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08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时,通过下列反应原理一步完成获得产物、符合 “绿色化学 ”原则的反应是 A加成反应 B分解反应 C取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反应物是含不饱和键的有机分子和其它分子,反应物不止一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反应原理符合 “绿色化学 ”原则,故 A 正确; B、分解反应是一种反应物反应,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利用率小于 100%,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 B错误; C、有机物中的原

2、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反应物、生成物都不止一种,且有副产物产生,所以不符合 “绿色化学 ”原则,故 C错误; D、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原子利用率小于 100%,不符合 “绿色化学 ”原则,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H、 21H、 31H为三种不同的核素 11H、 21H、 31H互为同位素 11H、 21H、 31H互为同素异形体 11H、 21H、 31H同系物 11H、 21H、 31H同分异构体 同位素的 “同位 ”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

3、周期表中占相同的位置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性质相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1H、 21H、 31H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三种不同的核素,正确; 11H、 21H、 31H 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正确; 11H、21H、 31H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 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11H、 21H、 31H互为同位素,错误;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11H、 21H、 31H互为同位素,错误; 同位素的 “同位 ”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

4、中占相同的位置,正确;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常温下是气体,为纯净物;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为混合物 B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聚乙烯活泼 C取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CO2和 H2O的质量分别相等 D取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CO2和 H2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 4的烃属于气体,聚合物中,因为聚合度不同,所以聚合物为混合物,故 A正确;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不饱和键,聚乙烯不含碳

5、碳双键,所以乙烯性质比聚乙烯活泼,故 B正确; C、乙烯和聚乙烯具有相同最简式,等质量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的质量相等,故 C正确;D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乙烯和聚乙烯的性质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只有磷、氢、氧、氮 B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食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 C向鸡蛋中加食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用一束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天然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 4种元素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硫、磷等,故 A错误; B、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这样就有利于

6、蛋白水解酶对其催化水解,营养价值更高,故 B 错误; C、向鸡蛋清中加入食盐,蛋白质析出的过程为盐析,而不是变性,故 C错误; D、蛋白质溶液是胶体,用一束光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蛋白质的性质 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酒精和碘 B苯和水 C乙酸和水 D溴和四氯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液体不能互溶,出现分层,则 A、 C、D中的液体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而 B中水与苯混合分层,可用分液漏 斗分离,故选 B。 考点: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 已知反应 A B C D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

7、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反应不一定是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可能光照反应,故 D错误,由图知 C+D 的总能量大于 A+B 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 B。 考点: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区别 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 B次氯酸分解 C甲烷与氯气反应 D甲烷与氧气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氯气可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氢,故 A错误; B、次氯酸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 2HClO 2HCl+O2,故 B错

8、误;C、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和氯化氢,故 C错误; D、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光照条件下不反应,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甲烷 C苯 D乙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乙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 A错误; B、甲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 B错误; C、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

9、易取代难加成,可以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C正确; D、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 在常温 常压下,下列四种气态烃各 1mol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CH4 B C2H6 C C3H8 D C4H10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相同的烃 CxHy完全燃烧耗氧量取决于( x+ ),( x+ )值越大耗氧量越大,则 A、 CH4的( x+ ) =2,即 1molCH4消耗氧气 2mol; B、C2H6的( x+ ) =2

10、+1.5=3.5,即 1molC2H6消耗氧气 3.5mol; C、 C3H8的( x+ )=3+2=5,即 1molC3H8消耗氧气 5mol; D、 C4H10的( x+ ) =4+2.5=6.5,即1molC4H10消耗氧气 6.5mol,所以相同物质的量耗氧量 C4H10 C3H8 C2H6 CH4,故选 D。 考点:考查烃燃烧耗氧量比较 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经

11、过移动的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表面上静止的 “平衡状态 ”就是这个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A、化学反应不同,限度不同,故 A错误; B、可以改变外界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故 B正确;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时间无关,故 C错误; D、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未停止,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限度的有关判断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水与冰 B O2与 O3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则 A、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故 A错误; B O2

12、与 O3分子式不相同,互为同素异形体,故 B错误; C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 C错误; D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化学基本概念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 N S O Si 原子半径 /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A 0.8010-10 m B 1.1010-10 m C 1.2010-10 m D 0.7010-10 m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

