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113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 B金属冶炼通常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陶瓷、水泥和光导纤维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D “煤改气 ”、 “煤改电 ”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溶液(小于 1nm)、胶体(介于 1nm和 100nm之间)、浊液(大于 100nm), A正确; B、金属冶炼的过程就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的过程,因此金属冶炼通 常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B正确;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

2、C不正确; D、 “煤改气 ”、 “煤改电 ”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有利于减少雾霆天气,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分散系、金属冶炼、硅酸盐和煤的综合应用 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探究加人硫酸铜溶液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实验中 Zn粒过量且颗粒大小相同,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 0一4.0mL,保持溶液总体积为 100.0mL,记录获得相同体积 (336 mL,)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气体体积均转化为标况下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过多不利于更快收集氢气 B a ,c两点对应的氢气生成速率相等 C b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为

3、 v( H2SO4) 1.0x10-3mol L -1 s-1 D d点没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随着饱和硫酸铜的增加,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先逐渐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因此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过多不利于更快收集氢气, 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 a ,c两点对应的时间都是 250s,所以氢气生成速率相等, B正确; C、 b点对应的时间是 150s,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336L22.4L/mol 0.015mol,消耗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0.015mol,其浓度是0.015mol0.1L 0.15mol/L,所以反应速率为 v( H2SO4)

4、 0.15mol/L150s1.0x10-3mol L -1 s-1, C正确; D、 d点锌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从而构成原电池,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粒子甲与粒子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粒子甲不可能是 A NH4 B Al C HCO3 一 D S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H4 与 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与 H 结合又生成 NH4 ,A正确; B、金属铝与强碱反应生成 AlO2-, AlO2-与 H 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或Al3 , B不正确; C、 HCO3-与 OH-反应生成 CO32-, CO32-与 H 反

5、应又可以生成HCO3-, C正确; D、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 SO32-, SO32-与 H 反应又生成 SO2,D正确,答案:选 B。 对 100mL 1mol L-1的 Na2CO3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溶液稀释, 减少 B滴人含 0.l mol CH3COOH的溶液 :c ( CH3 COO 一 ) c( HCO3 一 ) C通人 0.1 mo1CO2气体,溶液中存在 :c ( Na+) c( CO32 一 )十 c( HCO3一 )+c(H2CO3) D滴人酚酞,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碳酸钠溶液中 CO32-水解,稀释促进水解,因此 CO32-的物质的

6、量减少和 OH-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将溶液稀释, 减少, A正确; B、滴人含 0.l mol CH3COOH的溶液中二者反应恰好生成碳酸氢钠和醋酸钠,由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因此醋 酸钠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 c ( CH3 COO 一 ) c( HCO3 一 ), B不正确; C、通人 0.1 mo1CO2气体,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 :c ( Na+) c( CO32 一 )十c( HCO3 一 )+c(H2CO3), C正确; D、水解吸热,滴人酚酞,微热,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因此溶液颜色加深,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

7、查盐类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下图中仪器使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及强碱溶液反应,因此制备氢氧化铝可以用氨水与硫酸铝, A正确; 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应该用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且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B不正确; C、 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 NO2,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C不正确; D、配制 100ml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 100ml容量瓶,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判断 短周期元素 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

8、半径 ;Z Y W B最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 W C含 X的化合物形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 X的最简单阴离子和 Z的最简单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则 Y是氧元素。根据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 X是氮元素, W是硫元素, Z是铝元素。 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 ; Y W Z, A不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 W, B不正确; C、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 C不正确; D、 X的

9、最简单阴离子和 Z的最简单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 10电子,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乙烯和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丙烷 (C3H8)和乙醇 ( 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D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乙醇含有羟基,乙酸含有羧基,因此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A 正确;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与溴水发生的是萃取,二者的褪色原理不同, B不正确; C、丙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乙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

10、构体, C不正确; D、糖类中的单糖与二糖以及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正误判断 填空题 碳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I.工业上利用 CO和水蒸汽反应制氢气,存在以下平衡 :CO(g)+H2O(g) CO2(g)+H2(g) ( 1)沸石分子筛中含有硅元素,请写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 _。 ( 2)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注人 CO和 H2o(g),830 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 数 K=_。 ( 3)相同条件下,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注人 1mol CO、 1mol H2O(g),2molCO2和 2mo1 H2,此时

