是唐先生的整体形象。 考点:欣赏作品

20、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妙处。小说围绕唐先生的地位升降展开。唐先生受冷落,花房遇知音,感受温暖 唐先生地位恢复,老范送花遭冷落 唐地位再次下落,老范儿子送花。妙处:这样安排情节,使文章富有波澜,吸引读者。再有从人物的起伏对比中突出人性格。更好的突出小说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线索,即对小说三要素中情节的考查。重在是对线索的设置理由做出阐述说明。可以说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可以是两种,答烟斗,或者凤尾菊都可

21、。但重要的是说明理由。要注意两种事物与线索的连接性,即线索如何围绕事物展开。再有要考虑两种事物是否从某个角度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突出主人公性格特点的作用等。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2、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 【小题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庶:庶民,百姓。 B岂敢 盘桓 ,有所希冀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C但以刘日 薄 西山薄:迫近。 D 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小题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23、 A 凡在故老, 犹 蒙矜育 三径就荒,松菊 犹 存 B 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会 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 C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 所 见明知 财物无 所 取,妇女无所幸 D 臣 之 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小题 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段开头强调 “圣朝以孝治天下 ”,意在表明对于普通臣民来说,孝比忠更重要。 B第一段中 “况臣孤苦 ”上承课文首段,又为下段 “臣之辛苦 ”一句张本。 C第二段开头说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结尾说刘 “保卒余年 ”之后,当 “陨首 ”“结草 ”以报,都是就 “忠 ”“孝 ”二字而言,说得入

24、情入理。 D文章前两段侧重在虚实中动之以情,所选这两 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分) (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分) (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 1)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 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太守逵、刺史荣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

25、3)我活着一定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 整句理解为: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庶:大概,或许。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犹:尚且; 犹:还。 B 于;比; 于:在。 D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助词,表复指关系。 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 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26、B。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者意在强调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符合圣朝以孝治国的方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无以 ”译为不能, “终余年 ”译为度过她的余生 (2) “辛苦 ”译为辛酸苦楚, “非独 ” 译为不仅仅, “所见 ”译为所亲眼目睹, “明知 ” 译为明白知道。 (3) “陨首 ”译为牺牲生命, “结草 ” 译为结草衔环来报答恩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

27、回答后面题目。 (8分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之二 )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 1】第二句诗中 深藏 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4分 ) 【小题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4分 ) 答案: 【小题 1】 深藏 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 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小题 2】运用了反衬 (或衬托 )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 惜芳轻吐 。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

28、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 儿辈 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结合注释翻译前两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本题为 炼字类试题的转化形式。此题重在赏析清 “深藏 ”的双面含义。即表面含义 +深层含义。表面含义为客观景物描写,写出了浓密绿叶之下深深隐藏了几点海棠的微红。深层含义为主观意愿,即海棠珍惜春光,不轻易显示红色的意愿。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9、。 【小题 2】 试题分析: 本题为咏物诗,要求我们鉴赏手法且说出哲理启示。这里我们首先考虑咏物诗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即托海棠咏自己之志(谈出何志最重要)。再有此诗爱惜芳心莫轻吐中 “爱惜 ”“莫轻 ”与下句中 “且教 ”“闹 ”二者对比中,反衬突出海棠的品质 。别外应该与现实中的 “人 ”相联系从中得出的启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 “碳中和 ”的四个关键词语。(注意四个词语的顺序)( 4分) “碳中和 ”的目的是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

30、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2006年 ,新牛津美国字典将 “碳中和 ”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实际行动。 答案: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 “二氧化碳 ”)绿化(或 “植树 ”)抵消(或 “吸收 ”) 环保(或 “环保活动 ”) 试题分析:先确定主要语句, “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 ”,从中寻找关于 “碳中和 ”的关