13、增大而增大,则 N、 P是同一主族元素, P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 N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 P的原子半径大于 N的原子半径, Si、P、 S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 p的原子序数大于 Si的原子序数小于 S的原子序数,所以 P的原子半径小于 Si的原子半径大于 S的原子半径,则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为 1.1010-10m,故选 B。 考点:考查微粒半径大小的 比较 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 NO和 CO,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 N2和 CO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减小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 B增大压强能减小反应速率 C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 D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答案: C

14、试题分析: A、气体参加的反应,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故 A错误;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 B错误; C、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故 C正确; D、升高温度反应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A( g) 3B( g) 2C( g),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 C的速率与 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 B、 C的浓度相等 C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mol B D A、 B、 C的分子数之比为 1 3 2 答案:

15、 A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A( g) +3B( g) 2C( g),若达到了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A、生成 C的速率与 C分解的速率相等,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变,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A正确;B、各组分的浓度相等,不能证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B错误; C、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C错误; D、各组分的分子数之比,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铝能用来冶炼

16、难熔金属(如 Fe 、 V、 Mn等),这是因为铝有 A两性 B良好导电性 C熔点低 D还原性,在反应中放出大 量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铝热剂为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反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出金属单质,为放热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该反应中 Al作还原剂,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用于提炼难熔金属,而与导电性、熔点及两性无关,故选 D。 考点:考查铝热反应及其应用 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中 “丝 ”和 “泪 ”分别是 A纤维素、脂肪 B淀粉、油脂 C蛋白质、高级烃 D蛋白质、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句中的 “丝 ”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诗句中的 “泪 ”指

17、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是烃,故选 C。 考点:考查蛋白质和烃的结构和性质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的是 A 16 B 26 C 36 D 46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如 0族中第一周期与第三周期元素相差 16,故 A不选; B、如 A等第二周期与第四周期元素相差 26,故 B不选; C、如零族等第三周期与第五周期元素相差 36,故 C不选; D、 2、 8、 18、 32的组合不能得到 46,则同主族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46,故 D选;故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

18、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丙烯的电子式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钙离子的质子数是 20, A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B错误;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 C正确; D、丙烯的电子式为 ,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同位素 2H、 15N、 18O、 34S等常被用做陆地生态分析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6O和 18O是同一种核素 B 1H218O的摩尔质量为 20 C 34S和 15N核内的中子数相差 9 D 2H 核外电子数为 0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6O和 18O的质子数都为 8,中子数分别为 8、 10,不

19、是同一种核素,故 A错误; B、 1H218O的摩尔质量为 20g/mol,故 B错误; C、 34S和 15N核内的中子数分别为 34-16=18, 15-7=8,中子数相差 10,故 C错误; D、 2H+核外电子数为 1-1=0,故 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原子符号的含义,中子数 =质量数 -质子数以及离子中核外电子数目的计算 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油脂 答案: C 试题分析:葡萄糖、蔗糖、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合

20、金 B半导体材料 C催化剂 D农药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 B正确;合金、催化剂等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农药一般在非金属元素中寻找,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A滴加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滴加浓硝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遇浓硝酸可发生颜色反应变黄色人造纤维中不含蛋白质,无此现象, 故选 D。 考点:考查蛋白质的鉴别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

21、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随着卤素原子的半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故 A错误; B、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 B正确; C、卤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 C错误; D、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 C、 H原子间为离子键 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 CH4 D甲烷分子中 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2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甲烷分子中 C、 H原子间是共价键,故 A错误;B、甲烷分子中,碳原子采取 sp3杂化,甲烷分子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故 B错误; C、甲烷的结构式为 ,故 C错误; D、甲烷分子中,碳原子采取 sp3杂化, 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甲烷的结构,涉及化学键、空间结构、化学用语等 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23、C把 H2S气体和 Cl2在集 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 D将 0 1 mol Na、 Mg、 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 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 MgCl2、 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 0 1 mol、 0 2 mol、 0 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 Al Mg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金属钠性质活泼,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先和水反应生成 NaOH和氢气,进而生成氢氧化铜,不能置换出铜,所以不同用该反应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故 A正确; B、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 素强,则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

