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39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陕西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政权与血缘关系紧密相连,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均是特定的制度而不是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突出的表现: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这几个特点突出表现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中。 在五四运动期间,进步青年的特点和优点是: 爱国精神突出表现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上 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 开始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 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期间进步青年的优点是表 现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点是开始走上了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错误, 是青年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故正确的是 ,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

3、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 政治基础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共两党之所以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相同利益), B项符合题意,而 A项新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基础, C D两项是两党合作的重要原因或客观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答

4、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国共合作 点评: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导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它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 A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C没有坚持工人阶级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没有制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国民革命的

5、失败给中国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明确指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 ”,故答案:选 C项, A 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建党初期的史实, B项表述政权但不如 C项准确深刻。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国民大革命 点评:高考对国民大革命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国民革命中北伐战争的重要内容,以及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此同时还应该主要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之间的关系:国民革命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北伐战争的失败和结束,北伐战争于 1928年6月结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6、国民党的灭亡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最为基础的制度,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体和政体,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二者有明显区别,所以答案:选 B项, C项表述错误, A项是 D项的标志。 考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评:高考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查主要侧重于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进行对比以及考查 1954年中

7、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深远影响: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国家重大制度的宪法依据。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 A民主改革 B和平共处 C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制度,所以答案:选 D项, A B C三项与问题要求不符。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8、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孔子曾提出过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意思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的 “和而不同 ”思想应用在外交上便是坚持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结合史实可知,由于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积极倡导 “求同存异 ”的方针,使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C项

9、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中没有体现 “求同存异 ”的方针,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 成就 点评: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主要有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方针:主要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当然还会涉及到具体的方针: (1)“另起炉灶 ” 即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即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 “一边倒

10、” 即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下列关于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案是由英国等 26国提出的 B是美国支持的结果 C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D中国同意美国提出的 “双重代表权 ”方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71年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益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而美英等国则采取措施阻挠中国返回联合国,最终以失败告终, 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 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点评:高考对中华

11、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 2)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二影响,( 1)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任何国家发 展友好合作关系,最主要是为了: A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B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D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答案:

12、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注重同外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是方式和措施而非目的。 考点: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点评:材料考查了新时期我国发展外交事业是重要意义和目的,一国的外交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一点是政治常识,有关政治学常识和原理运用也是我们觉得历史理论问题必备的能力。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 “一国两制 ”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

13、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 “一国两制 ”方针的国际意义, “一国两制 ”的成功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准确, C D两项是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国际意义。 考点: “一国两制 ” 点评: “一国两制 ”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斯塔夫里阿诺

14、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经过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欧洲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欧洲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是指欧洲社会衰落而其它势力争相渗透以求控制欧洲,所以欧洲政治家得出这一结论是建立在欧洲已经衰落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的,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是原因而非现状,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

15、的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欧洲由战前的世界中心变为战后美国的附庸,对此欧洲作出了迅速的反映,那就是要重新崛起以摆脱美国的控制,因此欧洲联合的脚步较快,欧盟的建立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个是 “自由制度 ”,一个是 “极权政权 ”。其中后者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 B法西斯主义残余 C君主立宪制度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47年,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宣称将采取孤立和扼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史称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所以在杜鲁门看来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极

16、权政权 ”,故答案:选 D项, A B C三项明显不合要求。 考点:两极世界的形成 点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战后两国却迅速的有联合而走向分裂, 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成为了美国对苏联实行 “冷战 ”的导火索; 1947年 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标志着 “冷战 ”的开 始。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 A “冷战 ”的结束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的崛起 D多极化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答案:选 B项, B

17、项是 A项的标志, C项是多极化趋势的原因,D项表述错误,此时,多极化尚未形成。 考点: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格局 点评:材料考查了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 “冷战 ”的结束,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探索其影响如: (2012 济南高一检测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 “苏联的崩溃产生了 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出 ( C )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