31、键词。即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为,从语段中概括出主要语句,要求能够涵盖文段主要信息,(尽量用语段中的原词),然后从概括的语句中抽取 出关键词语。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消息,根据要求作答。( 5分) 中国投入 4万亿的豪举引发世界热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说,这个大规模政府支出计划,将帮助全球经济渡过金融危机。 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说,美国欢迎中国为促进内需以及帮助这个亚洲大国渡过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大规模政府支出计划。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将注资近 6 000亿美元的中国大规模金融刺激计划对澳大利亚和该地区都是好消息。 请分析概括这些评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2、 (1)相同点: _ (不超过 10个字 ) (2)不同点: (分条 ) _ _ _ (每条不超过 12字 ) 答案: (1)相同点:世界欢迎中国的 “好消息 ”。 (2)不同点: 着眼此举对全球经济的作用, 只提对中国的作用, 立足澳洲,热情夸赞。 试题分析: 本题为概括类试题的新型形式。主要考查语言中的异同点及说话重点方向。属于语文四种能力听、说、读、写中的听的能力测试。首先看这个语段都在谈世界对中国 4万亿政府支出计划的看法。他们观点中都有对这一做法的认可。即相同点为世界欢迎中国的 “好消息 ”。不同点应该从 3 个句子中概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说话出发点是世界,谈这一问做法对世界经

33、济的作用。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是从美国的角度谈这对中国的作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话出发点是 澳洲,对此举表示赞同。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用排比的手法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三句话,要注意衔接。 (6分 ) 圆,一直是我最钟爱的图形。咿呀学语时,圆是妈妈红红的笑脸,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垂髫之年,圆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伴着我童年的快乐;饥肠辘辘时,圆是甜甜的煎饼,给我幸福的感受。 _,_, _; _,_, _; _,_, _。 答案:长大后,圆是东方升起的那轮朝阳,让我奋发向上;孤独时,圆是夜空上那

34、轮皓月,给我深情的抚慰;沉思时,圆是笔记本上的那个句号,记载着我的收获。 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变化考查。兼有对仿用句式的考查。此题的突破口重在圆的喻体的考虑,即圆像什么,要有最少三个喻体, 同时说明这一事物。例时圆像太阳,月亮,苹果,气球,西瓜,句号等等。再有注意句中时间关系词语的衔接。即要有时间上的先后变化。如快乐时,失意时,欣慰时,成功时,失败时等。 考点: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题,多选则按前 6题计分)( 6分) 【小题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 2】木欣欣以向荣, 。 (

3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5】 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小题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小题 7】春蚕到死丝方尽, _ 。 (李商隐无题) 【小题 8】同是天涯沦落人, _ !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小题 1】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 2】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 3】落霞与孤鹜齐飞 【小题 4】潦水尽而寒潭清 【小题 5】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6】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 7】蜡炬成灰泪 始干 【小题 8】相逢何必曾相识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

36、不谏 ”、 “涓涓 ”、 “孤鹜 ”、 “潦水 ”、 “繁霜鬓 ” “惘然 ”、 “蜡炬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37、少于 800字。 答案:用细节绽放美丽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 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 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

38、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 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 “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 ”的关键之处犹豫 厢澹 率沽蓟 砉 鸪闪舜糖夭怀桑 ;旯橐酰 赝 哪 笠藕叮 辔 胖 饲孟炝恕扒心 栌谙附凇钡木 印 br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放眼航天事业,我国 “神州七号 ”之所以能够发射成功,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把握飞船发射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而美国的 “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小小的细节失误,造成惨重的航天事业损失,令人惊愕, 令人扼腕沉思。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

39、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 “天堂之音 ”;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原则,才有了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的潇洒飘逸,才有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新奇别致,才有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睿智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

40、绚烂。我们 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 “慎于细节 ”绽放人生的美丽。 试题分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这是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阅读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可以得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一是抓住 “细节 ”二字,可以得出 “细节决定成败 ”的哲理;二是抓住 “请教 ”二字,可以得出 “要虚心求教 ”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 特点,得出 “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四是从侯宝林作为相声大师对职业的尊敬上考虑这种行为与他的成就不无关系,得出 “敬业才能成业 ”的作文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