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 5月期末练习(二模)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 ,故选 B 考点:集合的运算 若数列 满足:存在正整数 ,对于任意正整数 都有 成立,则称数列 为周期数列,周期为 . 已知数列 满足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若 m= ,则 a5 3 B若 a3=2,则 m可以取 3个不同的值 C若 ,则数列 是周期为 的数列 D 且 ,数列 是周期数列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 时, , , , ,故 A中的结论是正确的;当 时,有 或 ,从而有: 或同理:由 可得: 或 即: 或 ;由可得:
2、或 ,即 综上可知, 可取 三个不同的值,故 B中的结论是正确的;当 时, , , ,数列 是周期为 3的数列,故 C中的结论是正确的,由以上可知,四个选项中,结论错误的为 D 考点:分段函数、周期数列 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且 恰为抛物线 的焦点,设双曲线 与该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 ,若 是以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抛物线 的焦点为 , ,又 是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不妨设 A点横坐标为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 ,从而有 ,所以 ,由此可知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双曲线定义可知:,又 ,所以,故选 B 考点:抛物线定义
3、、双曲线定义 在四边形 中, “ ,使得 ”是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四边形 ABCD中, ,使得四边形 ABCD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充要条件、向量共线 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且有最小值的是 ( ) A f(x) =x2 +x B f(x) = |lnx| C f(x) =xsinx D f(x) =ex+e-x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于 A选项, ,既不等于 ,也不等于 ,故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B选项中的函数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 C、 D两个函数均有,所以两函数均为偶函数, 又 (当且仅当 时取 “=”号),有最小值 2,故选 D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均值不等式 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组合体下方为棱长为 6的一正方体,下方为一正四棱锥,其底面边长为 6,侧面三角形的高为 5,所以该组合体的表面积为,故选 B 考点:三视图 如图,在边长为 的正方形内有不规则图形 . 向正方形内随机撒豆子,若、撒在图形 内和正方形内的豆子数分别为 ,则图形 面积的估计值为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图形 的面积为 S,则豆子撒在图形
5、内的概率 ,所以 ,故选 C 考点:几何概型 已知 a =ln ,b=sin ,c= ,则 a,b, c的大小关系为 ( ) A a 2n 答案: (I) ; (II) 试题分析: (I)要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已知条件只需再找到 d即可,由结合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很快即可解决该问题; (II)先由 ,结合 求出该等差数列的通项 ,代入条件即可将该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 试题: ( I)设 的公差为 因为 , 2分 所以 4分 所以 所以 ; 6分 ( II)因为 当 时, 所以 , 9分 又 时, 所以 10分 所以 所以 ,即 所以 或 , 所以 , 13分 考点:等差数列的
6、通项公式及前 n项和公式 已知点 D 为 ABC 的边 BC 上一点 .且 BD =2DC, =750,=30,AD = . (I)求 CD的长; (II)求 ABC的面积 答案: (I) ; (II) 试题分析: (I)由已知可得 ,在 ADC中已知两角及一边,应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II)由 (I)可知 ,又 , ,要求ABC的面积,只需求出 AC边的长即可而 AC边的长可通过解 ADC来实现 试题: ( I)因为 ,所以 在 中, , 根据正弦定理有 4分 所以 ; 6分 ( II)所以 7分 又在 中, , 9分 所以 12分 所以 13分 同理,根据根据正弦定理有 而 8分 所以
7、10分 又 , 11分 所以 13分 考点:正弦定理 如图 1,在直角梯形 中, AD/BC, =900, BA=BC 把 BAC沿折起到 的位置 ,使得点 在平面 ADC上的正投影 O恰好落在线段上,如图 2所示,点 分别为线段 PC, CD的中点 (I) 求证:平面 OEF/平面 APD; (II)求直线 CD 与平面 POF; (III)在棱 PC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 到点 P,O,C,F四点的距离相等?请说明理由 . 答案: (I) (II)详见; (III)存在点 M满足条件 试题分析: (I) 要证平面 OEF/平面 APD ,只需借助所给中点,证明 、即可; (II) 借助底面
