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837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踟 蹰( ch)勉 强 (qing)牛 虻 ( mng)倾 圮 (p)雨 霁 (j)初晴 B 轧 ( zh)钢 露 ( lu)脸泥 淖 ( zho)光 纤 (xin)卷 帙 ( zh)浩繁 C果 脯 (f)哄 骗( hn) 着 ( zho)魔 龃 龉( j)呱 呱 ( gu)坠地 D字 帖 ( ti) 颤 (zhn)栗 攒 射( cun)提 供 ( gng)未雨绸 缪 (mu)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项,泥淖( no), C 项,呱呱( g)坠地, D 项,提供(

2、 gng)。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还要注意几个多音字, “强 ”有三个读音, “硬要,迫使,尽力 ”这个意项时读 qing,如 “强人所难 ”; “固执,强硬不屈 ”这个意项时读 jing,如 “倔强 ”;在 “健壮有力 ”“程度高 ”“胜过 ”等意项中读 qing,如 “强烈 ”“年富力强 ”等。 “轧 ”有三个读音,常用词如 “倾轧 y”“轧 zh钢 ”“轧 g账 ”。

3、“着 ”有四个常用读音,常用词如 “着 zhu陆 ”“着 zho凉 ”“着 zho数 ”“顺着 zhe”等。颤有两个读音, “物体振动 ”这个意项时读 chn,如 “颤动 ”; “发抖 ”这个意项时读 zhn。 “供 ”有两个读音,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这个意项时读 gng,如 “供给( j) ”; “奉献 ” “祭祀用的东西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等意项时读 gng,如 “供奉 ”“口供 ”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

4、的 “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 ”的 “硬汉性格 ”。 B弗吉尼亚 伍尔芙,英国现代著名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 C雨果,法国文学巨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与黑等长篇小说。 D马克西姆 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其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他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称母亲是部 “非常及时的书 ”。 答案: C, 试题分析: “现实主义 ”改为 “浪漫主义 ”,不是红与黑,而是九三年。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

5、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 。 。 。 。 。 “天哪 !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 花大姐 ,怎么办 ”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 他使劲瞄

6、准,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 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 伴的屁股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空格前后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 “打猎 ”后半部分是 “打德国兵 ”,这样可以将所给句子分成两组, 写的是打猎的事,应该排在前面,而 明显与下方 “天哪 !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 花大姐 ” 衔接紧密,这样前后照应,就可以轻松选出答案:。高考语言表达 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是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 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

7、题的一致性,陈述的角度一致性,内容的前后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行政院长刘兆玄看来, “江陈会 ”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良好开端。 B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在建设 “和谐社区 ”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D我国目前的测控通信网,是

8、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强的测控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 “ 这不仅是海峡两岸制度性协商正常化的良好开端,而且是东亚地区和甲进程的重要事件 ”; B项一面与两面不吻合,应去掉 “与否 ”; C结构混乱, “围绕 ”与 “以 为中心 ”杂糅。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 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讨论春游计划时,男生主张去郊外探险,女生主张去博物馆,双方意见 南辕北辙 。 B 5 7级地震给江西

9、瑞昌、九江带来了巨大损失。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惊叫声、呼救声,房塌楼倒的轰鸣声,声声 振聋发聩 。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D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 是 雪上加霜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对象错。 B项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望文生义。 C项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使用正确。 D项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这个词不用于指坏人,感情色彩

10、错。高考成语是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 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 ,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 2) “五一 ”期间,市长 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 3)它深沉而执着,需要你敞开胸怀去感知,去 ,去吟咏,它是行动,是实践,期待你用一生去

11、叙述。 A投降分别品味 B投诚分别品位 C投降分头品味 D投诚分头品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投降 ”是 “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 ”; “投诚 ”是 “(敌人、叛军等)归附 ”偏褒义;依据语境,应为 “投降 ”。 “分别 ”是 “一个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 “分头 ”

12、是 “若干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依据语境应为 “分别 ”。 “品味 ”是个动词, “品位 ”是名词。 “品味 ”有品尝,感觉,感受的意思。 “品位 ”,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依据语境应为 “品味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练凝炼简练锻练 B启事启示启用起用 C殒落坠落堕落脱落 D间谍喋血通谍谍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锻炼, C陨落, D通牒。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

13、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 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

14、原处。 “你从哪儿来? ”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 ”他又说, “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 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 ” “各种各样, ”他摇着头说, “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 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

15、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 ”他说, “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你没家? ”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 ”老人说, “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 ”他说, “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

16、 ”我说, “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 的岔路上有卡车。 ”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 ”他说, “卡车 往哪儿开? ”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 ”他说, “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 “你这样想吗? ” “当然, ”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 “鸽笼没锁上吧? ”我问。 “没有。 ”

