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27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云南省昆明一中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有人谗尔为康党 (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 “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创办近代工业 改革中央机构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 A B C D 答案: D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 20世纪 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 60年代中后期和 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

2、原因是 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 B C D 答案: D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议会发生的变化是 A革命前议会掌握行政权,革命后议会掌握立法权 B革命前国王可以解散议会,革命后议会限制王权 C革命前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D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议会取得征税的权力 答案: C 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 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答案: A 美国现今两党政治的格局初步形成于 A独立战

3、争期间 B 1787制宪会议期间 C工业革命期间 D垄断资本主义初期 答案: C 如图,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 19世纪欧洲男装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 B C D 答案: C 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 4. 25亿, 1700年为 7. 1亿, 1800年突破 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

4、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 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B 亚当 斯密认为 :“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 ”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答案: A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 A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 B为了消除由竞争引发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

5、度上推行计划经济 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 A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 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 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 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经济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 “弱势群体 ”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

6、济非军事化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答案: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牛顿的三大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C量子论和相对论 D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 答案: B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考验,而且发展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这一时期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和政策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 B C D 答案: C 1949年,新中国建立,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政权,中美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 ;1

7、971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各组政策或口号与上述“开始对抗 ”、 “开始走向正常化 ”的时间分别相符的是 A “求同存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 “一边倒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 C “另起炉灶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断交、废约、撤军 ” 答案: C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原因是 A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B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C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D国家综合国力有较大增强 答案: A 中国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张基本形成是在 A洋务运动后期

8、B百日维新期间 C同盟会成立时 D护国运动期间 答案: B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意义,这是因为该法的原则和内容包括了 主权在民 言论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A B C D 答案: A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对这一地区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答案: D 以下列晚清时期商业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统的商业体系受到极大冲击 B商业基本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C珠江三角洲是全国商业中心 D洋务派企业垄断全国商品生产 答案: A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894年估计约有 1亿多美元,到 1914年时

9、已增至9 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 成的。例如 “庚子赔款 ”(即辛丑条约的赔款 )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 (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答案: C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

10、短暂的发展。这 “三次热潮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 B C D 答案: D 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A B C D 答案: A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 “欲张国势, 莫要于设议院。 ”“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

11、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 C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 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12、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答案: B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 ”材料中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A工农民主政府 B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C国共联合政府 D “三三制 ”政府 答案: D 抗日战争胜利后,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为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结束了外来侵略威胁,消除了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准备了条件 A B C D 答

13、案: C 综合题 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回答以下问题。( 16分) 英国是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到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 (1)简要说明 16世纪以来促使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6分)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

14、,如青岛 、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结合材料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历史上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建国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答案: ( 1)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手工工场发展雇佣大量劳动力;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化兴起。( 6分) ( 2)在国内外贸易中心城市和通商口岸;工矿业发达地区;交通枢纽形成近代城市; 帝国主义掠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长期战乱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城市化进程。( 10分)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 大变化,从 20世纪前半期的 “战争与革命 ”变为 20世纪后半期的 “和

15、平与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 32分)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 “战争与革命 ”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14分)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 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冷战 ”后世界上绝

16、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 “战争与革命 ”转变为 “和平与发展 ”的原因。( 6分)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 “和平与发展 ”的历史机遇的。( 12分) 答案: ( 1)填表 ( 2)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平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国家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大多数国家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6分) ( 3)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决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6分) 外交:新时期我国认识到较长时间不会发生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