8、为直角梯形及 可得 ,另由已知可得: 平面 ,进而可得 ,从而可证 平面 ; (III)记点 为 ,证明即可 试题:( I)因为点 在平面 上的正投影 恰好落在线段 上 所以 平面 ,所以 2分 因为 , 所以 是 中点, 3分 所以 4分 同理 又 所以平面 平面 ; 6分 ( II)因为 , 所以 7分 又 平面 , 平面 所以 8分 又 所以 平面 ; 10分 (III)存在,事实上记点 为 即可 11分 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又 为 中点,所以 & 已知函数 , ( )当 a=1时,若曲线 y=f(x)在点 M (x0,f(x0)处的切线与曲线 y=g(x)在点 P (x0, g
9、(x0)处的切线平行,求实数 x0的值; (II)若 (0,e,都有 f(x)g(x)+ ,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 答案: ( ) ; (II) 试题分析: ( ) 将两切线平行,转化为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借助导数的几何意义建立等量关系; (II)该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即只需找到在 上的最小值,使它的最小值大于或等于 0即可 试题:( I)当因为 , 2分 若函数 在点 处的切线与函数 在点 处的切线平行, 所以 ,解得 此时 在点 处的切线为 在点 处的切线为 所以 4分 ( II)若 ,都有 记 , 只要 在 上的最小值大于等于 0 6分 则 随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0 极大值 &n
10、 已知椭圆 C: 的四个顶点恰好是一边长为 2,一内角为的菱形的四个顶点 . (I)求椭圆 C的方程; (II)若直线 y =kx交椭圆 C于 A, B两点,在直线 l:x+y-3=0上存在点 P,使得 PAB为等边三角形 ,求 k的值 . 答案: (I) ; (II) 或 试题分析: (I)由图形的对称性及椭圆的几何性质,易得 ,进而写出方程; (II) 先找到 AB中垂线与 l的交点,保证 PAB为等腰三角形,再满足即可保证 PAB为等边三角形,此外,注意对于特殊情形的讨论 试题: (I)因为椭圆 的四个顶点恰好是一边长为 2, 一内角为 的菱形的四个顶点 , 所以 ,椭圆 的方程为 4分
11、 (II)设 则 当直线 的斜率为 时, 的垂直平分线就是 轴, 轴与直线 的交点为 , 又因为 ,所以 , 所以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满足条件; 6分 当直线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时,设 的方程为 所以 ,化简得 所以 ,则 8分 设 的垂直平分线为 ,它与直线 的交点记为 所以 ,解得 , 则 10分 因为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应有 代入得到 ,解得 (舍), 13分 综上可知, 或 14分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设 是由 个实数组成的 行 列的数表,如果某一行(或某一列)各数之和为负数,则改变该行(或该列)中所有数的符号,称为一次 “操作 ”. ( ) 数表 如表 1所示,若经
12、过两次 “操作 ”,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实数,请写出每次 “操作 ”后所得的数表(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表 1 1 2 3 1 0 1 ( ) 数表 如表 2所示,若经过任意一次 “操作 ”以后,便可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求整数 的所有可能值; 表 2 ( )对由 个整数组成的 行 列的任意一个数表 ,能否经过有限次 “操作 ”以后,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请说明理由 . 答案: ( ) 详见; ( ) ; ( ) 能,理由详见 试题分析:( I)根据题中一次 “操作 ”的含义,将原数表改变第 4列
13、,再改变第2行即可;或者改变第 2行,改变第 4列也可得(写出一种即可);( II) 每一列所有数之和分别为 2, 0, -2, 0,每一行所有数之和分别为 -1, 1; 如果操作第三列,第一行之和为 2a-1,第二行之和为 5-2a,列出不等关系解得 a, b; 如果操作第一行,很快即可有条件解得 a 值;( III) 按要求对某行(或某列)操作一次时,则该行的行和(或该列的列和),由负整数变为正整数,都会引起该行的行和(或该列的列和)增大,从而也就使得数阵中 mn 个数之和增加 试题:( I) 法 1: 法 2: 法 3: (写出一种即可) 3分 (II) 每一列所有数之和分别为 2, 0
14、, , 0,每一行所有数之和分别为 , 1; 如果操作第三列,则 则第一行之和为 ,第二行之和为 , ,解得 . 6分 如果操作第一行 则每一列之和分别为 , , , ,以上四数均为非负数 解得 9分 综上 10分 (III) 证明:按要求对某行(或某列)操作一次时,则该行的行和(或该列的列和)由负整数变为正整数,都会引起该行的行和(或该列的列和)增大,从而也就使得数阵中 个数之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于等于 ,但是每次操作都只是改变数表中某行(或某列)各数的符号,而不改变其绝对值,显然,数表中 个数之和必然小于等于 ,可见其增加的趋势必在有限次之后终止 ,终止之时必然所有的行和与所有的列和均为非负整数,故结论成立 13分 考点:推理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