17、“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 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 “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桥边的老人 【小题 1】简析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的作用。( 3分) 【小题 2】文中的 “我 ”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 为什么不走

18、?请简析。(分) 【小题 3】从 “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 ”在文中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分) 【小题 4】海明威说: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 ”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 4分) 答案: 【小题 1】( 1)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 (2)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 3) 为小说营造了悲凉的气氛。(每点 1分) 【小题 2】( 1) “我七十六岁了。

19、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 “那边我没有熟人。 ”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每点 2分) 【小题 3】这个 76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平时,他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心灵的归宿。现在,纷飞的战火逼得他背井离乡,仓皇离家,但占据他心灵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畜。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 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灾难。(酌情给分) 【小题 4】 (1) 隐藏的言语: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

20、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2)隐藏的情感:交织着 “怨 ”与 “冤 ”的情感,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每点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场景在小说的开头,那么其作用往往是以下几种情况 给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描绘出了战争时期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情景,在这个背景之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出现,营造了悲凉 的气氛。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从第一自然段中 “他太累,走不动了 ”还有老人的回答 “我 ”的语言 “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 “

21、那边我没有熟人 ”,还有老人的动作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中总结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关于作品中的人物 老人的情况,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老人的语言总结出来,答 案:要简洁。第二问是关于作品的主题,这就要考虑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战争,老人的虽然不幸,可他还有动物相伴,战争却夺去了他的动物,使他流离失所,使他更加不幸,这就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

22、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 “照看动物 ”这几个字在老人口中反复出现,反映出老人的无奈,而“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只是 ”二字看出老人的疑惑,我只是照看动物,我什么也没做,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那么是谁毁了这一切?是战争!一个没招谁惹谁的人却被毁了生活,心里自然觉得 “冤 ”,自然要 “怨 ”!这就暗含了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貂皮大衣 (美国)马克 吐温 收到通知

23、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 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 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 ,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24、 ”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 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

25、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 ”她说, “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 ,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 ”店主说, “再见。 ”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

26、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 “遗失 ”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 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 “什么! ”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 “终生监禁 ”。 【

27、小题 1】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阿曼达的形象。( 5分) 【小题 2】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下面空格。(每空不超过 6 个字,共 3 分) 接受遗产买大衣 获赔大衣 【小题 3】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最后一段的特点与作用。 ( 6分) 答案: 【小题 1】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 【小题 2】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 享受大衣 看守大衣 遗失大衣 获赔大衣。 【小题 3】特点: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或欧亨利式结尾

28、),发人深思。作用: 揭示悬念,点明标题 启发读者思考人生,原来追求财富,享受奢华,不惜铤而走险,只能葬送一生幸福,深化了主旨。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阿曼达 “并不满足于 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 ” ,买到大衣后 “她感觉美妙极了 ”, “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 ”,可以看出她 “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 ”的形象,后来 “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 ”,保险公司要赔给她大衣, “她乞求,她哀嚎 ”,可以看出她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先总述,后分析。总述 3分,分析 2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

29、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做这道题我们要先来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本文以大 衣为线索,先写了阿曼达获得遗产暴富买大衣 故事的开端,然后是大衣让她尽领了风骚,她对大衣无比珍爱天天看守 故事的发展,进而发现大衣成了禁锢自己的牢笼想办法遗失大衣 故事的发展,最后本想找保险公司赔偿,没想到获赔大衣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本题的答案:了。(每空 1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一则小说最后一段的特点与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 终生监禁 ”,让读者明白,

30、原来追求财富,享受奢华,不惜铤而走险,只能葬送一生幸福,这就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2分)结构上,结尾似乎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的作用就是,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深思,结合本文来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篇末再次扣标题。 (点明结构特点 2分,作用 2分 ) (酌情给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淮上与友人别 和练秀才 (唐)郑谷 (唐)杨巨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

31、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小题 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2分) 【小题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 2分) “杨柳 ”,惜别。 【小题 2】( 5分)郑诗融情于景,( 1分)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的反复渲染来表达离思。( 1分)结句在“君 ”“我 ”对照(对比)中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1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分 )春风吹柳似有 “

32、相惜 ”之意与 “殷勤 ”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本题中两首诗的第一句分别是 “扬子江头杨柳春 ”“水边杨柳曲尘丝 ”,均出现了杨柳这一意象, 而 “柳 ”、 “留 ”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每空 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

33、郑诗选取了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意象,反复渲染表达离思, 融情于景 。结句 “君向潇湘我向秦 ”“君 ”和 “我 ”形成 对比 ,表达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以及别后的深长思念。(手法各 1分,分析 1分)杨诗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巧妙地把送者和行者比喻成春风和柳枝,生动贴切,新颖别致。这里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 于物,无情之物尚且不忍离别,更何况是有情之人呢,表达出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手法 1分,分析 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依例仿写,要求字数、内部结构一样。( 3分) 例句:如果