11、v(正 ) _v(逆 )(填 “ ”“ ”或 “ ”) II.已知 CO(g)+1/2 O2 (g) CO2 (g) H一 141 kJ mol-1 2H2(g)+ O2(g) 2H2O(g) H一 484 kJ mol-1 CH3OH( 1) +3/2O2 (g) CO2(g)+2H2O(g) Hl一 726 kJ mol-1 ( 4)利用 CO、 H2化合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 III.一种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 5)写出电极 A的电极反应式 _。 ( 6)以上述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生成 0.2mo1 Cl2,则至少需通人 O2的体积为 _L(标准状况 )。

12、答案:( 1) ( 2分) ( 2) 1 ( 3分) ( 3) ( 2分) ( 4) CO(g) + 2H2(g) CH3OH(l) H +101 kJ/mol (方程式对给分,共 3分) ( 5) H2-2e-+ CO32- CO2 + H2O ( 3分) ( 6) 2.24 ( 2分) 试题分析:( 1)硅因素位于第三周期第 A族,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 CO和水蒸气的浓度分别是 0.080mol/L和0.180mol/L,其中消耗 CO的浓度是 0.200mol/L-0.080mol/L 0.120mol/L,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 CO2和氢气的浓度均

13、是 0.120mol/L,实验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 ( 3)相同条件下,向 1L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注人 1mol CO、 1mol H2O(g),2molCO2和 2mo1 H2,则此时 4 1,所以反应逆反应方向进行,因此 v(正 ) v(逆 )。 ( 4)已知 CO(g)+1/2 O2 (g) CO2 (g) H一 141 kJ mol-1、 2H2(g)+ O2(g) 2H2O(g) H一 484 kJ mol-1、 CH3OH( 1) +3/2O2 (g) CO2(g)+2H2O(g) Hl一 726 kJ mol-1,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 - 即得到 CO、 H2化合

14、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 2H2(g) CH3OH(l) H +101 kJ/mol。 ( 5)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根据装置图可知,氢气在 A电极通入,因此 A电极是负极,由于电解质是熔融的碳酸钾,而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H2-2e-+ CO32- CO2 + H2O。 ( 6)电解池中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 2Cl-2e- Cl2,所以生成0.2mol氯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0.4mol。 氧气在反应中得到 4个电子,因此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0.4mol4 0.1mol

15、,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L。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平衡常数、热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原理的应用与有关计算 工业上以黄铜矿 (主要成分 CuFeS2)为原料制备金属铜,有如下两种工艺。 I.火法熔炼工艺 :将处理过的黄铜矿加人石英,再通人空气进行焙烧,即可制得粗铜。 ( 1)焙烧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2CuFeS2 + 2SiO2+5O2 2Cu+2FeSi03+4S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_。 ( 2)下列处 理 SO2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_ A高空排放 B用纯碱溶液吸收制备亚硫酸钠 C用氨水吸收后,再经氧化制备硫酸铵 D用 BaCl2溶液吸收制备 BaSO3 ( 3)炉渣主要成分有

16、FeO 、 Fe2O3 、 SiO2 ,Al2O3等,为得到 Fe2O3加盐酸溶解后,后续处理过程中 ,未涉及到的操作有 _。 A过滤; B加过量 NaOH溶液; C蒸发结晶; D灼烧; E加氧化剂 II.FeCl3溶液浸取工艺 :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 4)浸出过程中, CuFeS2与 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5)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填化学式 )。 ( 6)若用石墨电极电解滤液,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式 _。 ( 7)黄铜矿中含少量 Pb,调节 C1 一 浓度可控制滤液中 Pb2+的浓度,当 c(C1 一 )2mo1 L-1时溶液中 Pb2+物质的量浓度为

17、 _mol L-1。 已知 KSP(PbCl2) 1 x 10 一 5 答案:( 15分)( 1) CuFeS2、 O2(各 1分,共 2分) ( 2) A、 D(答对 1个给 1分,答错不给分,共 2分) ( 3) C( 2分) ( 4) CuFeS2+4Fe3+ Cu2+5Fe2+S(没配平扣 1分,共 3分) ( 5) FeCl3 ( 2分) ( 6) Fe2+-e- Fe3+ ( 2分) ( 7) 2.510-6(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方程式 2CuFeS2 + 2SiO2+5O2 2Cu+2FeSiO3+4SO2可知,在反应中铁硫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4价,失去电

