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463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探索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过程,之所以曲折艰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 A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 B中国革命力量尚未发展壮大,需要积累、准备时间 C中共对苏俄革命道路和模式的迷信 D中共内部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索未能占据主流 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重要的表现是 A会议代表具有广泛性 B讨论了新中国成立问题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策 答案: C 建国初期,有人说: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 “春组织,夏垮台,待到明年再另来 ”这最

2、可能出现在下图哪一运动中?( ) A农民欢迎土改工作队 B农民参加合作化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D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横批 “综合平衡 ”这是周总理 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 A “一化三改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多快好省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总路线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答案: D 与下列图片信息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向秀丽 孟泰 王进喜 耿长锁 焦裕禄 A B C D 答案: B 1962年,中共中央

3、通过的 “农村十六条 ”指出: “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 A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 ”倾错误 B减轻农民负担 C打破 “大锅饭 ”,实行按劳分配 D改革经济体制 答案: A 创建于 1864年,以传统挂炉烤鸭而闻名中外、享有 “天下第一楼 ”美誉的全聚德传到第四代,曾经濒临破产。为了保住这家老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注入资金、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全聚德获得了新生。这反映了我国(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

4、离,扩大企业自主权 D国家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B 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 110周年。 “九一三 ”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民经济明显好转,是因为( ) 批判极 “左 ”思潮 解放了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 纠正 “文革 ”错误 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建设成就的取得,属于跨全面建设和 “文革 ”两个时期的是( ) 成昆铁路 宝成铁路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A B C D 答案: D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体现了社会公证的重建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答案: A “在经济政

5、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 生活先好起来。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 ” 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 建立人民公社 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 设立经济特区 A B C D 答案: B 经济特区的 “特 ”是指 ( )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答案: A 2006年 3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6、发展的 “计划 ”表述改为 “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2010 年 8 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 “(解决两岸关系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 ”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 “台独 ”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答案: A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

7、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 A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 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答案: D 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 ( ) 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 习俗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 A B C D 答案: A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 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

8、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 “银元之战 ”和 “米棉之战 ”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答案: B 1950年春夏之际,全国的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部分工商业关闭,造成新的失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长期战争使经济处于总崩溃的状况 B “银元之战 ”和 “米棉之战 ” C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的 “四路进兵 ” D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答案: C 有一首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9、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与 “那个悲惨的时候 ”相关的是( )答案: C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唱中有句歌词: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继杀虎 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关于 “途中 ”“迷雾 ”产生的原因是: 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 转移途中损失惨重 日本帝国主义对红军的围攻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几句著名的歌曲,按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第二位的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B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C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

10、,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 D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答案: C 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出现两个战场。最先形成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是在下列哪一地区( ) A东北 B华北 C华中 D华南 答案: B 1937年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 卡尔逊观战(淞沪会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 “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这说明 ( ) A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B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倡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唤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C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

11、略,国共真正实现了 “全面团结 ” D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完全觉醒 答案: D 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 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 B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 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D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答案: B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 A 1939年底 B 1940年秋 C 1941年初 D 1943年夏 答案: C 据统计, 1938 年 2 月至 1943 年 8 月,日寇对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共出动飞机 9513 次,投弹 21593 枚,

12、炸死市民 11889 人,炸伤市民 1410 0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C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D “速战速决 ”灭亡中国 答案: A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时代意义在于( ) A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B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全民族抗战 D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答案: C 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于(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 50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C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下列

13、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 B 1948 年 10 月,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以陈云同志为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 ) A是按中共七大精神来办的 B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 C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 D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 答案: D 1948年 9月,中共中央因势利导,把人民解放战争引向战略决战,其有利条件包括: 解放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超过敌军 人民解放军已具

14、备攻打大城市的作战能力 A B C D 答案: B 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的目的是( ) A实现战略转移 B争取战略主动 C指挥全国战争 D转移到河北西柏坡 答案: B 双十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 ) A取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取得了合法地位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挑衅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答案: D 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

15、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 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

16、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1936 ) 请回答: ( 1)材料一认为 “全国革命高潮 ”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分) ()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7分) ()材料一材料二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 路?产生的思想根源各是什么? ( 4分) 答案: 2005年 4月 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上强调,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 6分) ( 2)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 ( 3分) (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采取了哪些行 动?( 6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