34、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仿句:如果把人生比作 _ _,那么便有 _ _, _ _, _ _。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难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升降浮沉。 试题分析:仿写题要注意内容的限制性、修辞的限制性、句式的相似性、事理的逻辑性。这道题要仿写的对象是人生,必须使用的修辞是比喻,句式要求是假设关系的复句,后一分句中还要求有三个并列关系有小分句,同时,写出来的句子要符合事理的逻辑性。(修辞、句式、符合事理,各 1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共 10分) 【小题 1】 ,朽木不折

35、; ,金石可镂。 【小题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小题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小题 4】子曰: “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小题 5】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 答案: 【小题 1】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小题 2】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小题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小题 5】一箪食 回也不改其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锲 ”“幽愁 ”“生 ”“迸 ”“益 ”“坠 ”“启 ”“悱 ”“箪 ”等。每空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

36、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数学试卷发下之后,有人喜形 于色,有人垂头丧气,刘南拿到自己的试卷一看,是个 “不及格 ”。他懊悔地想想自己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暗暗下了决心: “我要一切从零开始! ”可是有位著名的作家说过: “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写上历史崭新的一页,但是,却不能够从零开始,重写自己的历史。 ” 请以 “从零开始 ”为题写一篇作文,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从零开始 一位哲人曾说: “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从零开始 ,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 ” 大上个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位大文豪 “每天

37、拼命工作 ,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 这位大文豪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让每一天“从零开始 ”。 清泉寺旁,兰溪水畔,是谁在吟诵: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是苏轼,这位大词人以豪情来鼓励我们:让心中的人生 “从零开始 ”。 从零开始,是要我们将心置于原点,不要让过去的失败牵绊住前行的双脚,不要让过去的成功粘黏住信念的发条。将心境归于平和,让人生再回 “年少 ”。 从零开始,于是有了珠穆朗玛从海底崛起的巍峨壮观,于是有了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 ”的期盼,于是有了 “月缺花残莫怆然 ”的宽慰。 这里有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不就是身揣

38、两美元而来的吗?他并没有因贫穷困苦而懊恼命运,他只是将自己放在两美元的起点,起跑、飞奔 这里有蹶而复起的盖世英雄,前苏联一位飞行员截腿安上假肢之后,以惊人的毅力重新站起,再度继续他的飞行生涯。 就是对 “从零开始 ”的信赖和执著,成就了这两段成功的人生。 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当梦破碎,如同柳絮一般飘散在空中,我们只好看着梦一点点的飘远,我们不是悲伤而是幸福的,这证明我们又拥有一个可以为自己编制梦的机会。从零开始。从零开始一点点小心编制着梦 ,辛苦但却美好,笑容荡漾在脸上。从零开始,圆了多少人的梦想,回报了多少人的辛劳?反思自己,是否仍每日赖在被窝里迟迟不起,恨不得每日清晨日落西?是

39、否仍在命运的弯路岔路蒙面痛哭,悔不当初?丢失了回到起点的信心和勇气? 不要在一旁空叹 “船到江心补漏迟 ”,请余出空闲将记忆的钟表调到零点,让你怀着零时的希望与抱负重新投入你的追求 满怀热情,而不是满怀悔恨的追求。 从零开始,撇开旧日的辉煌与黯然,迎接新一天的美好时光。 岁月的无情,现实的残酷。我们面对这些也只能底下倔强的头,然后流下一滴泪,重新抬起头,坦然一笑,告诉全世界我能从零开始。看,那浴火的凤凰,已重生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作文,写作文时,立意要从命题出发,而所给材料则提供了立意的方向。零,是一个数学概念,在习惯思维中代表着没有。然而,仔细一想,零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如零度

40、就表示一个温度值。它也不只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 “从零开始 ”就有着复杂的意蕴。从零开始,就是把过去作为起点;不能从零开始,就是超越已经走过的历史。两者说法不一,前者是假定的 ,后者是实在的。考生写作中可以赞成 “从零开始 ”,也可以否定 “从零开始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写作中可以选择一些被人们忽视的、看似简单平凡的琐事小事,以 “零 ”为切入口,写出一篇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好文章。比如,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最美好的境界,成功意味着事业有成,人生有了收获。但要取得成功,必须经历一番风雨,经受一番磨难。如何对待这些风雨和磨难;成功以后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是从失败中崛起,走向成功,还是忘记过去, “从零开始 ”,创造永远的新天地?据此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 坎坷,你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获得什么启发,是如何 “从零开始 ”的,把这些经历写成一篇记叙文,既扣题意,又真实而生动。当然还可以通过编写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小小说等来表现有关 “从零开始 ”的各种哲理。(作文切入分 21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