24、,氯气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故 B正确; C、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单质硫,故 C正确; D、金属的活泼性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不能用电子的多少比较金属性强弱,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考查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 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 2C(焦炭) O2(空气)2CO; Fe2O3 3CO 2Fe 3CO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因是 A CO过量 B 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 CO与 Fe2O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答

25、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CO与 Fe2O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存在平衡状态,因此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高炉炼铁的有关判断 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煤是工业上获得苯及同系物的一种重要来源 B煤的干馏过程只有化学变化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煤干馏得到煤焦油中含有芳香烃,可用分馏的方法从煤焦油中获得芳香烃,所以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故 A正确; B、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

26、,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但同时也伴随物理变化,故 B错误;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故 C正确;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考查煤的组成、煤的综合利用 下列最 简式中,不需要知道对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确定其分子式的是 A C3H4 B CH C CH2 D C2H5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符合 C3H4的不止一种,例如 C3H4、 C6H8等所以 A错误; B、最简式为 CH,可以是 C2H2或 C4H4(环丁二烯)或 C8H8(苯乙烯),故 B错误; C、任何

27、烯烃最简式都是CH2,故 C错误; D、最简式为 C2H5O,只能是 C4H10O2,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根据实验式确定分子式 我们所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豆能补充给人体蛋白质,其过程是:大豆中的蛋白质食用后部分转化为氨基酸,经人体合成为蛋白质,部分直接被人体吸收,故选: B。 考点:考查大豆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 1000mL 准确

28、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 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为确证 NaHCO3固体中是否含 Na2CO3 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 BaC1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因钠保存在煤油中,表面有覆盖的煤油,所以应用滤纸吸去表面的煤油,钠与水反应剧烈,水的量也不应太多,故 A错误; B、配制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溶解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故 B错误; C、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钡

29、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检验,故 C正确;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只能从上口倒出,若从下口流出,会混有下层液体,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正误判断 实验题 (10分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 A中加入 4.4 g的异戊醇、 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 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 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 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4固体,进行蒸

30、馏纯化,收集 140 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 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B的名称是 。 (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 4)本实验 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 (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4的目的是 。 (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31、(填标号)。 ( 7)本实验的产率是 (填标号)。 a 30 b 40 c 60 d 90 (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 “高 ”或 “低 ”), 原因是 。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 ( 3) d ( 4)提高醇的转化率 ( 5)干燥乙酸异戊酯 ( 6) b ( 7) c ( 8)高;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试题分析:( 1)由装置中仪器 B的构造可知,仪器 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 2)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

32、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所以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 ( 3)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所以正确的为 d,故答案:为: d; ( 4)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因此本实验中进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转化率; (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吸收酯中少量的水分,对其进行干燥; ( 6)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

33、瓶的支管口处,所以 ad错误; c中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及装置安装正确的是 b,故答案:为: b; ( 7)乙酸的物质的量为: n=6.0g60g/mol=0.1mol,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为:n=4.4g88g/mol=0.05mol,由于乙酸和异戊醇是按照 1: 1进行反应,所以乙酸过量,生成乙酸异戊酯的量要按照异戊醇的物质的量计算,即理论上生成 0.05mol乙酸异戊酯;实际上生成的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为: 3.9g130g/mol 0.03mol,所以实验中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100%=60%,故答案:为 c; (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34、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异戊醇,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考点:考查常见仪器的构造与安装、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取、药品的选择及使用、物质 产率的计算等知识 填空题 (10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针对表中所列标号为 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IA A A A A A A 0 二 三 (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 ( 2)第三周期元素除 外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_(填元素符号),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_(填化学式,下同),具有两性的是_。 ( 3) 单质的活泼

35、性顺序为 _ _ _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实验依据是_(写出一种)。 答案:( 1) F C ( 2) Cl NaOH Al( OH) 3 ( 3) Na Mg Al ;单质分别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合理答案:即给分 试题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为 C, 为 N, 为 O, 为 F, 为 Na, 为 Mg, 为 Al, 为 S, 为 Cl, 为 Ar,则 ( 1)以上元素中第二周期中 F的非金属性最强,在第 A中 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 F的非金属性最强,碳元素形成的有机物种类最多; ( 2)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 Cl的原子半