18、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 包括 政局稳定程度 经济实力 科学技术 军事实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一国的 “综合国力 ”包括社会秩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当然还有思想文化的软实力,所以 均符合要求。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材料考查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对国家发展的巨大影响,即激化了国家间的竞争,以不同的角度对多极化趋势的考查是近几年来出题的热点,如:(2012 宁夏模拟 )2010年 2月 17日新华网刊登达沃斯: 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 “参加论坛 ( 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 )的

19、有 2500人,就有 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追求 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 头脑风暴 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C ) A “一超多强 ”的世界格局形成 B霸权主义盛行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趋势 D世界局势动荡加剧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 “变局 ”和 “创举 ”被后人誉为 “旧邦改造 ”,其史实依据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

20、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 “扶清灭洋 ”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扶清灭洋 ”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明确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但不主张反封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表达的是反对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北伐战争的口号,也有反帝反封建的意图,但并不彻底,所以 C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

21、侵略的历史潮流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A B D三项表述正确, C项表述错误,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22、因此答案:选 C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深远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如可以从革命对俄国本身和世界影响的角度进行考查:毛泽东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一个 “新纪元 ”的准确理解是 ( B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

23、方进行了严密的监管,设置十三州刺史,将全国地域纳入其监控范围,B项符合题意, A项是选官制度而非地方监察措施,汉代没有取消封国, C项错误, D项开始于秦代,故答案:选 B项。 考点:汉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设置参知政事 废丞相、设内阁 设立军机处 创立三省六部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

24、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出现在宋代, 发生在明代, 出现在清朝, 开始于隋唐时期,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 ,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 各个王朝的政治特征 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 ,号称 “贪污之王 ”,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答案: C 试

25、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清代的军机处始创于雍正时期,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皇帝大权独揽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 A B D三项表述与军机处史实相违, 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项。 考点:清代的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意义近几年来高考多有考查,希望学生认真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组成人员、作用等内容。 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古希腊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统一国

26、家,它包括众多的城邦国家,最著名的为雅典和斯巴达,城邦国家绝大多数实行直接选举的民主政体,所以答案:选 A项,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史 实。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高考改革中高度关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就本题而言主要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生过程中两次重大改革的比较: 梭伦改革奠定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民主达到顶峰。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 ,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错误 D 错误 正确 答案:

27、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城邦中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和妇女、儿童没有参政权,并非是真正意义的广泛民主,具有时代局限性,但却为后世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源头,所以 表述都正确,答案:选 A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和儿童,更不可能包括为数众多的奴隶,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政体。但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高考 中除了直接考察这一内容之外,还会涉及到与中国专制主义制度的比较。 英国权利法案公

28、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权利法案是英国 “光荣革命 ”的产物,它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它为议会限制王权和高于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B项符合史实, A C D三项表述均错误,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史实。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 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权利法案的出现既是英国君主

29、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也为巩固提供了宪法保障。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总统有权召集议会开会,但议会也有权制约总统的行政,说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点评:法国政体的建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 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

30、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 ”对 “新的、不同类型 ”的正确理解是: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 D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革命 “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是指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体,即总统共和政体,严格按照“三权分立 ”原则来运作本国政治, A B C 三项涉及的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故正确答案:选 D项。 考点:美国

31、的总统共和政体 点评:美国的总统是美国的权力中心,尽管国会和最高法院对其拥有限制权力,但丝毫没有减弱其独立行使行政 权的权力,他是美国国家的象征。高考关于总统内容的考察主要涉及到总统的职能,选举和与国会的制衡关系。 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的权力高于地方各州,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美国 1787年宪法确定的三权分立的政体模式体现了分权制约原则和民主原则,所以 A B C三项均符合 1787年美国宪法的精神和原则,但 17

32、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没有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故答案:选 D项。 考点:美国 1787 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19世纪末,一位外国军事考察员沿长江考察中国的海域情况,请问他最远可以到达那里: A汉口 B九江 C宜昌 D重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新增沙市、重庆等四地为通商口岸,所以此时外国人溯长江而上最远可以