18、子,因此 CuFeS2是还原剂;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降低到 -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降低到 0价,因此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CuFeS2、 O2。 ( 2) A.SO2是大气污染物,不 能随意排放, A不正确; B.用纯碱溶液吸收制备亚硫酸钠,可以防止污染, B正确; C.用氨水吸收后,再经氧化制备硫酸铵,也可以防止污染, C正确; D.SO2不能溶于氯化钡溶液中,因此用 BaCl2溶液吸收制备 BaSO3是不可能的, D不正确,答案:选 AD。 ( 3)炉渣主要成分有 FeO 、 Fe2O3 、 SiO2 ,Al2O3等,为得到 Fe2O3加盐酸溶解后,需要过滤出二氧化硅。然后加入

19、氧化剂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即得到氧化铁,因此后续处理过程中 ,未涉及 到的操作有蒸发结晶,答案:选 C。 ( 4)过滤得到的滤纸中含有硫单质,这说明 CuFeS2与 FeCl3溶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铁离子将硫离子氧化,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FeS2+4Fe3+Cu2+5Fe2+S。 ( 5)电解时产生的电解液又可以与黄铜矿反应,因此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FeCl3。 ( 6)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因此若用石墨电极电解滤液,则亚铁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所以阳极的电极反式 Fe2+-e- Fe3+。 (

20、7)已知 KSP(PbCl2) 110 一 5,因此当溶液中 c(C1 一 ) 2mo1 L-1时溶液中 Pb2+物质的量浓度为 2.510-6mol L-1。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二氧化硫尾气处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电化学原理的应用与计算 无水硝酸铜极易吸水,加热到 210 升华,它和 Cu(NO3)2 3H2O 晶体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 Cu(NO3)2 3H2O 晶体加热到 170 分解。已知 :乙酸乙酯的沸点为 77 。 ( 1)加热蒸干 Cu(NO3)2 溶液得不到无水硝酸铜的原因是 _。 ( 2)将铜片加人到 N2 O 4的乙酸乙酯溶液中可制得无水硝酸 铜,同时生成

21、N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从乙酸乙醋中分离出无水硝酸铜的实验操作是 _。 ( 3)为探究 Cu(NO3)2 3H2O 受热分解的产物,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去 ) 往试管 A中加人研细的 Cu(NO3)2 3H2O 体并加热,观察到试管 A中有红棕色气生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 U型管中有液体生成,在试管 B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池冒出时,反应停止,拆除装置的操作首先是 _。 试管 B中收集到的气体一定含有 _。 ( 4)锌与 Cu(NO3)2溶液能发生反应。在一支试管中注人 1 mol L-1的 Cu(NO3)2溶液,再放入一块锌片,观察到在

22、反应初期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同时锌片上析出红色固体。该小组猜想气体的成分,并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填写下表。 答案:( 1) Cu(NO3)2在溶液中易水解生成 Cu(OH)2和易挥发的 HNO3,加热,水解程度更大( 2分) ( 2) 2N2O4+Cu Cu(NO3)2+2NO(没配平扣 1分,没 “”不扣分, 3分)蒸馏 ( 2分) ( 3) 移出水槽中的导管 B(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2 分) O2( 2 分)( 4) 设计的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往小试管中注入空气(或使试管口露置于空气中) 若试管口气体变为红棕色,证明该气体是NO,反之不是。 将小试管的管口靠近火焰 若有爆鸣声,证明

23、该气体是 H2,反之不是 (上述实验两种方案,答对一种即给分,其它方案如合理也给分;结论为O2不给分,实验步骤 1分,现象 1分,结论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 1) Cu(NO3)2在溶液中易水解生成 Cu(OH)2和易挥发的 HNO3,水解吸热,加热,水解程度更大,因此加热蒸干 Cu(NO3)2 溶液。 ( 2)将铜片加人到 N2 O 4的乙酸乙酯溶液中可制得无水硝酸铜,同时生成 NO,则根据原子守恒以及电荷守恒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O4+CuCu(NO3)2+2NO;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为 77 ,所以从乙酸乙醋中分离出无水硝酸铜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 3) 由于排水法收

24、集气体时温度降低后容易倒吸,因此反应停止,拆除装置的操作首先是移出水槽中的导管 B。 试管 A中有红棕色气生成,因此气体是 NO2。最终残留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应该是氧化铜; U型管中有液体生成,此时 NO2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所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中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中一定还有氧化产物氧气产生,则在试管 B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一定含有氧气。 ( 4)硝酸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另外 NO3-还具有氧化性,因此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可能是氢气或 NO。检验 NO可以利用 NO极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 NO2来验证。而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可以利用爆鸣法进行验证。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