36、径在第三周期最小,以上元素中 Na的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NaOH的碱性最强, 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Al( OH) 3的具有两性; ( 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在减弱,则 Na、 Mg、 Al单质的活泼性为 Na Mg Al,可利用单质分别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验证(或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 10分) 乙烯是石油裂解 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 _,结构简式 _。 ( 2)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_(填序号)。 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

37、碳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 _(填序号)。 A CH3CH3 B CH3CHCl2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乙醇分子官能团名称是 _。 ( 2)试管 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 _。 ( 3)试管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反应类型是_。 ( 4)反应开始前,试管 b中盛放的溶液是 _。作用是 。 ( 5)可用 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答案: ( 1) ; H2C CH2( 2) BD ( 3) A

38、 ( 1)羟基 ( 2)防止暴沸 ( 3)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 4)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 5)分液 试题分析: ( 1)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H2CCH2。 ( 2) A、稀硫酸与二者都不与反应,不能鉴别, A错误; B、影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可以鉴别, B正确; C、甲烷、乙烯都不溶于水,不能鉴别, C错误;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可以鉴别, D正确,答案:选 BD。 ( 3)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 反应生成

39、乙烷, A正确, CH3CHCl2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得到,B错误,答案:选 A。 ( 1)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醇中含有羟基。 ( 2)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 5)因 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考点:考查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乙酸乙酯的制备 (10分 )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

40、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 g) +NaCl( s) NaNO3( s) +ClNO( g) K1 H ”“”或 “=”),平衡常数 K2 (填 “增大 ”“减小 ”或“不变 ”。若要使 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 ( 3)已知 t 时,反应 FeO(s) CO(g) Fe(s) CO2(g)的平衡常数 K 0.25。 t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 n(CO): n(CO2) 。 若在 1 L密闭容器中加入 0.02 mol FeO(s),并通入 xmolCO, t 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FeO(s)转化率为 50%,则 x 。 答案:( 1) ( 2) 0.025; 75%;不变;升高温

41、度 ( 4) 4:1 0.05 试题分析:( 1) 2NO2( g) +NaCl( s) NaNO3( s) +ClNO( g), H1 0 ( ),平衡常数 K1= , 2NO( g) +Cl2( g) 2ClNO( g), H2 0 ( ),平衡常数 K2 = , ( 1) 4NO2( g) +2NaCl( s) 2NaNO3( s) +2NO( g) +Cl2( g)的平衡常数 K=,计算得到 K= 。 ( 2)在恒温条件下,向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0.2mol NO和 0.1mol Cl2, 10min时反应( )达到平衡,测得 10min内 v( ClNO) 7.510-3mol

42、 L-1 min-1,物质的量为 7.510-3mol L-1 min-110min2L 0.15mol,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NO( g) +Cl2( g) 2ClNO( g) 起始量( mol) 0.2 0.1 0 变化量( mol) 0.15 0.075 0.15 平衡量( mol) 0.05 0.025 0.15 则平衡后 n( Cl2) =0.025mol NO的转化率 1= 100%=75%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随反应进行,气体体积减小,为保持恒压所以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平衡时 NO的转化率 2增大;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压

43、强变化,若要使 K2减小,平衡逆向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 ( 3) t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 K 0.25可知,平衡时n(CO): n(CO2) 1:0.25 4:1。 FeO(s) CO(g) Fe(s) CO2(g) 起始浓度( mol/L) x 0 变化浓度( mol/L) 0.01 0.01 平衡浓度( mol/L) x-0.01 0.01 所以 0.01( x-0.01) 0.25 解得 x 0.05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应用等 计算题 (10分 )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 1)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

44、溶液与草酸反应 ( 2)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 ( 3)硫酸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混合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 4) 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的平衡 ( 5)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答案:( 1) 2MnO4- 6H 5H2C2O4 2Mn2 8H2O 10CO2 ( 2) S2O32- 2H S H2O SO2 ( 3) 4I- O2 4H 2I2 2H2O ( 4) Cr2O72-+H2O 2CrO42-+2H+ ( 5) Fe3 3SCN- Fe(SCN)3 试题分析:(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6H 5H2C2O4 2Mn2 8H2O 10CO2。 ( 2)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中发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S2O32- 2H SH2O SO2。 ( 3)碘化钾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I- O2 4H 2I2 2H2O。 ( 4) 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2CrO42-+2H+。 ( 5)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 3SCN- Fe(SCN)3。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