33、抵达重庆,答案:选 D项, A B C三项也处在长江航道上,但重庆离东南沿海最远。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 的内容。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

34、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封建经济的基础 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依然存在,所以 A项错误,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辛亥 革命的考查一直都是重点和常考点,其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的内容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产生的积极成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C马克

35、思 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 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 B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C是其诞生的理论基础, D 是其诞生的实践基础,在所有的条件中经济基础是最基本的前提,答案:选 A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结:(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

3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出现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分别是: A二月革命四月提纲 B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C二月革命七月事件 D十月革命七月事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二月革命中资产阶级和工人、市民联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七月流血事件发生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下令取消苏维埃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消失,答案:选 C项,四月提纲

37、中列宁号召将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终结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中的常频考点,需要牢固掌握十月革命四个阶段的特征: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前者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后者掌握了实际权力; 四月提纲提出了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号,希望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七月事件宣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 天下事无小

38、大,皆决于上 ”、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 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

39、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了做到 “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重大创新?( 6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 3分) ( 2)根据材料二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4分)联系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的有关知识,比较唐朝与秦朝的变化,说明变化趋势。( 2分) (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2分) 答案:( 1)创新:开创皇帝制度,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中央实行三公

40、九卿制和朝议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 分) 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 3分) ( 2)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4分) 趋势: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分) 试题分析:( 1)直接回答出秦代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即可,然后再直接回答

41、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唐代三省的具体职能联系其程序设计,从唐代三省长官均为宰 相可知,到了唐代,宰相的职权被削弱,而皇权得到强化;(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而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代的中书省仅具有一部分行政职能,即行政的草拟权,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元代设行省的原因。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史考查内容的重点,高考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对其进行综合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 加强

42、思想控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2. 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6.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 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 为申雪一切诉冤 ,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 材料三 图是美国费斯特拉教授向学生讲

43、解美国 1787年宪法中关于 “三权分立 ”的示意图(注释: Legislative Branch,立法分开; Executive Branch,行政分开;Judicial Branch,司法分开)。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2分) (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件?( 2分)材料中的国王在国家政治中逐渐处于什么地位?( 2分) ( 3)假如你是费斯特拉教授,请简要向学生介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 “三权 ”的情况。( 3分) (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从中得出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 1分) 答案:( 1)意义: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1分)

44、,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收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1分) ( 2)出自权利法案( 2分) “统而不治 ”的地位( 2分) ( 3)行政权属总统,立法权属国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 3分) ( 4)认识: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发展,法制不断完善。( 1分) 试题分析:( 1)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可 直接联系教材内容回答;( 2)从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限制,由此可以断定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应出自权利法案,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3)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回答出 “三权分立 ”的具体情况;( 4)三则材料都各自反映了法律对本国的重要性,

45、说明了法制得到了进步和完善。 考点:西方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 点评:高考对西方有关法律知识的考察有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和拿破仑法典,因此应对此项内容作系统的归纳。当然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献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 1871年德意志帝国 宪法与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法国 1875年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献,他们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产物。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涉及到这些法律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查该国法律与政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1991年 1月 17日 2月 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联合国

46、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的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战争起因是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的第 19个省。 材料二:大洋网 2003年 3月 20日报道,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2003年 2月初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 “对伊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 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警告牌 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 美国:救命呀! 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国、英国两

47、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异同。 (6分 ) (2)以上材料反映出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分 ) 答案: (1)同: 都是美英对伊作战; 目的都是要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控制,重建 “中东秩序 ”。异: 前者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后者绕过联合国; 前者主要是制裁伊拉克,后者主要是借口打击恐怖主义。后者对美国 “重建中东秩序 ”的作用巨大; 前者得到较多世界大国的支持,而后者遭到较多世界大国的反对。 (6分 ) (2)趋势: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