25、应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I.S4N4的结构如图 : ( 1) S4N4的晶体类型是 _。 ( 2)用干燥的氨作用于 S2Cl2的 CCl4,溶液中可制 S4N4,化学反应方程为 :6S2Cl2 16NH3 S4N4 S8 12NH4Cl 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破坏或形成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金属键; e配位键; f范德华力 S2Cl2中, S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_。 II.二甘氨酸合铜 (II)是最早被发现的电中性内配盐,它的结构如图: ( 3)基态 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_ _。 ( 4)二甘氨酸

26、合铜 ( II)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小的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微粒,其中一种是 5核 10电子的微粒,该微粒的空间构型是 _。 ( 5) lmol二甘氨酸合铜 (II)含有的二键数目是 _ 。 ( 6)二甘氨酸合铜 (II)结构中,与铜形成的化学键中一定属于配位键的是 _ (填写编号 )。 答案:( 1)分子晶体( 1分) ( 2) d ( 2分) sp3 ( 2分) ( 3) 3d9 ( 2分) ( 4)正四面体形( 2分) ( 5) 2NA或 1.2041024 ( 2分) ( 6) 1和 4 ( 2分) 试题分析:( 1) )S 和 N 均是活泼的非金属,则 S4N4的结构式

27、可知,结构中存在分子,因此形成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 2) 在反应 6S2Cl2 16NH3 S4N4 S8 12NH4Cl过程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且二者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且氨气中存在氢键。而反应后又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存在配位键,所以没有破坏或形成的微粒间作用力是金属键,答案:选 d。 S2Cl2结构式为 Cl-S-S-Cl,其中每个 S原子形成 2个共价键,同时还含有 2对孤对电子,即 S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 4,所以 S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sp3杂化。 ( 3)铜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9,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铜元素的核外电子排

28、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基态 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9。 ( 4)由于氮元素的 2p广东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因此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二甘氨酸合铜 ( II)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氮元素,电负性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氢元素。二者形成多种微粒,其中一种是 5核 10电子的微粒,该微粒是 NH4 ,微粒中氮元素价层电子对数是 4,且不存在孤对电子,所以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 5)根据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存在 2个碳氧双键,所以 lmol二甘氨酸合铜 (II)含有 的二键数目是 2NA或 1.2041024。 ( 6)由于

29、氢氧化铜能溶解在氨水中形成配位键,这说明铜更容易与氮元素形成配位键,所以二甘氨酸合铜 (II)结构中,与铜形成的化学键中一定属于配位键的是 1和 4。 考点:考查晶体类型、核外电子排布、作用力、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以及配位键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对羟基苯甲醛,俗称 PHBA,是 -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如图所示。有人提出,以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 PHBA的途径如下: ( 1) PHBA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_。 ( 2)下有关 PHBA的说法正确的是 _。 A PHBA的分子式为 C7H6O2 B PHBA是一种芳香烃 C 1mo1PHBA最多能与 4mo1H2反应 D PHBA能与 NaHCO3

30、溶液反应生成CO2 ( 3)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 _。 ( 4)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5)该合成途径中的反应 的作用为 _。 ( 6) 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以下所有特征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 (只写一种)。 a.苯环上存在 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 1:2 b.遇 FeCL3 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 1)醛基、羟基(各 1分,共 2分) ( 2) A、 C(各 1分,共 2分) ( 3) (错 1个不得分,漏 1个扣 1分,共 2分) ( 4) ( 3分) ( 5)保护酚羟基,防止其被氧化( 2分) ( 6) 或 ( 2分)

31、试题分析:( 1)根据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羟基。 ( 2) 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 PHBA的分子式为 C7H6O2, A正确; B.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是芳香烃,因此 PHBA不是一种芳香烃, B不正确; C.苯环与醛基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因此 1mo1PHBA最多能与 4mo1H2反应, C正确;D.酚羟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所以 PHBA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是错误的, D不正确,答案:选 AC。 ( 3)反应 是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根据反应

32、 的条件可知该反应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 是羟基发生的催化氧化生成醛基,属于氧化反应;反应 是甲基被氢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因此属于取代反应是 。 ( 4)反应 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由于酚羟基极易被氧化,所以该合成途径中的反应 的作用为保护酚羟基,防止其被氧化。 ( 6) a.苯环上存在 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 1:2; b.遇 FeCL3 溶液显示特征颜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还含有碳碳双键,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或 。 考点:考查有机物推断、官能团、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判断、反应条件控制以及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